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第四讲 “游戏国”的看客

《呐喊》第四讲 “游戏国”的看客

00:00
12:21

你好,欢迎收听《呐喊》精读课第4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类人物群像:就是游戏国的看客。


 “游戏国”是什么意思呢?鲁迅有一篇杂文篇名是《逃名》,逃是逃避的逃,名是名声的名。在这篇文章中,鲁迅说中国是一个“文字的游戏国”。你想,既然是游戏国,当时的中国便是一个“大游戏场,大剧场”了,一切真实的人、事、物在这中间就都变成了供看客鉴赏的“表演”。

所谓“看客”呢,重点在于一个字“看”,不管男女老少,他们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看,看一切热闹、一切表演。


鲁迅在《孔乙己》中第一次“看客文化”,之后,“看客”形象就频繁出现了。


今天,我和你一起走近几个看客,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以及鲁迅写作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看客是谁?他们是嘲弄孔乙己的酒客、咸亨酒店掌柜等人;他们是《明天》中的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等人;他们是《药》中百无聊赖的茶客等等……


被看者是谁呢?被看者是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者,还有就是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等等

……下面,我们结合《孔乙己》《明天》《药》这三篇小说,具体看一看“看客”的表现。


 


所谓“看客”呢,重点在于一个字“看”,不管男女老少,他们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看,看一切热闹、一切表演。


鲁迅在《孔乙己》中第一次“看客文化”,之后,“看客”形象就频繁出现了。


今天,我和你一起走近几个看客,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以及鲁迅写作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看客是谁?他们是嘲弄孔乙己的酒客、咸亨酒店掌柜等人;他们是《明天》中的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等人;他们是《药》中百无聊赖的茶客等等……


被看者是谁呢?被看者是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者,还有就是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等等……下面,我们结合《孔乙己》《明天》《药》这三篇小说,具体看一看“看客”的表现。


程十发绘制连环画版《孔乙己》2011


先走进《孔乙己》这篇小说。孔乙己是一个落魄文人,是鲁镇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酒客们看不到孔乙己的可怜可悲,他们把这个苦人的痛苦当作快乐,当作无聊生活的调剂。他们不仅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里面给他取绰号叫“孔乙己”,还近乎残酷地与孔乙己调笑,故意戳他的痛处,问他:“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些问话可谓是句句扎心啊,看客们他们使孔乙己时时发窘,处处出丑,而这时咸亨酒店也就“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宋秉恒绘制《呐喊(孔乙己)


在孔乙己好久不来酒店后,掌柜的因为看到欠账才想到他。这时候,喝酒的人说了一段话,大意是:孔乙己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也许是死了。分析这段话,我们看到:对于看客们来说,孔乙己实在不过只是个乐子,至于他本身的境遇生死实在是事不关己,一个生命的消逝不会引起他们多余的感慨或思绪,这就是鲁迅所说的“社会对苦人的凉薄”吧。


说过了《孔乙己》中的看客,你可能会说,看客只是看看热闹,也没什么嘛。果真如此吗?看客只是看热闹吗?我们再走进《明天》这篇小说看一看。


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等人同样是“社会对苦人的凉薄”的施予者。单四嫂子三岁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但是“明天”到来了,病魔却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这两个知情者没有任何震动,仍然喝酒,仍然提尖了喉咙唱歌大笑。蓝皮阿五甚至在单四嫂子处于危机之时,在抢着帮单四嫂子抱孩子的时候占便宜。他们醉酒后带着戏谑性的歌声,带给这个可怜的寡妇更多的是屈辱和冷漠。宝儿死了,单四嫂子也因为给儿子治病、办丧事而倾家荡产了,看客们谁会在乎她有没有明天呢!


吴永良绘制《鲁迅小说人物百图》单四嫂子


说到这,你可能又问了,“看客” 有时是占便宜,冷漠些、自私些,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呢?真的如此吗?你是否听过一个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是:众口所责,就算是坚如铁石之物,也会被熔化。比喻舆论的作用非常大,流言可畏,能置人于死地。

比如,《药》中百无聊赖的茶客,有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人等。你看这些名字,“花白胡子”代表老人,“驼背五少爷”代表中年,“二十多岁的人”代表青年,正好是“老中青”三代人。单看那个二十多岁的人,年纪和革命者夏瑜相当,但是在听说夏瑜在狱中向狱卒宣传时,这个人很现出气愤模样,他说道:“阿呀,那还了得。”而在听到花白胡子说夏瑜发了疯后,他第一个附和:“发了疯了。”这些看客每日满足于吃饱喝足,然后坐到茶馆里打听交流各种消息家常,却不知道还有什么他人和国家需要关心,他们麻木而空虚,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自然不能理解真正的英雄夏瑜口中所说的“可怜”是什么意思,也不可能理解夏瑜为什么会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吕绍连导演版《药》宣传照 1981


说到这你能理解“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吧,舆论、流言的力量非常强大,不仅是置人于死地,就算是人死了,也不会被放过,被认为是“发了疯了”,被人颠倒是非,死无价值。


《呐喊》中的看客还有很多,比如阿Q本人以及目睹阿Q所作所为的群众,《风波》中的看七斤家热闹的村人们等等。看客们身份各异,地位各异,而他们之所以要鉴赏别人的痛苦,正是由于自己精神的匮乏无聊,渴望获得日常生活中所没有的精神刺激,来让自己已经无比麻木的精神有一丝触动,并从中获得乐趣。看客的心态源于中国人的劣根性。


电影《阿Q正传》1982年剧照,由严顺开饰阿Q


说过了看客的具体表现,你可能会说,看客无非是看看热闹,占占便宜,议论议论嘛。那我要告诉你,鲁迅先生可不这样认识的。


鲁迅是怎么认识“看客”的呢?


一方面,鲁迅看到“看客”的行为能产生一种可怕的消解力量。请注意我用的这个词“消解”。下层人如孔乙己、单四嫂子、阿Q等,他们真实痛苦和无奈苦楚,革命者夏瑜等人的崇高牺牲和真诚努力,都在“被看”的过程中,变成了“表演”。但凡有“热闹”可看,一定有起哄声、议论声、嘲笑声……即使旁观人不是“封建刽子手”,但这类人不顾别人的死活,抱着侥幸、愚弄的态度活于世上,形似没有灵魂的“活死人”。这些看客的麻木程度让人深感震惊。


《阿Q正传》第一章, 1921124日晨报副刊


另一方面,鲁迅是用文学来批判,来传递思想,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小说所写的事迹,大多取材于现实,目的是疗救。还是以《药》为例,夏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群众赶着去“看”他被杀,茶客们把他的受害作为谈资,一切崇高的理想和流血牺牲全都成了毫无意义的表演。在思想上,看客离革命太遥远;在政治上,看客对“战士”太轻视。不难看出,鲁迅对当时中国这个“大游戏场,大剧场”中看客的灵魂进行深刻的拷问,体现出一位爱国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饱含着疗救病态国民的苦心。


吕绍连导演版《药》1981


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用“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来指称这些“看客”。什么叫“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就是:可摧残人致死,但指不出一个名字说他是主犯,而且这些人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他们正在残害他人。


下面是小结时间。今天我和你一起走进了“游戏国的看客”形象,看到了一些看客的的具体表现,以及鲁迅的深刻思考。鲁迅意识到:游戏国中的一切真实的人、事、物,都会变成了供看客鉴赏的“表演”。结果呢,看客成为“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看客在看,也难以摆脱被看的命运,国家、民族的希望便在这“看与被看”的模式中被消解了。

版画 赵延年绘



最后是请你思考的时间。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曾经有过一个很重要的概括,他说:“群众——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如果可以穿越到《呐喊》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你会成为看客吗?你怎么看待“看客”现象呢?请把你的留言写于下方,我会随时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活字文化mtype

    如果可以穿越到《呐喊》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你会成为看客吗?你怎么看待“看客”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