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论语与启蒙教材弟子规(一.6)

第7讲:论语与启蒙教材弟子规(一.6)

00:00
22:56

小朋友们都知道《弟子规》,很多人应该还会背。不过大家知道吗,《弟子规》就是从《论语》中衍申出来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论语》中的这句话,《学而第一》的第六章: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i,音替),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和《弟子规》开头几句不是不很像。《弟子规》一上来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会儿说。先来看,孔子今天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孔子先说到“弟子”。弟子在古代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学生、徒弟,武侠小说中,各门各派的掌门人都有很多弟子。二是指弟和子,泛指年龄小的人。在这里,孔子所说的“弟子”指的是后者。


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大人往往定型了,充满成见,很难接受新事物,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甚至失去了学习的精神,往往连书都不爱看了。而小朋友们恰恰相反,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最好的黄金期。当然,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正确的教育,也会遗留下性格和心理缺陷,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后来的一生。如同小树苗,修枝打杈还来得及,等到根深叶茂了,再去修正就难了。所以一个人小的时候,是学习经典,树立人生态度的最好的时期。


有句古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三岁的小朋友,已经能走能跑,能学能说了,已经充分显现出先天的天分,以及后天的性格特点。到七岁的时候,小朋友受教育的第一个黄金期过去了,家庭的影响深入骨髓,人生的基本品质大概奠定。看一个七岁的孩子表现怎么样,甚至可以大致判断他一生是好是坏。


所以说,儿童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孔子认为,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呢?他首先说,“弟子入则孝。”强调,小朋友在家的时候,先要做到孝敬父母。要体谅父母的辛劳,尊敬、善待父母,不能像有的小朋友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会干,却像个小太阳,大家都围着他转。父母也不应该溺爱小朋友,什么都替孩子干了,照顾得太精细了,这样反倒会害了孩子。


有句话说,“几乎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让我们彼此靠近,但只有一种爱,是为了让我们彼此远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怎样让孩子更早、更好地离开父母,能够独立生活,才是教育的目的。孝,不是溺爱出来的,而是正确教育的自然结果。


孔子接着说,“出则弟。”弟,是悌的通假字,意思是友爱兄弟姐妹。那既然是通假字,我们为什么不把改过来呢?这表达了人们对经典的态度,不能随便去修改它。谁都去修改一下,到最后,我们看到的经典就面目全非,不知所云了。


孔子说,出门离家,到了社会上,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不能一出去,自己先打起来了。另外一层含义,是告诉我们,要善于交朋友,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到任何地方都能交到朋友,这是本事。


孔子接着说,“谨而信。”谨,严肃认真;信,诚实不欺。我们出去做事,要言行谨慎,多听多看,慎言慎行,对朋友,对他人言而有信。


泛爱众而亲仁。”在内心中广泛地包容、关爱所有人,同时,去亲近那些优秀的、仁义的、有德行的人。也就是,平时我们可以和任何人一起合作共事,但是我们交朋友要有所选择,要交好的朋友。


最后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果我们把前面孔子强调的这些都做到了,还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就是说,先做人,再做学问;道德修养,在文化知识之上。李零教授说,孔子讲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两层含义,第一,我们不要做一个坏蛋,就是要“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第二,我们也不要做一个笨蛋,就是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人生一世,首先不能做一个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坏人,其次,我们又要学文化,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有智慧的人。如果家长反过来,只要求孩子学习书本上的东西,只看成绩,别的都不用管,孩子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游离于生活之外,人生没有方向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缺乏人生的规矩和准则,没有为人处事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失败的教育。


《论语》中孔子所强调的教育原则,做人为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刚才说了,《弟子规》正是脱胎于《论语》这句话的。那么《弟子规》是谁写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弟子规》,原本叫《训蒙文》,是300多年前,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李毓秀[2]所编写的。书中列述了小朋友们居家在外,待人接物,学习进步应该恪守的准则。后来,同时代的贾纯仁[3]把这本书进行了修订,名字也改为了《弟子规》。


《弟子规》一共360句,1080字,分为七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李毓秀是山西人,出生于清朝顺治年间一个富裕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据说他家占地1万平米,大大小小宅院有13座,还有家庙、讲堂、磨坊、马房、花园、枣园等,绝对的大户人家。年轻时,李毓秀师从同乡一位学者,党戍党冰壑。党戍家境贫寒,从小聪敏好学,熟读《尚书》,精通《周易》,却屡试不中。二十八九岁了还在考试,一气之下,绝意仕途,专心治学。[4]


李毓秀跟从老师党戍游历四方,前后将近20年的时间。李毓秀本人也是科举不中,也像老师一样放弃了仕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精研《大学》、《中庸》。


李毓秀性格温和豁达,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他后来创办了敦复斋,一边教学生,一边著书。来听他讲课的人非常多,以至于门外的土路上,全是深深的脚印。人们佩服李毓秀的才学,尊称他为李夫子。《弟子规》一书正是在这时写成的。原名《训蒙文》,就是用来给刚上私塾,刚开始接受教育的小朋友以训导、开蒙的。这本书,后来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齐名,是人人必读的启蒙读物,号称“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


李毓秀可以说学历不高,只是个秀才,相当于现在高中毕业,但他写成了《弟子规》,帮后世的孩子们树立最基本的人生态度,意义很大。


对《弟子规》做出大幅修订,并更改名称的人,叫贾存仁。大概李毓秀去世之前五年,贾存仁出生,也是山西人。他事亲至孝,据说他的母亲生了大病,病了15年,其中7年卧床不起,他都一直在左右侍奉,朝夕承欢,逗母亲开心。贾存仁也无意于科举仕途,一生居贫无怨,守正不阿。他书法很好,著有《等韵精要》《弟子规正字略》等书,但最为后人称道的,却是经他修编后的《弟子规》。


党戍、李毓秀、贾存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生不必死读书,树立自己的做人原则,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为后世贡献价值,人生一世,就有意义。下一讲,我们说说孔子另一位著名的弟子,子夏的故事。


附:《弟子规》全文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1] 《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李零著。

[2] 李毓秀(1647-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朝初年,著名学者、教育家。

[3]贾存仁(1724-1784年),字木斋,清乾隆年间山西临汾人。

[4]清代科举考试分为四级:一般读书人没有取得国家正式学校学生资格的,无论年龄大小,都叫“童生”;童生经过县学考试,成为“秀才”;秀才三年一次,可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举人是国家在编官员,享受国家俸禄,可以侯缺做官;举人三年一次,可以到京城参加礼部组织的会试,考中称“贡士”,考取贡士的人,可以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后分三等,称“三甲”,一甲称“进士及第”,共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进士出身”,若干名;三甲称“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节选自《大鱼讲论语》(学而第一),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京东、当当有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未知者的夜晚

    训蒙文,弟子规的原名是训蒙文呀!

  • 奥特曼_jk

    疫情过去,我一定要去丽江拜访您,讲的太好了。

    大鱼小洁讲国学 回复 @奥特曼_jk: 谢谢!去年我们已离开丽江,现住海南。可加“jiebaobao815”微信联系我们。

  • 大鱼小洁讲国学

    您可加jiebaobao815微信入群。

    西西1230 回复 @大鱼小洁讲国学: 我没盆友

  • 幸福在你身边只需你安

    这还不错滴!你也能讲好的吗!

    ttfly_8x 回复 @幸福在你身边只需你安: 棒棒哒

  • 大鱼小洁讲国学

    您可加jiebaobao815微信入群。

    听友98103648 回复 @大鱼小洁讲国学: 大鱼老师讲的太好了。孩子非常喜欢。谢谢大鱼老师!

  • 未知者的夜晚

  • zhangyuany88

  • 玖燚

  • 用户12593ihjscgh

    🍦🍧🍰🍧🍰🍧🍧🍧🍰🍰🍧🍦🍦🍦🍦🍦🍦🍎🍎🍎🍦🍦👸😓😂😓😁😓😁😘👽😠😞❤😢💜❤💜💙💚💜💙💚💙💙💙💙💙💙💙💙💙💙💚💙💜💜🍦

  • 北墨and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