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的好人 聪明的坏人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
他说,历史上的经验,从前夏朝的暴君桀,杀了他的忠臣关龙逢,因为这个臣子太忠了,夏桀这个暴君受不了,所以把他杀了。殷朝的暴君纣王杀掉王子比干,比干还是他的叔父呢!这两人是古代有名的忠臣,历史上称他们为大忠臣,圣人。为什么他们会被杀呢?忠臣反而保不住性命!就因为他们“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他说,他们讲学问道德都好得很,对部下也爱护,对老百姓也好,但是对下面好,就违反了上面的意见,结果他这一条命就送掉了。这个是因为不通达人情世故,只晓得做好的一面,忽略了另一方面的想法。
“故其君”,夏桀与商纣这两个暴君,“因其修以挤之”,既然你自己认为讲究道德,我就拿道德来整掉你。这种人“是好名者也”,好什么名呢?愿意为道德而死。古代很多忠臣是这个思想,认为死不要紧,我要在历史上留名,这就是好名者也,不是真的道德。譬如纣王,杀他的叔叔比干,纣王当然很坏,但也是很聪明的人啊!中国外国一样,凡是坏的领袖,都是第一等聪明人。历史上记载,纣王的武功不得了,九条牛他用一只手都可以挡开,又聪明,文武都好,什么都懂。
你要晓得,第一流的坏人,就是因为聪明过度,但没有道德的修养,结果就变成坏人了。所以世界上的人性很怪的,聪明跟坏,聪明跟滑头,都是不隔一纸的;老实跟笨也是一样。如果老实而不笨,聪明而不滑头,那就是圣人。王子比干是忠臣,他对纣王说,这样不可以,那样也不好,纣王听得很烦了,就说叔父啊,你这样子好像是圣人,我听说普通人的心只有七个窍,古人讲圣人的心有九个窍,你既然是圣人,把你的心拿出来看看吧!就这样把比干杀掉了。这就是“因其修”,你认为你讲道德,他就拿道德来打击你。古代历史上的例子很多,常常有皇帝发脾气说,你想当忠臣啊!好,我就成全你,就把他杀掉了。庄子说这个原因“是好名者也”,还是不懂人生,不懂世界上的人常常是为了这个“名义”,这个“名”,也不一定是指好名誉的名;包含“义”的一个观念,认为这样就是正,那样就是不正,不正就是歪,这些人都是为了这个“名义”的观念而死。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这几个是小民族小国家,据说尧曾经出兵打过他们。“禹攻有扈”,有扈也是个小国家小民族,夏禹的是大国。他说,历史上的经验,圣人皇帝尧跟禹,他两个总是好的吧!可是圣人的皇帝也曾经用过兵,换句话说,也打过别人,也侵略过别的小民族。发动战争有什么好处呢?“国为虚厉”,国家打穷了;“身为刑戮”,一般人死得很多,虽然皇帝本身没有危险。“其用兵不止”,结果国家出兵战争不止,为了什么?“其求实无已”,因为他要实现一个观念,要达到天下归一的这个理想。“是皆求名实者也”,这都是为观念所蒙蔽,思想所蒙蔽。“而独不闻之乎?”孔子告诉颜回说,这些历史的经验,你难道不懂吗?
“名实者”,天地间的道理,一个观念,是非善恶,就是名,名就是名理,名理就是逻辑。“实”就是实际的成果,所以“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历史上的圣君贤相,都不能做到完全合乎道德的标准,“而况若乎!”他说,颜回啊,何况是你呢!这就是孔子教训颜回的一段话,把他骂得大概昏头昏脑的。不过呢!孔子会做老师,骂了以后,还要安抚一下。“虽然,若必有以也”,但是,你既然有勇气想去纠正人家,你一定有你的道理。
“尝以语我来”,把你的意见告诉我,究竟你有什么想法?这一段孔子骂颜回的道理,都是人生普通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现在他对颜回说,你既然有勇气这样做,你一定有理想啦!你把你的计划报告来,我听听看。
颜回的修养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
“端而虚,勉而一”,这六个字就很难做到,颜回讲自己的修养,“端而虚”,已经打坐得了定。他说,我啊,学问道德很端正,坐得也很端正,同你们大家盘起腿来一样打坐时,“虚”,心里头没有思想,空空洞洞的,达到空的境界。“勉而一”,心念只有正念存在;由开始心里乱七八糟乱想,然后慢慢的勉强把乱想去掉,没有了,空了;空掉以后,专一,这个正念专一了。
譬如你们诸位学佛的,只有这一个阿弥陀佛,信上帝的只有主啊!上帝啊!神啊!你保佑我,只有这一念。勉而一,他说我已经修养到专一了,这六个字的修养很高了。身体每天端正不歪,没有邪气,心里头思想空空洞洞的,正念永远专一,做到这个修养的工夫,了不起了,很高了。“则可乎?”他说,老师啊!你晓得我颜回本来有这个修养,我凭这个修养的道德去感化人家,总行吧!颜回被老师骂一顿,心里头并没有太服气;我的程度已经不错了嘛!老师,你还不放心,不放我出门,我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可以了吧?
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曰:恶!恶可!”孔子说:不行啊!这怎么行啊!凭你这一点修养,还可以出门办事吗?你还想到美国白宫那里晃啊晃啊!他说,不行!
“夫以阳为充孔扬”,这句话完全讲内在打坐修养的工夫喔!一个人达到端而虚,四肢身心端端正正,换句话说,气都充满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这个人心里头一个念头都没有了。勉而一,只有一个正念存在,这个正念是无念,是空的。孔子说,这个境界是阳极的境界。拿阴阳来代表的话,正是阳气,所以身上的气机气脉,都亢阳起来,都在流通。但是你这个正念不能柔和下来,阳刚之气不能转为阴柔,身体没有软化,也就是你没有忘掉身,没有忘掉心;不忘身,不忘心,阳气充实更充实。这就是孔扬愈来愈大,太过于阳刚了,过刚则折,完了!这不是道,这只是过程,你不要当成究竟。
“采色不定”,他说,你到达的这个境界,不是修道的究竟,你的修养没有到达最高处,外面的气色神采,一下好一下坏,气色不定,只有阳刚没有阴阳合,没有柔合的境界。“常人之所不违”,你这个情况比起一般人,好像是有道,一脸的正气。拿我们现在讲,看到打坐的人红光满面,实际上是血压高,这样再坐下去,就变成脑充血,最后没有病就死了。红光满面不一定是道啊!那就叫做“为充孔扬”,不对的,太过于阳刚了,所以采色不定。与一般人比起来,你还可以多打一两点分数。“因案人之所感”,你凭这一点本事修养,以为好像有道了,有感通了,你想追求和人家心念上的感通,“以求容与其心”,想给他来心心相印,想感化别人,不行啊!
“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你这个工夫,拿后世说法来比方,算是渐修的工夫,不是禅宗的顿悟;你这样渐修的一点小工小夫小道德,还想去感化别人,那怎么行啊!甚至渐修的工夫你都还没有完全完成,更何况顿悟的大道!注意啊!像颜回这样修养的人,世界上不少,不管修瑜珈、修道修佛的,很多都是采色不定,闭眉闭眼的煞有介事,好像有道的样子;然后都想去教化别人,都是这一套,这也就是孔子骂颜回走的路线。他说,你到这个地步就是“将执而不化”,永远不会进步了,因为你固执这个就是道,固执而不变化。“外合而内不訾”,外表看起来像有道之士,内在并不对,这还是外道。“其庸讵可乎!”他说,你凭这一点本事,去应帝王,为王者师,那是不行的。工夫、修养、学问都没有到家嘛!他说,你不行,不能为人之师。颜回听他讲到这里,被孔子一骂嘛!好像又进步一点了。
《庄子》原文: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
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我听到这一集 主播弹舌头👅了
菩提雅舍 回复 @南阳小胖墩: 感谢您的指正,那是读错的地方,后期要剪掉的地方,漏剪了,已经更正,感谢🙏
听了这几集,才感觉到孔子他老人家,也是有境界的圣人了
这段解读不合文意。治国之法非打坐得道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