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元代 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瑕疵里的特殊美

074元代 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瑕疵里的特殊美

00:00
16:25


国宝100,件件精彩。

074元代 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


开篇 

今儿这故事要从一位收藏家说起,他的名字叫安宅英一,这名字一听就是个日本人。他是家中的长子,由于出生在英国殖民的香港,所以取名“英一”。他父亲安宅弥吉,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实业家,靠贸易发家,后来投身钢铁业。安宅产业,是日本当时的十大综合商社之一,是最高营业额高达26千亿日元的大企业。安宅家也是个极大的财主。


安宅英一


安宅英一:酷爱艺术,低调行善 

安宅英一家境富裕,酷爱艺术。他生前也为艺术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其中包括赞助艺术家和收集美术品。


安宅英一从小就与音乐结缘,16岁起开始学习弹钢琴。高中毕业后,安宅英一进了神户高等商业学校。大学毕业后就结了婚,成家立业,进入安宅商会,就是之后的安宅产业。这个时候,他开始对古董有了兴趣,但他父亲并不支持他的这一爱好,担心他陷得太深,所以让他离开日本,先把心静一静。


1927年,26岁的英一被派遣到伦敦分店出差。在那里,他结识了著名的指挥家、音乐家,还时不时地去意大利,接受著名钢琴家的指导,直到31岁才回国。然后,他就开始了对日本国内的年轻音乐家的援助。1938年,在东京音乐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东京艺术大学设立“安宅奖”奖学资金,来资助音乐等专业的学生。当时的日本古典音乐界,几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接受了安宅英一的援助。而英一本人非常低调,从不鼓吹自己的善行,只是在幕后默默地奉献。他为东京艺术大学创设的安宅奖,在他死后,由他长子继承,2015年长子去世后,又由孙子继承。如今这笔奖学金总额有500万日元(约30多万人民币),每年都会资助12-16名学生出国留学。


“安宅收藏”与安宅产业的那些事儿 

1942年,比安宅英一小10岁的弟弟安宅重雄就任安宅产业的社长。据说是因为父亲嫌英一的艺术家气质太重,整天不干正事,不是弹钢琴,就是资助艺术家,每个月一花就是1万多日元,要知道当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一个月才40日元。英一惯于铺张浪费,在读书的时候,是个连鞋带都要让佣人给系好的“纨袴子弟”。以“坚实”为人生准则的父亲认为“英一没有守成的才能”,觉得他压根不是块老老实实继承家业的料子。安宅英一自己也说过,“社长什么的太麻烦了”,谁爱当谁当去吧,就把社长的位置让给了弟弟。所以父亲安宅弥吉就点名让次子安宅重雄来继承自己的家业,而身为长子的英一则任职为会长。日本的社长,就相当于董事长,拥有最高权力。会长的权力高于总经理,但低于董事长,实际上是个虚职。英一在当了2年的会长以后就辞职了,但1955年又重新任职会长,1965年成为顾问。


 “安宅收藏”虽历来被认为是安宅英一的个人收藏,但他只是收藏的主导者,藏品的所有权都是归安宅产业所有的。


收藏开始的契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当时,英一的好友武智铁二要创立“武智歌舞伎”,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歌舞团。为了凑齐资金,武智就开始出售自己收藏的近代日本画——速水御舟的作品。英一素来与武智交好,想要帮他,但个人能力又实在有限,为了防止作品散到国外,就跟安宅产业的员工商量,打算以公司的财力来购买御舟的作品。1951年的安宅产业董事会上,就商议了此事。为了将企业的利益回报给社会,以及陶冶员工的情操,公司决定把收集美术品作为一个正式的项目来施行。从此就开启了“安宅收藏”之路,英一不光是收藏绘画,他最著名的收藏当数东洋陶瓷,他本人也为此倾注了毕生心血。


武智铁二


这批藏品以原安宅产业株式会社收藏的144件中国陶瓷和793件韩国陶瓷为主,总数大约可达1000件之多。虽然我们听上去中国陶瓷的数量没有韩国陶瓷多,但中国陶瓷在质量上远远高于韩国陶瓷,而且件件都是精品。安宅的这批收藏,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包括日本定下的2件“国宝”和12件“重要文化财”。


国宝:飞青瓷花瓶 

安宅收藏中的2件国宝,一件是宋代的油滴天目盏,另一件就是今天要讲的飞青瓷花瓶。


名称:南宋 建窑油滴天目盏

数据:口径12.3厘米,高7.0厘米,足径4.3厘米

简介:除了底足周边之外,整体都涂有漆黑的釉,并且其内侧外侧的黑色底面还浮有银色闪光斑纹,其美丽好似油滴一般,因此被赋予“油滴”之名,在室町时代其即被称为“油滴”、“油滴天目”。


 “飞青瓷”是日语的叫法,专指青釉褐斑的瓷器。 “飞青瓷”是个专有名词,不可以拆开来说。比如一件青釉褐斑的瓷器,我们不能把它叫作“飞青”,因为“飞”在这里是作为形容词来修饰“青瓷”的,不存在“飞青”这个词汇。我当年特意查了很多中日的字典,的确没有“飞青”这个词,这个叫法可以说是中国人以讹传讹地叫出来的。因为“飞”这个字可以指漂浮、悬浮,这褐斑印在青瓷上,就像悬浮着一样。


这件飞青瓷瓶的表面散布着铁锈色不规则斑点,上面施了一层青釉,这种装饰手法在元代龙泉窑比较少见。在三国两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上,有过这种褐斑点在器身的装饰,但它并不突显内容和主题,也没有规律可循,这一类的审美长久地不被中国人接受,所以在中国始终没有大面积地流行开来。


这件国宝的器型是我们熟知的玉壶春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无论是莹润的釉色,还是错落有致的褐斑装饰,这件青瓷瓶在同类中都堪当一件优秀作品。圈足的底釉被削去大约有5毫米左右,露出深红褐色的胎体部分。细长的颈部和丰满的鼓腹造型优雅,张弛有度,相映成趣,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


相较于安宅产业,留存至今的“安宅收藏”更广为人知。这批藏品虽然是住友集团出资的,但收藏的名称始终叫“安宅收藏”,最多后面加个括弧,写上“住友集团捐赠”。这个住友集团我在前面也讲过,是三井家族的产业,就是将“蚂蝗绊”青瓷碗捐献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那一家。



名称:南宋 龙泉窑蚂蝗绊青瓷碗

数据:口径15.4厘米,高9.6厘米,足径4.5厘米

简介:整体釉面莹润如玉石光泽,茶碗底部有几道冲线,因为其冲线上的锔钉极似蚂蝗而得名。


推动“安宅收藏”的还有另外一位重要人物,他叫円城寺次郎,是当年的社长,美术造诣极深。他非常了解安宅英一在公司里面的微妙处境,徒有个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为了支持英一,他通过,举办过多次安宅收藏展,这一点很重要。


1975年,安宅产业投资石油精炼产业失败。在出现经营危机时,以住友银行为首的住友集团21家公司出面,集资152亿日元捐赠给了大阪市文化振兴基金。这152亿日元今天听起来,也就10亿人民币左右,但在当年却是一笔巨资。大阪市将这笔捐款用于购买1000多件安宅收藏的陶瓷,在1982年建设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作为展示、保管和研究这批陶瓷的设施。如今,这里已是陶瓷爱好者的朝圣地。


円城寺“完璧归赵”显魄力 

在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建成后,安宅英一为了感谢円城寺对自己长期的关照和指导,将一件珍藏的陶瓷送到了他府上。由当时美术馆的馆长伊藤郁太郎代为转交,他把英一的心意也全部转达到了。但円城寺却坚持不收谢礼,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的工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物件我是万万不能收的。安宅先生看中的东西,必定是极有魅力的。一旦打开盒子,我可能会心生犹豫,所以就这样完璧归赵吧。”当伊藤郁太郎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说自己深深地体会到了円城寺的人生哲学,以及毅然爽快的处事方法,然后满怀敬意地将这件未被打开的瓷器带回到了英一的身边。


安宅英一的收藏之路 

回顾安宅英一的收藏之路:

他在50岁时,开始以公司的名义收藏美术品,这时候收藏美术品是最好的时期,人心静、沉稳,也做好了充分的审美准备;

64岁,成为公司顾问;

67岁时,遇到了知音——円城寺次郎;

74岁时,安宅产业背负了巨额债权;

75岁时,停止购买美术品;

79岁时,将藏品捐出,成为大阪市的公共财产;

93岁,去世。


他这一生,为人非常低调,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但他生前所说的话,却有流传至今的名言名句:


“无论是人,还是物,到头来还是看品格。品格才是最为重要的。”、“对物鞠躬,无论行多少次礼都是不为多。”


但凡大收藏家,都有自己的经纪人。专为安宅英一购买美术品的伊藤郁太郎,相当于是他的经纪人。他在自己的著书里提到:英一是收藏家执念的象征。他先有宏观计划,一定不急不躁,细心地定好战略,然后尽一切可能实现目标。并不是有钱就能搞收藏。


著名的安宅藏品 

安宅收藏里著名的藏品很多,其中有一件汝窑的水仙盆,是世界上已知的6件水仙盆之一;元青花莲池鱼藻纹罐,堪称元青花的代表作;还有一对明永乐“内府”款梅瓶,是难得的完整保留了瓶盖的梅瓶……这些藏品,如有机会,我们再继续介绍。


名称:元 青花莲池鱼藻纹罐

数据:高28.2厘米  直径:33.4厘米  重量:6060

简介:圆唇口,短颈溜肩,鼓腹至下渐收,底挖浅圈足,沙底无釉。颈部青花绘海水波涛纹,肩部绘转枝牡丹纹,腹部为主体纹饰,绘莲塘水藻,鲭、鲢、鲤、鳜四种鱼畅游其间,腹部纹饰下部绘一圈菱形锦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内部绘如意云纹和各种杂宝。


这件青釉褐斑玉壶春瓶,是日本国宝里唯一一件飞青瓷。在日本的茶道当中,青瓷是备受器重的。看似随意的褐斑,能给茶室增添韵味。这件作品是大阪豪商财阀鸿池家族的传世品,在英国的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瑞士远东艺术博物馆的鲍尔基金会等诸多系列藏品中,都能看到类似的作品。


马爷说 


“更为安静的、不高声喧哗的器物,正统的器物才是真品。”安宅本人也一直以极高的标准和一腔执着收集真品。他收藏的这件飞青瓷玉壶春瓶,其实并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主流审美。因为以我们传统的观念,釉色完美才算好看,加了褐斑就觉得是有瑕疵了。但恰恰是这件有着褐斑的青瓷,被日本定为国宝。这体现了两国审美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这件作品表现了古人创造特殊美的极高能力,直到21世纪的今天才被我们所接受。


国宝情未了,下集听分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52790fdst

    从这件元代龙泉窑,回想起在大英博物馆看到南宋的龙泉窑藏品,感叹中华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悠悠。

  • 刘爱华_qt

    看国宝一般先看藏馆在哪 ,一看是外国博物馆就有点沮丧😦

    耳闻天下2020 回复 @刘爱华_qt: 保存的更好,文物属于全人类

  • 1300171ptxo

    特别喜欢听马先生说话,舒服

  • 邢亮_ei

    有幸去过大阪市立陶瓷博物馆。看到过这批国宝!中华文明闪耀着光辉

    Froby 回复 @邢亮_ei: 我可太遗憾了!在京都住了三年,时间又充裕,但是没去看过,实在是那时候太年轻,没有知识储备。

  • 枯叶与落叶

    就喜欢这样的人文故事,不管是日本人的还是先人的或者是马爷的,永远不要狭隘的看待历史

  • 汤晓圆

    雀斑的美

  • 素色素色

    外流的国宝大多是清末以后的事 那么多的中华文化艺术瑰宝像弃儿一样被人家拥有 听着让人痛心啊 谁之过 谁之过

    Froby 回复 @素色素色: 有国才有家。那时候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落后就要挨打呀!

  • 大漠孤烟1018

    去大阪时专程去东洋陶瓷美术馆参观这批宝贝。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每次在国外看到咱们中国的国宝心中都是感慨万千。

  • 13602937vgq

    有机会,马先生提及的博物馆都能去看看真品,即使是隔着玻璃,也挺好

  • 刘爱华_qt

    不想听日本人的故事,希望多介绍点文物知识

    月Teresa 回复 @刘爱华_qt: 莫要如此狭隘。日本之所以发达文明就是因为他们乐于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民族团结,我们也应学习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