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这一集的主题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就出自于《老子•第64章》。这章内容比较丰富,也比较长,我们要分两集来说。我先把原文全部读一遍,《老子•第64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我们接着用白话把它意思整个说一遍:情况安定时容易把握,情况尚无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化解,事物微细时容易消散。要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好,要在祸乱尚未出现时就控制住。合抱的大树,是从小芽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土堆起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底跨出的。作为的将会失败,把持的将会落空。因此,圣人无所作为,也就不会失败;无所把持,也就不会落空。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反而失败。面对事情结束时,能像开始时那么谨慎,就不会招致失败了。因此,圣人想要的就是没有欲望,不重视稀有的商品;想学的就是没有知识,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此助成万物自己如此的状态,而不敢有所作为。
我们这一集要先介绍前半段,前半段一开头连讲了四个容易的“易”,像安定时容易把握,情况尚无迹象时容易图谋等等,这些说的都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这章的标题定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它要求的就是要有一种长远的看法。任何状况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迹象的时候、脆弱的时候、微细的时候,都很容易去把握、去安排。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把它处理好;祸乱尚未出现时,就控制住。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般人听到都会觉得有道理。
这一集里面,我们从老子这些话里面,要特别提出三个重点:第一就是提早分辨;第二就是付诸行动;第三就是积少成多。
我们先说第一点,提早分辨,也就是一般所谓的“见微知著”。你看到一片树叶落下了,就要想到秋天快来了。在《易经》里面有一个坤卦,就是乾坤的坤,第二个卦,六爻都是阴爻,所以它最底下的一个(初六)怎么说呢?它说:“履霜,坚冰至。”脚下踩到霜,坚冰将会到来。什么意思?你看到霜,就要知道可能快下雪了,那快下雪的下一步可能是结冰了。你不能说我等到看到冰,我再来准备过冬,那就来不及了。所以看到霜,心里就要有数。请问坤卦初六为什么看到霜呢?因为坤卦六爻都是阴爻,所以你一上场就觉得冷到心里面了。所以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没那么严重,但是你要有长远的、整体的看法。所以坤卦的初六的爻辞会说“履霜,坚冰至”,提醒你后面的发展可能很严重,所以你要早点分辨这些。
举个例子来说,在春秋时代的两百多年中,有大臣杀国君的,有儿子杀父亲的,这些事情都不是忽然出现的。不是说一切都很好,社会都很稳定,忽然发生这些可怕的事,不是的。它都是渐渐演变成的。这就是我们要强调的,要提早分辨,千万不要以为现在天下太平就没事了。
《易经》经常提醒我们要做什么?居安思危。在安全的情况之下,要想到将来可能会有危险,那该怎么办呢?因为《易经》的“易”就是变化,人间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所以在尚未出现之前,没有什么动乱,就要把它先搞定。
在《尚书·周官》里面也强调“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还没有乱的时候,就要制定好正确的制度;在国家没有危险的时候,就要好好去保护它。这与老子所说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一样的意思。
接着连讲三句话,就是今天的重点,提到“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第一句讲的是自然界,用一棵树做比喻。合抱的大树,开始的时候是小芽苗。九层之台看起来非常的宏伟壮观,它起于累土,一筐筐土慢慢堆成的。这讲的是人间的情况。然后第三个是讲人的行动,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这三句话里面它都会提到什么?“生于”“起于”“始于”,代表什么?代表你要开始付诸行动了。你不能光提早分辨,分辨了以后你就要立刻行动,否则怎么可能成就前面说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加上千里之行呢?所以接着付诸行动了。
在付诸行动方面,荀子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修身》,提醒人们要好好学习、要如何学习。他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直接,他说:“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跬步”就是一小步一小步,后面讲“跛鳖”,跛脚的鳖走得很慢,它只要一小步一小步慢慢走,“不休”,不要停下来,你不要停下来话,到最后照样可以走千里。我们这边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只跛脚的鳖,它只要不停止,也能走到。然后他说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他这边不是说九层的高台,他讲的是普通的丘陵到最后变成高山了,怎么做呢?累土而不辍,一筐土一筐土接下去,不要停下来,一直做下去,到最后山也变成崇高了。
事实上我们一般人比较熟悉的故事,反而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把一座山移走,你说一个人怎么做得到呢?没关系,里面特别提到子又有孙,孙又有子,一代一代做下去。当然我们要讲到个人的努力的话,你不能靠一代一代往下发展,你自己就要负责你这一生。但至少愚公移山的故事提醒你:你要有恒心,提早分辨之后,要付出行动。
付出行动之后还有第三步,就是积少成多。天下很多事情由小而大,由少而多。比如孔子有位学生叫做子夏,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篇》)因为孔子的学生当然要好学,他对好学的了解就是这句话:每天学一点新东西,每个月再复习一下,不要忘记所学的。他这句话里面,前面两个字叫做“日知”,就启发了一位明朝末期的学者叫做顾炎武,顾炎武就写一本书,很有名的,叫做《日知录》。我把我每天学的新东西写下来,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内容什么都有,你能想象到的、有趣的、深刻的、复杂的、细微的,几乎都包括在内。像这种功夫他不可能忽然得到的,他一定是日积月累,真的是“日知”录,每天学点新东西的。
我自己有一位老师,很有学问。我记得以前每一次跟他聊天的时候,就觉得他好像什么都懂。我在毕业的时候就请教他,能够这么博学有什么秘诀呢?这位老师就告诉我了,他说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晚上临睡之前都要问自己:今天又过去了,我今天有没有学到新东西呢?如果有,他才愿意去睡觉。如果没有,他就从书架上随便拿一本书,看二三十分钟,一定要确定今天学到一点新东西了,他才愿意去睡觉。如此做下去,数十年如一日,所以他学问当然广博了。这就是很标准的积少成多的方法。
我们这一集学到了本来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大家都在用的,互相勉励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知道这句话就出于《老子•第64章》,这一章确实教了我们一些做人处事的方法。我们再归纳一下,这章一开头先说四个容易的易,你要做一件事,什么时候最容易呢?在开始的时候、在它还没有稳定的时候、刚刚有征兆的时候、还在微小的时候,你要怎么做?要去把握它、图谋它、化解它或消散它。这时候做这些都很容易的,等于化解于无形。如果你没这么做,它如果成了气候,那就麻烦了。
而在《易经》里面有个卦叫做姤卦,邂逅的姤,它的结构是天风姤,一看就知道很特别,因为六个爻里面只有底下第一个初六是阴爻,上面五个阳爻。但是《易经》的作者提醒你,他说你不要小看初六,因为它会带着别的阴爻一路上来,阴爻往上走,上面的阳爻就会退走。代表什么?此消则彼长。他还特别强调不要与这样的女子结婚,这使我们想到谁?想到武则天的故事。唐太宗的时候英明神武,武则天才刚刚进宫,当时只是个小女孩,看起来没什么问题。谁知道到后来,她可以夺取整个国家的权力,成为帝王。这说明什么?你开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细节,你忽略了小地方、小人物,后面的后果就难以想象了。
所以这一集里面,我们再进一步去归纳三点心得:
第一是提早分辨,也就是要见微知著,对任何事情都要看得长远,不能忽略它在细小的时候,因为人间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动之中。所谓的变动就是有消有长,有各种可能性。我们要先把握住,让它朝着我们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发展,这样才能够防患于未然。
第二点要付诸行动。在原文里面提到“生”,提到“起”,提到“始”,都是要开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付诸行动就慢慢有了信心。因为人生很多事情要且战且走,到最后可能做成很大的事。
第三个就是要积少成多。说到这一点,我记得我自己翻译过一本最厚的书,大约40万字。在开始的时候心里想,这本书五六百页怎么翻得完呢?不要着急,要做计划,要着手开始去做,有恒心最后可以做成。每天翻译十页,五六十天不就翻完了吗?
这说明什么?对任何事情都要提早分辨,付诸行动,还要记得积少成多。只要有恒心,最后一定可以做成。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要选择重要的事情、你该做的事、你责任上要负责的事,认真去做。等到最后,一段时间之后就水到渠成。而不要一开始看到事情好大、好难,就观望不前,不能付诸行动,那它永远是做不成的。
课后思考:
所以这一集里面我们对一句常用的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老子》里面得到一些启发。这一方面,我想你应该也有个人的观察与经验,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是傅佩荣,谢谢。
每天做一点,久了就成了,观念对了,剩下就是每天做一点
儿子读初二,老子这章内容很适合,我听完了一遍再和儿子一起来听听。很喜欢傅老师讲道德经。我也是从之前不太容易看下去书,到现在爱上读书,每次听到老师讲让我们坚持一下每天读20分钟的书,慢慢就会持久下去。
常听圣人直言,把迷失的自己找回来…
老师您好,多年来学习您讲解的国学,受益非常大,现有些疑惑想请教一下。道家的道、德、万物,儒家的天、命(天命)、人,从道家来看重要的是如何保存“德”,才有可能理解“道”,从儒家来看重要的是如何领悟“天命”,才有可能理解“天”。这样的对照理解是否正确?谢谢。
先生,想请教一下六十二章的问题:儒家之所以显示的是宗教的情怀,是因为他追求的止于至善是停留在人的认知层面和维度;而道家的“道”则是超越界的维度,他与宗教有着相同的架构,与宗教相通,可以在超越界的维度进行对话 ,理解和解决问题。因此,道家也就显现出了宗教的维度,但他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先生,我这样的理解对吗,请您拨冗指正。谢谢!
文稿里面有一处,老师讲荀子的《劝学》,文稿里面写的是《修身》
假使对6364章稍微有点认识并且用在工作上就会让你收获满满。
林工_wn 回复 @林工_wn: 6364章越看越喜欢,反复看十几遍都有收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我们的疫情控制也是如此,今天是2020年3月17日,国内的新确认病例只有1例,需要严密防止境外输入感染病例。国内的防疫已经处于收尾阶段,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自觉的能力 回复 @悠游_Wk7: 井底之蛙看到的那块井口的天虽小但是真实,而你真不如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