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幻莫测,历史教你选择。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与喜马拉雅共同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节目。我是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由我为大家主讲明朝大变局。
我在这一集将向诸位介绍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在明朝未能进入大航海时代的一些思考。
说起来,有些很有意思的事情。譬如说在公元六世纪,七世纪,就是中国的隋唐时代了,在隋唐时代到中国来的日本留学生、朝鲜留学生及外国的使节,他们曾经为中国政府强有力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而惊叹;但是,同时来到中国的波斯商人,却窥测到中国皇帝的虚荣心和中国官府的自欺欺人。
那么十三世纪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他曾经记载了中国元朝的繁荣和强盛;但是到十六世纪末,马可的同胞利玛窦教士,他更多看到的却是明朝这个“天朝大国”的愚昧和落后。
法兰西哲人伏尔泰,他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还在大声地称赞说:当我们还漫游在亚平宁原始森林的时候,中华帝国就已经治理得像一个家庭一般。但不到一个世纪,他的国人和英国人一道,就占领了这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史的伟大国家的都城北京。
不得不说,不管是日本的留学生、朝鲜的留学生,还是马可·波罗、伏尔泰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中国,也不管是波斯商人、利玛窦,还是英法联军与之打过交道的中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打过交道的中国,看似矛盾,但都是特定的时代中国的某一个真实的侧面,是大象的某一个部位。
日本的留学生、朝鲜的留学生和波斯商人,他们身份不一样,所以他们接触的群体也不同,感受也并不相同。马可·波罗的走马观花和利玛窦的身处其境,利玛窦在中国做(官)很多年了,所以感受也不一样;伏尔泰站在远处看风景,看到的是风光无限;而英法联军它近处打交道,遇到的则是大清军队的不堪一击。
所以这个庞大的帝国,自秦汉以后,在许多个时段,实际上它都是在一个皇帝和一大群官吏的统治之下,都是以天朝大国自居。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野蛮的“胡人”、“洋人”的威胁,如果没有该死的“流贼”、“乱民”的闹事,如果没有罪恶的野心家、阴谋家觊觎政权,那么这个国家的君主他永远都是伟大的。什么原因呢?因为在他们的统治之下,这块东方的大地,经过无数民众的刻苦劳动,它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时代和灿烂的文明,它也在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和新的灿烂。但是君主们的种种罪恶,则因为有“春秋笔法”,而鲜为外人所知。当西方还在神权统治下的“黑暗时代”的时候,我们为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普降甘霖而感到沾沾自喜;但是,当西方摆脱了混乱和愚昧并建立起发达的文明,选择了民主的政治以后,我们又不禁埋怨,为什么中国旧有的体制和习惯势力竟然如此的顽固,使我们改革开放的步履如此地艰难?乃至“兴一利而出百弊”,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按倒葫芦瓢又起”——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层出不穷。
因为这些考虑,所以比较研究之风就蔚然而起了。
很有意思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有人豁然开朗了:原来,西方能够建立起近代政治制度和经济次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中世纪时期政治上的分裂割据、经济上的庄园林立,另外还有一个教皇和无数的教堂在参与政治斗争和经济生活。于是有人进一步发现,原本是古代中国繁荣,我们也引以自豪、引以骄傲的三大基石——君主制、大一统、个体农业,竟然是阻碍中国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的三大障碍。
那么,中国是否应该退回去?退回到那个曾经被诅咒过的西方中世纪、然后再由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显然是不可以的嘛!
其实,中世纪的西方人也并不愿意看到国家的破碎,正如当代的中国人他不可能接受头上有一个至高无上、操生杀大权的君主一样。西方中世纪的黑暗,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它的黑暗之中,实际上孕育着积极的因素以及它近代的进步。那么中国中世纪的繁荣,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这种繁荣的掩盖之下,它同样有着愚昧的痼疾。那么中国中世纪的繁荣和近代的落后,都不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各自历史发展的结果。
如果不将中国和西方进行横向比较,如果东方和西方不发生接触,如果我们只是从孤立的东方的发展和孤立的西方各自发展的轨迹来看,不仅仅西方在进步,中国同样也在进步。有谁能够不顾历史事实,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比汉唐时期、宋元时期的中国更要落后?没这个道理嘛!但又有谁能够断定: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猛烈撞击,如果不是中国被卷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难道大清皇朝就一定是中国的末代皇朝?明清时期也就一定是“封建社会”的晚期吗?
既然东方和西方幸运而又不幸运地生存在同一个星球上,那就无法不让它们相互影响。事实是,即使人类分别居住在不同的星球,以今天的科学技术,各星球之间也迟早要相互影响,就像几百年前欧洲大陆和亚洲,和美洲由相互隔绝到成为邻居一样,我们现在都已经是地球村了。
我们曾经诅咒西方殖民主义者把东方变为他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给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是西方也曾经诅咒,说东方的黄祸所及,把一个好端端的罗马帝国折腾得七零八落,从而导致了若干个世纪的“黑暗时代”。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至少我是这样看的,不知诸位是怎么看——如果没有“黄祸”的西进浪潮,也就没有西方近代民主制产生的土壤;同样,如果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来,当然我们这个“殖民主义者”打上了引号,或许也就没有近五个世纪以来东方的现代化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从明朝中期开始,是“大航海时代”的重要进展。
当然,对于西方人来说,所谓的“黄祸”实际上不止一起,先有匈人的西迁,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坍塌;后又有蒙古人的西征,改变了欧洲的格局,但是也改变了,或者说也决定了后来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那么,和“大航海时代”,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处于同一个时代的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在同时代的世界历史上,它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学者们有不用的解释,有人认为,从明朝中期开始,中国已经退出世界先进的行列。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历史发展到明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处在世界的前列,持这种观点的不仅仅是中国学者,西方学者也大有人在。那么有些学者也认为,正是因为清朝的统治,才真正导致中国在和世界民族竞争的赛跑之中,我们落后了。还有些学者甚至认为,直到清朝的中期,中国也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那么这些看法,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西方中心论和东方中心论,乃至中国中心论。
有不少朋友也不断地问我,你是怎么看?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很复杂:
第一,在明朝所处的公元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上半叶,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它是什么?是以有些学者津津乐道的所谓明朝的“GDP”、清朝的“GDP”为标准?还是以另外一些学者所关注的生产的发展状态、民众的生活状态为标准?这个没有统一。
第二,要看和谁比?这个极其重要。我们已故评书家单田芳先生说到一个人的武功,最著名的口头禅就是“得看和谁比”。那么,把明朝、清朝,特别是把明朝和日本比,还是和东南亚比、和东欧比还是和西欧比,还是和美洲比?是和某个国家比,还是和所有国家最先进的事迹相比?这个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第三,其实这个问题一直以来让中国人活得很累,也很纠结。什么原因呢?因为至少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老是被人欺凌,老是被人瞧不起。说是“落后”就挨打,但是到底是什么落后?是单纯的武器落后还是从制度到文化的全面落后?这个需要一个考量。
第四,中国是否真正曾经先进?什么时候先进?先进的表现是什么?这个也很有意思,如果真正地曾经先进过,那如何持续先进,能否继续先进?实际上中国有一句老话,很有哲理,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在百米跑中风驰电掣般的“飞人”博尔特,现在不是被人超越了吗?42公里的马拉松,不少选手中途退出,我们如果能够处于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我觉得没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第一?这一次第一了,下一次第一了,永远会第一吗?不可能的嘛。所以,我认为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路线正确,继续前行,至于处在第一还是第二,是第一集团还是第二集团,我认为并不十分重要。恰恰相反,如果有人领跑,我们跟跑,或者相互领跑,一起跑向正确的终点,我认为也没什么不好。
当然说到这里,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当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以及后来的荷兰人,用他们的冒险精神,跨越重洋,寻求新的资源,开辟新的生存空间的时候,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时候,明朝确实和它擦肩而过。这一次的擦肩而过,遂使中国在此后的许多年里,在民族发展的马拉松竞赛中,不断被其他选手所超越,也导致了中国曾经被“列强”所分割,被强邻所入侵。这种列强凌辱,入侵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得我们一直保持着警惕,警惕被分割,被凌辱的历史重演。
如果用当下时髦的“问题意识”我们来进行讨论,接下来的问题就应该是:明朝为何没有能进入大航海时代?我们如何才能进入大航海时代?这样说到底,我们如何才能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但是,在这种“问题意识”下提出的问题,也同样难以回答。因为,这类问题可以说没有解的,但是也有无数的解。因为按着这个思路下去,我们可以列举出无数个明朝没有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原因,也可以指出明朝有无数个可以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契机。虽然我们今天提出的这些原因或者理由,对于明朝人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马后炮”,但我们仍然得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它再难回答,再难以解答,我们也必须来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解答。这不是为了明朝而遗憾,而为了今天的觉悟,更是为了明天不为今天而遗憾。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根据我的研究习惯,更愿意把问题先暂时放下,以“了解之同情”,来看明朝276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比较宋元,比较隋唐,它有何不同?它在自身的行进过程中,又有什么变化?如果我们这样一探讨,也许上面的答案就在其中。
这一集我向诸位介绍了中国和西方发展的不同历程,当然是我个人的感觉。以及中国在明朝未能走进大航海时代的一些思考。从下一集开始,我们将就一些具体的环节展开讨论。谢谢大家,我们下一集再见。
今天的问题是:你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落后西方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中提出,小助手们会挑选大家的问题,汇集起来统一给大家答复。听众答疑将在微信公众号“姜鹏历史沙龙”中统一推送哦~~
史观正确
还是听大教授的讲解,受益匪浅
方老师这个开篇很有力度。赞同老师的观点,1,历史不是选择的结果,进步还是落后也不是选择的结果,是各自所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制度…自然形成的。历史不可假设,历史就是历史,实实在在摆在这里。2,历史无可比性。无须去比。落后了,承认,调整方向,继续前行。第一还是第二,不是爭出来的,也无需去争。如老子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3,学史,不为历史而遗憾,为今天的觉悟。
充满睿智的讲解,高屋建瓴的开篇
都是大家,受益匪浅。特别喜欢方志远老师,从国史通鉴开始
中国可以称中世纪吗?这是西方人站到自己角度的一个命名。
可是从宋代的来听,宋是比元明清要发达啊
讲的很大气
终于听到了期待已久的声音
哈,又到了很通透的一站了。文本知识点密集却不生涩,流畅自然,气口留的好。让人对下一集充满了兴奋和期待的感觉。还有一点,什么是好的学者?把史料翻个底儿朝天?NO,得是以史为鉴将当今社会现象融入进去的学者,才叫通透。老学究有什么用呢。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