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章】心与物的关系

【五一章】心与物的关系

00:00
15:08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这一集的主题是要专门去谈一谈“道”跟“德”的意义,我们要介绍《老子·第51章》。这章内容比较丰富,谈到道与德跟万物之间关系如何,它对万物如何照顾,有什么样的关联。


我们先把原文读一遍,再来说明。《老子·第51章》:


道生之,德畜(xù)之,

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我们用白话文把它的意思先说一遍:由道来产生,由德来充实,由物质来赋形,由具象来完成。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重视德。道受到尊崇,德受到重视,这是没有任何命令而向来自己如此的。所以,由道来产生,由德来充实,进而来成长来培育,来安定来成熟,来滋养来照顾万物。产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仗恃己力,引导万物而不加以控制,这就是神奇的德。


我们看到最后这四句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很熟悉,我们在第10章看过完全一样的四句话。我也是根据这个来想象,《老子》这本书应该是好几个修行有成的人互相沟通,把他们的心得整合起来的。如果是一个人写的话,他没有必要在5000多字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完全重复的。


这章重点何在呢?这章重点提醒我们,我们都记得《老子》有一章讲到一、二、三的,就是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当时,我们都觉得不容易了解,怎么回事?因为讲“一”的话作为元气,“二”是阴气与阳气,“三”就是阴气、阳气与和气。“和气”就是阴、阳有某种比例,造成的和谐的、稳定的状态。那么“三生万物”怎么回事呢?有时候觉得还需要再说明一下,要不然,那么简单就生出万物了吗?这一章就多了两句话加以说明,就是后面的“道生之,德畜之”,再加上“物形之,器成之”,后面两句话其实可以参考。


在这里我们在翻译上,我们再回顾一下。由道来产生,这个没有问题。老子的思想很清楚,万物连天地在内,都来自于道。第二个“德蓄之”,由德来充实。我们一再强调,《老子》书里面的“德”是获得的“得”。万物要想存在,它从道来的时候,就获得道的某种加持,道给万物各自不同的本性,所以这叫做充实它。所以我们说,在这里讲说“道生之,德蓄之”,万物从“道”产生了,从“德”获得它充实的本性,让你知道它是具体存在的东西了。


“德”是万物从“道”所获得的。比如说一朵花,从含苞待放到花朵盛开,花期到了就结束了,凋零了。整个的过程都属于“德”的运作过程,因为它的本性就有这样的生长能力、过程与结束。植物是如此,动物也一样。所以我们就会说,由道来产生,由德来充实,让它具有各自的本性与禀赋,这没有问题了。


后面两句就比较具体了。他说“物形之”,我们说“由物质来赋形”。注意“形”这个字,“形”这个字我们可以理解为形式。这样东西是什么样的植物,什么样的动物呢?它一定属于某一种植物,某一种动物。这个“种”代表具有某种形式,可以让你判断。所以它一定需要有物质来让它成为某一种形式。你没有物质的话,根本就不成任何“形”嘛,所以“物形之”三个字很清楚。人在认识一样东西的时候,首先把它归类为,这是花,那是草,这是牛,那是马。它都有各自的形式。


它有形式还不够,它还需要最后一句,叫做“器成之”。它的存在一定需要具体的东西,叫做“器”,让它完成这个个别的东西。所以我们要记得,一个是形式,一个是质料。说实在,“形式与质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用法。但是这种用法不是只有他可以用。我们学习的时候发现,老子也有类似的观念,并且他年代比亚里士多德还早了。


他说的“物形之,器成之”,注意“形”,“形”代表由物质来给它某种形式;“器成之”,“成”代表使它成为某一种个体。注意,形式给你“种”,让你知道你是哪一“种”动物,比如说你是牛。具体的个体是这一头牛,那一头牛,每一头不一样。这叫做“器成之”。


我们所见的“万物”都已经到第四步了,它一定是具体个别的嘛。我们必须思考说,这是一头牛,没错,是这一头牛。然后你说它属于牛这一“种”生物,那就回到前面的“物形之”。再往上推,它怎么来的?道给它某种德,使它可以存在。


在这里在版本上有些问题,因为你念王弼的版本就会发现,它第四个字,他念成什么?“势成之”。也就是前面三个都一样,“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后面是“势成之”。但这个“势”是“形势比人强”的“势”。问题在什么地方?《老子》书里面这个“势”只出现这么一次,所以不太好解释。好像形势真的比人强,要让你成为什么东西,就成为什么样的东西,这有时候不容易说清楚。


但现在比较好了,帛书本《老子》甲本、乙本都说是“器成之”,器具的“器”。“器”就比较容易了解了,因为《老子》书里面“器”出现过好几次。比如《老子·第28章》说“朴散则为器”。“朴”是原始的木,还没有分割的、分裂的;它散开来就变成“器”了。这“器”代表个别的东西。然后他又说(《老子·第29章》),“天下神器”,是神妙的一种器具,是具体个别的。人类构成的世界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就称为神妙的器具。然后到后面(《老子·第67章》),还会看到,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够成“器长”。这个“器”就代表许多个别的人,你才能够领导他们。所以“器”在《老子》里面用了很多次,它所指的就是具体而个别的东西。所以老子在这边说成是“物形之,器成之”比较合理。


我们再说一次,“物形之”是说,物质给它赋予某种形式,让你知道它属于哪一种东西。“器成之”是说,具体的质料使它成为个别的这个东西,而不是那个东西。就好像你到“物形之”的时候,发现这是牛;到“器成之”的时候,发现是这一头牛,而不是别的牛。这一来的话,宇宙万物的个别性不就通通被你掌握了吗?


接着很有意思了,老子就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都尊重道,而重视德。事实上,万物哪里有尊重不尊重、重视不重视的问题呢?尊重与重视,当然是人的条件才具备选择的可能嘛。但是老子就要这样说,他强调后面那一句,就是两个字“自然”。他说,这没有任何命令,就是自己如此的。我们又看到“自然”了。我们还是要强调一下,《老子》书里面“自然”这个词总共出现五次,意思就是“自己的样子”。


换句话说,你看宇宙万物都尊重道而重视德。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宇宙万物在固定的规律里面不断运作,天体、天时不断地在运行。万物就是生存发展,也慢慢地枯萎凋零,没有任何例外的。这样就让人家觉得说,你看它自己如此,自己在尊重道而重视德。这话事实上是讲给人听的。就是说,那你人可以选择要不要尊重道、要不要重视德呢?


接着等于再进一步来强调一下,强调一下道与德到底是怎么样对待万物的?他用六个词,这六个词就是“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我们把它翻译成什么?来成长来培育,来安定来成熟,来滋养来照顾。听起来实在是让人觉得温暖。


这里面特别值得记下来的是什么?中间有两个词叫“亭之毒之”,平常很少用这两个字的。“亭之毒之”,我们把它翻译成:安定它与成熟它,让它在安定中发展成熟,“亭之毒之”。


我在中学时代,记得念高中的时候,老师写文章里面用到“亭之毒之”。当时根本看不懂,查字典之后才知道是出于老子的书,是指要让一样东西安定成熟,等于是照顾的一个过程。因为前面、后面四个词你都知道,你说你对万物要怎么样?要成长要培育,后面要滋养要照顾,这个一听就懂,确实如此。但是中间“亭之毒之”,安定与成熟,一般很少用。


我们学习要养成一种习惯,大家都知道的,你也知道,所以你不用费太多的劲;别人不太知道的,一般很少用的,就要特别用心。所以我当时对这个老师用“亭之毒之”,我大为惊讶,心里想说这老师好有学问。我们今天就可以学会了,“亭之毒之”是安定与成熟,尤其“毒”这个字很特别。


“毒”这个字在古代,偶尔会出现。在《易经》里面,有个卦叫“师卦”,师就是老师的“师”。在这卦里面代表军队,军队要打仗。里面(师卦的《彖辞》)就特别提到了,打仗是为什么?要用这个来“毒天下”。“毒”代表什么?“毒”在这边是好的意思,等于是我来让天下安定,以此“毒天下”。打仗是有毒的,因为它带来伤害,但是这个小毒可以避开大毒。你要保家卫国,有时候非打仗不可。所以“毒”这个字,我们就不能只从字面上,只看今天的意思而已。


道与德对万物这么样照顾,我们就知道了,道家他对于宇宙万物的来源,从第42章讲的一、二、三,到这边第51章讲的中间的过程,有六个步骤,尤其是前面有两个“物形之,器成之”特别重要。我们对老子的宇宙创生论,就是万物怎么来的一个过程,了解得更完整了。


最后的结论等于重复了,我们说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在第10章完全一样,16个字。这个“玄德”老子一再强调,当然有它的用意。代表说你学《老子》不管怎么样,这12个字你现在会背了,就是前面那三句,“生而不有……”这些。这就是神妙的德,让人赞叹的。等于是你圣人是悟道的统治者,道的表现就是如此,也是玄德,圣人也要跟道学习。


【课后思考】

最后我们要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要学到“尊道而贵德”这句话,要尊重宇宙万物的来源,而对自己的本性(就是“德”)还要珍惜、要重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人都一样,就是可以认知,可以有欲望。所以你珍惜自己本性的话,就要常常听取老子的建议,要有正确的“知”,以便有正确的“欲”。然后设法用损之又损的减法,把你从小从外面得来的各种偏差的观念、想法慢慢去掉。所以你“尊道而贵德”,从人的角度来看,就比较明确了,确实可以尊之,可以贵之,得到某种启发。这一方面不知道你有什么观察与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是傅佩荣,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荡相遣执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万物由道而生,靠自性禀赋充实,物质给予形式,具象而完成个体的存在。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看来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坚守自己的自性和禀赋。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尊道守德,而没有命令干扰,万物自然存在。 故道之生,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所以,万物由道生,由德充实,成长培育,安定成熟,滋养照护。

  • 在山水之间

    因为有一段完全重复的句子 所以不是一个人写的 可为啥我觉得就是因为是一个人写的 所以才会有完全重复强调最有心得感触的几句话啊

    在山水之间 回复 @在山水之间: 道德经绝对是老子一个人写的 因为只有他一个人突破了轮回系统 逃离了地球 回归了宇宙老家

  • 紫水晶蒙养园

    傅老师是不是弄反了,物形之,是用不同物质形成它,指质料,而器成之,是指具体的器型,是一定的形状,应该指形式。请教。

    星宸大海1 回复 @紫水晶蒙养园: 我认为还是老师讲的对。您说的只是字面的意思

  • 龙卷凤舞

    老师,请问器成之是大器晚成的另一种表达的吗?形成了某一种物,还要经过培养,才能成器

  • 黑眼豆豆_xk

    我理解尊道就是肯定作为万物来源与归宿的道存在,接着就是设法悟道;贵德就是肯定从道中获得自己的本性和禀赋,然后不断保存、发展、回归。借用存在主义的观点,找到自己的存在本身,做自己,成为自己

  • 容容读故事

    再从我出发反推出去,对待天下万物

  • 容容读故事

    那样不就是可以认识我自己了吗?

  • 元真山人

    道生之,德蓄(xù)之, 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蓄之,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 紫水晶蒙养园

    道生之,道生出它的本性,德蓄之,德赋于它功用,物形之,不同的物质组成它,器成之,不同的形状完成它,我个人理解,请教傅先生。

    Hwqwan 回复 @紫水晶蒙养园: 物应该指物种,也就是形式或种类。器指具体的器具或个体形象,个人愚见,与您探讨

  • 1380577nfvh

    一直不明白庖丁解牛什么意思,老师讲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