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集 待人先待心
就在孙权向刘备索讨荆州未果,即将开战之际,曹操突然发兵直奔汉中而来,汉中与西川为邻,自古就是『北来连陇蜀,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
因此一旦曹操沿汉中长驱直入夺取了西川,攻占东吴就将指日可待。那么,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刘备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使得孙权放下干戈共同抗曹的?
就在孙权与曹操对战的过程中,双方阵营内部都出现了矛盾冲突,那么孙权和曹操分别使用了怎样的手段化解矛盾、安抚人心,最终达成团结、一致对外的?他们在团队管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正当刘备、孙权争夺荆州之际,晋爵为魏公的曹操再次兴兵征伐,准备攻取汉中。
曹操进军汉中,西川这边就紧张了,因为打下汉中,紧跟着就是要来针对刘备,所以刘备就感觉到威胁。孔明想出退曹之计:用荆州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结好东吴。
孔明为什么主张把江夏、长沙、桂阳交还孙权?因为孙权一生气,刘备就危险了。如果东边孙权来取荆州,北边曹操来攻益州,刘备就会首尾不能两顾。
孔明清楚,现在只有按照原来的策略,联合东吴,共同抗曹,才能保住益州,于是建议刘备主动向孙权示好,重新提出归还三郡,以扑灭孙权的怒火,然后双方联合,一起逼退曹兵。刘备当然同意,因为这关系到整个集团未来的发展。
作为交还荆州三郡的条件,刘备要求孙权为其出兵牵制曹操。事出必有因,刘备不可能平白无故地归还三郡。
孙权当时很犹豫要不要接受,有些部属告诉他:我们当然要接受。可另外一些部属却说:我们要小心,这是刘备的诡计,他想诱使我们重新跟他联合。
但孙权了解整个的计策后,觉得虽然这是刘备的策略,但是联合对双方更有利,于是决定出兵攻打合淝。
孙权攻打合淝,刘备自己驻守西川,一旦曹操倾全力攻打西川,合淝必然不保。而攻打合淝最重要的就是先攻下皖城。
皖城是粮仓所在地,所以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孙权不打合淝则已,要打合淝一定会先攻皖城,否则光打下合淝也没有用。守合淝的有三个将领——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个人三条心。
张辽跟李典一向合不来,而乐进在当中摇摆不定,两边讨好,所以这个仗很难打。现在,皖城告急,张辽主张去救,可李典却主张固守合淝,不肯分兵去救皖城,以防合淝有失。
张辽一气之下,就说:你们不去,我单独去好了。在合淝三将领内讧之时,孙权的大奖甘宁趁机攻下皖城,大胜而归。
任何集团都有其各自的问题,成员之间的意见不同,于是慢慢形成了小派系、小集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现在曹操那边,张辽跟李典向来不和;东吴这边,凌统跟甘宁有杀父之仇,十分不和谐。当甘宁攻打皖城得胜的时候,孙权开庆功宴,吕蒙当众嘉奖甘宁,认为今天功劳最大的就是他。
甘宁当然很高兴,可凌统却越看越不顺眼,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现在甘宁神气到这种地步,再加上今天又是凌统父亲的忌日,因此凌统就闹起来了,想要舞刀助兴,趁机去威胁甘宁。
甘宁也来气了,他把桌子一踢,也舞起戟跟凌统对干了起来。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打着打着就可能弄假成真,所以大家赶快想办法化解。
作为领导者,平常就要树立威望,到时候只要脸色一变,不管大家心服不心服,都会表示服从。孙权在这方面很灵光,他一出来喊话,凌统虽不服气,但还是马上就停下来。
孙权安慰凌统:我没有忘记今天是你父亲的忌日。虽然他早就忘记了,可他能这么说吗?很多情况下,话要讲得妥当,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真实,不妥当的话再真实也没有用。
这个就告诉我们,哪个集团,它内部都是充满了矛盾,就看这个领导怎么样适当地去化解。能够有效地化解集团内部的矛盾,是领导者应有的素质。
就在孙权集团庆祝首战告捷之时,曹操派人星夜赶往合淝,给张辽送来一件特别的东西。
曹操此刻身在汉中而不在合淝,可他知道这三个人是不和的,何况当时有人提醒他:皖城告急,而合淝那边三个人又不和,丞相你要想想办法。
曹操听后,胸有成竹,让人拿来一个木盒,然后写了一张纸条放在盒中封起来,封皮上有“贼来乃发”四个字,意即紧急的时候再打开,写好以后,就派专人送到合淝,交给主将张辽。
可见,一个人不一定要亲临其境,遥控也可以指挥打仗,而且只要指挥得当,同样会有效。
张辽一看“贼来乃发”四个字,觉得眼前大敌当前,于是当着李典和乐进的面打开木匣。告诉大家,这个盒子现在就可以打开,以解燃眉之急。
张辽这点倒是做得很好,否则李典和乐进见张辽私自打开,心中不免又会生疑。很多事情要公开,而不能私底下处理,张辽此事处理得非常适当。
打开以后,张辽将曹操的书信拿给所有人看,可他们都不了解曹操的用意,因为他们之间还有成见,这不是曹操一个盒子或一张纸条就可以化解的。
曹操只写了简单的几句话:如果孙权打过来,你们三个人,张辽跟李典出战,乐进守城。
张辽毕竟很聪明,他听出这话外有话,知道曹操已经清楚他跟李典合不来,所以才故意让他们两个出去打。因为照理说应该叫张辽跟乐进出去打才对,这样才能避免在外面又有意见。
他领悟到曹操的深意,跟李典讲:我们之间是私事,现大敌当前,国事为重,我们要捐弃前嫌,戮力杀敌。这是张辽了不起的地方。
李典和乐进都没有听进去张辽说的话,更加没明白曹操的言外之意。张辽不得已便怒骂李典、乐进,因为不骂,他们两个都不会醒。
有的人你好意轻轻点他一下就醒了,而有的人你揪他耳朵都不会醒,那只有骂了,此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响鼓不用重锤”。张辽就是响鼓,可李典和乐进就是不响的鼓,张辽刚开始轻轻地打,怎么打都不响,所以只好重重地锤他们。张辽做得恰到好处,他一骂,两个人果然被骂醒了。愿意不计私仇,听从张辽的命令。
对于张辽他们来讲,要打败孙权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当时兵力很小,而孙权却是大军压境,尤其又刚在皖城取得了胜利,此时乘势而来,张辽他们能挡得住吗?何况之前三人三条心,一击即溃。
好在曹操及时点醒他们,让张辽能够领悟到曹操的一番用意,有效地扭转了局面。对于一个团队来讲,平常的一些小恩小怨无法避免,但碰到大事、难关的时候,一定要放下私人的恩怨,全力对外,这样才能产生凝聚力。
孙权踌躇满志率大军来到合淝,并笑言此次攻打合淝势在必得。一个人只要是洋洋自得,结果大都不会很理想。
孙权只需感谢大家同心合力来打这次仗,为什么要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呢?只能说明孙权的心态已经变了,所以此次攻合淝注定不会有好结果。人一定要谦虚,不能骄傲,因为骄兵必败,不会有例外。
孙权中计,被张辽、李典两路兵马围攻。孙权刚才还信心十足,转眼间就脸色大变了,他被包围在中间,十分危急,于是赶快让人去请吕蒙、甘宁来救!在两位大将到来之前,孙权唯一的办法就是逃生。
部将让他从原路回去,可是来时的小桥已被拆掉一大半,前面的人跑到那边就跌到水里去了,孙权只好先刹住马,然后退回来再猛地向前冲过去,终于一跃而过。这是巧合吗?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他的马特别好,这也是事实。
第二,在那个状况下,他把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孙权家世代善于御马,他自己平时也有这个习惯,所以他对马的各种癖性有深入的了解,平常训练有素,关键时候便会发生作用。
孙权逃过一劫,曹操考虑到西川不可急攻,决定率大军增援合淝,甘宁请命趁曹军立足未稳,夜袭曹营,未损一人一马。
甘宁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新近又士气正盛,运气正旺,这样的团队趁曹操疲惫之时发动偷袭,不损失一人一马而完成任务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这并不代表甘宁每次都能这样,因为人的情绪总有高低,环境总有利弊,地形也有变化,所以整个团队的战况也会有所不同。
孙权起初说不让甘宁如此冒险,最后却又准许他前往。这就是孙权以及一般的统帅不得不如此的原因。
如果孙权因为不愿意甘宁如此冒险而不让他去,那也就不能让任何人去了。因为让谁去就是不在乎谁冒险,其他的将领会有什么感想?因此他只能这样说。
可见孙权很会待人,虽然他本身的性格比较残暴,做事情可能常不合乎人性,但在待人方面是有独到之处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也好,刘备也好,孙权也好,他们都很会待人,很会抓住干部的心,虽然目的各不相同,可诚意基本上是一样的。
甘宁建了大功,这对凌统来讲,又是一大刺激。现在见曹军擂战,凌统自告奋勇地要带兵去迎击曹军大将乐进。孙权当然不能偏心,虽然心怀犹豫,但最后还是答应给凌统三千兵马。
当一个人心情很不平静的时候,什么事都做不好,想把事情做好,一定要心平气和。
现在凌统急于建功,以压倒甘宁,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定会忙中出错。果然,他上阵不久便中了箭,幸好甘宁远远地射伤乐进,才救了他一命。
统非常感激,回来一直问是哪位将军救的自己。孙权慢吞吞地告诉他是甘宁,凌统听后非常诚恳地、由衷地感谢甘宁。
甘宁这次做对了,他没有洋洋得意地说,如果没有我救你,你就完了,否则跟凌统的关系只会更加恶化。
孙权在场的时候,轮不到甘宁说话,他一说话,不仅会惹怒孙权——我是主公,你算老几,还会使凌统更不服气,而甘宁不说话,孙权自然会讲。
于是,凌统把以前那一段恩怨化解掉了,还和甘宁抱在了一起,结为了兄弟。这就告诉我们,在中国社会,一个人道歉没有用,只有用实际的行动来化解心中的疙瘩,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曹操大军接连两仗,他一心想重振军威,于是亲自统军,兵分五路,围攻孙权。东吴将领奋力拼杀,周泰更是多次杀进杀出,身负数伤,救出孙权。孙权死里逃生,设宴款待将领,并令周泰当众解衣显露伤情。
孙权很会待人。周泰遍体鳞伤,而且几乎每一处伤都是为孙权而负,孙权很感动,于是当众一个伤口奉上一杯酒。
老实讲,只有周泰给孙权斟酒的份,哪有孙权给他斟酒的份?可孙权就是这样了不起,他抓住机会,不但收买周泰的心,同时也收买了周围所有人的心。
在场的其他将领会想:如果以后有机会保卫主公,我绝不会输给周泰,到时候主公也会给我斟酒。
其实,让孙权斟酒并没什么了不起,但大家就是很受用。就像他也跟甘宁说过本来是不愿意让他去冒这么大的险的,这也是一句完全不花费任何成本的话,但很受用。
所以当老板的有时候也要想想这些很管用的非物质奖励,比如拍拍干部的肩膀,说两句安慰的话,成本虽小,但成效却很大。
曹操远远观望这次战争,感慨江南竟有如此多的猛将。因为在曹操的心目中,江南是一个温柔之乡,在那种环境里,不会有什么猛将,大家一天到晚吟诗唱歌、赏花打牌,哪有时间去练武?
可曹操上次在赤壁输得那么惨,这次又支撑不下去了,因此感叹说,在这样一个容易把男人的斗志消磨掉的地方,居然有这么多猛将。这很出乎他的意料。
合淝之战以东吴求和告终,曹操班师回许都,从此再没征战江南。
因为曹操是很灵光的,他当时年岁已大,而之前的赤壁之战又给了他惨痛的教训,这一次才走到一半,就已经碰了钉子,幸好孙吴要求和,否则继续打下去,还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曹操回去后,并未扬言要再来,因为他自己清楚,吞并东吴恐怕要交给后人来完成了。人只要能冷静下来,就能够了解自己。
望着茫茫江南,曹操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他本来是跟孙坚同辈分的人,把孙权看作儿子辈的,没什么不合适,更何况他是赞美孙权的意思,如果我的儿子也像孙仲谋的话,那我就放心了。
曹操讲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已经明显有了苍老的感觉,有了让接班人来完成自己志愿的想法。
回到许都,曹操逼献帝封其为魏王,权势到达极点。但此时曹操已六十有二,为立嗣之事深感踌躇。他很担心自己死了以后,会不会被清算掉。这也是很多人对接班人的选择都很慎重的原因。
人活着的时候有权势,可以指挥,可死了之后怎么办,像董卓那样凄惨吗?相信任何人都会想到这一点。
曹操开始想自己的几个孩子如何,并感慨为何没有一个像孙权或者刘备那样的。如果有的话,曹操一定会很愉快。
当一个人开始想未来的事情时,就表明他的心境已经很苍老了,这是任何人都要经历的阶段,如曹操这般有斗志的人也不能避免。
仲谋战合肥,两次危难时。 一得甘宁就,一得周泰援。 战后看周泰,遍体鳞伤身。 感慨泣鬼神,一伤一杯酒。 带人先待心,难怪孟德叹。
江南温柔乡,锦绣文章地。 赤壁烽烟近,合肥战孙权。 猛将层层出,孟德苦苦叹。
锦绣文章地,亦有虎将出。 赤壁烟火旺,宛城遭驱逐。 空叹字如权,霸业方能铸。 饮马江流边,心泪付东流。
好
生子当如孙仲谋,10万合肥送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