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史17 | 刘建:锡克教的异军突起与尚武精神

印度史17 | 刘建:锡克教的异军突起与尚武精神

00:00
21:0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刘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印度历史。在上一讲中,我们主要了解了中世纪印度教的改革与复兴的历程。今天,我们将了解锡克教的异军突起及其尚武精神。


与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乃至伊斯兰教相比,锡克教是印度的一个相当年轻的宗教,也就有500来年的历史。锡克教徒人数也不算太多,仅占印度人口的1.7%,约2200万人。如果加上散布在其他国家的信徒,锡克教徒在世界上的总数大约是2700万。锡克教是一个独特的宗教,虽然不是大宗教,但在印度历史上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锡克教产生了很多杰出人物,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就是最近一例。


锡克教徒的显著特征为头巾,一般称之为包头,头巾颜色无一定之规,随个人喜好,或根据衣服颜色搭配,红色包头较为醒目,也较为常见。


锡克教是如何产生的呢?


锡克教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主要流行于印度旁遮普地区。旁遮普位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是音译,意思是五条河,指印度河的五条支流,也就是杰卢姆河、奇纳布河、拉维河、比亚斯河、萨特莱杰河。因此,旁遮普地区别号五河之邦,有印度粮仓之誉。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在1947年印度分治后,五河之邦被一分为二,西部成为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东部成为印度共和国的旁遮普邦。


“锡克”一词系梵文Sikha的音译,意思是“门徒”或“学生”,因每个教徒都自称是教祖的“门徒”, 故此人们称该教为“锡克教”。该教于15世纪末由那纳克在旁遮普地区创立。它最初只是印度教虔信派改革运动的一个分支,人称“那纳克派”,后来经过不断发展,才逐步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宗教。


是谁创立了锡克教呢?


锡克教的创始人是那纳克(1469.10.20—1539.05.07)。他于1469年10月出生在旁遮普省塔尔万提村的一户印度教家庭。父母都是印度教徒,属于吠舍也就是商人种姓。父亲是个小税务官。那纳克的家乡离当时伊斯兰文化中心——今巴基斯坦历史名城拉合尔,仅有60公里,因此他自幼不仅接受梵文教育,学习印度教经典,而且接受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教育,学习伊斯兰教思想。还在少年时代,那纳克就开始对宗教问题着迷。他热望探索人生的奥秘。16岁时,那纳克怀着强烈的求知愿望离开家乡,前往拉合尔,在这里他大开眼界,接触了许多宣传宗教改革的虔信派思想家,也经常与宣传一神论及平等观念的伊斯兰教苏非派学者来往。在这种情况下,他萌生了创立一种新宗教的想法,志在建立一个比印度教优越,能融合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优点的新的宗教体系。他成年后结婚,育有两个儿子。1497年,他在28岁时,一天早上前往河边沐浴,然后开始冥想。他在隐身三天后重现,宣称自己受神的委托,作为神的使者来到人间传播宗教。他说:世上“不存在印度教徒,也不存在穆斯林。”从那时起,他开始了自己的传教工作,广收弟子,创立门派,宣传新教义。锡克教由此诞生。在随后的几年中,他四度出行,走遍了印度,还踏入阿拉伯和波斯等地,造访了麦加和巴格达。途中曾与印度教伽比尔派创始人、著名诗人伽比尔相会。那纳克用通俗易懂的圣歌宣讲自己的思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徒。


当时的锡克教还只是印度教的一个改革派别,活动中心在旁遮普的拉合尔,参加的信徒主要来自商人阶层。那纳克所到之处,总会抨击徒有其表的宗教仪式、种姓制度、寡妇殉夫的陋俗,主张通过读书习得真正的宗教,也主张吸收其他宗教符合自己学说的教义。他并不强求听众追随他。他要求穆斯林做真正的穆斯林,印度教徒做真正的印度教徒。


那纳克完成最后一次大漫游之后,到旁遮普拉维河畔的格尔达布尔镇定居,又开课授徒达13年。各地信徒聆听他的教诲,与他一道唱圣歌,与他朝夕相伴。他们无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或别的什么宗教信徒,都以那纳克的弟子也就是锡克而为人所知。他告诉他们要居家过日子,不要消极避世,不要当僧侣,也不要做隐士。他主张信徒一道用餐,无论贫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低种姓与高种型,吃饭时坐在一起,不分彼此。


1539年5月,那纳克70岁。临终前他将弟子们召集到身边,嘱咐他们在自己身后不保留遗体。

 

祖师制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锡克教为什么变得尚武呢?——锡克教简史

锡克教早期实行祖师制,共有十祖。那纳克是第一个祖师,现在也有人将“祖师”翻译为“上师”。从那纳克开始,每一代祖师都在生前指定自己的继承人,这个继承人便成为下一代祖师。祖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信徒必须遵从。祖师崇拜保证了锡克教教义的延续和信徒的团结一致。


那纳克逝世后,安格德(1504—1552)任第二代祖师。他创造了旁遮普语的师成体字母。师成体是梵文天城体的一种变形,能将语音准确地书写出来,对宣传锡克教教义和保持锡克教的独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还撰写了那纳克的传记,以鼓励信徒。第三代祖师是阿马尔·达斯(1479—1574),他在73岁时继承祖师职位。继任后,他把所有信徒划分为22个教区,每个教区设一个教区长,直接对祖师负责。这样,既加强对教徒的管理,也扩大了祖师的权力。


锡克教从第四代祖师起改为世袭制。第四代祖师是罗姆·达斯(1534-1581),他在莫卧儿皇帝阿克巴的保护和支持下大力发展锡克教。他把阿克巴赏赐的土地——阿姆利则当成宝地,苦心经营,使之成为锡克教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他指定自己的儿子阿尔琼为继承人,从此开始了锡克教的祖师世袭制。


第五代祖师阿尔琼(1563-1606)很有才干,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今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市建立了庄严而灿烂的金庙,使之成为锡克教的圣地和行政管理中心;二是编纂了锡克教经典《元经》(意思就是“原初的圣典”,又音译为《阿底格兰特》)。它收入3384首赞歌,也就是圣歌,汇集了那纳克和其他几位祖师所写的诗篇,记录了他们的生平事迹,阐扬了锡克教的基本教义。这部锡克教的圣典完工后,被阿尔琼供奉于金庙之中。1606年,阿儿琼因卷入莫卧儿帝国王子谋反事件,被莫卧儿皇室处死。


锡克教在第五代祖师阿尔琼以前,奉行非暴力原则。在阿尔琼被皇室杀害后,锡克教开始放弃非暴力主张。阿尔琼的儿子哈尔·哥宾德(1595—1644)继任第六代祖师后,为报杀父之仇,逐渐把锡克教建成一个武装宗教团体,并与莫卧儿王朝军队多次发生战争。锡克教建有正规军,有骑兵、步兵等。


第七代祖师哈尔·拉伊(1630—1661年)继位后,加强锡克教的内部团结,继续与莫卧儿王朝战斗。第八代祖师哈尔·克里香(1656—1664)继位时年仅5岁,后被莫卧儿皇帝招到德里,因患天花而死。第九代祖师德格·巴哈杜尔(1621—1675)在与莫卧儿军队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后因被教内上层人物出卖,在战斗中被俘,被押到德里处死。他的儿子戈宾德·辛格(1666—1708)成为第十代祖师,在他的领导下,锡克教经过改革而迅速振兴起来。


在戈宾德·辛格任祖师时期,锡克教宣布废除祖师制。锡克教领导人由当时新建立的“卡尔萨兄弟会”中产生。十祖之后,锡克教分裂为12个武装社团。

戈宾德·辛格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在锡克教内部大力推行改革,促进了信徒的团结和宗教的发展。他的主要功绩有:(1)建立“卡尔萨”宗教社团。“卡尔萨”,意为“纯洁”,指加入该社团的人必须心灵纯洁,对组织绝对忠诚。要求加入社团的每一个锡克教徒都要“用双刃剑搅水洒身”,以示他能够把钢铁的意志和祖师的教诲融入自身。在“卡尔萨”社团内部实行民主制和军事化管理,成员之间一律平等。戈宾德宣布废除教区长制度,把教区长的宗教和世俗权力全部转给“卡尔萨”社团。(2)建立“五K”制的教规,要求加入“卡尔萨”的教徒必须遵守五种戒律,即蓄长发、加发梳、佩短剑、戴手镯、穿短裤。因为这五条戒律的打头字母都是“K”,故称之为“五K”制。还规定每一个男教徒的名字必须加上“辛格”(狮子)一词,以表示像狮子一样勇猛;女教徒名字加上“考尔”(公主)一词,表示像公主一样尊贵。另外,规定教徒不许吸烟饮酒、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不搞崇拜偶像。饮食方面则没有太多禁忌,可以吃肉,但禁止吃清真肉食。(3)重新编集《元经》,把其父德格·巴哈杜尔及其他祖师的诗篇收入其中。(4)废除祖师制,祖师的一切权力归卡尔萨社团。


由于戈宾德·辛格的改革,锡克教上层封建主的特权地位被大大削弱,因而调动了广大下层教徒的积极性,增强了锡克教抗击莫卧儿王朝的战斗力。此外,这种改革也使锡克教在教义和教规上进一步远离印度教,促成了它与印度教的彻底分化。此后,锡克教则逐步演化为一个独立的宗教。


戈宾德·辛格被印度人民视为民族英雄。泰戈尔曾在《故事诗》中热情歌颂了锡克教英雄在抵御异族入侵时英勇献身的精神。诗集中《被俘的英雄》就是一部锡克教徒悲壮斗争精神的颂诗。在异族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英雄们的鲜血洒遍五河之邦,700个英雄连同他们的首领般达(戈宾德·辛格的弟子)战败被俘,全部壮烈牺牲。般达父子在死亡面前表现得泰然自若:“孩子的嫩脸上闪耀着英勇无畏的光辉”;父亲“屹立着死去――不曾发出一声痛苦的叹息”。这部诗集中的《戈宾德·辛格》一诗表现了戈宾德·辛格的坚强斗志。他在战斗失败之后仍然对未来信心百倍,怀着英雄气概去重整旗鼓,“等待着晓日初升的黎明出现”。


18世纪时,兰季特·辛格统一各社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锡克教王国,但不久就被入侵的英国人征服。锡克教在19世纪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在20世纪又成立了代表该教利益的政党阿卡利党。


锡克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呢?


锡克教深受印度教虔信派和伊斯兰教苏非派的影响,持一神论和平等观。


一、锡克教主张一神论。认为神是惟一的,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神是全知全能的;神是最公正仁慈的,能把恩惠赐予每一个人,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锡克教还主张,所有的人,不分种姓,不分男女,不分宗教信仰,在神的面前一律平等。由于明确表明对印度教的种姓划分和种姓歧视的反对,主张人人平等,锡克教对印度教低种姓者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二、反对偶像崇拜,主张简化祭祀仪礼,鼓励信徒朝拜宗教圣地。反对歧视妇女、寡妇殉夫和童婚。提倡过简朴、廉洁而有修养的生活。


三、反对印度教的出世哲学和苦行遁世,主张积极的人生观,不允许信徒逃避世俗生活。锡克教是一种入世的宗教。

 

四、信奉业报轮回学说,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和祖师的指导就可以获得解脱。


五、尊崇祖师,坚信祖师是神的使者,具有无上的权力,服从祖师的指导。


现在,85%以上的锡克教徒聚居于印度旁遮普邦,其余信徒主要生活在德里和哈里亚纳邦。在国内有时成为教派矛盾和冲突的一方。该教已从旁遮普传播到东非、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泰国等地,在国际宗教事务中有一定影响。


下一讲我们将了解伊斯兰文明入侵印度的历史。


感谢你的收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树叶子_0w

    涨知识啦!谢谢老师!

  • 畸凌

    看来说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都是男女不平等的主张也不准确

  • 13761319bqo

    謝謝。

  • 1388999tgko

    中国自创教派的很少,道教算是比较长的。像太平天国以教起家,走向反抗统治的道路,动作闹得有些大,但最后还是走向消亡。印度那种社会环境是适合各种宗教生长的土壤。

  • 898905

    谁配的鬼音乐,真是难受死了

  • 天行者_风

    不错的节目

  • 听友19537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