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孤独的践道者——上士

077.孤独的践道者——上士

00:00
17:39

第四十一闻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古代一心追求道德学问的人听闻了道,分分秒秒都要立刻去追寻、奉行。大道平淡无奇,真正进入于道的人,外在只是应对进退的基本仁义道德,常常不被尚玄好奇的世人理解。乱世中孔夫子周游列国、疲于奔命,胸怀渡世大志,毫不介意被误解甚至讥笑,如此宽阔慈悲,值得我们敬仰!


现在我们看四十一章闻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个士,求道德学问的人叫做士,古代都这样称呼的。上等志向的人,他听闻了这个道,分分秒秒都要立刻去精进,去奉行。他没有办法蹉跎的,他没有那个耐性等,这才是真正的道,马上就想要怎么样去追寻,去奉行。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次等志向的人,他听到这个道,有时候精进,有时候懈怠,总是进三步退两步,理由一堆。中士闻道,他觉得好,但是要我做,等我怎样怎样,有没有?等我事业有成,等我儿孙满堂,等我娶媳妇,等我身体好一点,很多理由,这是中士的作为,跟上士不一样。


上士说,身体不好没关系呀!就是身体不好才要修道。说还没有娶老婆,这样好啊,比较没有羁绊。有没有?他的理由也很多,反正我所有的理由就要修道。那中士呢?所有的理由都说慢一点,慢一点,缓一下。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等知见的人听到道,总是一知半解的就开始耻笑。不了解也是耻笑,了解也是耻笑。说连下等人都不笑的话,就不配称为高妙的大道。一个下等人只听得懂很粗劣的道理,对不对?很深的道理听到必然不懂,所以下等人必笑。


世上神奇的事情就令人钦羡,平常的事情就惹人轻贱,这是通则。而世上尚玄好奇的人是那么多,而偏偏大道是那么样的平淡无奇啊!


记不记得《道德经》这怎么说?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有没有?是那么样的淡。如果把它比喻成食物的话,像火龙果,有没有?没什么味道,那个就是道。不是像那个榴莲,那么重的味道。不过大家喜欢的,是很重口味的东西。道是那么平淡的,你要记得这个事,道是那么平淡的。但你追求的是什么?很浓的。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事?它是平淡的。


故而术流动静总是在这个世间大行其道,最好能够看到什么光怪陆离的、玄奇的,对不对?都在这里追求。而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的性命心法,总是那么使人忽略,那么样的使人轻贱。为什么他讲到下士闻道会大笑?就是会轻贱,会忽视,根本不足为道 ,这有什么好提的?


他们总是说,说:“啊,什么?修行就是看你的气血动来动去,我还第一次听到!”有没有?我就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啊?不是看那个前世因果吗?不是要来上天入地的吗?怎么看你胸膛的一团气吗?他笑的嘴合不拢。


或者是说:“还不去做点社会公益,去救渡天下苍生,怎么还躲在山上做个自了汉呢?有没有?还在看自己?太落伍了!或者说:“人家只要念几个字的佛号,往生就有佛来接引了,你们怎么那么麻烦。这我也常听到。


或者说:“我们只要相信它,就可以得永生。你们还要观这观那,练这练那,实在是太累赘了。或者说:“人家修行还可以吃鱼吃肉,你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是吃肉比较好。说我这一派比较好,可以吃肉。


不然就说:“人家可以看到这个,看到那个,可以得到这个,得到那个,你们就是观察自己,啊?观察心性?观察气血?就这样子吗?还有没有什么新鲜的?哦,没有。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有没有?那我不想,我要那个重口味的,有没有?


我们看《养真集》这一段:夫天下之人,一半为鬼所迷,一半为人所祸。各位你看对不对?做人不做,偏要跟鬼接触。上次我举了,三更半夜到坟墓去吸气的,还一堆,天天问这问那的有没有?固有这些人可以做些社会的事,但是孔夫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有没有?为什么讲而远之,这很容易迷惑人的。


那一般为人所惑,人怎么样可以惑人呢?有一点点的一技之长,就居于高位,过度的夸张自己的才学,过度夸张它的功效,把它当成事业,当成生意来经营,加入几十万,再回去再补修又几十万,就是搞这些的玩意儿。有没有说,黄帝拜广成子,广成子说第一次来20万,第二次来40万。有没有这样?没有人这样的,但是我们却喜欢这样,你一看就知道这样不太对,还是喜欢这样。


交相鼓煽,几盈天下。全天下都这样,是不是只有我们现在才这样?不是,养真子所存在的年代也是这样。


高明者,以明言就之而不从。你看有多少古圣先贤著书立说,说什么是,什么不是,说术流动静是什么。已经讲好了术流动静就是什么,就是什么,就是什么,结果你看看我们大家修的都是什么?就是术流动静。以法禁之而不止,邪说日至不知所终矣。这就是养真子的感叹。


又有不少修行人对于出世、入世、治世诸法,其实未能连贯,因此,对于圣者渡世的苦心,也不免有所讥讽。我们看论语这一段:子路从而后,孔子先走在前面,子路在后面追赶。遇丈人,还没看到孔子,看到一个丈人。以杖荷条,用拐杖挑着东西。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说先生您看见我的师傅吗?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他说你说的就那个到处想要去求名求功的读书人吗?也不肯去种种五谷来吃,到处去吃,骗吃骗喝,有没有?连五谷拿在手上来给他分,这是什么,都是什么,都分不清。”


各位,他其实是骂我们。我们五谷你分得清吗?不要说你,我也分不清。因为它不是我们的专科,对不对?我也分不清。说孰为夫子,连这都分不清,还配称夫子?意思是说:“你呀你呀,你跟错人了。”


植其杖而芸。他还很生气,拐杖地上一插,哼,然后锄他的草,然后不甩他。 子路拱而立,子路知道这个人,其实气愤归气愤,但是一看这个人,是颇有风范,他就站在那里拱着手。


止子路宿,那个人看子路,骂是归骂,生气归生气,终究是一个求道德学问的人,而且子路也不是泛泛之辈,对不对?然后既然找不到他夫子,跟不上人群,那就请他晚上住他家。


杀鸡为黍而食之。好,对他很不错,很看重他,又杀鸡,然后又煮黍给他吃。见其二子焉。又介绍他的两个儿子给他认识。明日,子路行以告。隔一天,子路就加快脚程赶上夫子的队伍,告诉他,他昨天所看到的事。


子曰:隐者也。孔子说:“哎,这是好人,清廉的好人”。因为乱世,不愿看到乱世,也不愿意做官,也不愿意去跟他们鬼混,他就自己隐在自己的一个山间小路,自给自足。然后他说这个人,有这样清廉的人,世界上需要这样的清廉之士,我们应该要结合这样的力量。


他就使子路反见之。请子路回去,看看能不能进一步交往,或者和他说明,让他了解孔夫子的苦心,能不能一起去渡世。至,则行矣。子路到的时候,那个老人走了,故意避开他了。


子路曰:不士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对他的家人说,我转达我夫子的意思:我夫子不是那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其实他有胸怀大志,他说不去为社会奉献,不去当官、为社会奉献是不义的。为什么?因为你一个古代的读书人,社会这么乱,世界这么乱,然后你发愤图强,你去学东西。你学东西是为了埋在棺材里,还是拿出来用?就是要拿出来用不是么?就是要渡世!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连这么最小的道理都懂了,长幼的节度,这都是古圣先贤都要劝化的,连这个都要尊重,要重视的,那君臣算是大义,如之何其废之?我正在这个国土里面,国家有难,国家这么乱,我们每一个人,有能力的人都应该要起身来行道,要去帮助我们的国君,怎么去匡正天下。这就是君臣之道,这是大义。因为他能够做一个忠臣,做一个栋梁,那他所能够影响天下就非常之大,总比一个升斗小民大的多,对不对?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很多很多人都走向了一个退隐的道路,他走向退隐的道路,是把他的才干拿去哪里?拿去埋棺材,对吧?那君臣的伦谁来守,有一个君要正不正,要昏不昏。旁边如果集结一群小人,他就昏,如果集结一群君子,然后他就清明,他就能够主事,对不对?那么我们这些有才干的都去退隐了,那让我们的君干么?让小人去包围?那说我们学这些东西对得起先圣先贤吗?对得起国家吗?是对不起的了。


君子之仕也行,行其义也。说为什么我孔夫子要到处周游列国?为什么这边要宣扬我的道,那边要宣扬我的道,想要找一个机会呢?因为要行义,因为君臣之伦是大义之所在。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道,推不开,是我早就知道的事情。这样的乱世,这样的世运,一个人只手难回天,对不对?可是呢,有志节的人,有一点魄力的人,他是还有能力的时候,他不愿看天下沉沦。我还可以尽上力的时候,我要来尽尽看。说不定我一个人可以影响很多人,那要看机缘。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名,而是为了天下苍生,因为我们学了这么多东西,是要做什么用的呢?就是要来给天下苍生用的,不是吗?


那我为什么举这段给你看呢?拿着他的拐杖,挑着他的这个农具的这个人,他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在笑谁?在笑孔子,小机小见者就这样。不过,孔子还很敬重他了。为什么还很敬重他?因为这是一个清廉之士,这个人可能当时就是在这个社会上,在这个仕途中举足轻重的人。但看世道不可救,又君王一个一个比一个昏庸,小人一个比一个多,那没办法,他只好退隐。


然而这样乱世下,还有勇气去奔走的,剩几个?是很少很少的。论起来,以孔夫子的勇气行他的道,倒是很多人所看不懂的,必为所笑。


我们看《菜根谭》这一段:鹩占一枝反笑鹏心奢侈;兔营三窟,转嗤鹤垒高危。意思就是说,小鸟不能够懂大鹏的心,大鹏一振翅,上冲就要九万里。那一个小鸟,只要能够占住一枝,这一枝然后跳过去那一枝,有没有?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看那个大鹏,拼命在那里鼓翅要飞的时候说:你看,这有什么用?有没有?其实它是不懂它,因为等到它飞上九万里的时候,再往下的视野,然后再随便一滑,可以到多远的地方。


智小者不可以谋大,趣卑者不可与谈高。信然矣。所以说知见非常狭隘的人,是没有办法跟他谈大事情的。他的志向是那么样的低,他的欲望是这么样的重,要跟他谈高远的事,是很困难的。这边就是在讲说下士闻道,大笑之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所以先人曾经对我们有所建言,就像我们现在的座右铭,就是建言。明于道的人,内极清明,但外在表现却愚昧的样子。为什么呢?他不尚玄好奇,他只是为所当为,他不跟神鬼打交道的,他只是尽行他的人道,只是如此而已。


我们看《论语》这一段:长沮,桀溺耦而耕。那个耦,就是为伍、作伴。长沮、桀溺两个人作伴,也是隐士,看乱世,乱昏昏,隐起来。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孔子刚好从那里经过,叫子路去问他,说渡口在哪里?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说坐在马车上,握着马的绳子那是谁?子路曰:为孔丘。是孔子。曰:是鲁孔丘舆? 是鲁国那个读书人吗?曰:是也。然后他跟他讲:是知津矣!他说那他知道渡口在哪里啊!意思是他要不要跟他讲?不屑,我不屑这种人,我连讲都懒得跟他讲,你自己去问他,他知道渡口在哪里。有没有?他就看着孔子,就这样羞辱他,你问他,他知道,然后他继续锄他的。


问于桀溺,长沮不搭理,问桀溺。桀溺说:子为谁?你是谁?曰:为仲由。”说我就是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他明明是问废话,是孔丘那个徒弟仲由吗?对曰:然。是的。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说天下乱浑浑,到处都是。“而谁以易之?”谁能改变呢?


且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他说天下乱昏昏谁能改变呢?你啊你啊,你去跟随一个辟人之士,不如来跟随一个辟世之士。辟人之士是谁呀?就孔子。这边不得志,碰到那一个人暗算他,他就赶快跑。碰到那个人不理他,就赶快跑,有没有?辟人之士就是那个没有用的人,那个孔子。你拜师拜错了,你要拜谁呀?拜我们两个,我们两个是谁?辟世之士。我们避开乱昏昏的世界,我们到这里,你看多安然。他那个人不懂事,到哪里都乱昏昏,人乱昏昏,他到处去辟人,那他哪辟的完,对不对?他说,你不智之举,你拜错人了。


耰而不辍。继续锄草,不理他们,你去问他。还有还有你,你拜错人了。子路行以告。子路就去告诉夫子刚才这两个人的话。夫子怃然曰,怃然,有点失望,失神叫怃然。他说:鸟兽不可与同群”,他说我们是人还是鸟兽?我们是人。人应该跟谁为伍?跟人。人应该帮助谁呀?帮助人。人应该救助谁?救助人。“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我不跟人在一块,我跟谁在一块?对不对?我不是鸟兽,那些人正在受难,我是人,我不跟他们在一块儿,我跟谁在一块儿呢?他的意思就是说,天下这么乱,那是人类的灾难。那人类的灾难,我是人,我不去救,那谁去救呢?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说天下如果真的有道的话,现在很清平的话,那我根本不需要花任何力气去改变它。我之所以今天周游列国,不断疲于奔命,为的是什么?因为天下需要有一个人去大声疾呼的,去改变它,对不对?


所以说,在这种乱世还肯大声疾呼,疲于奔命在道路上十几年的人?各位,是什么样的人!你经过分析,你知道这个人真的是不简单,他的心地是如此的宽阔,如此的慈悲。可是当时在身旁看他的人是什么?如此地沽名钓誉,有没有?那么样的贪慕官位,那么样的贪慕虚名。


这个就是明道若昧,真正明于大道的,看起来跟那一些小机小见者是相反的。大家都在洁身自爱的时候,他在干嘛?他在跳火坑,是不是很笨?所以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进入于道的人,了解道的人,外在不外是一些伦常的基本作为,与人应对进退的基本的仁义道德,无什么新奇作为,看来是好像是退步似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吉平2010

    还好有张讲师的经典陪伴,不孤独哈

    笨笨的素素 回复 @吉平2010: 一点不孤独呢,而且感觉同路人越来越多!

  • 笨笨的素素

    上士——他听了这个道,分分秒秒都要立刻去精进, 去奉行。 以上士的标准要求中士的自己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1006再来一遍

  • 雪月106

    每天都听,已经成了习惯,非常受益享受,学习把自己一点点精进成自己最爱最满意的那个人,然后转化为人人都爱的人

  • 暖aaaa

    明于大道的人内心清明,但看起来好像愚昧的样子,因为不尚玄好奇

  • 张小玲_fb

    张讲师讲得心法,一针见血听得激动人心,很用在实操上

  • 立平_LP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 听友409075971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