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答疑】尼采身上有道家的影子吗

【每周答疑】尼采身上有道家的影子吗

00:00
17:19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很高兴又到了周末回答问题的时候。本周的问题有四位听友提出来,都是很好也相当大的问题,我们就一一来加以讨论。


第一位是听友黑眼豆豆,他说他这段时间正好听到尼采的一句话,就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他感觉到有点老子的影子,想到了第45章的“大直若屈”,他说这两方面是否可以对照一下?


说到尼采的话,当然问题比较复杂了。我们先就尼采这句话,提到真理,提到时间,来大概说明一下。他说:“所有的真理都是弯曲的。”关于尼采的真理观,我简单引用三句话作为参考,你就知道他说这话什么意思。


第一点,尼采认为没有绝对真理。对真理而言,你光是相信它、接受它,要比听到各种流言更为危险。换句话说,你对于真理不能光是听到就接受,那样的话很可能会上当。


第二点,真理都是虚构的,它需要诠释,而每一种诠释都是某一个展望的观察点,从这个特定的观察点加给万物特定的外观。换句话说,真理都是诠释,而诠释有它明确的立场,你不可能有一个绝对正确的、普遍的诠释。


第三点比较简单,尼采认为许多真理都是以笑话的形式讲出来的,所以你听的时候不能太当真。像这边说“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就好像它经过了诠释,它不可能直接告诉你,因为没有绝对的真理。


再看“时间本身是一个圆圈”,是因为尼采的思想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什么叫“封闭的系统”呢?我们所过的生活、所见的宇宙,它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系统,这么多的数不尽的元素在这个封闭的系统里面不断地循环、轮转。所以尼采提出一个观念叫做“永恒复现”,就是所有我们今天经历的一切,在过去无数世代之前,也在将来无数世代之后会重新出现。所以“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加以理解,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面,所有的一切都会不断地重新出现。


当然这种想法会让人觉得相当的悲观;但是尼采正好相反,他对这一方面的结论是要“热爱命运”。就是对于我这样的命运,虽然它不断地出现,我还是要热爱它。等于是在观念上转变之后,所有现实世界的困难、阻碍都可以被消解,变成一种对命运的理解、接受而进行超越。


老子的“大直若屈”是从长远眼光来看同一个人的状况,可能屈和直是相对的。老子是正言若反。我们在学老子的时候,就老子本身来了解老子会比较可靠。否则,你一旦对照的话就复杂了。


第二位是听友MrAQDC,他问的是:历史上有没有悟道的君主?或者说哪一位君主最接近老子口中的圣人?


这是很好的问题,但是事实上答案恐怕让人失望了。因为历史上对于老子的“圣人”的理解,经过战国末期的韩非子《解老》《喻老》之后,这个“圣人”已经被调整或扭曲,成为现在你眼中的君主。我们将来会比较老子与韩非子。韩非子最主要的贡献,事实上可以说是他的作为,就是建构法家的思想。他的法家就是把老子的圣人搬过来,直接用在当前的君主身上。换句话说,你是个君主,你不需要修炼,你不需要悟道,反正你当君主的话,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就把你当作圣人了。


但是如果勉强说有没有悟道的,那么可以说汉朝初期有70年的时间,就是在汉武帝之前,有“黄老之治”。但是我们也了解黄老之治,把黄帝跟老子放在一起,已经不是纯粹学术上的一种立场,而是已经很明显地放在一种应用上面。把黄帝、老子当作清静无为的一种立场,然后治理百姓的时候,因为汉朝初期天下刚刚平静,穷困的不得了,所以70年之久,大家尽量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后面才可能有汉武帝在国家富强之后,开始又从事各种征讨、各种战争、各种建设的。所以这是历史上客观的事实。


如果你要接近老子口中圣人的话,基本上你需要有知人之明,同时用人唯才,这样你才可以说我无为而治。你这个无所作为,无心而为,如果你不能够知道怎么用人,你到最后怎么可能把国家治好呢?但是不管怎么样,“赏罚”两个字是关键,也就是韩非子所说的,把这个当作国家的利器,这个不可以轻易地显示给别人。它的奥妙只有你当权的人自己去体会、去使用。否则的话,你大权旁落,后面就麻烦了。


所以谈到实际的政治,老子的“小国寡民”恐怕是唯一可能符合老子需要的一种结构。其他的一切,像中国实际的政治的话,恐怕离老子都很远。


第三位是听友罗斌028,他说老子提到“见小曰明”,而《论语》中也有一句孔子的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孔子后面再说“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是用来认识一个人的,看他正在做什么事,他过去一路走来做过哪些事,他的心安在什么地方,就是他将来目标何在,这是认识一个人的方法。《易经》里面提到“见微知著”,跟老子的“见小曰明”比较能够对照。他说这些可能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把世界当作统一的有机体。他的问题是:西方哲学中有这样的观点吗?


这是很大也很好的问题,我可以举两个人来代表西方哲学。第一位是中世纪后期库萨的尼古拉(Nicholas Cusanus1401-1464),他当时就提出“大宇宙、小宇宙”的观念。他认为,每一样个别的东西都反映整个宇宙,就好像上帝在宇宙里面。你从任何一个缩型,就是每一样小东西,都可以看到一切。到后来我们比较熟悉的佛教的华严宗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类似这样的情况。但是他特别强调,真正的小宇宙是人,因为人的生命有物质、有生命、有精神,有各个层次。等于是整个宇宙的各个层次都在人的身上体现出来,所以人作为小宇宙是这个意思。


后来发展到西方启蒙运动之后,出现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里面的代表人物是歌德(J. W. von Goethe,1749-1832)。歌德对于这种统一的有机体的观念说得特别的透彻。他认为,自然界的精神是通过人而产生自己的秩序。什么意思?就是人只是自然界自我显示的器官。自然界并非不同于精神,它本身就是精神。


他这样说的用意何在呢?就是西方传统都是精神和物质二分法占了优势。那么到了歌德浪漫主义运动,就是要用精神与自然打成一片,那是标准的有机体的观念。这种想法就是把人也当作自然界里面的生物之一,但是人这种生物他能够思考,他有精神的层次,但是不要忘记人也来自于大自然,所以人就变成自然界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成分,所以在人身上显示出自然与精神其实是合一的。


所以勉强来对照的话,可以说由“见微知著”“见小曰明”这些话跟西方在近代以后一路的发展,慢慢从科学革命的时候所倚重的机械式的宇宙观,演变成为机体式的宇宙观,这时候很多观念就比较相通了。这是我就这个问题所能提出来的简单的回答。


最后是听友1587663uncq提出来的。他说听过别的学者解读的《道德经》,有些疑惑。他要请教的是:有学者认为《道德经》原本也应该是像《论语》那样的对话本,只是把提问的人删掉了,把他思想浓缩成为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如果你问我的意见的话,我会说可能不是如此。我一再强调,老子《道德经》不是一个人的著作,而是几个隐士、隐居的人,他们对人生有丰富的观察和经验,加上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像老子曾经当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学问好的不得了,到年老的时候再做全面的、深刻的反省,然后把他们的心得说出来。


但是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完全自己创造的,他们是把古代的最高的智慧掌握住。在《老子》书里面,“古”这个字出现了至少有八次。里面特别提到“执古之道”(第14章),把握住古代的这种道。然后他还强调“古之善为道者”(第15章,第65章),提到过两次,就是古代那些很懂得道的人,悟道的人。然后古代人认为“曲则全”(第22章)等等。那么古代的人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道”呢?这一章特别重要,在《老子·第62章》提到说古代人为什么特别重视这个“道”。像这些都说明什么?老子《道德经》这本书对于古代是有所传承的。


而在《庄子》的天下篇里面也特别提到,古代是有这方面的道和术。“术”代表道的应用。而老子跟关尹这几个人,他特别提到两个人的名字,老聃和关尹,特别欣赏这一方面的道术,然后发展他们的思想,构成我们所知道的《道德经》这样的书。所以他应该是重视古代一种最高层次的智慧,然后把它把握住之后,再把它表达出来,配合他们对人生的各种观察。


而第二方面,就是老子特别强调,在第20章,说到他跟人、跟众人、跟俗人(他用三个词描写一般人)都不相同。最后他结论的时候,他说:“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是第20章非常重要的一句话。这句话暗示我们什么?就是他重视那养育万物的母体。不像其他学者、其他各派学说,都只重视人类社会的问题。而老子他不是反对人类社会,他要超越。他认为只有超越人类社会去思考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人类社会的问题。


所以老子一方面重视古代最高的对道的一种领悟,同时认为他个人的说法和表现跟其他人通通不一样。所以他才会一再强调“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我们要尊重老子,必须从《老子》的原文找这些线索。绝对不要轻易地把老子当作先秦许多诸子百家之一,那是有问题的。


所以这位听友提到说《老子》这本书本来像《论语》一样,我真的不知道从哪里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今天介绍老子思想,说实在的很特别。怎么特别呢?别的学说,像儒家的《四书》或是其他的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其他各派都有教科书,都有它的标准本可以看,基本上解释起来差不了太多;只有一些基本的观念,看你能不能构成一个合理的解释的系统,这是差别。


但讲《老子》跟《庄子》完全不一样。讲《老子》的话,你绝对没有办法把它跟其它学派去比较。光这个“道”该怎么说?《老子》书里面81章,将近15章,占了20%的篇幅都在讲那个“道”,他明明知道一般人看不懂,“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他也知道这个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你根本无法去描述,那么请问:他为什么要讲?因为它太重要了,非讲不可。


所以我们学习老子《道德经》,讲的学者很多很多,我们也看到老子相关的著作太多了。别人怎么研究我们都尊重,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心得。但是以我自己来说的话,我要严格要求我自己,尊重老子原来的思想,一定要弄清楚四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老子原文究竟说了什么?第二个,老子想要说什么?第三个,老子能够说什么?第四个,老子应该说什么?这里面最难的就是第二步,他想要说什么。所以为什么我们在讲老子的时候,反复使用西方哲学各种高明的系统来对照。同时,跟儒家对照的时候也指出来:儒家只会解释人类世界的价值观的问题,老子是要解决人的生死问题,生死问题跟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连在一起思考的。老子的“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就一再把重点凸显出来,希望同学们可以有一个比较合乎老子本义的一种理解。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现代学者的一点心愿。


到周末了同学们还这么用功,实在是让人佩服。也祝大家周末愉快,学习顺利。我是傅佩荣,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雪_co

    认认真真听到这里,还会继续学习,感谢老师的细心讲解,回归本心,凝神静听。

  • 沐心阿杜

    反复在听,已经听了有五遍了,开始慢慢听懂了

    易道思维 回复 @沐心阿杜: 有耐心

  • 罗斌028

    谢谢老师,祝您周末愉快!

  • 静水流深lj1

    一开始听不进去,有点枯燥,现在越来越喜欢了,傅老师就是治学大家,没有那么多浮夸喧哗

  • 听友232662517

    听老师讲课,不能干别的家务分心,需要安静思考,感谢傅老师耐心讲解,人生好像豁然开朗

  • 大小多少0

    傅老师,您好。我的问题主要用道德经来和目前比较热门的马斯克和他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来做验证。我个人认为他在正在改变人类文明和人类的认知。从他(马斯克)的话语和行为中,我认为他个人品德方面,是一个真诚的人,是一个无小私、个人欲望极低的人。所以就他个人而言,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就他目前研究的领域(火星移民、脑机接口人工智能),也在正颠覆每一个人的认知,我的问题是如何用道德经的“无为无不为”评价马斯克个人,和其所从事行为?在如果几十年后,马斯克的这些项目在人类文明中实现甚至普及,我们该如何做到“守虚极,致静笃”?

  • 荡相遣执

    尼采:真理论:真理都不是绝对的;真理都是虚构的,认识它需要阐释,而阐释不可能完备;听到真理不要太当真,真理都是弯曲的。 尊重老子原来的思想需要弄清楚的四个层次:第一,他究竟说了什么?第二,他想要说什么?第三,他能够说什么?第四,他应该说什么?

  • 听友405884455

    听着听着自己的内心就平静了

  • 容容读故事

    老师讲的很通透,很透彻,越讲越明白了!

  • 清静_K4

    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