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29 | “如来”的尊号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29 | “如来”的尊号是什么意思

00:00
16:13

49-金刚经29  如来的尊号是什么意思


知识点



1、佛教:



佛教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具体传入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后,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与发展,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体系。


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主要是在新疆、甘肃等地传播,逐渐向内地发展。到了东汉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原地区传播,并且逐渐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佛教流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流派有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等。


在三国时期,曹操和孙权都曾支持佛教的发展,并且在南北朝时期,佛教成为了当时的国教之一。在这个时期,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体系。


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并且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融合。唐朝时期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被广泛地信仰和传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僧人和教派,如禅宗、净土宗等。同时,佛教也深入到了民间,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时期,佛教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最后,在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在我国继续得到发展。在这个阶段中,佛教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和信仰形式。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社会变革的加剧,佛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瓶颈。 尽管如此,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还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古代社会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后,并且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佛教在我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梦幻泡影:



佛教用语“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家语。指世间万事万物都像做梦幻觉和泡影那样空虚不实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比喻空虚而易破灭的幻想  梦幻泡影、露、电,皆为虚而不实之相,因缘和合,缘起缘灭,瞬息即逝,以之喻娑婆世间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作之有为法,甚为贴切。所谓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如是如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梦幻泡影、露、电,皆为虚而不实之相,因缘和合,缘起缘灭,瞬息即逝,以之喻娑婆世间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作之有为法,甚为贴切。所谓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如是如是。故而识者,不可耽于声色幻影,而造作无数业因,因因循环,轮转三界,不得出离。当奋迅勇猛、精进不懈,趋入菩提大道,证悟无生正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梦指的是非真实的存在,幻是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假相,泡、影也是如此。 如露亦如电露是一个相继相,我们人的生命是由很多的片断组成,比如电影每秒钟24格,我们看起来好像是连贯的,实际上是很多个画面组成的,我们人也是这样,我们都会变老,其实,我们也是时时刻刻的都在变老,只是这个过程我们见到是连续的,而实际上也是一个一个片段组成的。电说的是闪电,是一个生灭相,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生有灭,是无常的,还有一个意思是说我们的生命是由无数个生灭的片断组成的! 应作如是观是说我们应该如此的观想,有这种正确的观念!


3、居士:



居士,梵语 grha-pati,巴利语 gaha-pati。音译迦罗越、伽罗越。意译长者、家主、家长。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


经、律典籍中,常称印度四种姓中吠舍种之富人,或在家有道之士为居士。如慧远《维摩义记》卷一中记载:“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后者即为佛教中之居士。如印度之维摩、贤护等常修佛道之在家菩萨,及我国梁代傅大士、北魏刘谦之、唐代李通玄等能通佛道之在家者。至近代则泛称一般在家佛教徒为居士。佛教认为居士应持守五戒、十善、菩萨戒、八关斋戒等。居士的团体称居士林。


居士分为男居士和女居士。男居士称优婆塞,是梵文Upàsaka的音译,又译为乌波素迦、伊蒲塞等,意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指亲近皈依三宝、接受五戒的在家男子,亦通称一切在家的佛教男信徒。女居士称优婆夷,是梵文Upasika的音译,又译为优婆斯等,意译为近事女、近善女、清信女等。指接受五戒的在家女性佛教徒。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何以故如来者,无所重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2、人如果要彻底了解世界所有,你就要明白,大至世界,小至微尘,就是最细微的尘埃,都是虚妄的,都是空的。你没有必要执着于一个世界,你也没有必要执着于一个微尘所有原生之相。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今天由我接着和您一起诵读佛教十三经之金刚经。我们今天首先要读的是第 28 分,叫不瘦不贪分。在这一分里边,佛陀对旭菩提讲,如果菩萨用恒河沙树那样多的世界的,就有那么多的世界,用这些世界的所有的七宝,最珍贵的这些宝物来布施,这是一种布施。而另外有这么一个人,他知道一切法无我,他知道法是无我的,而且他得诚于忍,也就是得忍菩萨了。这个得诚于忍,有的学者就把它解释为安人与无上正等正决心,他生出了阿诺多罗三谬山菩提心,他就安住于此,并且就可以忍一切,那安忍于此,那么这位菩萨,他的功德就远远胜于前头这位用无量珍宝来布施人的功德。


过去讲的是为什么这样?因为这些不实的东西都是虚幻的,都不是实相。在这里,佛陀对须菩提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服的故,什么意思?就须菩提,因为菩萨是不受福德的,这里的不受是不接受,不承受,主要是不贪恋、执着的意思。须菩提一下子诶,又说误了,他马上把这个话题往下推进。所以他又抛了一个问题给佛陀,说,世尊云和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助福德,不应贪主事,故说不受福德。


你真正的这种不实,不着相布,实不住心不失,这是最高的一种不失,对不对?我们讲过,你要知道过去性不可得,现在性不可得,未来性不可得。你要用这种三不可得心这样的一种境界来布施。那你对你布施的这个行为,你怎么会贪恋、执着?你怎么会认为?哇,我做了那么多好事,我应该有很多的功德呢?不会的,所以才说菩萨不受福德。


接着的 29 分叫威仪既进分,这一分很重要。如果我们把经题和经文隔开,很多朋友很难一下子想象他经文讲的什么。这里讲的是如来这个名称,这个尊号的意义,他背后的惊异非常短。佛陀对须菩提讲,须菩提,若有人年如来,若去,若坐落卧,世人不解我所说矣。何以故如来者,无所重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这里讲起来很傲,但是各位朋友如果了解一些繁文语法的知识,这个问题非常干净简单,一下子就可以说明白。如来是佛的一种称号,梵文叫德塔格德的 tag 的中间有一个的长音,而按照梵文的文法,这里就有赏帝叫连声的现象,就是它有两个字组成的,前面一个叫德塔,后面一个部分,那这两个部分的词加起来,这里这个长音它里边发生了连声,两个声音连在一起,这里你要把它拆开,而前面那部分是data,就是如同什么什么如data,那这里就有了三种可能,前面的部分不变,是的,他后面就可以哥的,你读起来是的,他哥的,而后面也可以是,你读起来还是得target,你后面还可以是个的,你读起来也是得target,得,他是如是动词 go 的一个形态, go 就是 go 去,那么如果这么翻,你如果这么猜,它就是如去了。


但是你完全也可以拆成阿哥的,在哥的前面加个a,表明反过来那就是来了,所以又是来。而后面如果是阿哥的,那就是这一个的 tag 的这一个称号里边,其实来去的意思都有,如来如去的意思都有,这个是梵文,大概才有这样的一种奇妙的现象。所以你们看我们中文当中翻佛陀其实有两种方法,一个叫如来,你看是来的意思,还有一个叫散式善就是善良的善,逝就是逝去,逝世的逝就是去的意思。


但是大家看在西方语言当中,西方的学者翻如来这个字,很多人翻成 this gun,那就是如去对不对?别人的语言很难反映出如来这个字的妙意,你得用两个词翻,你翻 this come,如来你翻 this gun,卢趣,你都得用两个词,而且这两个词还分别的,你不是融为一体的,你才能勉强的传达。


德塔格德的经历在这一份讲的就是这个。所以如果大家把如来这个称号,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作,若我是人,不解我,所以如果他这样去理解,他就不了解我所说的经历。何以故如来者,无所重来,亦无所去故命如来,你从大 tag 的这个词里边,你不能选择一边去认定,你不能认定他来,也不能认定他去。对于德他哥的如来讲,无所重来,也无所重去,就是德他哥。德来去的意思都有,你不能直,一篇你不能直取如来的称号就传达了这样的妙意。


而第 30 分叫一和李相分,这一分讲的是人如果要彻底了解世界所有,你就要明白,大至世界,小至微尘,就是最细微的尘埃,都是虚妄的,都是空的。你没有必要执着于一个世界,你也没有必要执着于一个微尘所有原生之相。一个世界就是一粒微尘,一粒微尘也是一个世界。微尘巨世界陷世界善,危尘善或者陷汕陷也是一回事。在这里边世界那么大,微尘那么小,其实它是不依不义的,它当然不是同一的,但是它也不是不同的,这个讲的是法界平等之一,大小都不能执着,这个是一个精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它是缘起的,没有自信的。那么如来讲的微尘也是缘起的,也是没有自信的。既然都是元气,没有自信的,他们当然是平等的。这个在佛经里叫做一和像,就是有非常多的小到不能再小的微尘合成的有形物质。按照佛教的说法,世间的一切法都是一合像,世界是由无数微尘聚合而成的,所以世界当然也是一和像。人体是由四大地火水风五运合成的,而人生也是一合相。所以佛陀对旭菩提讲义和象者既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湍卓,其实凡夫就会只取这一盒箱,没有分明白他们都是因缘而生。


金刚经一共 32 分,从 31 分开始,只见不生分,就进入了对全经经济的总结。这一部分讲,在这一部分怎么总结全金经济的?依然是佛陀对旭菩提讲,若有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与云和是人解,我说亦否?如果说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则见须菩提。你怎么看?这么说的人了解我讲的这部经的经历了吗?不了解这个人,不了解如来所说的这个经历。为什么?因为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既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受者见世民。我见人见众生见受者见。大家看,又来了这个句式。世尊说,某某既非某某市民,某某讲,一切想都是空的,都是因缘所生。之所以说我说人、说众生、说受者,无非是随顺世俗,是一个假名。所以佛陀就总结了整个经的经历,对叙菩提讲发阿诺多罗三纽山菩提心者,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不敌所言法相者。如来说既非法相,使命法相,真正的发了无上正等正决心的人。对于一切的法,你都应该这样去知晓,应该这样去冻结,应该这样去信奉,这样去理解不生法相。不要认为法是实际,有的法也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如来之所以用法相这个名字,只不过是世民法相,叫他发现而已。


32 分硬化非真分是金刚经的最后一分,那么按照佛教的规矩,基本上最后一分都是要劝大家自受化,它就是你要在理解前面的经营的前提下授持这部经典,并且当然你不能以执着心,要在理解前面各分的前提下,用这个精益去教化他人。在这部经里边,佛陀再次强调,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受持这个金,哪怕是只授持其中 4 句,并且为人讲述他的福德要远远超过用这种数不清的珍宝来布施的人。但是你在为人讲说的时候,要不取与相如不动,你不能执着,不能直取。空相有相,你要如不动。这里的如就是真。如是指真理最高的智慧,万法不离争主,而且万法彼此是平等如一的,所以叫茹茹。


接下来就是一个机制,这个机制是金刚经所有的经文里边流传最广,最受重视的,很多人经常恭敬的抄录这个机制是,一切有违法,如梦幻泡影,如入亦如电,应坐如事关所有的这些有违法,都像梦幻泡影,也像朝路,或者像一瞬即逝的闪电。大家对法有违法应该持这样的观点,用这一句子我再为您敬诵一遍。一切有违法,如梦幻泡影,如入一如电。因左如使馆就表明佛陀金刚经已经讲说完毕。那么须菩提和所有听讲的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姨,那么优婆塞就是居士了,优婆仪就是女居士。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大欢喜,升起了法乐,法喜,信受风行,大家对金刚经产生出信心,并且按照它去实践。金刚经,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由我接着和您一起诵读佛教十三经之《金刚经》。我们今天首先要读的是第二十八分,叫不受不贪分。


第二十八分:不受不贪分
在这一分里边,佛陀对须菩提讲,如果菩萨用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世界的,就有那么多的世界,用这些世界的所有的七宝,最珍贵的这些宝物来布施,这是一种布施。而另外有这么一个人,他知道一切法无我,他知道法是无我的,而且他得成于忍,也就是得忍菩萨。


这个得成于忍,有的学者就把它解释为:安忍于无上正等正觉心,他生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就安住于此,并且就可以忍一切,安忍于此。那么这位菩萨,他的功德,就远远胜于前头这位用无量珍宝来布施人的功德。


过去讲的是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这些布施的东西都是虚幻的,都不是实相。在这里佛陀对须菩提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什么意思啊?就须菩提,因为菩萨是不受福德的。


这里的不受是不接受,不承受,主要是不贪恋执着的意思。须菩提一下子有所悟了,他马上把这个话题往下推进,所以他又抛了一个问题给佛陀说: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真正的这种布施,不着相布施,不住心布施,这是最高的一种布施,对不对?我们讲过,你要知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要用这种三不可得心,这样的一种境界来布施,你对你布施的这个行为,你怎么会贪恋执着?你怎么会认为,哇,我做了那么多好事,我应该有很多的功德,不会的。所以才说菩萨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分:威仪寂静分 

接着的二十九分,叫威仪寂静分,这一分很重要。如果我们把经题和经文隔开,很多朋友很难一下子想象它经文讲的什么。这里讲的是如来这个名称,这个尊号的意义,它背后的经义。非常短。佛陀对须菩提讲:“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这里讲起来很拗口,但是各位朋友如果了解一些梵文语法的知识,这个问题非常干净简单,一下子就可以说明白。


如来是佛的一种称号,梵文叫tathagata,tathagata,中间有一个的长音,而按照梵文的文法,这里就有“梵音”叫连声的现象。它有两个字组成的,前面一个叫tatha,后面一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词加起来,这里这个长音啊,它里边发生了连声,两个声音连在一起。


这里你要把它拆开,而前面那部分是tatha,就是如,如同什么如,tatha。这里就有了三种可能。前面的部分不变,是tatha,它后面就可以gata,你读起来是tathagata。而后面也可以是agata,你读起来还是tathagata。你后面还可以是a—gata,你读起来也是tathagata。tatha是如,gata是动词(梵音)的一个形态,(梵音)就是go(去)。


如果这么翻,你如果这么拆,它就是如去了。但是而你完全也可以拆成agata,在g的前面加个a,表明反过来,那就是来了,所以又是来。而后面如果是a—gata,那就是这一个tathagata, 这一个称号里边,其实来去的意思都有。如来、如去的意思都有。这个是梵文大概才有这样的一种奇妙的现象。


所以你们看我们中文当中翻佛陀,其实有两种翻法,一个叫如来,你看是来的意思。还有一个叫善逝,善就是善良的善,逝就是逝去、逝世的逝。就是去的意思嘛。


但是大家看在西方语言当中,西方的学者翻如来这个字,很多人翻成as gone, 那就是如去,对不对?别的语言很难反映出如来这个字的妙。你得有两个词翻,你翻as come,如来。你翻 as gone,你都得用两个词,而且这两个词还分别的,你不是融为一体的,你才能勉强的传达tathagata的经义。


在这一分讲得就是这个,所以如果大家把如来这个称号,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如果他这样去理解,他就不了解我所说的经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你从tathagata这个词里边,你不能选择一边去认定,你不能认定他来,也不能认定他去。对于tathagata的如来来讲,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就是tathagata,来去的意思都有。你不能执一偏,你不能执取。如来的称号,就传达了这样的妙意。


第三十分:一合理相分 

而第三十分,叫一合理相分。这一分讲的是,人如果要彻底了解世界所有,你就要明白,大至世界,小至微尘,微尘就是最细微的尘埃,都是虚妄的,都是空的。你没有必要执着于一个世界,你也没有必要执着于一个微尘。所有缘生之相,一个世界就是一粒微尘,一粒微尘也是一个世界。


微尘聚,世界现,世界散,微尘散,或者现,散现也是一回事,在这里边。世界那么大,微尘那么小,其实它是不一不异的。它当然不是同一的,但是它也不是不同的。讲的是法界平等之义,大小都不能执著。这个是一个经义。


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它是缘起的,没有自性的。那么如来讲的微尘也是缘起的,也是没有自性的。既然都是缘起没有自性的,他们当然是平等的。这个在佛经里叫做一合相。一合相就是由非常多的小到不能再小的微尘,合成的有形物质。


按照佛教的说法,世间的一切法都是一合相。世界是由无数微尘聚合而成的,所以世界当然也是一合相。人体是由四大,地火水风五蕴合成的,人身也是一合相。所以佛陀对须菩提讲: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凡夫就会执取这一合相,没有分明白他们都是因缘而生。


《金刚经》一共三十二分,从三十一分开始知见不生分,就进入了对全经经义的总结。这一部分讲,在这一部分,怎么总结全经经义的呢,依然是佛陀对须菩提讲,“若有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如果说,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你怎么看?这么说的人了解我讲的这部经的经义了吗?不了解,这个人不了解如来所说的这个经义,为什么?因为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既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大家看又来了这个句式,世尊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讲一切相都是空的,都是因缘所生。之所以说我,说人,说众生,说寿者,无非是随顺世俗,是一个假名。


所以佛陀就总结了整个经的经义,对须菩提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真正的发了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对于一切的法,你都应该这样去知晓,应该这样去洞解,应该这样去信奉,这样去理解,不生法相,不要认为法是实际有的,法也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如来之所以用法相这个名字,只不过是是名法相,叫它法相而已。


第三十二分:应化非真分 

三十二分,应化非真分,是《金刚经》的最后一分。那么按照佛教的规矩,基本上最后一分,都是要劝大家自受化他。就是你要在理解前面的经义的前提下,受持这部经典,并且,当然你不能以执着心,要在理解前面各分的前提下,用这个经义去教化他人。

在这部经里面,佛陀再次强调,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受持这部经,哪怕是只受持其中四句,并且为人讲述,他的福德要远远超过用这种数不清的珍宝来布施的人。


但是你在为人讲说的时候,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不能执著,不能执取空相、有相,你要如如不动。这里的如,就是真如,是指真理,最高的智慧。


万法不离真如,而且万法彼此是平等如一的,所以叫如如。接下来就是一个偈子,这个偈子是《金刚经》所有的经文里边流传最广,最受重视的。很多人经常恭敬地抄录。

这个偈子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有的这些有为法,都像梦幻泡影,也像朝露,或者像一闪即逝的闪电,大家对法、有为法应该持这样的观点。


用这一句偈子,我再为您敬诵一遍。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表明佛陀《金刚经》已经讲说完毕。


那么须菩提和所有听讲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那么优婆赛就是居士啦,优婆夷就是女居士啦,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大欢喜,生起了法乐法喜,信受奉行。大家对《金刚经》产生出信心,并且按照它去实践。

《金刚经》,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28936hdkk

    感谢您的讲解,您辛苦了!

  • 听友218436316

    听完了心经,金刚金,我有一处不明,望老师指点,即然一切都是虚幻的,最后都是梦幻泡影,那我们努力的意义何在?

    暖暖的阳光小屋 回复 @听友218436316: 心经,无无名则无名尽

  • 阿董你好

    感谢钱教授,听您的讲解佛说,我已三次升起了欢喜心。

  • wushile

    如来的本意,就是不二。就是不要把没必要区分的东西区分。

  • 听友380564025

    非常感谢您的讲解。启迪智慧,安住当下。

  • 玲玲_xz

    打算再听一遍,刚开始接触不太懂,随着慢慢地学习,逐渐理解了一些佛教的教义,谢谢老师!

  • 1394730xkyo

    讲的挺好,受益了,感恩。

  • 严之师

    这一集太长知识了!

  • 龙元富律师

    仅凭“如来”一词,就足以证明中文翻译是佛经的最佳翻译语言,……由此观之,佛教卍为何产生于印度🇮🇳,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繁盛于中华大地……

  • 九娘2016

    老师,四句偈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