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音乐的世界里沉淀素养,做快乐的音乐少年,亲爱的小朋友,你好,我是周诗蕾老师。
小朋友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对于柴可夫斯基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大家有没有更了解一些呢?
今天呀,我们还要继续对他的学习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如歌的行板》。
这首曲子是柴可夫斯基1871年创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是这部作品中最动人的乐章。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使得这首《D大调弦乐四重奏》受到世人的钟爱。
【欣赏音乐片段】
这首曲子创作时还有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呢。
据说呀,在1869年的夏天,柴可夫斯基在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偶然听到了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哼唱的一首民谣曲调。
这首名为《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谣曲调中,饱含着俄罗斯小亚细亚民族情感,由泥水匠随意的哼唱出来,这个画面打动了作曲家。
于是呀,柴可夫斯基听到后马上将它记录了下来,配上和声,细致地修改它,改编为钢琴二重奏后收入到《俄罗斯民歌五十首》内。
两年后,当他在创作《第一弦乐四重奏》时,很自然地运用了这个曲调,这个神来之笔呀,使得乐曲变得更加感人肺腑。
同年,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来到莫斯科。当时柴科夫斯基所在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举行了一次音乐晚会招待托尔斯泰,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这首《D大调弦乐四重奏》。
当托尔斯泰听到第二乐章时,难以掩饰自己内心澎湃的情绪,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
柴科夫斯基看到这情景,心中十分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许的一生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和感动。今天,列夫·托尔斯泰坐在我身旁。当听到我的行板时,泪珠挂满了他的两颊。”
托尔斯泰回去以后写信给柴科夫斯基说:“我永远忘不了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我的文学著作还从没有得到过像那样奇妙的晚会一样巨大的报酬。”柴科夫斯基在回信中写道:“知道了我的音乐能够使您感动,使您入迷,我是多么幸福和自豪呀!”
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和文豪之间的深刻共鸣,同样也使周老师无比感动,这也正说明了,音乐与文学之间,与生活之间并没有隔阂,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也属于生活的一部分。
说了这么多呀,周老师不禁想问一个问题,弦乐四重奏,是哪四件乐器,小朋友们能说出它们来吗?
它们可是室内乐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 “弦乐四重奏”呀,分别是第一、第二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的!
柴可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
他的作品以旋律的优美而被人们喜爱,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曲风多变,耐人寻味。
可以说,他的很多音乐作品都反映了柴可夫斯基本人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有时会萎靡不振,有时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涉及的音乐体裁十分广泛,小朋友们,你们能想到的哪些有名的音乐体裁呢?
周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比如啊,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音乐包括主要包括芭蕾舞剧、交响曲、协奏曲、管弦乐、钢琴曲、歌剧、歌曲、室内乐等,哇,这些作品可都是音乐中的瑰宝呢!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作品中最被人们熟知和喜爱的一首,在问世之后便被广泛的流传和改编。
这里又有一个小问题了:大家知道行板是什么吗?
行板呢,是指稍缓的速度中却含有优雅的情绪,速度属与中慢板。它出自意大利语,意思是指“徐步而行”的速度。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ABA三段式。大家仔细听哦!
这里的第一主题就是那首优雅抒情的小亚细亚民谣曲调,音乐旋律在二拍与三拍中变换进行着,优美自然。
【欣赏音乐片段】
在一段幽静的切分音过渡句之后,这里引出了第二主题,曲调的感情开始激昂起来,情绪慢慢攀升,低音声部的伴奏以同样的音调连续演奏着,但却没有给人在听觉上有单调的感觉。
【欣赏音乐片段】
现在,音乐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当第二主题再次奏响时,旋律上伴随着变化。
【欣赏音乐片段】
乐曲的结尾在第一主题旋律中,伤感的情绪渐渐远去,只留下悠扬而充满情调的尾声......
好了,今天的课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次课吧!
我们再次认识了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然后呢,大家还记不记得弦乐四重奏中所使用的四种乐器是哪四种呢?
课堂最后,周老师给大家听了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
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小作业:大家还记得什么是行板吗?
好啦,以上就是这堂课周老师要和你分享的内容啦,那咱们下次课程再见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