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文稿
1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这门中国文学大师课的特别导师——叶兆言。
在此前的课程里,大家读到了许多关于“生活的艺术”的作品,在今天的这门文学课里,我将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自己创作《南京人》,以及古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我想通过这两部作品的创作,以及它们引起的一些故事,和大家一起谈谈我对文学和人生的看法,谈一谈文学中的日常生活,也谈一谈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文学。
很多年前,《萌芽》杂志创办“新概念”作文大赛,刚开始启动,我与当时南京大学文学院的院长董健老师一起担任评委,经常有机会在一起聊天。董老师是我大学时的老师,他看过我的《南京人》,现在既然有机会在一起说说话,便问我《南京人》中提到的一个民国人物,问这人说谁,说这个人讲的话很有道理。
我在《南京人》中写到了一个民国的老先生,这个老先生说起民国时的风气,说上海是个大商场,谈起什么话题来,多是与钱有关,北京则是个无聊的大官场,说的话都会与怎么当官有关。而在南京呢,既没机会弄钱,也没机会当官,因此只好老老实实读书。
董健老师便追着问,问这个民国的老先生到底是谁,说老先生的话说得很对,很有道理,过去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我被董老师问得很不好意思,只好向他坦白,说这位民国的老先生并不存在,他只是我所虚构的一个文学人物。董老师听了,有些遗憾,说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怎么可以这样。
我也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我让自己的大学老师失望了。董老师是个很认真的人,他觉得我欺骗了读者。
在这个问题上,我确实是欺骗了读者。很显然,在《南京人》这本书中,我塑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民国老先生,用他的口气,为南京人涂脂抹粉,为南京人竖碑立传,说南京人不会挣钱,不会当官,结果呢,就只好认认真真地读书,就只配老老实实地读书。我这个很文学的描述,事实上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尤其南京老乡,那些没挣到钱的人,或者说钱挣得还不够多的人,那些官场的失意者,官当得还不够大的官员,见到我,就喜欢说叶兆言你说得真对,说得真好,我们南京人就是不会挣钱,就是不会当官。
很显然,我说了假话,文学有时候免不了要说些假话。我们都知道,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都知道,人性常常是差不多。通常情况下,我们知道人们都在追求同样的东西,凭什么就说上海人喜欢挣钱,说北京人喜欢当官,凭什么就说南京人不喜欢。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我内心深处完全知道,南京人很想挣钱,很想当官,南京人并不是像我说得那么清高。
我塑造的民国老先生不存在,老先生嘴里的南京人,同样也不存在。文学是什么呢,文学就是可以塑造出一位不存在的民国老先生,而且还可以塑造出,根本就不存在的老先生嘴里说出来的那种南京人。
2
很显然,我塑造或者说捏造出了一种南京人,尽管事实上他们并不存在,但是作为写作者,我相信他们存在,或者说,我希望他们能够存在。
这就是所谓文学的理想,文学总是难免理想化。文学中如果没有了理想,大约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事实上,我写南京人,写到了许许多多的南京人日常生活,多多少少也是为了表达这种理想。
文学和人生的关系,一定是包含了这样和那样的理想在里面。在理想的光环中,真实有时候是不重要的。我们知道,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但是他的《岳阳楼记》,被收入了课本,为每一位中学生所熟悉。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写的是假赤壁,但无疑是写赤壁最优秀的文章。为什么,就是因为理想的光环,就是因为理想的魅力,没有理想的文学,成不了优秀的作品。
然而凡事都不能过头,不能超过一个度,过了就不太合适。很显然,文学不仅仅是理想,光有理想显然还是不够的,文学更重要的还有真相。真相是什么呢,真相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所说的许多理想,只是理想,许多理想根本就不存在。
因此,我写的这本《南京人》,既有很多理想的成份在里面,同时也是在告诉大家,真相可能是什么。真相有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但是真相毕竟还是真相。
一句话,理想和真相,是文学这只大鸟能够飞翔的翅膀,缺一不可,文学没有理想不行,没有真相,更不行。
3
除了《南京人》,事实上,我还写过许多民国人物,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散文里,我必须承认,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一些理想成份。中国自古就有对日常生活的书写传统,比如《东京梦华录》,譬如张岱的笔记,又譬如现当代的梁实秋的小品,张中行的散文,汪曾祺的散文。
一句话,作为写作者,脑子里要辨别理想和真相的能力,作为读者,同样也要会辨别理想和真相的能力。
在文学和人生的关系上,我特别喜欢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遇到开会无聊的时候,别人在胡说八道,高谈阔论,我经常会在纸上默写。我觉得陶渊明的这一篇短文,是中国文化经典中,谈到阅读和写作最痛快的文字,最直截了当。用它来解释文学的阅读,很容易就说清楚,用它来解释文学的写作,也是一下子就能找准穴位。
说到读书,陶渊明说到了一个字,就是“好读书”,这个好是喜欢的意思。一个喜欢,把所有的道理都讲了出来。对于文学,说到底,就是一个喜欢,就是一个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如果是不喜欢,基本上就是对牛弹琴,说什么也没用,说什么也白搭。
当然,喜欢也是有境界的,喜欢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五柳先生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真读到什么有趣的地方,真正被感动了,连饭都不要吃了,这就是文学阅读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文学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
同样,写作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也说到了,就是“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什么叫“常著文章自娱”,意思是说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就是自娱自乐,乐在其中。还是一句话,还是那个动词的“好”,就是喜欢。自娱自乐可能有点自嘲的意思,自己嘲笑一下自己,又有什么不可以。
重要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不重要的,是“颇示己志”四个字,这几乎已经是赤裸裸地在说,要有理想,要表达理想。古人说话通常都很含蓄,可是这几个字已经不太含蓄,已经非常的直白,非常的浅近,非常的通俗易懂。
因为有理想,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的寄托,因此才可以忘怀得失,才能忘怀得失,才可以以此自终,才能以此自终。说句大白话就是,只有你自己写得高兴,写得有趣,就是写死了也行,也挺好,也值得。
还是在《五柳先生传》里,作者陶渊明借了一个贵州老太太之口,表达了对五柳先生的赞美,盛赞他的生活方式,说五柳先生就是那种“不戚戚于贫穷,不汲汲于富贵”的高人。什么叫不戚戚于贫穷,不汲汲于富贵,就是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虽然没有孟子所说的那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铿锵有力,但是道理其实差不多。
文学和人生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读和写,就是怎么读,怎么写。没有阅读,就没有文学,没有写作,也没有文学。把文学过分拔高是没道理的,是在自欺欺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日常生活,你不去接触,它就什么都不是。我们读到了文学中的人生,我们写到了文学中的人生,所有这些,所有这一切,都离开不了实实在在的阅读,离开不了实实在在的写作。
因此,阅读应该是具体的,写作也是。
而我今天要说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无论你是在阅读,还是在写作,都是具体的,都是实实在在的。
这是我听到现在最最触动我的讲述,叶老师坦诚质朴,谢谢您!
叶老師沒有撒謊!他說的南京民國老先生真的存在:童寯先生就是啊!東南大學建築學系的教授、梁思成的賓大同學
杜撰一个老先生,这情节很像当年的苏轼嘛😄他的杜撰让主考官欧阳修好一顿考证呀。。
文学本来就不是被用来考证的 优秀的文学糅合了理想和真实 来源于生活 又拔高了生活
那为什么要虚构老先生呢?而不是作者直述呢?又不是小说
jie343 回复 @yuannannan_7l: ⬅️⬅️⬅️⬅️⬅️⬅️⬆️⬆️⬆️⬆️⬆️➡️➡️➡️➡️
哈哈哈叶老师好可爱啊
个人比较欣赏坦诚质朴的作家,勇敢的直面现实,剖析自己,同时还能难得的保留着纯真的赤子之心。这种率真非常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