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妙计胜强敌

56.妙计胜强敌

00:00
29:08

第五十六集  妙计胜强敌

 

曹操虽然在合淝之战中失利,然而还是夺取了与西川为邻的汉中。由于汉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又直接威胁着西川。


于是刘备先派张飞,后派黄忠,展开了与曹操争夺汉中的大战。曹操不甘示弱,派曹洪督战,张颌、夏侯渊各守要塞。


曹军怎么也没有想到,莽张飞居然会使计,而曹操自以为得意的锦囊妙计居然把爱将夏侯渊送入了鬼门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刘备一次次地战胜曹操是实力还是天意?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客观规律呢?


魏将张郃领兵与张飞在瓦口关征战。张颌出战张飞,不料却被打败,于是守住要塞,任张飞叫骂挑战,仍坚决不出。


武将坚守不出的案例非常之多。两军对垒不一定要战,有时候不战反而比较好。只要守得住,让敌人攻不进来,那就意味着不输。


张郃也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他是在跟张飞打过仗、吃过亏以后,才发现自己那个城易守难攻,那为什么不守呢?


张飞一看张郃不出来打仗,心里很着急,因为他远道而来,不但后继无粮,而且士兵疲惫不堪,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就会耽误后面的事情,所以他天天骂阵。


张飞骂到最后,灵机一动,想起大家都知道自己喜欢喝酒,而且一喝醉就打士兵,于是干脆整日喝酒,想欺骗张郃以为自己的病又犯了。


这个事情传到刘备那里,刘备担心不已,以为张飞病又犯了。孔明说,现在的张飞已经不是以前的张飞了,他喝酒不会闹事,而是为了用计,所以最好送一些好酒给他,就算帮他忙了。


张飞也知道孔明的用心,因此非常高兴。张郃见张飞整日饮酒,蜀军懈怠而曹洪仍按兵不动,就力争出战。


人与人之间经常有不同的意见,而且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别人的决定是随随便便马虎做出的,因为我们看别人跟看自己通常采用双重标准。


张郃自己不出战的时候,觉得理由很充分,现在看到曹洪居然按兵不动,就认为将领出来就是要打仗的,老这样按兵不动怎么行呢?所以,他宁愿立下军令状,也坚持要出战张飞,可曹洪却认为不可行。


莽张飞居然会使计,这让张颌怎么也没想到,他还以为张飞旧病复发,于是深夜带兵偷袭张飞,远远看到张飞稳坐于帐中,张颌不知有诈,直接冲了进去。


张飞上一次跟严颜打仗的时候,用了一次假张飞,结果很有成效,就想再搞一个假张飞。所以这次又假装酗酒,好像没有防备一样,企图迷惑张郃。张郃在得知有诈后仓皇逃跑。


为什么同样一个将领,有时候英勇无比,有时候却很懦弱呢?因为情境不同。如果张郃对整个情况都很了解,当然会很英勇。可他现在不知道张飞在玩什么把戏,心里很慌张,当然就表现得很懦弱。


张飞的脑筋好像越动越灵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个是我的老师。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专长,要学习他专长的地方,不要学他的短处。


张飞既跟刘备学,也跟孔明学。他跟刘备学会不乱打士兵,知道做事情不能凭自己的冲动,因为只有刘备才压得住他,才有资格骂他,别人做不到,即使做了他也不听;张飞还跟孔明学会了动脑子,动不动就心生一计。大家只要多跟值得学习的人相处,自然能学到很多东西。


各位喜欢有计的张飞,还是喜欢有勇无谋的莽张飞?一个是张飞,一个是莽张飞,我们看到,莽张飞正在慢慢地变成张飞。


孔明跟刘备讲得很清楚——以前的张飞有勇无谋,但现在不是了,他开始动脑筋,也时常会心生一计,而且越来越灵光。其实,脑筋不用,就会生锈,越用反而会越灵光。


张郃接连被张飞打败,无计可施,只得到曹洪处复命。之前曹洪不想张郃出战,可张郃坚持要去,结果大败而归,曹洪气得当即就要斩张郃。


可是旁边的将领提醒他,斩别人可以,斩张郃却不太妥当,因为张郃是曹操的心腹爱将,要是斩了他,将来曹操追究起来可怎么办?


这句话提醒了曹洪,他接受了这条建议,并没有斩杀张郃,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每件事情有太多的变数,同样的情况未必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不能一概而论。


曹洪权衡再三,决定让张郃将功赎罪,再给他一些兵马,让他去攻葭萌关,若攻不克,两罪并罚。这也算是曹洪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张郃也知道这是曹洪不得已的一种措施,但他还是很感激,因为最起码保住了性命。


张郃要攻葭萌关的消息传到刘备这边,孔明坚持让张飞去救。如果张飞在场,孔明也许真的是想让他去,可现在张飞不在场,就摆明了不想让他去。孔明早已锁定了目标——黄忠。


既然想让黄忠去,那孔明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命黄老将军出马呢?因为孔明还是采用了一贯的老办法——激将法。他很尊重黄忠,不愿意给他压力。孔明当着黄忠的面说,除了张将军无人能胜此大任,黄忠不服,激将法奏效。


关于中国人的事情,近百年来总是有很多负面的评价,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


为什么不从正面去了解中国人呢?为什么硬要说中国人很丑陋呢?其实,正是因为自己丑陋才会觉得别人丑陋。


人跟人之间仿佛是一面镜子,自己心里怎么想的,看别人就是什么样子,因为外物是内心的一种反映和折射。孔明用激将法刺激黄忠,目的是为了给他鼓舞士气,激发他的潜能,不存在阴险的问题。


黄忠主动请缨要去攻打张郃,孔明当即答应,因为他本意就是黄忠。后来又尊重黄忠的意愿,请严颜做副将。如果黄忠挑年轻人,就表示他对自己没信心,而选择老将严颜,就表示他对老头子充满了信心。   


葭萌关之战事关重大,曹洪派夏侯尚打前战,张颌为后军将领。夏侯尚得知蜀军居然派老将黄忠出战,于是出言取笑。


一路走来,我们看得很清楚,夏侯尚这样嘲笑敌人,最后吃亏的肯定是他,因为他轻敌。中国人很喜欢讲一句话,叫做何德何能。


一个人做不该做的事情,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何德何能,有什么资格?你一定打得过黄忠吗?这完全是不确定的。夏侯尚如此轻敌的结果一定是败给黄忠,反遭黄忠嘲笑而已。


夏侯尚的轻敌很快就让他尝到了苦头。黄忠夜袭曹营成功,夏侯尚大军败退数十里,连张郃所统领的后军,也被自家败兵裹卷而逃。


建安二十三年秋季,刘备亲统大军十万,取道葭萌关,征讨汉中。曹营震动,讨论该由谁领兵。其实曹操不想亲自去,因为他已经老了,心想要打汉中,派几个武将去就是了。


可旁边人提醒他不可以,这次其他人谁也担当不起,因为刘备来势汹汹,只有曹操亲自领军去,才有办法。


曹操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因为兹事体大,汉中一失,马上就会造成魏蜀的正面冲突,不可以草率地处理这件事情,所以曹操决定亲自出马。


曹操亲率十万大军往汉中而来。刘备决定先夺由夏侯渊镇守的定军山,以断曹军粮草。于是,诸葛亮派法正为监军,助黄忠破敌。


因为这次所要抵抗的人,跟上一次不一样,而且黄忠越是自视甚高,越会疏忽大意,所以孔明决定派老谋深算的法正前去协助黄忠。


我们看《三国演义》是用来防备别人,而不是打击别人的,如果看完《三国演义》,只学会了用老谋深算去耍别人,还不如不看。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孔明做到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防人,从来没有害人。后来的事实证明,法正果然帮了黄忠的大忙,夏侯渊绝不好对付,只有法正去才有办法。


夏侯渊固守定军山,不肯出战,曹操写信激励夏侯渊。可以说,夏侯渊这次是被曹操活活害死的。


曹操在合淝之战的时候弄了一个木匣子给张辽,结果让张辽成功地化险为夷,曹操认为这个办法很有效,于是这次又写了个小纸条,叫人送给夏侯渊,里面只写了四个字,比上次更简单——勿辱妙才。


“妙才”是夏侯渊的小名,“勿辱妙才”就是告诫夏侯渊不要把自己的名声给搞垮了。夏侯渊身经百战,很有谋略,可看了曹操的信后,觉得丞相分明是叫他现在就打,因此不管如何也要出战。


在黄忠手里吃过亏的张颌,劝夏侯渊不可出战。张郃以前是跟黄忠、张飞都打过交道的,知道孔明这一班人不简单,这次法正又来助战,肯定给黄忠出了计谋,于是告诫夏侯渊要小心,不要上了法正的当。


吃过亏的人通常都比较谨慎,可夏侯渊虽然也吃过亏,但他脑海里除了“勿辱妙才”四个字外,就空空如也,所以对张郃的话根本听不进去。


而且夏侯渊还很生气,觉得作为一个将领,只守不攻算什么事情?给轮胎灌气不要灌得太饱,否则只会爆胎。现在夏侯渊已经被曹操灌得快爆胎了。


曹操的本意是激励夏侯渊,没想到却帮了刘备的大忙。夏侯渊如果避而不战,黄忠等人就无计可施,而夏侯渊此时自我膨胀,亲自出战。


夏侯渊所守的地方,有一个地势比较高的西山,站在西山上,夏侯渊的营地可以一览无余。


于是法正建议黄忠,说自己偷偷地打到上面去,黄忠在半山腰待敌,以舞红旗为信号,见红旗就趁机攻打前来夺山的夏侯渊。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在半山腰,一个在上面,夏侯渊的一举一动都被法正窥探无遗。


为夺回西山,第二天夏侯渊亲自率军攻打,任凭他怎样叫骂,黄忠就是按兵不动。他想等夏侯渊喊累的时候,再出来趁势杀敌。如果夏侯渊一喊,黄忠就出来应战,夏侯渊士气正高,黄忠也不一定能取胜,因为打仗靠的就是这鼓气。


而等到夏侯渊几乎已经疲累不堪的时候,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胜算当然大了。而且夏侯渊也没料到半山腰还有埋伏,于是全力去攻西山。


法正见夏侯渊中计,命人挥动红旗,黄忠会意,指挥军队攻打夏侯渊。夏侯渊当时热得都脱了铠甲,当然是大败了。


可见“兵者诡道也”,这个“诡”不是鬼鬼祟祟的意思,而是多变的意思。出其不意,虚虚实实,声东击西,这些都可以,也都是正当的。


定军山一役,使得刘备的势力到达汉中,进而直面曹操。因此接下来的一决生死,在所难免。


曹操原本的计划是平定北方后,先攻打孙吴,再顺便把刘备给收拾了,然后就可以一统天下。没想到赤壁之战大败,后又受挫于孙权,如果这一次再败于刘备,想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就不可能了。


《三国演义》看到现在,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路其实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走出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生活。


孔子有一句话,叫做“尽人事以听天命”。每个人都很尽力,准备很充分,计划很周全,但成败却往往出乎意料,因为命运变化多端,非人所能够掌控。


夏侯渊被黄忠斩掉,黄忠事先有这个把握吗?当然,我们可以佩服孔明,是他派法正来,才会有这么大的功效,可法正来之前是不是也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呢?相信未必。


所以,人只能尽人事,该做的都全力去做,但结果如何,恐怕不是人所能够完全掌控的。 


中国人有一句话很有趣,叫做“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小事情人可以掌控,但大事情却是由老天来决定。


曹操有那么多谋士和将领,自己又全心全力,可最后还是没有达成所愿。是人在阻挡吗?当然不是!是老天在阻挡,也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即自然规律,在主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41946625

    尽人事,听天命

  • 默尧

    不该打也打是送命最方便的途径,哈哈哈哈哈

  • 东山桥海

    张颌大败兵三万,魏王爱将洪勉死。 请令出战首战败,兵败不出任叫骂。 羽德假装饮酒醉,迎来张颌夜袭营。 张飞进步会用计, 张颌中计兵败回。

  • 东山桥海

    不能乱打士兵

  • 爱猪猪爱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