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隋文帝与隋炀帝:“成由勤俭败由奢”

1.5 隋文帝与隋炀帝:“成由勤俭败由奢”

00:00
14:01

公元318年,司马睿即皇帝位。司马睿能做成皇帝,大臣王导出了不少力,所以在即位那天,司马睿邀请王导也坐到御床上来,跟自己一起接受百官的朝贺。王导辞让不肯,并说了一句话:“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在这里,王导把皇帝比做了太阳,意思是皇帝应该像太阳一样高高在上,接受来自天下苍生的仰望。


按照这种思路,我们接下来可以想一下,既然高高在上,接受天下苍生景仰,那么皇帝的一言一行,是不是都被天下苍生瞧在眼里呢?会不会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榜样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国有一个成语,叫做“上行下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韩非子曾讲过一个寓言故事: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引得全国百姓争相效仿,也都纷纷穿紫色衣服。这一来导致紫色布匹的价格飞涨,后来严重到连五匹无色的布都换不了一匹紫色的布。这不是正常的经济现象,所以齐桓公很苦恼,问大臣管仲怎么办?管仲很聪明,认为这件事是由齐桓公喜爱紫色衣服引起的,所以也应该由齐桓公放弃紫色衣服来结束。他建议齐桓公,先是对身边的人说:“我很讨厌紫色衣服发出的气味。”然后等有穿紫色衣服的人来进见时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这样一来,齐桓公身边的人都不再穿紫色衣服了。第二天,齐桓公不爱紫色衣服的说法传开去,国都里再没人穿紫色衣服了。再过几天,举国上下都没人穿紫色衣服了。


齐桓公个人的一项喜好,竟然引导了整个齐国的服色潮流,体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有着强大的示范作用。正所谓“上为之,下效之”,帝王是天下之主,万民领袖,其位既高,其权也重,所以在治理国家时的行为表现,往往会对国家、人民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国家不同的发展走向。我国大唐盛世之前,有过一个如同昙花一现的短暂隋朝。在某种程度上说,隋朝一度的兴盛和最终的灭亡,和两位执政风格很不同的皇帝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两位皇帝,一位是隋文帝杨坚,一位是隋炀帝杨广。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静帝宇文阐,自己做了皇帝,建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了南方的陈朝,最终结束了天下自西晋“永嘉之乱”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而隋文帝杨坚也颇能励精图治,在他的治理之下,特别是在开皇年间,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有了很大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杨坚治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提倡节俭。《隋书》上说他“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要让举国上下节俭成风,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杨坚平常穿的衣服大多是布帛制成,而且还要求后宫妃嫔也习惯穿旧衣服,外出乘坐的车轿等物,如果破旧了就修补再用,尽量不做新的。他对太子杨勇的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见到太子在铠甲上雕饰花纹,非常不高兴,警告他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汝为储后,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并把自己以前的旧衣物、一把旧刀以及一盒酱菜赐给太子,让其睹物思旧,时时记得要保持节俭。


对于朝廷大臣乃至王孙公子的骄奢淫逸行为,杨坚也大力制止,甚至严厉惩办。某次他去寺中进香,见到有些官吏竟然用毡袋盛装香料,很是生气,就用竹板打了送香料的官吏一顿。又有一次,相州刺史豆卢通进贡了一些绫文细布,结果杨坚下令在朝堂上一把火烧掉,以此警告朝臣不要奢侈。杨坚的第三个儿子杨俊,受封秦王,起初颇受杨坚赏识,但后来自恃皇子身份,生活越来越奢侈放荡。他修建豪华宫室,用香料涂抹墙壁,用黄金、美玉装饰台阶,还在梁柱之间镶嵌明镜、宝珠等。杨坚听说并调查得实后,毅然免去了杨俊所有的官职。


杨坚带头厉行节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他统治的开皇、仁寿年间,朝廷士大夫们也大多穿用布帛,衣服上的装饰物也只用铜铁骨角一类,一般不用黄金、珠玉。国家也因而获得很大发展,仓廪充盈,人口滋长,生活安定。但大隋王朝强盛的国势并没有维持多久。杨坚在其统治后期,也不免有滥用民力、大造行宫的奢侈行为。而在其死后,其子隋炀帝杨广更是一反他力求节俭的执政风格,大肆追逐奢华,不恤民力物力,终于耗尽积蓄,并引发大乱,导致隋朝灭亡。


杨广的奢侈行为,即便放到整个中国历史时期来看,也是很少见的。他为人好大喜功,特别好面子。刚刚即位,他就开始营建东都洛阳,动用的人工达到百余万;他还开凿大运河,修造直道以及长城等,每项工程都是动辄花费数十上百万的人力;他还征伐西域,远征辽东,使得军民疲弊,苦不堪言。


皇帝的喜好,有时就像一面旗帜,引导臣子按照这种喜好来做事。大臣裴矩知道杨广好大喜功,于是用心为他招揽外族使臣前来,营造出四夷来朝的气氛。有一次,他劝说杨广征集四海之内的奇巧技艺,为前来朝贺的外族人安排了一场盛大的百戏表演。演出现场遍烧烛火,照彻天地,随处可见各种珍玩器具、华裳丽服,场面十分壮观,而花费则不下亿万。当时洛阳的丰都、大同、通远三市内,各处酒店架设帷帐,陈列美酒佳肴,让前来做贸易的外族商人随意饮食,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甚至还说:“我们国家很富裕,饮酒吃饭向来不用花钱。”但实际上,有些外族人对隋朝国情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对一些粉饰太平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当他们看到很多树上都缠满华贵的绸缎时,忍不住反问:“贵国也有穷得穿不起衣服的人,为什么不把这些绸缎给他们,却要用来缠树呢?”


杨广屡屡外出巡幸,每到一处,都要求地方官进献美食,隆重接待。接待工作做得让他满意的,就提拔升迁,不满意的就加以惩处,有一位叫乞伏慧的天水太守就曾经因为“为道不整,献食疏薄”而被削职为民。杨广这种奢侈作派,引得各地官员纷纷大搞豪华接待,浪费了大量民间财富。


杨广穷奢极欲的行为,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就耗尽了“开皇之治”所积蓄的国力,大隋王朝迅速由盛转衰,并最终灭亡。当初隋文帝杨坚警告太子杨勇的那句话——“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到底还是在隋炀帝杨广身上得到了快速验证。杨坚以厉行节俭而强国,杨广以骄奢淫逸而亡国,其国运转折过程中,因为上行下效而导致的风气变化,是很值得今人引以为鉴的。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咏史》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古今中外的历史所揭示的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而拥有大智慧的帝王,也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悟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好古东

    节目太精彩了!为什么听众这么少?

  • 祁亚

    我觉得,秦始皇,隋炀帝都有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的特点,国运衰亡得很迅速。但是这两位帝王做的又的确都是千秋功业。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筑长城……杨广开凿运河,修建直道,建立科举制度……,这些都是大工程大耗费,苦了当时的百姓,却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益处。当然,秦始皇比隋炀帝伟大多了,因为他还结束了乱纷纷的战国时期,统一了中国。历史人物,当时风起云涌,过后却一抔黄土,由得后人评价,真是令人感慨啊。

  • 春暖花开8630

    口音太重,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听不清

  • 世纪之星2000

    这个标题我喜欢。展开来,这个在历史上是有说法的,学习了。

  • 何振兴0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