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元代 青花诗句缠枝花卉纹高足杯:杯里藏诗,竟藏了几个世纪

084元代 青花诗句缠枝花卉纹高足杯:杯里藏诗,竟藏了几个世纪

00:00
16:47


国宝100,件件精彩!

084元代 青花诗句缠枝花卉纹高足杯


开篇 

今天我们说的这件国宝和酒有关。酒文化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自商周起,人们就把酒当做一种极富魔力的饮料。酒,能使人产生一种飘飘然的状态,能抒发情感,还能表达心境。所以古人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今人说什么呢?——“酒逢知己千杯少。”


似碗的杯,身上写着诗 

今天说的这件国宝,收藏在江西省高安元青花博物馆内,是一件高足杯。这件高足杯上写着一句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这句话打哪儿来的呢?早在唐代,李白的诗里就有一句“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苏轼的词里也写道“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这件青花高足杯里写的这句,意思跟李白、苏轼写的那两句差不多,但听起来更加豪放,不像唐诗情感浓郁,也不像宋词意境缠绵。这句话说得直白,跟咱们今天饭桌上劝酒的口头语似的——“感情深,一口闷”,这是打元朝人那儿流传下来的。蒙古民族性格豪放,说话也直接,就是告诉大家人生苦短,不过百年,就算天天喝醉也不过三万六千场,有点醉生梦死的意味。

李白画像

 

说起这件高足杯,其实它长得有点不像杯,像今天的饭碗,只不过在碗底加上了一个几公分的把手,这把手上还有四个楞子,正好和四指吻合。它是为了方便游牧民族在草原上一手牵马,一手攥着杯子喝酒用的。不喝酒也成啊,喝酸奶、喝奶茶,都能用。


新石器时代到元代的高足杯 

早在新石器时代,高足杯的造型就已经有了,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等都有黑陶高足杯出现。但是从汉代到宋代这段时间里,瓷质的高足杯就特别地少。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只唐代的青釉花口高足杯,型制和当时的金银器高足杯类似,可以看出当时的瓷器已经有替代金银器的趋势了。到了元代,瓷质的高足杯开始流行,成了元代杯类瓷器中最主要并富有时代特色的产品。但元代的高足杯和之前的高足杯有本质的不同,元代的高足杯要专门拿起来使用,一般不放在桌面上,它底部有把,所以有些文献里也叫“把杯”。


名称:唐代青釉花口高足杯

数据:口径8.5厘米,足径4.5厘米,高4.5厘米。

简介:杯为五瓣花口,圈足外撇,器形小巧,釉色青润。造型仿同时期金银质地的高足杯,是晚唐时期青瓷器的流行样式,反映了当时青瓷器逐渐替代金银器的发展趋势。此种形制的瓷器至宋、元时期依然流行。

 

靶杯还有个俗称叫“马上杯”,意思就是在马背上喝酒用的杯子。这种杯子很明显是蒙古草原文化和汉族农耕文明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元代成吉思汗西征,拉开了大元帝国的序幕,蒙古大军在东征西战的过程中,搜罗了大量的奇珍异宝以及先进的工艺技术,其中就包括了来自西亚的“哈剌吉技术”,“哈剌吉”就是阿拉伯语中说的蒸馏酒。宋代以前喝的酒都是酿造酒,就像我们现在家里的米酒、黄酒一样,度数没那么高。《水浒传》中描写的武松连喝十八碗酒还能上山打虎,其实喝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等到蒸馏酒引进中国,酒精度数一下子就提高了起来,喝酒让人更迅速地产生愉悦感。拥有一套好的酒具便成了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而高足杯和梅瓶在当时属于高档商品,受到了人们极力的推崇和喜爱。


身世不复杂,小插曲引发安保警惕 

在流传下来的众多元代高足杯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件了,它于上世纪80年代在江西省高安县的元代窖藏中出土。高足杯的数量多了,为什么单单这件最著名呢?是因为它的极其少见的诗文装饰,非常珍贵。


这件国宝的身世不算复杂。三十多年前的一个下午,两位民工在江西第二电机厂厂房的扩建工地上,无意中挖出了这处窖藏。时任高安县博物馆馆长的刘裕黑立即带领工作人员紧急清理抢救,经过博物馆的清理编号,这处窖藏共出土文物243件,其中瓷器237件,残破铜器、铁器只有4件。


窖藏发现后,还有两个小插曲。首先,有人反映该厂的一位工人捡回了一件器物,把它放在办公室桌面上玩耍,并说那件器物很奇怪,手握住把柄,旋转上半部会“轱辘轱辘”地转动,还询问他人,说:“这东西是不是古人用来盛豆腐乳的?”经过博物馆工作人员追回后发现,这是一件出自同一窖藏的釉里红堆塑螭纹高足转杯。


名称:元代釉里红彩斑贴塑蟠螭龙纹高足转杯

数据:通高12.6厘米

简介:把柄与杯底结合处置“公母榫”斗接,可自由旋转,设计奇巧。薄胎,釉色泛青,莹润光泽,釉里红呈深红色。杯外壁下腹堆塑匍匐状蟠螭龙,杯身内外分别饰釉里红斑状纹数块。

 

事情过去20多天后,一名30岁左右的妇女表示要将家里祖传的一件文物卖给博物馆。工作人员一看这件文物,就知道是20天前的窖藏出土的,所以该妇女只好将文物上交。经鉴定,这件文物为窖藏出土的卵白釉印花云雁纹大碗。卵白釉因釉色似鹅蛋而得名,是元代中央枢密院在景德镇专门订烧的一个种类,所以也叫“枢府釉”。这名妇女就住在离窖藏地不远的地方,当民工发现窖藏时,她趁乱拿走了一件。


窖藏出土的瓷器由237件增至239件,其中元青花有19件,包括高足杯9件、盖罐3件、梅瓶6件和花觚1件。在众多的瓷器中,青花高足杯尤其引人注目,杯上绘有缠枝菊、缠枝莲、一束莲、松竹梅等图案;还有一件尤其罕见的以两句诗文作为装饰,这两句诗文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元代青花诗句缠枝花卉纹高足杯

 

由于这两个小插曲,保护元青花的安全就成为高安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他们特意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了一个地库用于收存国宝,地库藏于地下数米深,墙体厚达1米。相关人员对内对外都三缄其口,知道这批国宝存在于此的人少之又少,能亲眼看到国宝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除了每周两次例行的专人安全检查、除尘除湿外,不论任何人要进库,都需要馆长亲自批准,由分管密码和钥匙的副馆长和保管员同时进入,才能打开地库大门。


窖藏国宝未“神秘失踪”,而是被悉心守护 

当年,我去过高安,进过这个地库,第一感觉觉得有点阴森。一进去先要经过一段有斜坡的走廊,走廊的尽头又是一道铁门,等下去一看,底下还待着一个看守的工作人员负责值班,当时这人吓我一跳。在往里走,打开一道铁门,才真到了存放国宝的地库。器物都放在两旁的货架子上,尽管灯光昏暗,仍然难掩这些国宝的精美。


在多数人的眼中,这批国宝就仿佛“神秘失踪”了。面对外界的猜测和疑惑,高安博物馆的这个秘密,一守就守了35年。直至2015年,这些文物才在新落成的高安元青花博物馆里集体展出。高安元青花博物馆成为继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的世界第三大元青花收藏地。

明代 青花玉壶春瓶(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窖藏梅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由于窖藏现场没有出土任何记录,无法知晓窖藏的主人,学界和民间有了很多种猜测。有人说这些器物属于爱好饮酒的蒙古贵族,也有学者推测这批瓷器有可能是元代瑞州路官府用于祭祀大典的礼器,是当时的国之重器。还有说法认为,这些窖藏和附近的一个村子有关:在距离出土地点很近的地方,至今仍有一个伍家村,伍家自古是高安的名门望族。


窖藏中发现的6件梅瓶, 2件为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4件为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绘画风格一致,从造型上看正好是一套。在我国古代,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时俗称“经瓶”,是作盛酒用的器皿,但由于造型上大下小,盛酒后不容易稳定而逐渐演化为陈设所用的花瓶。民国时期,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尽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以及名称的由来,他说“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这段描述实际上是以讹传讹,但至此,梅瓶的称谓才流行开来。窖藏发现的这组梅瓶,在瓶盖内和器底分别用墨书写了周礼中“礼、乐、射、御、书、数”的“儒家六艺”。从这“儒家六艺”中可以看出,这些瓷器原来的主人不但财力雄厚,且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名称:元代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書”字)

数据:通高47.7厘米

简介:该梅瓶采用五段抖接成型。小口,宽唇平折,马蹄形颈,丰肩,圆鼓腹下收,浅圈足稍外扬,修胎规整,底足中部有一支钉点,配覆杯形盖。盖呈盔状,花苞宝珠钮,内壁素胎,盖内无锥管,壁上一侧墨书楷体“書”字与底足墨书楷体“書”字相对应。

 

推崇儒学的伍良臣或为窖藏主人 

公元1279年,元军进入江西瑞州高安县。当地人伍大贤率众投降,没过多久,他的儿子伍兴甫便奉召前往大都,充任了皇帝的随驾护卫。后来伍兴甫因为护驾有功,功绩显赫,元世祖忽必烈便将一个蒙古公主嫁给了伍兴甫为妻,并封伍兴甫为驸马都尉。为了巩固元朝的统治,对于像伍兴甫这样的汉族精英人物,元朝统治者采取了拉拢的办法,通过赐婚、联姻或封官等方式,使他们效忠于元朝。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随后即位的元成宗铁穆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主要依靠蒙古人治理国家,而不是汉人。禁卫军高级将领、驸马都尉伍兴甫是忽必烈的女婿,地位显赫,却在公元1316年,被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派往松滋府担任总管,离开了大都,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返回大都。随着元朝统治的日益稳定,曾经被刻意拉拢的汉族精英人物,如伍兴甫等人,逐渐远离了元朝的政治中枢。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从公元1323年到公元1333年的10年里,元朝更换了7位皇帝,尤其是在公元1328年先后有3位皇帝即位,换了4次年号,元朝统治陷于混乱之中。伍兴甫已于公元1325年去世,其子伍良臣在临江路担任经历一职。伍良臣推崇儒学,通晓中庸之道,致力于儒家经籍的研究,诗文畅达清润,著有《中流一壶集》。鉴于当时混乱的政治局面,伍良臣不得不弃官返回高安老家。随着元朝统治趋于混乱,汉族中的精英人物,如伍良臣等人,被迫从元朝的政治舞台上黯然退出。有学者推测,伍良臣在返回高安老家时,很有可能将元朝皇室历年赏赐的物品一并带回,其中就有这19件元青花。


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对汉人的压榨,导致元朝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终于在公元1351年爆发了由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而后的几年里,元军和农民起义军在高安反复争夺,使昔日的高安小城不再安宁。面对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作为元朝皇亲国戚的伍良臣唯有选择逃亡之路。学者们推测,伍良臣在仓皇逃命之际,不得不将包含这19件贵重的元青花在内的瓷器埋藏于地下,只是造化弄人,他再也没有机会重返高安。时代更迭,这一藏就藏了几个世纪。


马爷说 

尽管伍良臣的故事跌宕起伏,但关于他是否真的是这批窖藏的主人仍存在诸多疑点。不管窖藏的主人到底是谁,这些精美的瓷器就静静地待在那里,旁观着历史的浮沉,等待着一个解开它们身世之谜的最终答案。

 

国宝情未了,下集听分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御史中丞_gd

    我去过高安元青花博物馆

  • yby9000

    出书吧,出书吧,我要

    lyy_xu 回复 @yby9000: jintianyezaijiaxiuxi

  • 澤芝堂

    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這伍家選擇了歸順。我們常州府土城鐵人,殊死不降,最後被屠城,僅剩六人幸存⋯⋯

    牛努力啊 回复 @澤芝堂: 你已经脱发了,中间头发明显开始禿了!

  • budliner

    这如今的喝红酒的高脚杯是不是参照这个做的哪?

  • 清风得意_

    身为一个高安人表示很兴奋,元青花博物馆没建设多少年

  • 二两土

    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精彩有意思。

  • 1390792obqv

    马老师博学多才

  • 五月的陶陶

    涨知识

  • 半夜如同半生长

    之前就是看了马先生《醉文明》中的介绍,于19年元旦冒着鹅毛大雪,乘高铁赴高安,参观了世界上馆藏元青花第三多的高安博物馆。过瘾!喜欢高安这座小城。

    听友130947403 回复 @半夜如同半生长: 醉文明 是书?还是听播?谢谢

  • 1381779rifx

    人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