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诸葛恪直攻新城是什么道理

318.诸葛恪直攻新城是什么道理

00:00
08:27

318.诸葛恪直攻新城是什么道理

 

诸葛恪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率军北伐,二十万大军直逼合淝新城。大家翻开中国的地图,就会发现在这个偌大的版图里,虽然城镇无数,可位置真正险要的地方就那么几个。


因此那些地方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每次大的战争都在那些地方发生。孔明六次北伐,每一次都要经过祁山,现在诸葛恪指定要攻新城,就是因为新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北伐的一个要道。

 

如果一个地方位置险要,那它就会很惨,因为大家打来打去都是在那里,当地的老百姓也会跟着倒霉。同样,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好,往往就会成为大家的目标。

 

老将丁奉虽然抱病在身,仍坚守在前线攻城。一个人的行为是根据他的信念产生的。


如果丁奉认为自己是老将,对东吴的贡献已经足够了,这一次应该让年轻人上前去打,他只需在后面跟着看,必要时先溜回家去,那他就不会这样做了。


或者他也完全可以选择袖手旁观:反正是你诸葛恪在主持,又不是我,你讲你的,我爱听不听,因为我比你资格老。


可是丁奉完全没有这样想,他跟赵云的想法一样:我既然是将领,战死沙场才是一生的光荣。


如果怕死的话,那就不要当军人。丁奉是一员老将,对他而言,只要是战死的,那就死而无憾,因此他比谁都勇敢,这是很可敬的一种态度。

 

诸葛恪围攻新城三个月,眼看破城在即,新城守将张特却使出一计,假装投降以做缓兵之计,张特也是从司马昭那里学来的一种计谋。


他想诸葛恪老远来打仗,最怕的就是粮食耗尽,到时就不得不退兵了,所以现在暂时不必请求援兵,只要想办法拖延时间,到时候诸葛恪就自然不战而退了。

 

使者向诸葛恪呈现新城的册籍,表示数日后投降,诸葛恪不相信是对的。就算诸葛恪再专横霸道,可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他认为要投降只要开门投降就好了,干吗还要呈上册籍呢?

 

按照魏国法度,敌兵围城,守城将士若能坚守百日,而无救兵,出城降敌,家族亲眷皆不问罪。


而现在吴军围城已九十余日,如果再过十天投降,守城将士的家人就不会受到处罚;如果现在就投降的话,所有的家人都要受害。


可是一般来讲,我们中国人听到某件事情,都是先说不相信,然后再看看情况,直到确定可以相信了之后才相信,也就是站在不相信的立场来相信。


诸葛恪虽不清楚内情,但直觉告诉他这其中有诈。但是在使者的再三劝说下,诸葛恪心有所动,决定暂缓攻城。

 

丁奉得知诸葛恪停止攻城,抱病前来劝阻。丁奉年事已高,平时又穿惯了衣服,突然在雪天脱了上衣,显然有些不自量力,因此很快就生病了。可他坚持在前线作战,并没有回家养病,这种精神倒是值得我们敬佩。

 

丁奉苦劝诸葛恪,让他不要上当,说北城虽然难攻,但也胜利在望,只要一鼓作气,继续攻城,城破之日就指日可待了,但一旦停下来给敌人休整的机会,到时再攻就会死伤惨重。


可诸葛恪认为张特说的那一套虽不可信,但也有可能是真投降,现在只需把来使关在牢里,十天之后就可知晓真相,根本不必着急,因此他对丁奉的劝告也不相信。

 

任何将领多少都要读一些兵法,而中国最了不起的《孙子兵法》是主张不战的,可是孙子本人却也一辈子都在战。


可见所谓的不战就是要战,即站在不战的立场来找出战的最佳时机,然后才战。能够不战是上策,实在不行的话也要尽量少战,而且一定要看准时机后才可以出手。


“不战而屈人之兵”向来就被兵家奉为最高的策略,诸葛恪当然也想这样做。


可是张特后面还有个司马昭,司马昭旁边还有很多谋士,那么多人帮着出点子,绝不是诸葛恪想怎么样就可以如愿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65023gokp

    诸葛恪真不如李云龙的军事素养啊,看看老李怎么攻打平安县城的

    曾仕强学堂 回复 @1365023gokp: 感恩留言,感恩相遇,谢谢关注和点赞,请多多分享。

  • 阿坚_ma

    😄

    曾仕强学堂 回复 @阿坚_ma:

  • 欣欣向荣X

    能够不战是上策,实在不行的话也要尽量少战。

    曾仕强学堂 回复 @欣欣向荣X: 是啊!战受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不战是上策!感恩您的留言,请关注主播,聆听不迷路。

  • 我的小屋呀

    想想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原因,不战而胜,再也不受欺负!

  • 沐晨乐曦

    所谓的不战就是要战,即站在不战的立场来找出战的最佳时机,然后才战。能够不战是上策,实在不行的话也要尽量少战,而且一定要看准时机后才可以出手。

  • 沐晨乐曦

    如果一个地方位置险要,那它就会很惨,因为大家打来打去都是在那里,当地的老百姓也会跟着倒霉。同样,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好,往往就会成为大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