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古圣人的圣德之貌

039.古圣******

00:00
24:07


古圣人掌握了道德学问的根本,与道体合一,微妙难测。老子从不可测处强测之,以此篇来形容他们的德性,让后人能一窥古圣人的圣德之貌。

第十五章 不盈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第十五章不盈: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这个“士”是求道德学问的人,古时候喜欢把它作官。当官的也称为士,道德学问的也称为士,修行的也称为士,总而言之是以求道德学问为它的解释的主轴,那这里指的是修道人。


“微妙玄通”是讲他的智慧无碍。古代那些善于掌握道德学问根本的人、能够执古御今的人、能够察阴阳消长之妙、能够知刚柔夷险之理、能够知利害成败之机,所以叫做“微妙玄通”。但又大智若愚,深不可测,所以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正因为他们“深不可识”,无法形容,用什么形容都感觉到有点欠缺,所以用下文勉强来形容他们的德性。用什么来形容呢?就是下面这一段:豫兮若冬涉川。


“豫”是一种野兽,冬天在这个冰河上面要过河,非常小心翼翼,它生性非常好疑而戒慎。豫兮若冬涉川,这些有道之士就像豫兽在冬天渡冰河一样,凡事亦步亦趋,每步必是极其的戒慎的样子。


兮若畏四邻。“犹”也是野兽的名字,这种“犹”跟“豫”是不一样。豫生活水边,犹生活木上。闻声登木,旁边一有什么异样的声音赶快爬到树上,听到无声才敢下来,也是非常戒慎的样子。他们也像犹兽一样观察四方动静才敢行动,测这个机,机出现才敢行动,只怕陷入四方的陷阱之中。


因为阴阳,它可以带给我们莫大好处,它也可以带给我们莫大伤害。它既像我们的母亲,又像一个很大的陷阱,所以古圣先贤对于这个阴阳之机,变化莫测,等待、观察、安全,然后再往前进,这正是他们深不可测的一个地方。


我们的俗语是不是有一个词叫犹豫,犹豫,有没有?犹豫其实是讲两种野兽,它的生性就是不定,所以才叫做犹豫。


俨兮其若客。“客”这个字在《道德经》有很多种版本里面还作容,为什么又是“客”又是“容”?因为它的字形很像。从竹片上拓印下来或从石头上拓印下来,极有可能一点点的疏失就会有这种差异。


俨兮其若客,像客人的“客”,这样容易解释的。“俨”是庄重的样子,外恭而内敬,其威仪俨然像宾客一样的庄重,比喻说他毫不放肆的意思。但是如果做“容”呢,也是可以的,包容的容,放松的容,当然也是可以解释的,讲他的德性之一。


涣兮若冰之将释。“涣”是散开,比喻自在、没有执着的意思。那个自在的样子就像瓦解的冰一般,淋致的毫无束缚的自然的就散开来。意思是说,看到他我们就觉得舒服,我们就觉得自在,叫做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朴”,未切割未雕饰的原木,就是山上砍来的木头,砍来就这个样子,长满青苔就这个样子,那个就叫做朴。把它上面洗洗刷刷,然后切切琢琢雕刻成一个高贵的佛像,那个时候就不叫做朴了,叫做器,未雕饰就那个样子。敦厚的样子就像原木般质朴无文,一点点的巧饰造作的样子都没有,迎合的样子也没有,它保有它本来的天真。


旷兮其若谷。“旷”,空旷、广大。内心空旷如山谷一般虚受一切,叫旷兮其若谷


兮其若浊。他不聪明自用、不察察为明、不露锋芒,不致小人于死地。浑沌如浊水似的,讳莫无知、和光同尘,这就是他的保身之道。他从来不跟小人太过度地过不去,睁只眼闭只眼,看得过就看过了,不要给他太难堪,叫兮其若浊


我们看《东周列国志》这一段:管仲将死,管仲老了,快死了。桓公曰,他是齐桓公所信任的大宰相嘛,所以管仲死后将托附何人来管理国政呢?那个齐桓公很担心就问他说:“吾欲任鲍叔牙,来为相,如何?”我想要任鲍叔牙来做宰相,他是你最好的兄弟,你看怎么样?


管仲说:“叔牙,君子也。虽然,不可以为政。”他不能当官的,君子是君子,不能当官的。“其人善恶过于分明。夫好善可也,恶恶已甚,人谁堪之?”善恶过于分明,好善是可以的,好善总不会有坏事,但是嫉恶如仇的时候会不会酿祸?也会酿祸!


恶恶已甚,嫉恶如仇,那些小人都是恶呀,那这些小人一点点的错误就被他捉出来臭骂一顿,那谁能够受得了?受不了啊!那每个人身上都有背一把刀,对不对?动不动就要砍人的头,那是不是很危险?是很危险的。后来呢?管仲死了,然后叔牙还是代理国政一段时间。


叔牙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管仲就留下这个话,告诉齐桓公说,“这个人太清了,他看人的恶,一个恶一生就不忘把它记住了,这是他的短处。”桓公重新晋用竖刁、壅巫、开方三个小人,叔牙愤郁病发而死。叔牙怎么死的?过善而死,过善而嫉恶,过善的对待堕入这一端,一定那一端就被强化。


过善但不要嫉恶,小人不可以不断地排挤,你排挤君子是可以,排挤君子他就会退,他势不敌你,他就退,挥挥衣袖倒也没事,你也不会死的。如果你排挤小人呢?他不是挥挥衣袖,他是跟你拼江山拼到底,然后会不会受伤?会受伤的。


结果还好他是愤郁病发而死,不然他一定被杀死,这死得还稍微好看一点。这就是前面所讲的“浑兮其若浊”,不是真的叫你很肮脏,而是叫你要有藏污纳垢的雅量。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另外也有版本是写“孰能浊以澄”,很肮脏。然后给它澄清一下,“浊以止”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两个字到底是哪个字?这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去挑剔的地方了。从外面来说,谁能够以浊为清、浑浑噩噩静静地等待局势缓缓地恢复清明呢?局势已经恶到了极点了,你只手难回天,你又能如何?就等而已,你能怎么样,对吧?你一个人在那边叫在那边嚣有用吗?还是没用,受伤的还是自己。


所以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慢慢等待。从里面来说,谁能在五蕴炽盛的气血中,“浊”,静观其自在,恬静自养,而使本性慢慢地迈向清明之路呢?谁可以这样呢?这是往里面来说的。在你五蕴最炽盛的时候,只是这样默默地静静地观着它,任它去造化、任它去自在,不强迫它多早,就早早要下来,要早早消散,不这样做的,只是看着它,这是往内在的解释。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从外面来说,谁能保持安定很久很久,但一到了该动的时候却一刻也不停留呢?就是“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我们看《东周列国志》这一段:重耳,就是晋文公,在齐国一呆呆了七年,到处去逛到处去逛不得志,就在那边娶了老婆,老婆很漂亮。溺爱齐姜,齐国的美女,美女在古书里叫做姜。随行九位豪杰计曰,随行跟他九位豪杰是要扶他天下的,他只是落难出国奔走于他国而已。然后到处都没有落脚的地方,刚好到齐国国君愿意给他收容,然后又娶了老婆,他就在那里不走了。可是九位豪杰想不想走?我又不是陪你来这边娶老婆的,对不对?我们是来辅助你国事的,该动的时候还在那边享受夫妻恩爱,那怎么办?他说,好,只说邀他郊外打猎,出了齐城,大家齐心劫他上路往他国去


这个时候臣要计划要劫他的君,可不可以?可以啊!那个君没有出息也不像君,干脆劫他好了。就说要出去打猎,出了齐国,离开他老婆,我们就把他捆了,布袋把他装了就把他劫走算了。


然后他的妻子竟然很明理,这些人告诉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告重耳曰:“从者将以公子更适他国,公子宜早定行计。”就说:“这么多英雄豪杰跟着你是希望辅助你的天下,你在这里跟我溺在一块对你有什么帮助?我想你应该想想你的出路。”她只是这样暗示他,就没有跟他说明天要捆你走,对不对?没有,就这样暗示他。


是夜将重耳灌醉,哇,跟他两个夫妻感情好,喝个烂醉如泥,然后把随从叫进来告诉他们说:“汝等以车夜载出城”。然后狐偃曰:“夫人割房闱之爱, 以成公子之名,贤德千古罕有!”


这个就是“安以久,动之徐生”,这是一个很不简单的德性。而后来当了霸王的人是晋文公,晋文公如果没有他老婆的这一计,还当得了晋文公吗?他就当不了晋文公了,这个就是“安以久,动之徐生”。


又“安”这个字,从里面来说,是艺精能熟叫做安,不再会变动叫做安。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生”呢,动用无穷叫做生。一代圣哲非独善其身而已,必也兼善天下。然清不可骤然而清,静之久其浊自清;动不可骤然而动,安之久其动自生


我们看《孟子》这段,我们看古圣先贤他们安之久如何能够动而自生:汤使人以币聘伊尹,汤想要找一个好宰相,就叫人拿了最尊贵最贵重的东西去聘请伊尹。伊尹嚣嚣然曰,一点都不在意地就说: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要他这些贵重的东西做什么?


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去那边当宰相,在那边日理万机,哪里比得上我在田里面种菜,乐尧舜的性理之道来得快乐呢?我当然是这样快乐,我去那里干什么?


汤三使往聘之,汤知道他的贤,第一次拒绝,第二次拒绝,第三次又来了。既而幡然改曰,然后伊尹马上就改口了,他一直拒绝一直拒绝,他根本不屑,第三次说: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


他说与其我在这个田里面享受尧舜之乐跟耕种之乐,不若我把我的君让他成为尧舜的君,不若我把我的民让他成为尧舜的民。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不如让我在世的时候就能够看到这样大同的景象。他的意思是他要不要出来?他就马上出来啦!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天生民不都是这样吗?比较行的就教那些比较不会的,看得远的就教那些看得短的,对不对?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他这样讲话臭不臭屁?不臭屁的。因为他知道他是什么料,他有的东西别人没有,他举目放目出去都没有,只有他有,他知道的,不是臭屁。没有讲出来人家不知道,对不对?


他说: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说天下舍我其谁啊?这个时候除了我可以担当这个重任还有谁?哦,走吧。第三次因为他看到他的诚心,他安这么久了,他静这么久了,可是一动摇到他,他该动的时候,他有没有一点眷恋?没有丝毫眷恋,跟晋文公不一样,那么眷恋,在那边耗了七年一动也不想动,他还以为九位豪杰要陪他在那边老死,对不对?没有志气。这个就是“安以久,动之徐生”。


这句话从里面来说,谁能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论气机静了多久当它该动的时候就只是任其自在发生,毫无挂碍,谁能够这样呢?安了这么久,一动让它动,一静让它静。这两句用“孰能”这两个字,孰能孰能,谁能啊?因世俗之人终日奔走钻营、人心纷扰不定,细读“孰能”这个语气,有那种放眼所及、举目无人的那种感慨啊!


这个老子讲到这里说,孰能孰能,怎样啊?说:“哎呀!这个东西很重要啊,谁能够谁能够啊?在我目前看来是没有啊!”他在讲给关尹子听,有没有?他的意思是说:“你行不行啊?你行不行啊?”有没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保此道者不欲盈。这边所说的这个“此道”,就是这一章所谈的“善为士者”。后面有很多很多的“微妙玄通”的这些德性,“不欲盈”这个“盈”是超过、满足、贪得无厌或者是贡高自傲,超过了人应该守的本分,叫做盈。那么这个话的意思是说,保有这个深不可测的德性的人,就是这一段所说的“古之善为士者”,他们凡事不求快足自满而后已,凡事适可而止,不会超过应守的分际。


夫唯不盈,故能不新成。这个“敝”是古老破旧的意思,但是古老破旧到底是要影射成好的意思还是不好的意思呢?我们看“故能敝不新成”。“不新成”,不要走新成的路,要守着什么路呢?守着“”这个字的路。那言下之意“”这个字在这里应该推吉意还是凶意呢?那是吉意。


所以古老破旧它就不当解为古老破旧,因为这四个字一看就是凶意,对不对?那古老破旧吉意是什么呢?就是专注在古始之道,在十四章我们所说的“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有没有?就是这个古老的道,为什么要守着古老的道呢?因为道有没有古今之分呢?道没有古今之分。就像这个水,水有古今之分吗?没有古今之分。像空气,有古今之分吗?没有古今之分。


天底下的这个道理、逻辑,自古以来就早就俱足了,时代不同只不过是开拓的层面有所差异而已,然而它的真理早就俱足了。“不新成”,本来新成凡事创新不是很好吗,对不对?但我们就要看上下文怎么连接,我们再来推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他说“不新成”,可见得“新成”是好的意思还是坏的意思?“新成”是不好的意思,对不对?不新成意思是说,不尚玄好奇,追求那个没听过的、没看过的,不追求这个,不追求标新立异。他所追求的是如何与古圣先贤同道,而不是自创一格,别出于先圣先贤之路的外面。


现在很多人会这样说:“这句话是我说的哦!是我开创的,从古今到现在圣人都没说过哦!”各位,这样危不危险?这样是太危险的事情。世上第一流的智者都没说过,就刚好你一个人说过,这个话还可信吗?这是大有问题的。所以“不新成”。不离开修道的主轴,不离开大道的主轴,所以叫“不新成”。


它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甘守这个不盈之德的人,甘守自己的分际,那个节度抓得恰恰好的人,他就是能够守住古始之道的人,这种人不会受到索隐求怪或标新立异的祸害。现在的追求学问的人,受到这个索隐求怪的祸害的人多不多?那是多得没办法数的。被这个标新立异的这种心思所害的多不多呢?那也是多得不胜数的。


我们看《淮南子》这一段:子贡在孔子侧曰,子贡在孔子的身旁,闲来没事就问问道。他说:“请问持盈。”什么是持盈之道?凡事不可太满,但是满到什么样程度,君子就要知足,要适可而止,叫做持盈之道。


孔子曰:“益而损之。”这个“益”就是多了,太多了就应该要贬损一点。在古书里面各位看到“益”这个字,就要查《易经》的益卦,看到“损”这个字查《易经》的损卦。“益而损之”其实就是《易经》的损益之卦。这个卦,益卦倒过来就是损卦,损卦倒过来就是益卦。


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凡物都是这样,太超过了它就要开始物极必反,就开始往下走,所以乐极也生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太阳到了正中午刚好在头顶上最热、最亮的时候,下一刻,它就马上光芒就慢慢暗淡,它的角度就偏西,对不对?“月盈则亏”,十五一过,那一刻最亮那一刻一过,它马上就残缺了,它就不再那么样的满了,所以追求那个最圆最满的那一刻,其实下一刻是很难耐的,对不对?


是故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这就是不盈之道,聪明睿智的人不要守聪明睿智,不要一直表现你的聪明睿智,反而要表现出什么呢?那个不分别计较、那个难得糊涂,所以“守之以愚”。


多闻博辩,守之以陋。懂很多,口才很好,表现,不要用这个方式表现。因为如果长期以往这样表现惹得一堆人想给你好看的时候,你的辩才再怎么无碍,到最后你能辩得赢吗?你是辩不赢的,你只有一张嘴。


然后就算你非常的聪明锐利、你的口才犀利、坐在最干净的地位上你一毛也不贪,但是当很多嘴巴都要把你拖下水的时候,你一个人还可以清廉吗?没有办法,你守不住的。不如“守之以陋”,不需要那么样的聪明,那么样的明辨,那么样的辩才无碍,偶尔吃点亏是无妨的,这是“不盈之道


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功夫一流的、勇气一流的、可以带雄兵打仗的,但是凡事却要守着非常小心跟谨慎,表现出来要这样。富贵广大,守之以俭。越有钱,个人的生活越要简约,该花的地方花,不该花的地方要表现出你的简约。


施德天下,守之以让。公告天下,然后天下的人都得到你的恩惠,但是凡事还要把这些功劳分些给人、要让给人,不要凡事居功,这个就是所谓的不盈之道,也就是不自满的道。


凡事不要追求到那个太阳要正中、要最亮,那个月亮要刚好十五,有没有?不要追求这一刻。如果你以这一刻为满,那下一刻是难挨的,前一刻也是很难挨的,对不对?所以守一个不盈


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这五者,就刚刚所说的这几个,就是先王他所守的不盈之德。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先王为什么能守着天下,大家为他效忠尽忠,一辈子没有异心,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守着一个“不盈之德


故老子曰: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所以能够保着这样大道的人,凡事守着一个应有的分际跟节度,不以追求这个自足自满,快满为自足,所以凡事甘愿守着这个古始之道,而不追求标新立异,不追求超越他人的成就,不以这个为他的目标的。


因道本无古今之别,永远是不变的,没有什么新花样的,所以你要追求新成,追求新花样,很显然是已经离开了这个道的主轴。所以追求标新立异的,反失其“本”;而“不新成”者,反得其真。


可是老子又怕这个说法,会让那些腐儒变得固陋不通,拘碍迟疑,凡事做起来,拘拘碍碍不敢施展,因此前文又用“安之以久,动之徐生”来破除这个可能发生的弊端。不新成是没错,但是安于久,该动的时候要不要动如脱兔啊?能够随时可以应变啊?这种能力是需要的,所以前面才会安排“安之以久,动之徐生”这样的德性来预破。


由此观之,老子之学,岂消极无为哉!大家都会想,读这些古书的人拘拘腐腐,对不对?毫无作为、不敢创新,没有创意,社会倒退,这些其实都是一种误会!其实如果你把前后贯通的话你是发现,他们极为活泼。


此章是说,古圣人与道体合一,微妙难测。然,从不可测处强测之,所以才有下面这一段“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下面这一段来说明,“豫兮若冬涉川”等等等等。文中浑厚旷达、休休有容、谦谦恣意,这些都为入“古之善为士者”他们的圣德之貌。


然,此非一蹴可即,入学必安于恬淡。所以这边才谈到不盈、才谈到敝不新成,不尚新奇、谦虚卑下,自然能够入于道境之中。这是十五章所要谈的大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天天向上_4yb

    谢谢,很难得的好内容,还配了文字!贴心!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123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0930再来一遍

  • 笨笨的素素

    最受益是这句【浑兮其若浊】,不要聪明察察,锋芒毕露,不要致小人于死地,这是需要修炼的保身之道!

  • 王幼芬

    收获满满!感恩!

  • 青青毛豆

    先王守的不盈之德是:守之以愚,守之以陋,守之以畏,守之以俭,守之以让。 值得好好学习之~

  • 诚红

    受益无穷!🙏

  • 陽九郎

    做人不要自满,傲是大病根!

  • 1313366sado

    是 非常棒 貼心

  • 泡沫公子

    赞赞赞。

  • 乙睻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