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 课文详解(上)

木兰诗 | 课文详解(上)

00:00
14:12


笔记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齐名,合称“乐府双璧”。《木兰诗》细腻传神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经典形象,写出了木兰从军、黄沙百战的动人经历。


本节课,请你掌握关于《木兰诗》的以下内容:

1.熟读全文,练习翻译字词句。如有余力,可背诵全文。

2.体会南北朝民歌在风格上的差异。

3.学习互文手法和点染技法的作用和妙处。


一、重点字词和用法

户:门。

市:买。

旦:早晨。

虚指:十二卷、万里、百战、十年。


二、南北朝民歌风格差异

南朝乐府民歌柔媚清丽,婉转缠绵。内容多限于男女之情,而情感鲜明突出,修辞手法活泼多样,是一种浅俗的鲜丽,与大量运用双关、隐喻有密切关系。

北朝乐府民歌直率粗犷、质朴刚键。多涉及游牧生活,富地方特色;赞美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反映战争与徭役之苦。语言表达较少修辞和对景物的细致描绘,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


三、互文与点染

互文:前后语句互相呼应,互为补充。

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点染: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以具体事物烘托渲染所述事件的细节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有一个更具体生动的把握。


练习 

1.下列各项中,“将”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

B.出郭相扶将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下列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翻译正确的是(    )

A.将军经历了上百次战斗,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身经百战,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问女何所思

B.卷卷有爷名

C.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木兰当户织


4.下列各项中,“市”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举于市

B.门庭若市

C.愿为市鞍马

D.东市买骏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欣_哲

    购买专辑怎么领取文稿

    诸葛学堂 回复 @欣_哲: 购课不走丢,你可以加我V:xiaoxinlaoshi92 了解更多

  • 孤独生命常态

    尚未配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 气宇轩昂w

    喜歡窦老師的課,讲得很詳細,很好理解,特別喜欢讲的背景知识,👍🏻👍🏻👏🏻👏🏻

    枫桥_1v 回复 @气宇轩昂w: 我在这里等你

  • farefaliang

    一、重点字词和用法 户:门。 市:买。 旦:早晨。 虚指:十二卷、万里、百战、十年。 二、南北朝民歌风格差异 南朝乐府民歌柔媚清丽,婉转缠绵。内容多限于男女之情,而情感鲜明突出,修辞手法活泼多样,是一种浅俗的鲜丽,与大量运用双关、隐喻有密切关系。 北朝乐府民歌直率粗犷、质朴刚键。多涉及游牧生活,富地方特色;赞美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反映战争与徭役之苦。语言表达较少修辞和对景物的细致描绘,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

  • zhenzhen8

    练习答案:CBAC 个人意见如有错误望指正!谢谢

  • Nation_咸鱼子

    讲得棒棒的,我们家长也跟着孩子一起学习

  • 予乐_wj

    感觉就是在讲故事,有乐趣但是对思维思考能力的启发和引导欠缺一些,有点儿小失望

  • farefaliang

    2.下列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翻译正确的是( ) A.将军经历了上百次战斗,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身经百战,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问女何所思 B.卷卷有爷名 C.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木兰当户织 4.下列各项中,“市”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举于市 B.门庭若市 C.愿为市鞍马 D.东市买骏马

  • farefaliang

    笔记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齐名,合称“乐府双璧”。《木兰诗》细腻传神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经典形象,写出了木兰从军、黄沙百战的动人经历。 本节课,请你掌握关于《木兰诗》的以下内容: 1.熟读全文,练习翻译字词句。如有余力,可背诵全文。 2.体会南北朝民歌在风格上的差异。 3.学习互文手法和点染技法的作用和妙处。

  • 快乐娥姐

    是南朝还是北朝民歌?书上注释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