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没有“双枪老太婆”的《红岩》不是好“金庸”

第五讲 没有“双枪老太婆”的《红岩》不是好“金庸”

00:00
12:08

你好,我是孟岳。上一讲我们说到《红岩》作为革命教科书,它的政治宣传效果是很出色的,而从文学角度来看,他也通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叙事秘诀兼顾了故事性与政治性。《红岩》的故事本身具有革命史诗气魄,但在人物塑造上也借鉴了中国旧有的传奇手法。即便是深谙西方社会剖析小说技巧的茅盾,也对《红岩》及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双枪老太婆,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红岩》究竟是怎么运用传奇笔法塑造人物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其实啊不必提茅盾,我相信你读完《红岩》,也一定对手使双枪神出鬼没,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这位老太婆印象深刻。


最精彩的莫过于后来被改编为快书的“劫刑车”一段,写双枪老太婆为了营救江姐,铲除叛徒甫志高,乔装打扮隐蔽在敌人必经的路上,要劫押送江姐的刑车。


这趟双枪老太婆故意装扮成了财主,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土豪打扮,书上详细描写了双枪老太婆的这身装扮,说她坐在两个棒小伙子抬的滑竿上,身穿白大绸衫子,手腕子上是沉甸甸的金手镯,指头上是硕大的宝石戒指,手里摇着一把鹰翎扇,就是老鹰羽毛制作的扇子面儿,扇子柄上还坠着长长的青丝流苏。这么打扮是为了让敌人麻痹大意,果然,拦路检查的兵丁看见珠光宝气的老太婆立马态度缓和了许多。而作者更是借着茶棚小店老板娘的嘴,把双枪老太婆和共产党政委神乎其技地渲染了一番:一个是“手使打枪,百发百中”,一个是“天上星宿下凡,搭救贫民百姓,可以通灵显圣,白昼现形”,当地老百姓不断地到她牺牲的地方烧香磕头。


2010年电视剧《烈火红岩》版双枪老太婆


读者早就知道双枪老太婆是来救江姐的,那么怎么救,就是读者最期待,也是作者最下功夫铺排的。我们可以特别留意视觉效果的两个反差:一个是“棒小伙子”抬“老太婆”出场就先是一个奇观,岗哨的武装戒备和来者浮夸奢华的穿着做派形成反差,又是一个奇观,加上茶棚老板娘对老太婆神乎其技的渲染,更是吊足了读者胃口,倒是要看看这位奇人如何行动。


紧接着,武装押送的警察局长到了,双枪老太婆精彩亮相我给你读读:


警察局长刚刚坐下,一眼看见了先到的那乘滑竿,随口赞赏地问:“这是谁的滑竿?铺陈得漂亮嘞!”


老板娘正在冲凉水醪糟,听见警察局长在问,立刻上前搭话:“这位老太太的。”


警察局长一转头,突然呆呆地望着邻桌正在喝茶的老太婆,他大吃一惊,朝后一退,把椅子也绊倒了。


“你……双枪老太婆?”


老太婆抬起头来,满面春风地笑道:


“局长,你好健忘!不认识我啦?”


老太婆用她那坠着长长的青丝流苏的鹰翎扇招了一招,警察局长不禁又退后两步……他仿佛看见老太婆的白大绸长衫底下暗藏的两支上了膛的快枪,只要老太婆的手稍微一动,快枪子弹就会穿透他的脑袋。


前面的一大段铺排,为的就是这一段的脆劲儿,无论是警察局长心态上从随意到吃惊到畏惧的变化,还是老太婆面儿上不动声色,手底下干净利落的身手,都是一气呵成。老太婆的智勇双全、神出鬼没也跃然纸上。如果不告诉你这段出自《红岩》,把它混到霍元甲、大刀王五、燕子李三这些近代武侠故事里那恐怕也分不出个儿来。



不过有个疑问,《红岩》的这路传奇笔法的血脉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中国,长篇通俗小说往往被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神魔、世情、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类型最典型的是《西游记》;世情类则以描摹社会风气、人情百态见长,《金瓶梅》、《红楼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历史演义最广为人知的是《三国演义》;而英雄传奇则以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描摹为主,《水浒传》最具代表性。


说到这儿我想你一定是猜到了上面问题的答案。没错,《红岩》虽然是史诗性作品,但在小说人物塑造上,借鉴了中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英雄传奇的写法。


评论家侯金镜在1958年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那些故事性更强,且带有民族形式的作品,比如《水浒传》、《林海雪原》、《三里湾》等等,更令普通读者爱不释手,但像茅盾的《子夜》这种娴熟运用西方小说技巧的作品反而叫文化层次不高的普通读者摸不着头脑。


2006年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


《红岩》团队在进行小说创作打磨的时候,正是吸收了已有的创作经验和评论反馈,才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这么多传奇技巧,让《红岩》中的人物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仅从绰号的想象力和戏剧性来说,“双枪老太婆”甚至比名著《水浒传》中的母大虫、一丈青、母夜叉之类都高明了许多。《水浒》里的绰号往往只凸显了人物某一个方面的特点,比如母大虫的凶狠,一丈青的俊俏,母夜叉的丑恶,但“双枪老太婆”这一绰号是极具张力的,双枪在于武艺出众,老太婆又给人年老体衰的感觉,二者结合,大有江湖奇侠的风味。


老话儿说得好“江湖四大忌”,说行走江湖有这么几号人不能招惹:第一个是道士、第二是和尚、第三是女人、第四是小孩,特别是女人和小孩儿,本来是弱者,但能在江湖闯荡就意味着一定有不同寻常的本事,轻易不能招惹,同理可知,“双枪老太婆”的想象空间那就很大了。


当然,《红岩》中运用这种传奇写法的人物不止“双枪老太婆”一个,比如,同样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神秘的老头儿,双枪老太婆的丈夫,华子良:这个华子良被关押在集中营里十几年,成天疯跑,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怪人,连成岗、刘思扬都不知道他是革命同志,结果在麻痹敌人之后,他在后来的暴动出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红岩》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它的传奇笔法,说到底《红岩》不是一部通俗小说、武侠小说,快意恩仇、悬疑侦缉都不是它的内核。它用这样的写法,还是希望吸引你去体会与领悟革命情怀与革命精神。



我们还说回这个传奇的“双枪老太婆”。如果我们再细读“劫刑车”一段,你会发现,这位传奇人物的出场,其实并不是那么洒脱的,叙事者有意让我们进入这位敌人看来神秘莫测的老太婆的内心,书上是这么描写的:


在她平静的脸色掩盖下,深藏着内心的焦虑:在这次行动中,可能遇到什么事呢?能够把江姐抢救出来吗?掌握的情报是否可靠呢?滑竿均匀地闪动着,发出“唧咔、唧咔”的响声。这种单调的轻快的声音,无法解除她内心的焦躁与悲痛,要是江姐有了三长两短,怎么对得起党,对得起无数战友和死去的老彭啊!一想到江姐,她感到无穷的责任和内疚。回想起江姐温和坚定的笑容,回想起和江姐一起的日日夜夜,她禁不住心痛难忍……


与后面布局周密、应答老辣、手段干脆的“神枪手”不同,这一段不难看出这位“老太婆”“婆婆妈妈”的那一面,革命英雄的焦虑、无助、软弱的那一面。


所以我们也不妨把《红岩》看作一个革命史诗与革命通俗小说的结合体,为什么它的政治宣传效果这么好,能够作为革命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几代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红岩》将传奇手法与革命历史、革命者心路结合得恰到好处。这也就难怪它能创下千万级的销售奇迹,英雄形象被读者所津津乐道,各种通俗文艺形式也争相对其改编了。


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双枪老太婆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都讲了些什么:


第一,《红岩》借鉴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英雄传奇的写法,所以非常符合中国读者的接受习惯与阅读趣味。


第二,《红岩》的传奇笔法只是形式外壳,用以吸引更广大的读者,提升阅读兴趣,而真正高明之处是在传奇笔法背后埋藏了革命精神,使之潜移默化地被读者认同。


那么《红岩》还塑造了哪些英雄供读者学习、崇拜呢,这些英雄形象又是否真的在现实中存在呢?我们下回接着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活字文化mtype

    《红岩》中你最喜欢的角色是谁呢?说说你喜欢TA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