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的俄国社会如何成为一间病室?契诃夫如何在绝望中赋予力量?
添加微信【xmly1919】备注“听书”,限时免费加入【喜马讲书官方微信交流群】有优质伙伴共同交流,独家福利资源共享!
听书笔记
《第六病室》是契诃夫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之一,题目中的“病室”,是契诃夫对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一个形象描绘。医科出身的契诃夫,把俄国看作一座特殊的医院,那是监禁可疑分子的地方,也是一个展现病态人性的地方。读完这篇小说,列宁曾说,太可怕了,我觉得自己好像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而美国文学批评家、耶鲁大学教授威廉·费尔普斯也曾有一句评语,他说:“没有人敢在深夜读这篇小说”。
一、契诃夫为什么用医院和病室来比喻俄国社会?
因为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契诃夫认为俄国已经成了一个警察国家,国家和政府最大的考虑,就是不让人民乱说乱动,破坏秩序,人民就像病人一样需要医生看管,就像囚犯一样需要警察看管。1890年,契诃夫在访问了萨哈林岛上的监狱后,更是加强了自己的这一看法。
二、第六病室是个怎样的地方?
这所医院位于一座无名的俄国小城里。医院周围荒凉、残破,台阶上杂草丛生,墙皮斑驳脱落,有一道围墙把医院同外边的田野隔开。最可怕的是,围墙上耸立着一排尖头朝上的钉子,显然,医院是按照监狱的思路来建的。实际上,在离医院不远处,大约三百米开外的地方,就是一座监狱。
医院其实是有例行的门诊的,但是,契诃夫仅仅描写了第六病室这个房间。这暗示了医院的主要功能,就是像监狱一样把人关押起来。医院的看守,唯一的职责就是把守第六病室的大门。这个看守名叫尼基塔,他就像一条草原牧羊犬,神态很威严,病人要是不服管理,尼基塔上去就打。
第六病室里面,完全是按监狱的囚室那样来布置的。为了防止他们做出出格的事,房间窗户上装着铁栅栏,床脚也都被钉在了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牲口棚般的难闻气味。这里一共关着五个人,有一个犹太老头,有一个人瘫痪在床,有一个是又高又瘦的忧伤的痔疮患者,还有一个是肥胖的农民。书中说,他们几个都是“小市民”,他们整天待在床上,穿着蓝色病人服。他们早已习惯了被囚禁的命运,过一天算一天。
三、契诃夫为什么批判知识分子?
格罗莫夫为什么会被当成疯子抓进来呢?书中说,他患上了受迫害妄想症。他很容易焦虑,躺着的时候缩成一团,一站起来,就神经质地走来走去,听到一点动静就紧张起来,担心是不是有人要来带他走,整天又惊慌又神经质。他说话来也是情绪激昂,完全不管别人听不听。
格罗莫夫患上这种妄想症,跟他在法院的工作有直接联系。十几年前,他是一个法院执行官,他清楚地看到,法官每天都在判错案,警察总在抓错人,他对那些无辜受害者特别怜悯。某一天,他在执行公务的路上,看到两个荷枪实弹的士兵,押送着两个戴手铐的犯人,心里突然就有了一个想法,他觉得,那个戴手铐的人可能会是他自己,他正走在泥地上,一路前往监狱。他想,虽然自己决不可能杀人放火偷东西,可是无辜被抓的厄运,兴许哪天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于是,他的恐惧越来越重,精神越来越紧张,觉得身边到处是密探。他平时租房子住,遇到房东家来了生人,他就觉得可能是被派来监视自己的。他开始睡不着觉,随后,他又担心自己的睡眠状况会被房东透露给警察,从而引起更大的怀疑。后来有一天,附近水沟里发现了两具尸体,格罗莫夫害怕自己被当成嫌疑犯,就藏进了地窖,最后,房东屋子里来了几个修火炉的工人,格罗莫夫以为是警察,吓得跑到屋外。他的疯狂举动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把他抓住,直接送到了疯人院。从此,他就成了第六病室的一员。
和格罗莫夫一样,拉京也有良知,很清楚现实的黑暗和不公正。他非常厌恶医院的乌烟瘴气,所以一上来就决心大力整治,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医院积弊难除,自己势单力孤,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尽量善待病人。比如在过去,病人如果吐槽食物太少或者护士态度恶劣,总会遭到训斥,现在,拉京医生则会虚心听取,告诉病人说“等我调查调查”;比如,他不愿意下命令,不愿意提高嗓门说话,用自己的温情来安抚病人,感化医院的员工。但是,这些都只是他个人良好的愿望。
没过多久,拉京医生就丧失了整治医院的动力和信心,就连日常的门诊工作,他都有所怠慢,因为他觉得,自己不管诊治多少病人,病人和死人的数量依然逐日上升。他开始这样考虑问题:这所医院虽然毛病很多,但有总比没有好,那些有病的人,肮脏污秽的人,尤其是那些疯子,如果不在医院里呆着,也会到社会上去惹麻烦。同时,他虽然消极地不作为,但他也拒绝像前任院长那样,把政府的拨款拿到自己的腰包里,他为自己的两袖清风而感到骄傲。总而言之,拉京医生开始满足于做一个安分的好人。
契诃夫对知识分子寄予了改变社会的厚望,才更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书中的拉京医生空有好良心,却软弱无能,不仅没有勇气改变现实,甚至连愤怒都做不到。此外,契诃夫自己也是知识分子,他对拉京的批判,其实也是对他自己的反省。
四、《第六病室》为什么成为契诃夫最有影响的小说?
契诃夫把希望寄托在了知识分子身上,企盼他们的思想、关怀,他们对不公正的愤怒,和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可以成为改变现实的力量。但是,在《第六病室》里,契诃夫集中批判的对象,恰恰是知识分子本身。他认为,这些知识分子沉溺在思想里面,不仅缺少行动力,而且还用思想来扭曲现实,证明自己的不行动、不作为是正确的。小说中的拉京医生,貌似温厚仁慈,实际上,他以保持清白的良心为由,停留在舒适区里,而不愿凭借手中的权力真正介入现实,为纠正不公正做一些什么。他始终不承认自己的虚伪,而每当他受到良心的责难,他就会感伤地想,人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虚空。
当年,列宁在读完《第六病室》之后说:“我觉得,是我自己被囚禁在了第六病室里面。”列宁被小说的结尾,被拉京和格罗莫夫合二为一的愤怒所打动,这两个知识分子,共同向禁锢他们的人,向残酷无情的警察国家,发起了挑战。无论什么时候,即使面对个人之力无法挑战的现实,保留愤怒的勇气,都是真正的希望所在。
解读 | 云也退
专栏作家,记者,译者。著有《自由与爱之地》,译有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E.萨义德《开端》以及《忧思中国》等。
播音 | 秋安策划编辑 | 周向荣
音频编辑 | 秦亚希
保留愤怒的勇气,在绝望中赋予力量。
拉京医生貌似善良仁慈,但实际上他以保持清白的良心为由,不愿意凭借手中的权力真正介入现实,为纠正不公平做一些什么。每当他良心收到责难的时候,他就会感伤的想,人所有的努力不过是虚空。事实上,人在世间谁能不被卷入社会这样大的漩涡呢?纯洁的心灵要想在肮脏的社会中生存,那么必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肮脏的社会,使得正义可以被伸张,自己的良心不会再受责难。否则即不愿与别人同流合污,又不愿意改变自己,以自己的行动澄清这肮脏的社会,只用扭曲的思想保持内心的“清白。”最终只会被这肮脏的社会所吞噬。就像拉京医生一样,被关进第六病室,最终死去。
多么好的一本书啊,谢谢分享
听了以上这部书以后,我现在可以确定。我也是应该换来这种有的人害我的妄想症。我也知道不可能。但是从2014年开始。内心的这种恐惧就一直挥之不去。老是觉得身边的朋友会出卖我,害我陌生的人也会害我外面的人,也会害我周边的人,包括信息网络,特别是网络信息的人看不到的。在害我原来只是担心朋友和亲人,因为银行卡信用卡,微信支付宝的密码失去以后和无法找回就出现了这种状态。我应该努力的走出这种困境,在痛苦中慢慢学好。慢慢开始。
11111111_6a 回复 @壮志雄心势不可挡: 我也类似哟。谢谢您内心感受的一点分享。
我只知道上帝创造了我这个有血有肉有神经的人,人的机体组织既然富于生命力,那么它对外界的一切刺激就应当有所反应。我就有这种反应。我疼痛,我就喊叫,流泪;看到卑鄙行为,我就愤怒;看到丑陋龌龊,我就厌恶。在我看来,这本身就叫生活!那些宣扬漠视财富,漠视生活的舒适,蔑视痛苦和死亡的学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根本无法理解的,因为大多数人生来就不知道什么是财富,什么是生活的舒适,而蔑视痛苦对他来说也就是蔑视生活本身,因为人的全部实质就是由寒冷,饥饿,屈辱,损失以及对死亡的哈姆雷特式的恐惧等等感觉构成的,全部生活就在于这些感觉中。人可以因生活而苦恼,憎恨它,但不能蔑视它。
听完后让人感觉惋惜、压抑。因为与大多数人的行为和认知不同,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毁掉那个“病人”。因为无法在腐朽的世俗立足,被活活逼疯。大师手笔,契诃夫对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
在这黑暗的环境下,邮政局长和其他病人依然继续着他们浑浑噩噩的生活。他们是麻木的国民的代表。正如鲁迅笔下的中国大众一般,他们的愚昧成了黑暗的帮凶,与院方一道形成扼杀主人公的网罗。
我之前读过三四遍《第六号病室》,虽然感到此篇中篇小说很深刻,但关于故事的背景还是没有联想到的,本次讲书很赞。
哪里都是“第六病室”。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第六病室是我一直不太喜欢面对的一部作品,它就像鬼屋一样,挑逗着我恐惧的神经。而且其中对于知识分子的懦弱与逃避刻画得如此血淋淋,让人无法躲过那犀利如针的目光。但是,我还是把它分享出来了。没办法,内心的黑暗与恐惧或许正是成长的沃土与养料。不知畏惧的冲动只能算是鲁莽,知道畏惧的作为才是真的勇敢。我们只有直面自身内心的脆弱和痛点,才不会如温水煮青蛙般在舒适区里退化甚至灭亡。虽然人生苦辣酸甜,百味都是恩赐,但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可以过得更美好一些呀。然而趋利避害却是生物的本能,人之所以敢称自己为万物之长,便是能够透过虚幻的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眼下与未来,短暂与永恒,舒适与自在,这是一个选择。
潇夏o半城烟沙 回复 @战神帅东: 说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