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孟岳。上一讲我们说了《红岩》中的革命英雄,一如好莱坞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用反派凸显英雄是通俗文艺共通的套路,而《红岩》塑造反派形象的技巧策略,更反映出这个时期文学叙事背后的政治思维。今天我就以叛徒甫志高为例,从他的原型组合和在小说中的塑造技巧两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聊下《红岩》中的反派人物,看《红岩》的创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技巧塑造反派形象,由此又反映出当时文学叙事背后怎样的政治思维。
甫志高这个名字通过《红岩》的传播确实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曾经在街头巷尾小孩子口里的歌谣中还能听到他的名字,比如:
江姐江姐好江姐,你为人民洒鲜血。
叛徒走狗甫志高,你是人民的大坏包。
作为忠贞英雄的对立面,叛徒在《红岩》小说中当然不能缺席的。他们的设定除了文学与政治上的需要外,还有历史原因。
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甫志高
我们之前几讲也谈到过,川东地下党之所以会遭受如此惨烈的破坏,除了因为领导层内部的路线错误以外,未经受住酷刑考验的叛徒供词,是川东地下党网络遭到清剿的重要原因。而叛徒的级别高、人数多,是问题的关键。
反映在小说中,甫志高身上就综合了五个叛徒原型的事迹和特征,这五个叛徒分别是任达哉、刘国定、冉益智、涂孝文、蒲华辅。名字记不住没关系,重点问题是:创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原型凝结在甫志高一人身上的?
正如张均文章中谈到的,这五个人的经历并不是被简单的叠加进甫志高形象中的,而是在创作中做了一次转化,真正有趣的恰恰是这个转化的逻辑。
比如从反应的问题数量上看,《红岩》将历史上的路线问题、叛徒问题、作风问题集中在甫志高一人身上;从人物级别上看,刘国定、冉益智等市级领导的叛变问题在小说中被连降N级,凝结在一个小小的沙磁区委委员身上。这样精心选材、加工背后,也展现了创作者拿捏小说言说历史尺度时的独特设计。这样的安排将复杂的历史原因简化为个别人物的破坏,既有利于将个人问题于党组织区分开来,又达到鄙夷叛徒的效果。
然而《红岩》中的“叛徒教育”真的只是为了仅让读者鄙夷甫志高一个人吗?这本“革命教科书”可没这么简单。在甫志高身上除了集合着五位叛徒原型的基因,创作者还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些叛徒特质,这些叛徒特质才是小说创作团队以及背后的力量真正希望读者厌弃的。
需要特别提醒你的是,我剖析出这些特质,是为了能够将小说成书时的思想观念呈现出来,进而打开这本小说的阅读视野,而不是是说五十多年后这本小说里的观念仍可被照单全收。
现代京剧《江姐》剧照宋小川饰甫志高
好,还说回到甫志高的小说塑造。
我们先来看看甫志高的个人主义思想及小资产阶级趣味,这在小说中那是被着力刻画:
个人主义方面:他办好书店的目的不仅是把书店作为革命时期的联络站,而是想等全国解放之后能通过书店获得更多的好处。他希望自己在革命浪潮中崭露头角,解放后起码能混个游击司令员的职位。
从思想生活做派上,他也比江姐、许云峰、成岗更显出文人浪漫化的革命观念,小说借工人领袖余新江的眼睛详细描摹了甫志高的客厅,展现他小资产阶级趣味,我给你念念,小说是这么写的:
小小的客厅,经过细心布置,显得很整洁。小圆桌铺上了台布,添了瓶盛开的蜡梅,吐着幽香;一些彩色贺年卡和几碟糖果,点缀着新年气氛。壁上挂着的单条,除原来的几幅外,又加了一轴徐悲鸿的骏马……
工人阶级的余新江感到这样的环境不如自己在工厂里简陋的工棚自在,但觉得这可能是甫志高为了掩饰自己身份而刻意布置的,也就没有反感。不过等他与甫志高有了对话,才发现这个人呀话不投机。
小说很精彩地用了几个细节展现他俩的分歧,也是呈现小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分别。第一个细节是在余新江环顾甫志高的客厅后,甫志高问余新江是喝龙井还是喝香片,余新江感到很不耐烦,说自己喝惯了凉水。第二点,在甫志高以自己对工人革命的无知激怒了余新江后,小说给刚才提到的蜡梅一个特写说:
余新江攥紧结实的拳头,在小圆桌上狠狠一击,震得瓶里的蜡梅纷纷飘落。
京剧《江姐》剧照张小清饰甫志高
接着是家庭观念,这方面甫志高更是显出了与江姐、成岗的不同。前面我们讲过,江姐出场就目睹丈夫的尸首,但她把家庭的不幸转化为了革命的动力。在江姐与成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曾与他讨论过婚姻与爱情的问题,江姐劝成岗早日成家,而成岗则表示恋爱妨碍革命工作,他们这段对话很有意味,我给你念念:
(成岗说)“从道理上,我知道恋爱并不妨碍工作,还会互相鼓舞斗争的勇气和热情。可是我看见一些人,因为恋爱、结婚,很快就掉进庸俗窄小的‘家庭’中去了。一点可怜的‘温暖’和‘幸福’,轻易地代替了革命和理想……”
(江姐说)“你的话有点道理,在这动荡多变的时代,确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眼前的‘幸福’而抛弃了崇高的理想”……
后面江姐又出于对成岗的关心,辩证地说了婚姻也未必影响革命,比如马克思呀,列宁呀也是有家庭的。但作者又很快用甫志高的被捕提出了对于革命、恋爱、家庭关系的看法,印证成岗、江姐口中一些人为了家庭抛弃革命理想的话。当许云峰给了撤离指示,甫志高最担心的不是革命问题,而是如果他被调离银行,他已有的家庭温暖和幸福享受就都变成了泡影。也正是为了最后再与他的妻子见一面,他才在家中被守株待兔的特务们抓了个正着。被特务枪管抵住后背的时候,甫志高腋下还夹着特地为妻子买回来的,妻子最爱吃的麻辣牛肉,此时甫志高说出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为妻子免于被捕而辩护的话:
她……不是……共产党
这样的结果则是导致了后半部《红岩》革命者的受难与牺牲。
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甫志高
据学者张均考证,从他的五个原型人物身上找不到甫志高被捕的这一段的经历以及前面提到的他的小资产阶级趣味,这应是《红岩》创作者有意虚构添加上的。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红岩》作为革命教科书,敌人或叛徒的塑造从来不是单纯地讲一个敌人故事或者叛徒的故事,而是借用这一反面形象,将不合乎革命原则的思想观念、行为作风通过细节的描摹做出立场上的否定。这样,当读者读到这些人物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书中革命价值观的洗礼。
相应的,正确的人生态度、行为标准,也就在反面角色的颠倒面——英雄人物身上得到了倒置镜像般的展现。
好,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都讲了什么:
第一,甫志高由历史上川东地下党5个叛徒凝结而成,这样的凝结并不是原型的简单叠加,而是经过筛选增补,传递了革命教育意图。
第二,作为革命教科书,《红岩》书写叛徒,都不是单纯地讲一个故事,而是通过对正面英雄形象的颠倒与镜像,实现革命对立面的他者的建立,达到传递革命价值观的效果
讲过了英雄和反派那作为孩子形象小萝卜头在小说中又有怎样的深意呢?我们下回接着说。
作者用5个原型制造一个甫志高,目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