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败走华容道

39.败走华容道

00:00
27:31

第三十九集  败走华容道

 

赤壁之战,曹操惨败而逃。但是,原本生性多疑的曹操,却在逃跑的过程中屡屡轻敌,误中埋伏。


那么,曹操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围追堵截和暗中埋伏?而曹操又为何在赤壁之战如此惨败之后,不仅没有吸取教训,还依旧掉以轻心、大意轻敌,导致八十万曹军几乎全军覆没呢?


曹操这边,军士报告说黄盖如约驾船来降。程昱观望良久,对曹操说:“这个船有诈,因为如果是运粮船,吃水会很深,但这个船明显很轻。况且今晚还刮着东南风,如果敌人用火攻的话,那我们就完了。”


曹操直到此时才翻然醒悟,于是赶紧派文聘截住来船,但显然已经来不及了。不管效率多高,安排事情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时间本身没有弹性,这必然导致事到临头的仓皇失措,以致事情无法补救。


此时曹操仅凭他一声令下就能改变一切吗?根本不可能。


一个人太自信的时候,往往会丧失理性,对自己很不利。现在我们常说人要自信,其实这种话很肤浅。


一个人要对老天有信心,而不是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有什么用?曹操难道没有信心吗?他自信满满,可是最后却输得凄惨无比。


黄盖见曹军已识破自己是诈降,急忙下令点火。曹操再神、再奸、再了不起,也无法承受这么严重的打击。


赤壁一战攸关几十万人的性命,虽然在曹操的眼中,他们不过是些无名小卒,连名字都叫不上,可每一条性命都是宝贵的,老天有好生之德,曹操一口气断送这么多条宝贵的性命,这笔账老天一定会算在他身上。


曹操此时的大惊,其实也是惊的自己要失败了,统一天下的野心不能实现了,甚至连自己的老命也难以保全。


曹操从来就不为其他人想想,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人不要老想着自己,心里还应该装着别人,多替别人着想,而曹操就是缺乏这种思想。


大火烧得曹军大败,曹操也狼狈而逃。而周瑜则趁机亲率大军追杀曹操。周瑜一心一意想置曹操于死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与孔明最大的不同点即在于孔明有国际观,而周瑜却没有。


孔明很清楚,曹操这个时候不能死,否则天下又将大乱,局势又会生出许多变数。最好的办法就是暂且放过曹操一马,然后继续跟东吴联合慢慢消灭他,这样不仅对刘备有利,而且有利于天下苍生。


但周瑜却认为,既然是敌人,就要想办法彻底消灭。连盟军的刘备、孔明他都要杀掉,更何况是最大的敌人曹操呢?但他这种杀完敌人就是我家天下的想法十分幼稚,眼光也不够长远。


古话说,生死在天。意思就是,人要自我努力不假,但最后的决定权在老天手上。曹操能不能逃得掉,只有老天知道。如果老天要曹操死,他怎么都逃不掉;老天不要他死,他怎么都能找到生路。


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尽人事,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至于最后的结果,就要听老天的安排。


曹操奋力逃跑,这是他自己本能要做的事情。而最后是死是活,那是老天的事。


其实曹操内心对此也很清楚,因此在逃难的路上,他只是拼命地逃跑,却没有说一定会生,而且他还一直保持着乐观,说明他已经知道生死并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他所能做的就是赶快逃跑而已。     


曹操率部纵马加鞭,不顾疲劳,躲避东吴的追兵。走到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时,曹操察看地形,觉得该处正适合设埋伏,但却没有看见一个伏兵,于是大笑周瑜无谋,孔明少智。话音未落,赵云率部杀出。相信曹操当时是比较尴尬的。但他就是这样的个性,虽然大败,但他仍不服输。


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就先要了解他从小成长的背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从小生活在那样的家庭环境,心态是很不正常的,总觉得人家看不起他,因此老想有特殊的表现。


而当一个人极力想要表现自己的时候,他的内心其实是很空虚的,否则根本不会在意人家是否关注他。包括现在那些善于搞笑作怪的人,也是内心空虚的表现。


曹操生怕将士们看不起他或是责怪他,生怕大家嘲笑他打了败仗,觉得他不是周瑜和孔明的对手,所以才会大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要是自己就会如何如何。结果这一笑让自己栽了个不小的跟头。


曹军费尽周折、拼尽全力,才逃出赵云的埋伏,此时荀攸急忙提醒曹操,一夜之间损失惨重,曹操却笑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中国人讲话,往往怎么说都有道理。比如将领出去打了败仗,主帅如果不想杀他,就会以胜败乃兵家常事为由放他一马,如果想要杀他,就会说他首战失利,挫伤士气,无论如何也要杀了他。


所以有的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别忘了,这只是说对了事情的一面,除此之外,肯定会有别的听起来同样不错的道理。


荀攸此时有些为难,他讲话不对,不讲话也不对。如果他什么话都不讲,曹操就可能怀疑他心里是不是在嘀咕;如果要讲话,荀攸该讲些什么呢?


荀攸决定找点话讲,进而试探一下曹操的心情如何,所以他说,一夜之间,损失惨重。他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而是先看曹操有什么反应,再决定下面的话该怎么说,这句话说得很高明。


曹操听了荀攸的话却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不禁要反问他一句:你以前处罚败将的时候,为什么不讲这句话呢?当然,我们无意责怪曹操,他也很无奈。所以千万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因为我们都是受自己的言行所害。


虽然成功逃出赵云的埋伏,但是曹营将士连夜行军,人困马乏,士兵要求略微休息,曹操无奈同意。如果曹操此时不答应士兵的要求,仍像平常那样神气地摆臭架子,相信剩下的士兵也会跑掉。


一旦他们丢下曹操不管,曹操就插翅难逃了。因为无论是东吴也好,刘备也罢,他们都紧盯着曹操不放,不会让他轻易逃脱。


曹操心里很清楚,自己平日的威风是建立在兵多将广的基础上的,现在将士所剩无几,还怎么威风得起来呢?所以他答应士兵的要求,这也是势所必然、理所当然的事情。


荀攸提醒曹操说追兵离此不远,不可久留。曹操点头称是,又率部前进。虽然刚才好不容易逃过了赵云这一关,但赵云并不是个蠢将庸才,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为了安全起见,曹操决定继续快速前行。其实这也是曹操内心挣扎的一种表现。人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抓住最后的一点希望或时间,为自己的生命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份保障。


曹营将士继续行军,行至地势极其险要的葫芦口时,曹操再次大笑起来。曹操又说如果在此地设埋伏,他就跑不掉了,话音刚落,就遭遇张飞杀将过来,让曹军死伤惨重。但最终曹操再次安全逃出。


此时,曹操问属下前方道路情况,听说小道有烟火,大路却无动静,就决定走小道。手下人很奇怪,说小路有烟火,恐怕会有伏兵。


曹操一笑,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意让人在小路上点烟,使我军不敢走这条小路,然后他再在大路上设伏兵等待,我才不会上他的当呢!


曹操始终就是这种个性,这也是为什么孔明能够料定曹操一定会走华容道的原因。


当一个人的个性被别人了如指掌后,很容易被人完全掌控,曹操就是如此。孔明故意在小路上放烟火,料定曹操一定会选小路而来,结果曹操果然如他所料,选择了走小路。


山路泥泞难行,曹军前进艰难。曹操大怒,说军人要克服困难,命令将士继续前进。凡是具有龙的性格的人,通常都很善变,让人难以捉摸。


曹操刚才还很温和地让士兵就地休息,宰马煮肉,可现在却突然像变了个人,原因有二:


第一,正是因为泥泞难行,才要赶快前行,否则耽误了时间,被敌人赶上,则小命休矣,所以曹操想赶快离开此地也是很正常的想法;第二,既然赵云、张飞的那两关都逃过了,若再不利用时间赶快跑,更待何时?


此时曹军又来到了一线天,曹操第三次哈哈大笑,说孔明、周瑜不过如此,同时内心很兴奋,以为自己终于可以逃掉了。


曹操不是个浅薄之人,更不是个随便乱笑的人,他这次大笑,一方面是发自内心,另一方面也是故意而为,他想通过自己的大笑告诉手下的将士:你们放心,我还是比孔明、周瑜技高一筹,这次不过是倒霉罢了。


把打败仗说成是倒霉,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标准借口。如果说自己没有想到,没有料到,就是把责任揽给自己,而说倒霉,就不是自己的原因了。不过这也是因为责任太大,一般人扛不起来。


如果是小错还可以承认,可像曹操这样大的过错,没人敢公开承认。曹操决定南征的时候信心满满,而当他发生重大失误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承认过错误。


曹操话音刚落,关羽就跨赤兔马而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曹军的反应就是四个字而已——吓得要命。


因为他们已经领教过关羽的神威了,觉得这一关根本就不可能过得去。何况曹操刚才那么一笑,不经意告诉了大家此地的地形地物对他们非常不利,若有敌军出现,肯定在劫难逃。所以关羽一出现,不仅是将士,就连曹操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曹操想到自己手下已是人困马乏,不能再战,而自己以前有恩于关羽,关羽又是个欺强不凌弱、恩怨分明之人,于是主动上前请求关羽放行。


这个时候换成任何人都会向关羽哀求。因为求生是人类的本能,哪怕还有一线生机,他都会拼命地抓住,这也是人之常情。


况且曹操还跟关羽有过一段很亲密的来往,彼此保有一段感情,所以当部属提出让他向关羽说几句好话,请关羽放过他们,曹操也觉得言之有理。


再加上曹操能哭又能笑,能屈又能伸,为了保命,他决定哭着哀求关羽放过自己。但他这次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开玩笑,而是一本正经地向关羽求情。


其实我们知道,关羽的心里也很挣扎,毕竟他出来之前是立过军令状的。如果光是曹操求情,关羽还可以一刀把他杀掉,可现在张辽也来求情,关羽真是没有办法了。因为当初他无路可走的时候,是张辽给了他一条生路。


现在碰到曾救过自己的老朋友来向自己求情,关羽觉得如果再不放过他们的话,那就枉称“义气”二字,所以他头一偏,马一闪,放曹军通行。


此时曹操绝不会傻到去问,“我可以走了吗?”而是趁机一阵风似的跑掉。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是很合理的一种做法,也是关羽一生中很关键的一个决定,更是真诚友情的一个难得的案例。


这时关平及时提醒关羽不可以放曹军走,因为已经立下了军令状,放他们过去关羽会没命的。如果关羽在没有想到军令状以前放走曹操,那我们还不会很佩服他。


可他自己想到了,现在关平又一次提醒他,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放走曹操,这才更加难能可贵。


关羽之所以值得我们发自肺腑地敬佩,就是因为他为了义气,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他这一生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人活着就要讲义气,否则还不如死了好。   


关公是经过内心痛苦的挣扎,才做出这个重大的决定,这才是了不起的。关羽放过曹操,违背了军令状,回营之后将面临着严厉的军法处置。


如果关羽想到自己回去必死无疑,不如跟曹操同回许都,曹操一定会比以前更敬重他,说不定还会委任他当最重要的统帅,那他这一生岂不都完了吗?我们还会如此敬佩他吗?


关羽没有那样做,他认为既然这是自己的决定,那自己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而且以他的个性来看,他绝不会向孔明求情,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凭着这层关系,孔明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关羽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回去领死,不做任何奢想。可见关羽是很有羞耻心的,虽然每次做错事都没有口头上道歉,但他的行为与态度让我们感到了他内心的羞愧。能


够做到这种地步的,也只有关羽了,是他的修养、武艺决定了他这样做,这种风范值得我们学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玄无炁

    人的格局决定命运!

  • 林松水

    老师说得太好了!!!

  • 爱猪猪爱阳阳

  • 精神永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