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大禹与周厉王:疏与堵的对立选择

1.1 大禹与周厉王:疏与堵的对立选择

00:00
11:42

历代帝王在治国理政时,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说到底,却都是基于两种基本的思路:是堵?还是疏?千百年来,曾有无数帝王面临过这两种思路的考验,其中的聪明者会将目光投放到远古时代,在一则治理洪水的故事中,探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并将其转化为最宝贵的政治智慧。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据说上古时期,当尧帝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一带洪水泛滥,而且水势十分凶猛。水灾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史记》中用了一个词,叫做“怀山襄陵”,就是说有些高山都被洪水包围了,一些地势更低的丘陵甚至都被淹没了。如此严重的水灾,让天下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为根除水患,尧帝决心访求能够治水的人。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鲧,也就是大禹的父亲。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但没有成功。后来舜接替尧治理天下,就把鲧治罪流放,而让大禹接替其父,承担起治水重任。大禹用了十三年时间,最终洪水消退,天下得以恢复生产,百姓重新安居乐业。


鲧、禹父子两代,先后治理洪水,却一个失败,一个成功,问题出在哪里呢?关键就在于他们面对洪水时,所采取的不同的治理措施。鲧治理洪水,简单来说主要就是一个“堵”字。《山海经》中曾提到鲧用“息壤”来堙塞洪水,那么什么是“息壤”呢?传说这是一种能够自我生长并且永不减耗的土壤;但也有人认为,其实就是寻常的桑土稻田,因为农作物赖以生息繁殖,所以称为“息壤”。其实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鲧采取的是用土来筑造堤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也就是堵塞水道,不使水势继续漫延。


“堵”的办法有没有效果?应该说是有效果的,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直接面对面交锋,见效还很快。但是,这种办法应付一般的水流可以,水势如果很大呢?应付一时的水流可以,水势如果持久呢?当水流积少成多,并且旷日持久、连绵不绝地涌过来时,堤坝难免会不胜其力而坍塌,而绝堤之水也必将造成更大的灾害。所以鲧治理洪水,九年没有成功。


大禹治理洪水,采取的是与鲧完全相反的措施,同样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疏”字,即依循水势,易堵为疏,因势利导,最终将奔腾的洪水引流向大海。这种治水思路理解起来很容易,具体做起来却远比“堵”的办法难得多。总体而言,“堵”可以简单粗暴地去做,“疏”却要依循一定的规律。水道的流向怎样?山脉的走势如何?天下的土地又是什么情况?这些都需要通盘来考虑。


为了完成疏导洪水的任务,大禹和他的助手发动诸侯百姓,一起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每到一处,都认真地勘察地理形势,谋划治水方案。传说大禹为了集中全部精力治理水患,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平时也起居从简,节衣缩食,将更多的钱物投入到治水工作中。历经十三年的辛苦,大禹终于理定山路,疏通河道,成功地将洪水引向了大海,滔滔洪水得以平息,天下复归于太平。


大禹采取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体现了人们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智慧之道。是“堵”还是“疏”,更成为后世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必须做出的一道选择题,而不同的选择项,往往会导致很不同的结果。我国有一则成语,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是将治国与治水相类比。这则成语源自西周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与这段故事有关的一个人物,是西周的第十代国君——周厉王。


史称周厉王“好利”,也就是十分贪财,而且为人暴虐。他重用同样贪财好利的荣夷公,并听从其建议,强行下令将天下山林川泽所产出的各种物产都收归自己所有,禁止平民百姓采用。这项政令一出,等于是断了很多平民百姓的生路,他们纷纷谴责周厉王贪婪残暴,一时民怨沸腾,议论纷纷。这时周朝的卿士,这一代的召公穆公虎向周厉王汇报了外面的民情,希望他能重视平民百姓们的意见,改革政令,否则百姓不堪其苦,将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谁知周厉王听了之后勃然大怒,不但不肯做出改变,竟然还找了一名巫师,前去监视那些议论他的人,一旦发现有人议论他,就下令处死。在这样残酷的杀戮手段下,敢于公开议论的人越来越少,最后人们连说话都不敢了,有时在路上相遇,也只是互相看看对方,用眼神做一些简单的交流而已。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实际上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周厉王非但不以为意,反倒还高兴起来。他对先前劝谏他的穆公虎说:“我自己就能消除这些人的议论,你看谁还敢再口出怨言!”


现在人们常常会用到一个词——“无语”,来表达一种无奈的情绪。对于周厉王这种荒唐的处理办法以及态度,穆公虎估计就很是“无语”。但身为卿士,他负有辅佐国君的任务,所以还是忍不住继续劝谏周厉王。他说:“这只不过是堵住了想说话的人的嘴巴而已。这甚至比堵塞洪水的危害还要大。受到封堵的洪水一旦溃泄,将会伤害到更多的人,民情言路被封堵,也会有同样的后果。善于治理洪水的人,应该想办法疏通河道,让水流得到宣泄,善于统治百姓的人,也应该想办法,让他们言路畅通。如果连话都不让他们说,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您的治理呢?”


穆公虎苦口婆心地还说了很多话。但可惜的是,周厉王一句都没有听进去。就这样又过了三年,人们的愤怒终于爆发,他们相约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被迫逃出国都,逃亡到了彘zhì地,大约是在今天山西省的霍县一带,而且到死都没能再回来。这次叛乱事件,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国人暴动”。


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规律。是“堵”还是“疏”,说到底就是要不要基于事物的规律,做出适当的选择。事物的规律最好不要去违背,唯有遵其规,循其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易堵为疏,因势利导,才能够真正做到趋利避害,化险为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甘心207

    奇怪了为什么父亲被杀大禹那么拼

    小尾巴儿Dennis 回复 @甘心207: 他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拼成功了,只是能证明他爸爸在教育儿子上是成功的……他不拼,他不仅是治水失败,育人也失败。

  • 听友206136685

    听个百家讲坛,你要钱,钱,线!什么都要钱!你抱着钱你死吧!

  • 爱读书的余文乐

    沉默总会有爆发的那一天

  • 懒羊羊说历史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人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说话,天照样塌不下来,但人难免有一天会垮台。”千年不变的道理……

  • 八七年的一壶老酒

    大舌头一个,误人子弟

  • 潜伏1126

    不得妄议

  • 何振兴0

    已读,老师辛苦。

  • 何振兴0

    已读。

  • 义西江措

    遵其规律,因势利导才能趋利避害。

  • 野田妹的私家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