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你是什么材料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庄子》这篇《逍遥游》,从物的变化说起,现在到了第二段,是谈人的变化,也就是从物化到达人化。换句话说,前面提到的是物理世界万物自体的变化,下面提到精神世界心的变化。
讲到心的变化,在人的知识领域中,有境界、智慧、比量程度的不同。我们青年同学这一代,要能够挑起承先启后负载文化的任务,所以对文字要特别留意。今年开始,特别要求同学们注意文字的学习,大家程度太差了,差得已经没有办法再文学革命,因为没得命了,不需要革了。所以现在要把文化的命根重新栽起来。
其实这一段很容易懂,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留意,我先从国文方面来说。“故夫”,拿现在白话文就是“那么”,这两个字没有什么关系,是个虚字。但是为什么一定用虚字呢?庄子的文章,以及其他古文是要念的,念的时候像唱歌一样,平仄音韵,是铿锵朗朗然。要唱得下去,中间就要换气,换气的中间不加一点“呜呼!”“故夫!”,就念不下去了,那就会像吵架一样,音调不对了。文字的境界是柔和的,像很美的音乐,所以它拖长音调。
“知效一官”,注意这个“效”字,有些人的知识有用处,用处就是成效、效果。他的学问知识范围,他天生的才能,如果是做官,做个公务员的材料,让他做官就很有效;叫他做别的,就不行了。譬如我们许多搞文学的,写文章的,你叫他写文章讲道理,都会很好;水管坏了,你叫他去修一修,他会把水管搞断的。换言之,他的知效是写文章,没有办法修水管。“知效一官”就是有做一个官的知识能力。
“行比一乡”,你要写古文,跟写白话文一样,每一个字都是逻辑。思考要清楚,下的定义要确实,除了写新闻文章,因为机器在动了,下一分钟就要印出来,管它什么话,报道出来,能看清楚就算了,反正五分钟寿命,看过报纸就丢了。如果要留久一点,这个文章就不能马虎了。这是题外的话。
有些人的行为,可以“行比一乡”,就是在这个乡里之中比较拔尖。这个情况中国外国一样,走到一个乡下地方,你打听一下,哪个人最出名,不管他是绅士也好,流氓也好,他的行为,在这个乡村里比起他人,算是呱呱叫的,可以有点领导作用;就算选不上参议员,也可以当一个里民代表,那也是不容易的,因为他在这个乡村里是老大,是顶尖人物。
不过在一个乡里算顶尖的人,拿到全国一比就不行了,因为全国人才就多了。有些人知识程度的效能可以做官,而且做官可以当到宰相,但却不能当皇帝,所以他一定要在一人之下。历史上很多宰相了不起,如果让他当了皇帝,那就完了。另有一些人能做官,但只能做个小官,你把他升做大官,他就完了,把他压死了。
第一个是“知效”,第二个是“行比”,下面第三个是“德合”。“德”并不是光讲道德好,“德”就是指一切思想行为,做人做事都好。“德合一君”,配合那个皇帝、老板,两个人搭档刚好。你看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有汉高祖就有萧何,萧何如果遇不到汉高祖,汉朝能否成功就不知道了。但是他两个是合不来的,虽然合不来,却像一对夫妇,天天吵架,但吵得很艺术;没有这样吵来吵去,也不会过一辈子。有些夫妇之间吵来吵去,忽然去了一个,另外一个也活不长了,因为没有吵的对象了。另外找一个来,也都没有味道,打架打得也没有味道,这就是合的道理。所以说,“德合一君”,有人的德性刚好同这个皇帝,或者老板配合得很好,他两人在一起,可以做一番大事业。你叫他下台另换一个人,怎么都用不好,这是人生历史的经验。做生意也一样,这个老板有一个帮手当总经理,他自己当董事长,就配合得好,换了一个就搞不好了。
“而徵一国者”,徵是经验,有人的聪明智慧才能,能够治理国家,或者当领袖,或者当第二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叫他下来去开个小店,他绝对蚀本,一点也不会;他只会大的,不会小的。这就是人化,人的智慧的比量,才能,各有不同。所以下面庄子加一句话,“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自视很高的人
每个人的境界,知识境界,比量不同,看法不同,不过自己看自己,却都像那个小鸟一样,觉得很不错,咚一声,跳到那棵树上了,这有什么了不起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看法。我们常说某人自视甚高,自己看自己很高,那是你自己看的啊!自己看自己愈看愈伟大。我们拿个镜子来看一看,每个人都是自己愈看愈漂亮,愈看愈像样子,看看别人都不如我,自己看自己真可爱,没有一个人讨厌自己的。所以,从这里可以了解人性,人看自己都很可爱,而且愈想愈伟大,偶然做错了事脸红一下,过三个钟头一想,自己还是对的;是别人错了。庄子从生物世界的道理,讲到了人的方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也像那小鸟一样,都是自视甚高。
这几句话里提到了几等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一共是四等人才。这四等都是人才,而且都是领导人才。什么叫领导?是出人头地,比人家高明一点。有些人做个小老板,开个馆子,蛮好。像我有几个同乡朋友,开馆子发大财,慢慢的也做大公司了,最后不到三年就一塌糊涂,蚀本了,什么都没有了。还有一个人,爱国奖券中了二十万,我说你要小心了;他中了二十万,一下就做大生意,还不到八个月,二十万花光了,最后还去坐牢。只好说他这个命就是二十万。所以这四等人,他的范围就是如此。可是这些人却都自视甚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出格的高人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庄子知道另外有个高人,这个人叫宋荣子,这一类的高人,古人叫做出格的高人,是出了人格范围的人,不算是人,因为他没有固定的格,就是没有范围可以范围他,他应该算是超人,所谓出世的人。“犹然笑之”,宋荣子就笑这四种人,看不起他们。这个道理,就是庄子在下面推崇的一种特殊隐士思想,也就是影响我们历史的道家思想。在国家民族到了最艰难困苦的时代,这一类人,在幕后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就是所谓的隐士、高士。这些隐士们,连孔子也怕。
孔了在《论语》上提到,碰到这些隐士,像楚狂接舆等,对每一个人都骂的,把孔子骂得更是晕头转向,最后孔子只有赞叹一番。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照儒家的观念,认为孔子骂这些隐士是禽兽,不愿跟他们在一起。这个观念等于把书完全读错了,事实上孔子也佩服这些隐士。什么叫鸟兽不可与同群?鸟是会飞的,它飞掉了,兽是会跑的,四个脚跑得很快,它跑到山里面去了。我们人跟不上它们呀!孔子是走人道的路线,这些高人该飞的飞了,该入山的入山了,我们呢?还是规规矩矩做一个人,所以说鸟兽不可与同群。这是孔子捧隐士的话,可是历代都把他解释成孔子骂隐士,认为孔子把隐士当成禽兽。孔子只讲鸟兽不可与同群,他没有说这些人是禽兽啊!这是后世人乱加的意思!这就叫读书不老实;做学问要老实才行。
像宋荣子这一类隐士的思想,就更伟大了,下面庄子把他们的人格,以及经由自学修养转变成高人的情况,加以申述。
第五种人
庄子又提出了另一种人格,这一种人格就很难了,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难找到。这种人真是厉害,“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全世界人都恭维他了不起,喊万岁,全世界人跪下来捧他,认为他了不起,他理都不理。因为他也不想了不起,他听了恭维的话,等于在听冷气机的声音一样,毫不相干。“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反对他,骂了他,他也绝不改变方向。这个太难了。
你们听过《易经》的啊!孔子就在“潜龙勿用”那一卦爻里,提到潜龙就是有独立超然的人格,不受任何时代环境所影响,这就是潜龙勿用。可见儒家和道家思想是同一道理,同一的人格修养标准;特别是庄子,用他美妙的笔法,把文章写得更美了。老庄文章飘逸潇洒,汪洋浩荡,而孔子只说了鸟兽不可与同群一句话;这就是齐鲁的文章,方正朴实。
像“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这一类人啊!他的智慧,他的学问,已经确定了他的人生观。“定乎内外之分”,不是分开的分,是分量的分。什么是我,什么是他,什么是物,什么是心,什么是外在世界的一切,什么是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智慧、道理,以及做人的道理,他都看得很清楚。
“辩乎荣辱之境”,他对于人世间的两种现象,也看得很清楚,一种是光荣,一种是倒霉;倒霉就是侮辱,他对于什么叫做真正的光荣,什么叫做真正的耻辱,看得很清楚,绝不会受现实社会的影响。当然,钱多了很光荣,倒霉了人家看不起,他不管,一概不管。因为这是现象,这个现象同他本身独立的人格毫不相干,所以他能够辨别,辨别得很清楚。庄子讲到这里说,“斯已矣”,他说这些人了不起啊!做人做到这个样子多么了不起!我们儒家所标榜的圣人、贤人、君子,庄子也非常佩服,人做到了这样,算是做到极点了。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这一句话妙了,庄子这一句话可以做两面解释,一面的解释是:这一类人几百年出一个,很不容易看到,“未数数然也”,不是随时可以看到的。历史上的高人、隐士不是随时有的,很少见,可以这么解释。这一句话是什么原意呢?我们只好问庄子了。不过,第二个解释,“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如此,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有些地方是不同意的。数数是没有常常认为,换句话说,他对于世界的一切,对于现实世界的许多情况并不同意。
所以隐士思想,就是西方文化政治思想里的保留票,不同意权。这个并不是反对票,他并不反对,可是也并没有同意。这是这句话的第二个解释。也可以说,他有许多地方不同于现实世界。
陈抟老袓
关于隐士思想,在这里我们再插一段闲话。刚才提到我们这里挂的这副对子,是陈抟的,后来道家称他为陈抟老祖。这位老祖对于《易经》象数的学问,高深莫测,未卜先知。他在华山修道,到了五代的末期,几个皇帝都找过他,最后找他的是五代的后周皇帝,历史上称他为周主(世宗〉,因为够不上称真正的皇帝。周过了就是宋,赵匡胤出来了。
这个周主,很精明,很了不起,当时他几乎可以统一了中国。他像年轻的唐太宗一样,应该说是几乎像,可惜三十九岁就死掉了。当时这个周主找过陈抟,请他出来帮忙,可是他说什么都不肯出来。见面以后陈抟对周主说,你做得很好了,何必要我,像我这个人没有用,还是希望你帮忙,让我回到华山高卧吧!
陈抟一天到晚睡觉的,所以我们听小孩子讲话,“彭祖年高八百岁,陈抟一睡一千年”。一睡就睡一千年,他睡醒后问:“我那个老朋友彭祖呢?”别人对他说彭祖早死掉了,他说短命鬼!才活了八百岁就死了,这就是陈抟。我们这里挂的这副对子就是他写的啊!他写的字都是神仙味道。后来这个周世宗,下一道命令给华山县长及陕西省主席,凡是陈先生在山上所需要的,要什么给什么,尽量的照应好。这就是隐士,他是有名的一个,后来他回到华山题了一首诗:
十年梅迹踏红尘 为忆青山入梦频
紫陌纵荣争及睡 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 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 野花啼鸟一般春
他也希望国家天下太平,但是,他看不惯那个时代,就是庄子所讲的那个样子,“紫陌纵荣争及睡”,紫陌就是到京城之路,所以后来宋太宗请他当宰相、当军师,他都不干。古代做大官穿着紫袍,所谓锦袍玉带。唱京戏那个皮带,好像有水桶那么大,围在腰里,并不是为了把衣服捆住,那只是个阶级的装饰品而已。“朱门虽贵不如贫”,发了大财很有钱,大门房子都漆最好的红油漆。这虽然好,但是世界上最享福的却是穷,什么道理?无牵挂。
“愁闻剑戟扶危主”,他知道周世宗活不长,武功很好,中国几乎被他统一了,但是陈抟已经知道他活不长。再看到街上那些跳舞厅啊,夜总会啊,他最讨厌了。“闷听垄歌聒醉人”,他说这些环境吵死人,没有意思,听得都发闷,所以不如“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这个是陈抟有名的一首诗,是隐士思想的代表作。像这一类思想,事实上是介乎道家、儒家之间的。后来宋朝的大儒邵康节,就是他的徒孙辈,《易经》的学问,也是邵康节接手的。
有一次当他见到赵匡胤,就哈哈大笑,笑得从驴子上跌下来。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他大笑说从此天下太平,中国有两三百年安定了,他高兴的就是这个事。万事都可未卜先知,这一类的人,就是庄子所讲,“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知道了这些历史的故事,对于庄子这一句话,读起来就有味道了。
这一段庄子出来所谓人化,拿佛学的比方,就是人世境界的比量,人的思想范围,人的一切观念范围。道家思想同佛家思想有相通之处,这属于俗谛,不是真谛,是世俗的范围。
“虽然,犹有未树也。”这里庄子的文章又转了一个气势,这类人还没有找到人生生命的真价值,他还没有建树,还没有建立一个东西;换句话说,还没有得道呢!
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认真的学习但是就不评论…
谢谢菩提雅舍,吐字清晰、扬长顿挫、声如银铃、感情饱满的演播
菩提雅舍 回复 @善济宏: 感谢您的鼓励🙏
人律己,不可狂而不已。
讲得很好,学习了
菩提雅舍 回复 @阳光_595:
南怀瑾先生在抗战时期居四川,向委员长说要搞研究,他隐居山林常在夜间观察山中各类动物修行。
每个人的境界,知识境界,比量不同,看法不同,不过自己看自己,却都像那个小鸟一样,觉得很不错,咚一声,跳到那棵树上了,这有什么了不起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看法。自视则贵己而贱人。
心入静处,无时间,
心到静处,处处有师。
高度是各种能搭建起来的,下承压的各项能支撑顶位而显雄伟。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