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卡片
重点内容
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商鞅变法不过是吴起变法的升级版和扩大版。战国变法中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其原因是秦国的落后。他们认为要用黑恶势力来统治民众,让民众屈从于流氓统治,接受任何不合理的现状,这样民众才能越来越懦弱,越来越屈从强权。而这样的想法与贵族文化的性格反差太大了,在有着礼乐文明基础的其他国家很难彻底推行。但是秦国的民族性却与法家文化一拍即合。
文稿
战国变法中最成功的一次是商鞅变法。
而商鞅变法的内容全是抄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可以发现商鞅变法在许多方面,几乎是吴起变法的翻版。
就说商鞅变法里著名的“徙木立信”吧,分明就是抄袭吴起“车辕立信”的典故。
原来吴起在魏国做将军时,曾经在城北放了一根车辕,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厚加封赏。人们都感觉这简直是个玩笑,半天没人去动那根车辕。
后来一个傻乎乎的士兵说这有何难,扛起车辕搬到了南门外。吴起当场赏赐给他大笔钱财,士兵们因此知道了吴起说话算数。
所以商鞅在变法前也东施效颦,在秦国都城的南门前,立了一根木柱,谁要是搬到北门,就给谁一大笔钱,创造了“徙木立信”这个成语,由此拉开了他的改革大幕。
徙木立信
至于商鞅变法的其他方面,和楚国变法也几乎如出一辙。
商鞅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是把全国重新划分成立三十一个县,废除贵族世袭,建立了中央集权,如前所述,这种郡县制改革是楚国首先实行的。
商鞅取消世卿世禄,奖励军功,鼓励耕战,发展生产,每一条都是吴起曾经做过的。甚至商鞅毁灭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比如烧书、打击知识分子,让知识份子闭嘴,也是抄袭自吴起,吴起曾经“破橫散纵,使弛说之士无所开其口”,也就是打击四处游走的知识分子。
因此,我们可以说,商鞅变法不过是吴起变法的升级版和扩大版。
吴起变法
那么,为什么在战国诸国中,那些富有的、率先变法的国家没有成功,但是最穷最落后最晚变法的秦国,变法取得了最彻底的成功呢?
这恰恰正是因为秦国的落后。
我们说过,法家是做为周代礼乐文化的反叛者而出现的。
礼乐文化追求的是典雅、宽容、仁爱、稳定,这种文化性格适合和平年代,在生死存亡的战争年代就显得刻板、迟钝和颟顸。相比之下,法家文化直截、痛快、高效。
法家推崇制度理性,要用制度而不是道德来解决问题,这个思路应该说比儒家更为高明、更为现代。
法家改革者用鲁迅的话来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会用铁腕去解决问题,也确实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和智慧,但法家文化是有严重缺陷的,它精于算计而不择手段,虽然高效但是残忍。
主导楚国变法的名将吴起,在政治上崛起,就是通过著名“杀妻求将”的故事。
杀妻求将
《孙吴列传》载:“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本来是鲁国人,娶了齐国人为妻。后来齐国和鲁国交战,鲁国本来想任吴起为大将,但想到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担心吴起不尽力。所以妻子的国籍成为了吴起登台拜将的主要障碍,于是吴起毅然杀掉妻子,用妻子的头颅,换来了自己的功成名遂。
所以法家的这些人物,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因此法家是一种赤裸裸的“功利主义文化”。
法家学派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它的思考完全围绕着君主利益这个圆心,而不顾及其他阶层的利益。
因此法家变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民众当成君主的工具,一个作用是提供粮食,另一个作用是提供兵源,把国家改造成一架高效的战争机器。
所以法家和儒家的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是针锋相对,完全相反的。
孔子和孟子
比如儒家认为,民众是国家的主体。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民为邦本”,国家是为民众而存在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法家却认为,君主是国家主体,或者说,国家的存在,是为君主服务的。所谓“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百姓对君主有什么用呢?作战的时候,可以贡献生命。和平的时候,可以贡献劳力。这就是百姓存在的意义。
儒家学说认为,君主应该争取民心,获得民众发自内心的支持。民众的感受,就是上天的感受,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只有老百姓满意,君主才能继续做下去。这就是从周代开始的“天命观”。
法家却坚决反对这一点。
韩非子
韩非子在《显学》篇中说道: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为政而期适民,皆乱之端。
不懂得政治的人才说会要争取民心。要获得百姓的支持才能施政,那么要政治家有什么用?
人民都像无知的婴儿一样,政府要他们吃点小苦以谋求永久的大利,牺牲一代人的幸福换来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竟然全然不能了解。如果治国的时候听老百姓的意见,国家必然要陷入混乱。
儒家认为,“有恒产而有恒心”。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因为他们有不大不小的恒产,所以心态很平稳。如果没有自己的财产基础,这个人就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会走上歪门邪道上去。
商鞅
商鞅却说,治国之要诀是“弱民”、“胜民”。也就是压制、打击民众,削弱民众的力量。为什么呢?
商鞅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弱民》)”只有民弱了国才能强。只有让民众既愚昧又贫穷,这个国家才能强大。
这是基于什么逻辑呢?
商鞅说:“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故天下一宅,而圜身资。民资重于身,而偏托势于外,挟重资,归偏家,尧舜之所难也,故汤武禁之,则功立而名成。(《算地》)”
有手艺的人靠手艺致富,做生意的人靠经商发财,这样他们都有所依靠,不把官府当回事,国家就不好管理,只有先让他们穷下来,弱下来,他们才会尊重权力,把官员当回事。
因此,儒家认为“仓廩实而知礼义”,法家却认为知礼义是没有必要的。商鞅认为中产阶级对更高的精神理想的追求是没用的,甚至是可怕的。
商鞅在《赏刑》篇中还说:“博闻、辨慧、礼乐、修行,不可以富贵。”
就是要把民众中那些知识面广的,聪明的,有信义讲廉耻的,有礼乐修养的,都消灭掉,因为这些人不好管理,所以治国首先要让百姓穷下来,这样才可以让他们乖乖地听从权力的指挥,遵循国家政策导向。
儒家认为,要用知识分子要选拔贤人去治理国家。韩非子认为,这也大错特错。因为这些聪明人头脑太活跃,不容易统一指挥。
所以“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儒生凭着自己聪明,会写文章,总是自作主张。侠士凭着自己会武功,总是犯法。
“故举士而求贤圣,皆乱之端。”知识这个东西虽然有用,但是负作用太大。因此只好割爱。
“故遣贤去知,治之数也。”把贤能和有知识的人赶走,这是治理的前提条件。
那么,用什么人治民呢?《商君书》提出要“以奸民治”: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去强》)
商君书
用有良心的人去治理奸恶之徒,这个国家必乱。用奸恶之人去压制那些有良心的人,国家才能强。
换句话说,就是要用黑恶势力来统治民众,让民众屈从于流氓统治,接受任何不合理的现状,这样民众才能越来越懦弱,越来越屈从强权。
因此,法家文化完全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
一提起性恶论者,大家都会想到英国思想家霍布斯。因为霍布斯有一句名言,“人对于人是狼”。然而在人类文化史上将人性恶推到极致的,正是法家。
秦晖先生说,如果你认真读霍布斯,你会发现,霍布斯的性恶论是有条件有限定的,主要讲的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霍布斯没有说过,熟人、亲人之间也相互是狼。
霍布斯
可是,韩非子就是这样说的。
韩非子的原话是什么呢?
“夫以妻之近及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你不要相信任何人,连你的老婆孩子都是在成天算计你。你宠爱某个妃子,但是你知道这个妃子怎么想吗?她正成天盼着你早死,因为她现在正在受宠,她的孩子有可能成为继承人。
可是如果你再活几十年,她年老色衰,你就会移情别恋,她的孩子也被冷落了,所以她没事就捉摸着怎么给你下毒。妻子是这样,儿子也是这样。如果你立了一个太子,你以为他会感谢你吗?恰恰相反,他巴不得你早死,他好早点接班。
这才是彻底是性恶论者。
韩非认为,人性本恶,百姓自私自利而且愚蠢,所以最高统治者不能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三个东西:法、术、势。
“以法刑人、以势压人、以术驭人”。
所谓法,严刑竣法,严酷地对待百姓,运用好赏罚这个利益杠杆,不听话,狠狠打击,卖命的,就给高官厚禄。
所谓术,就是权术。韩非子说:“君以计蓄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什么意思呢,皇帝出于算计,用大臣。大臣们也是出于算计,因为有好处,才给皇帝服务。所以皇帝和大臣的关系,就是相互算计的关系。君臣之间,“一日百战”,一天需要玩一百次心眼儿,因此皇帝一定要精于权术。
所谓势,就是严刑峻法造成的一种威势,一种恐怖气氛。这样就可调动起所有社会资源,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这样的理论,与贵族文化的性格反差太大了,在有着礼乐文明基础的其他国家很难彻底推行。
这就是法家理论在其他国家都遇到了重重阻碍,变法都进行得很不彻底的主要原因。
但是秦国的民族性却法家文化一拍即合。
这一点古人即已指明,《淮南子·要略》谓“秦国之俗,贪狠强力,寡义趋利。故商鞅之法生焉”。
秦国的风气是贪婪、狠猛、残暴、现实,所以才出现了商鞅之法。
那么,为什么秦国与法家一拍即合,商鞅之法,又是具体如何导致秦国崛起的呢?
我们下一章再讲。
我个人认为人性皆恶。儒家以德治国和法家以法治民都是承认了人性皆恶。自商鞅之后历代统治者采用的是内儒外法,一个是意识形态,一个是现实手段。用两手抓来约束和遏制人性中的恶。
描图鸭嘴笔 回复 @大可_2s: 法家可没打算约束恶,或者可以说发扬恶提倡恶
法家太吓人了
讲的是真好,能多一点就好了
老师,”儒家和法家都是为了遏制人性中的“恶”为出发点的。儒家以德治国也是用“德”来约束“恶”。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告诉人们人在做,天在看。
法家是最早的法西斯了
法家,够阴的
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
怪不得说秦始皇暴政,原来是因为推崇的思想理念太过苛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快就灭亡了
平生最是恨秦制
讲得很清晰、很精辟、很深刻,有新的知识信息,有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