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从印度尼西亚到新加坡打天下的黄鸿年,干成了一件大事:强制收购了新加坡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后来更名为新加坡置地的新加坡土地公司。
黄鸿年是印尼金光集团创始人、后来曾经多次被评为印尼首富的黄奕聪的二儿子,他一到新加坡就大手笔地展开资本动作,并用不短的时间,就联合当时的新加坡总统李光耀的弟弟李金耀一起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新加坡联合工业。
到1989年时,黄鸿年已将联合工业发展成新加坡一家规模不小的地产企业:期间,他先后动用超过10亿新币收购了一系列的地产项目和土地,然后打包、整合、重组、转卖,创造过一单生意就获利超过3亿新币的记录,也是当时新加坡史上最大宗的地产买卖。
10亿级的新币,约合50多亿人民币的规模,放到30年前,是惊人的数字。但黄鸿年的胃口并没有得到满足。他觉得自己这样一个一个的做项目还是慢了,不如直接小鱼吃大鱼,收购一家最大的地产公司。
新加坡置地就是他锁定的目标。
新加坡置地是新加坡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其规模比黄鸿年已经做大的联合工业还要大3倍。而且,它还有机可乘:它最大的股东,公司创始人陶欣伯只持有公司21%的股份,而且这个大股东已经是70多岁,并且没有强力接班人,是很快就要告别舞台的人了。
当时,新加坡的很多商界大亨也都对新加坡置地垂涎不已,甚至打过主意,只不过一直无人成功。
势头正猛的黄鸿年盯上它以后,选择了直接发起进攻。他找到拥有21%股权的公司创始人陶欣伯恳谈,先是表明自己对陶欣伯的欣赏,然后毫不掩饰地说明了自己希望收购新加坡置地的意向。
陶欣伯191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78年就回国投资,并在故乡南京兴建了金陵饭店,是当时新加坡最成功的华人企业家之一。
陶欣伯用自己一生的奋斗创办经营了新加坡置地,对黄鸿年这样,靠资本运作大发横财的富二代有天然的不欣赏,于是很直接地拒绝了黄鸿年的想法。
他态度坚定对黄鸿年说:”坚决不卖,我不欢迎也不喜欢你”,而且还告诉黄鸿年说:”你要买,就从前门来,不要从后门来”。意思是,我是上市公司,股票公开买卖,你真有本事,不用找我商量,直接到市场上买够我的股份就好了。
也就是说,陶欣伯不认为黄鸿年有能力在股票市场完成对新加波置地的强制收购,简单说,他藐视黄鸿年的力量。
陶欣伯如此强烈,甚至敌对的反应,让黄鸿年出乎意料,也被激发了斗志。他当面留下一句话,“那好,我改天从前门来。”转身,就开始了大胆又慎密的行动。
手握大把现金的黄鸿年决定霸王硬上弓。他先把新加坡置地的股权结构和各家股东的情况摸了个清清楚楚,然后就像鲨鱼一般潜伏并伺机出动。
不久,一个机会来了。
一天深夜,黄鸿年得知一个消息:新加坡置地的大股东之一科威特投资局有意把手中12%股权转让,条件是卖价比市价高出5%。
得到消息的黄鸿年连夜运筹帷幄,并于第二天清早召开了自己的董事会,提出了按照科威特投资局溢价5%的条件,将科威特投资局持有的新加坡置地12%股份买下来的方案。
董事会同意了他的方案。科威特投资局接到方案后,也愉快的同意,并很快完成了股权交割。
拿到新加坡置地这12%的股份后,黄鸿年开始从“前门”更大力度的向新加坡置地正面进攻。一方面,他继续向新加坡置地的其他重要股东寻找机会,从他们手上悄悄收购股份。
因为自己的擅长就是资本运作,平日里又与众多基金经理私交良好,对谁手上有多少新加坡置地的股权也是早就清清楚楚,所以他的每次出击都很精确,并且大多满意而归。
大肆收购股份的同时,黄鸿年也公开发出了全面收购新加坡置地的收购献议,并在市场上布下天罗地网,紧锣密鼓地购买在市场上流动交易的新加坡置地的股票。
这是一个既公开又隐匿的捕猎行动,公开的是,大家都知道黄鸿年在进攻新加坡置地;隐匿的是,连公司内部同僚都不知道黄鸿年到底已经收购了多少股份,进展如何。
也就在大家还不知道他具体进展如何时,黄鸿年完成了对新加坡置地51%的股权收购,也就是拥有了对新加坡置地的绝对控股地位,这就让陶欣伯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了。
结束战斗后,黄鸿年虔诚地拜会了陶欣伯,场面自然相当尴尬。但黄鸿年的举动却让陶欣伯相当意外,也让这个收购的后续整合工作容易很多。
因为自己此前曾对黄鸿年态度坚决的抵抗,陶欣伯原以为黄鸿年会“清场”,也就是将自己扫地出门,并且他已经开始计划如何告别自己的公司了。但黄鸿年却告诉他:“我不是来请您走路,而是请您留任公司的董事长。“
做生意勇猛,为人则谦和,这是黄鸿年一贯的作风。
他说,他是从内心尊敬陶欣伯这样的实干家的,希望最大程度的尊重他,所以才请陶欣伯出任董事长,来表达这一份尊重。
黄鸿年说:“如果不是尊敬他,或者他不接受事实,我可以不要他,因为我拿到51%了。地产和别的工业不一样,没有什么高精尖,谁当董事长关系并不大。”
黄鸿年的这个举动极大的改变了陶欣伯对他的看法。又一番交谈后,陶欣伯继续出任了公司董事长,直到1997年卖掉新加坡置地全部股份后,他才完全告别新加坡置地
黄鸿年则出任了新加坡置地总裁,通过这一收购,他的联合工业也一举成为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地产企业集团,其总资产在新加坡金融和国营公司之外排名第一。这个收购案,也是当时新加坡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
黄鸿年曾在接受华商韬略专访时对我说,收购新加坡置地后,陶欣伯对他说的一席话,让他终生难忘:“当我拿着51%的股权到他办公室。他说,‘我花了半个多世纪,几十年的心血,你几个晚上就拿去了。"“
黄鸿年说:一个70多岁的老人,站在他这个当时只有40来岁的人面前,讲这样的话,他被深深地震撼了。
而这也让黄鸿年对企业的兼并收购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和认识。
“人一生中能有几个十年?青春只有一次,如果单单依靠自己,得用多少青春才能建立起一个大的公司,尤其是在传统的产业。”
黄鸿年因此感叹,“人们都说,寸金难买寸光阴,但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我几个晚上就拿走了,所以,企业的收购兼并,表面看起来是买厂买公司,实际上,就是拿自己的钱去买别人的青春。”
在新加披的这些收购经历,为黄鸿年奠定了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这也令他后来到中国,创造一个晚上买下一个城市几乎所有国有企业的神话奠定了基础,而在中国,黄鸿年的动作甚至更大,堪称惊天动地!
那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下期预告
下期将为您继续分享「黄鸿年如何在中国大肆收购国有企业」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精彩、激动人心的故事,敬请期待!
本期有奖互动
黄鸿年被称为是中国资本运作的第一导师,他曾以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的“中策现象”名震中国,其案例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学列入MBA教材。结束中国的投资后,他转向资本市场发展,成为著名的金融投资家,被誉为是“股市金手指”。关于黄鸿年,您了解多少?
欢迎在节目评论区参与话题评论互动【写下您对本期节目的听后感或建议】,评论获得点赞最多前三位,将会获得由华商韬略出版的书籍《数风云人物·贰》,我们在评论区期待您的答案!
开奖时间:下周三晚七点
更新时间
每周三「晚七点」更新
欢迎订阅专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也期待您能留下宝贵的评论!
资本运作企业兼并,是西方社会契约精神下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在中国社会主义框架下传播和发展,是商战分支中最有特色的本质形态。国际法治的保护是商业发展的基础,投资新加坡不会有社会动荡风险,新加坡是稳定社会。华商在世界领域内的运作,超出国家范围内的活动值得国人骄傲,稳定和强大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华商活动的最大政治保障。
毕亚军 回复 @1502723nxep: 讲得好
2019.08.22,在喜马拉雅收听华商韬略栏目,节目中黄鸿年先生的商业运作,波澜壮阔! 节目中说到……黄鸿年因此感叹,“人们都说,寸金难买寸光阴,但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我几个晚上就拿走了,所以,企业的收购兼并,表面看起来是买厂买公司,实际上,就是拿自己的钱去买别人的青春。”
好深刻好感动的感慨,人 “人一生中能有几个十年?青春只有一次,如果单单依靠自己,得用多少青春才能建立起一个大的公司,尤其是在传统的产业。收购,就是拿自己的钱去买别人的青春。” 尊敬陶欣伯前辈是打心眼的,其风骨与任正非好相似,不同的是华为不上市没人能买走……资本的世界,真是强力吃人的青春的世界…… 驰骋在资本游戏中,真的是金钱和权力的游戏
毕亚军 回复 @秋水嘉华: 感谢您的支持
非常感谢有这么好的节目
华商韬略 回复 @1304900opqu: 感谢您的支持!
下一期老师会讲黄鸿年一夜收购一城国企的事情么?这事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特别想知道他的运作
毕亚军 回复 @刁蛮懒猫猫: 哈哈,听到了吗?谢谢
讲述不错,但音乐声太大,如考虑减低音乐音量或取消音乐,会坚持听下去。
华商韬略 回复 @北京小鬼头: 好的,谢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多多注意的
想知道这些大佬是怎么完成他们的资本积累的,有机遇也要有资本啊。
黄鸿年是我不太了解的一位华人企业家 ,但是听了毕老师的节目,对这位企业家的魄力很倾佩!收购兼并可以如此潇洒的企业家,让人忍不住想多去了解,希望毕老师可以多多分享这种优秀企业家的故事 !感谢
黄鸿年曾在接受华商韬略专访时对我说,收购新加坡置地后,陶欣伯对他说的一席话,让他终生难忘:“当我拿着51%的股权到他办公室。他说,‘我花了半个多世纪,几十年的心血,你几个晚上就拿去了。
黄鸿年被称为是中国资本运作的第一导师,他曾以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的“中策现象”名震中国,其案例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学列入MBA教材。结束中国的投资后,他转向资本市场发展,成为著名的金融投资家,被誉为是“股市金手指”。关于黄鸿年,您了解多少? 欢迎在节目评论区参与话题评论互动【写下您对本期节目的听后感或建议】,评论获得点赞最多前三位,将会获得由华商韬略出版的书籍《数风云人物·贰》,我们在评论区期待您的答案!
骑着上帝流浪_qu 回复 @华商韬略: 图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