陈氏太极拳入门功法——无极桩、太极桩

陈氏太极拳入门功法——无极桩、太极桩

00:00
26:00
一、无极桩
  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心静如水,无物所著,无念所思。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身桩端然恭立,思想松静无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穴下沉,双肩松脱,膻中穴内含,心气下降,横膈膜下沉,束肋合腹,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立,周身放松合住劲,清浊之气共同浑合至小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功积力久,渐悟无极桩。待无极桩锻炼纯熟后,内气已较充盈,并有阳震之机,即可进行太极桩的训练。

  二、太极桩
太极桩又名混元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与此同时,利用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动作,催动两臂自下而上画弧缓缓抬起,高与胸平。由于双肩松脱、内卷里合,锁骨下沉相合,心气与横膈膜向小腹中极穴沉降,以助内部气息团聚,向命门穴冲震,使两臂内侧(阴经)微微内缠向身体外侧撑住劲,构成内撑外掤、内圆外方、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两手指松直向内,十指尖左右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气机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时注意鼻准头的吐纳气与印堂穴(上丹田)、膻中穴(中丹田)、中极穴(下丹田)及三心(头心百会穴、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的吐纳气一致,并将气纳入中脉(上通百合穴,下达会阴穴一线串之)之轨道,以助中气潜转。同时下闭谷道,气方不向下泄,构成呼气时使气由内达外,劲贯梢节,气贯指(趾)肚;吸气时退藏隐密,气结中宫,循环无端。久而久之,体内会出现一种轻灵景象,气机运聚之意象,皆由心发,中气之潜转,上下不停。如能将此意象融会于拳架之中,与动作、劲路结合起来,身体内外就会化生出一种浑厚灵敏、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混元气布满周身。正如拳谚所云:“学者若会混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桩功是拳术中必练的功法之一,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练法,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求它的根基功夫。要想使桩功练好,必须有内功功法的辅助,不可分割。内功在过去都是不对外传授的,必须得身传口授。所以太极拳协会的提高,桩功、内功是必修课。古语讲“练习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时原功就是指桩功、内功而言,同时也说明了练习功的重要性。

站桩时首先从头部领起,头部是全身的主宰,应保持中正,不左右倾斜,不前俯后仰。应该是头顶向上虚悬或上顶,头顶百会处似有一根绳子把人吊起来,或百会处如轻轻地顶着一个球,不使球掉下来。头顶虚悬时不能梗着脖子,脖子处不能用意念,意念应在百会处。头顶虚悬要从始至终,站多长时间头顶就悬吊多长时间。

在头顶向上虚悬的同时,要拉着下颊往回收,往上提,同时鼻子尖往下一转找会阴,从会阴那里往后一转,往上提,顺着脊骨上来到头顶。会阴在上提时,要顺势把膝盖和脚心带起来,脚心也往会阴处并。做好三心并,先得从会阴那里并,会阴往上提,带着脚心来,三心才能并好,这样往上一提整个人就拉起来了,就象兜子兜起来似的,人悬起来了,站桩时就会觉得轻松一点,如果头不注意往上顶,脖子随随便便往下一缩,都压到腿上,腿沉不舒服,所以站桩不注意头部姿势会影响全身。

两手的位置不论放在丹田处或前平举到与肩等高处,肩都不能绷劲,不能端肩膀,肩要放松,肩膀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在两侧外撑,带着夹肢窝出去,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有放松,气过不来,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往下边一放,再把胳膊松动一下,胳臂不要成个死角,大、小臂肩肘腕应是一个圆弧,胳膊抬高时手不能太前伸或后缩,应是个圆,用意念把它撑起来,象抱着一个球。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也不能过高,肩不能耸(松肩),肘要下垂(坠肘),腕要张开成坐腕状,手如抱球,要特别注意手中要有意念,不能空,两手中间仿佛真有一个非常薄的气球,手指的劲不匀会捅破,稍不经心会掉落,对这样一个娇气的东西,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胸部不能挺,也不能水蛇腰,驼着背,后面出个小罗锅,象背着个东西,应该是两肩外展,头顶向上虚悬,胸部微含,把背拉直。

腹部要放松,但不能把肚子腆出来,要把腹部收住,腰部后松。办法是把会阴往小腹回缩,胯骨前边尖部的骨头向后缩,缩向腰部,把腰向后突出去,同时两个胯骨尖把两肋往上推,往后收,使两肋撑开,胸部放开,这时气就从下边提起来了,往上升向中丹田。这样做,往后松腰就容易了,因为这样松腰不完全是形体用劲,而是用气带过去的,把气缩回来往腰上收,身体两侧用胯骨催起来,会阴往上提,这样顶着催起来,气就不往下降了,气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上下就连成一个整体了,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百会往上提要配合尾闾下垂,上下两头拉。身体微下蹲,尾闾下垂象立到地底下一样,支撑着身体,意念要使尾闾和地接在一起,臂部“似坐非坐”。这时,头往上一拉,加上会阴上缩,胯往上挤,腰就松过来了。

身体下蹲后容易犯的毛病,是两膝盖死往里扣,往里挤,把裆夹住了。应该是膝盖往里拧着往上提,再往外挤,往外翻,从大腿根后边往外撑,把胯给撑开。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也可以窄一些,太宽腰不易往后放松。宽度适当,站桩时身体会慢慢往下坐,越来越矮,身体不松,腰不松,蹲低了就非常费劲。不过刚开始时,不论怎样站都要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这时就要坚持,爱怎么酸就怎么酸,就是耗着不动,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里酸、怎么酸,把气注进去。还可以用百会、会阴、鼻子往上提膝盖。这时的酸也是长力气、换力气的时候,等到气足了,把“拙力”换掉了,以后就不会酸了,身体也会蹲得更低了,身体重心也不会都压在后跟上了。

站桩时有人身体会微晃,但不能晃得太大。有的人会哆嗦,这是累的表现,没有关系,哆嗦劲过去慢慢就好了。

一般来讲,站桩时上肢这一关容易过,胳膊抬着,酸痛,抬不动了,咬牙坚持,坚持到最后,觉得胳膊变轻了,没有了,这一关就过去了。这时给个意念,胳膊不自觉地就随着动。想“起”,胳膊“忽”地自己起来了,根本没用劲,想“外开”自己就开出去了。腿这一关就不太好过,因为上边有重力压着,所以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身体好的同志应该要求白己严格一些,因为站桩是给自己站,站直了是省劲,可是越直越不出功夫,作用和往下坐一坐差不多。

站桩时要注意体察身体的三个气球,两只手中间抱着一个小球(手里总要有抱着球的概念),两臂围着一个大球,这个球也非常娇气,一松就掉,一挤就破。此外胳膊和下丹田之间还有一个球,这个球是和躯干连在一起的,如果站得很矮,这两个球就合到一起了。对于这几个球,站桩时要随时注意,不时往球里加点气,慢慢拉拉气,越慢、动作越小越好(别人看不出更好)。拉气时不光是局部动,应该是手和腕和肘和肩,整个胳膊整体一起动,体会一下手里的气,胳膊里的气,两手还可以对着身体前后拉一拉,体会身体里的气。经常这样去体会,气感越来越强,慢慢感触功¦能得到强化,查病、感知、手感等功能都会出来。

从“三心”往丹田并,气应该是随时并。手拉一拉有气了,再往丹田里一想就行了。以后拉气把丹田带上了,把混元窍带上了,站一个钟头桩,拉一个钟头气,收一个钟头气,光站着不动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桩站时间长了,有的人容易心烦,站不下去,想睁眼,虽然自己也不想看什么,却总也抑制不往想睁眼的欲望。什么道理?因为站桩以后,里边气多了,能量多了,按平时的习惯,一有能量就要把它消耗出去。眼为“使气神”,睁一睁,气跑了,能量也消耗了,所以练功要“收视返听”。闭上眼想身体里边,里边气多了,要把能量消耗出去,这时要下决心不睁眼,把能量聚在身体里边,在里边体会,在身体深处想,气就深入进去了。为什么能量多了,要往外散不往里边走呢?因为外边是习惯的通路,里边没有现成的通路,所以要主动运用意识开辟里边的通路,慢慢形成习惯,注意里边了,气就从往外走变成转向里边,里边气足了,能量聚到一定程度,里边一通,一下子对里边就能感觉清楚了,能看见了。有的人练功总想出功能,可是到快要出功能的关键时刻,自己退步,不好好练了,不是“内向”而走“外向”了。当然,一站一、两个小时是觉得累,可是累过去就感到轻松了不想收功了。06年8月份我在陈沟的大东沟里一站就是三个小时。

站桩时,轻微晃动可以体会气感,晃动大了,腰就不好松了,所以能不晃动最好。遭到不自觉晃动的情况,就把百会上顶,尾闾下垂,全身放松,慢慢动得就小了。

练功中,舌尖要把上腭顶住,而意念要使之顶到百会,百会上顶,舌顶上腭,会阴上提,脚心上提,同时尾闾下垂,“四上一下”,整体同时进行,上下气机平衡,身体会很轻松。不注意尾闾下垂,光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带来血压升高。姿式对了,意念对了,身体松了,慢慢体内气机充足畅通。气一通,身形自己会往下矮,身形矮,注意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桩既出功夫又长力气。

桩法的基本要求:

调身:口诀极简单,一共十四个字:“两会一点一垂线,全身体重到涌泉。”“两会”指人身穴位“百会”和“会阴”,“一点”指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操作上使这三点位于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线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贯通。“全身体重到涌泉”基本上属于假想的,或者称感觉上的。因为根据人体的几何外型,重心无论如何不会在身体的最下部。但是长期在这种意识引导下,很快可以进入上轻下沉的稳定感觉,进而达到脚下双轻。此后即有一阳发动,排除“妄动”的可能。

操作时,姿势略同于太极拳的预备式,因而老辈拳谱中,预备式又称为无极式。两脚放平,略窄于肩,全身各大关节自上而下放松,不可使一处僵硬,且要注意,各骨节间须是松张状态,不宜软塌。唯初学很难辨识,因此这一阶段必须经明师校正,否则难得其形。百会、会阴、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要在一直线上,自然松垂落地。感觉全身体重落入两脚涌泉处。全身无一处挂力为最佳。如果桩式正确,身体不自觉地出现无方向的摆动是很正常的现象,无须刻意保持不动。要牢记“道法自然”的道理。

调心: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口诀有八个字:“无念无欲,毋妄毋助。”这对很多人来说显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什么也不想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会在某一时间头脑中出现片刻空白。也许站桩十五分钟只有一秒是这样的,也许连一秒也没有,但随着日积月累这样的时候越来越多,渐渐连在一起,站桩的质量也就提高了。有人主张“一念代万念”,但我师曾教我,这一念最终也必须除掉。习惯了一念代万念以后,要除这一念反而难上加难。这也是要注意的。“妄”与“助”是更难戒除的。从师学习无极桩时切不可追问下一阶段感受会是如何。老师今天说了,也许你明天就找到了这样的感觉。但这是你自己根据老师的说法想出来的,就是“妄”的。排除“妄”字就是要踏踏实实练功,加上老师的指点,进步会很快的。“助”也是练功者常会遇见的。某一天站得很舒服,觉得身上很满,不免会想时间更长一点,身上更满一些,更大一些,这就是助。练功不要心急,最要稳步求进,渐次循升,否则得来不是真货矣。

调息:呼吸纯任自然。就是不必去在意呼吸,有人讲“忘息”,也是这个意思。任无极桩的太极内功来塑造你,而不是刻意去制造某种模式。功夫久了,呼吸上自然就有变化,人为去追求往往适得其反。
桩功的评价 也用八个字: ­“无形无相,无根无极。”

所谓无形无相者,两腿不屈蹲,两手不作势,外不带一丝张狂,秀若处女,内敛一团精神,不怒而威。平和中正,泰然自若,有佛祖拈花之妙,妙处全在“无中生有”。

无根无极者,指无所思,无所住,真气弥漫,自然发动,随动而动,自然顺遂,无一丝勉强,无一丝滞病。故而有无所不在,无所不是之妙。

能循此操作,渐至评价之境,太极之门可入。真气发动,自然明晓无极生太极的妙理。至此桩功始有小成。然终不可废。须知太极拳“松则益松,轻而愈轻”,并无止境,此不可不辨­。

逆腹式呼吸:的锻炼方法:两脚与双乳同宽,暝母,舌接上颌,身体配合呼吸,吸气时候,小腹内收,呼气的时候,小腹放松,呼吸要尽量做到深吸气深呼气,要细,长,柔,绵,缓,均匀.吸气和小腹的内收配合协调,吸多少就收多少,呼气时候,呼多少小腹就放多少,配合自然.缓慢均匀流畅,双手随着呼吸做太极拳的起势动作,吸气时,双手漫漫上抬,手上抬不过肩膀,呼气时候漫漫放下,双腿配合,吸气时候双腿漫漫直立,呼气时候漫漫曲腿坐胯,膝盖不能过脚尖,全身几个动作协调配合,以呼吸带动身体动作,要自然柔和,协调一致,一遍又一遍的从复,身体就在这个简单的从复中得到了锻炼,体会其中的舒服,漫漫享受其中。

这只是个人练功的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