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为什么我们要返璞归真
原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第三十五章,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大象,就是生生不息之道。
道,它不能执。道那么大,无形无象,怎么去执呢?这里的“执大象”,就是惟道是从,即遵道而行,这样就可以通行天下了。
“天下往”,天下哪里都可以去。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次了,道最了不起的,就是它永远与万物同在,但是它不主宰万物。
“往而不害”,就是说不管去哪里,都不受外界的阻扰,而不是说到哪里都不害,那就表示道有害了。
凡是讲到不害,马上想到有害的,就是心里有害。一个人说自己不会害人,迟早会害人。
所以,中国人告诉你他很守信用时候,你就要提高警觉了:他常常不守信用,才会讲这句话。
凡是跟你讲钱财是身外之物的人,也要提高警觉:最爱钱的人经常这样讲。心中没有这个,怎么会讲出来呢?其实我们都很诚实,这叫不打自招。
“安平太”,“太”,实际上是泰卦的泰。这里不用“泰”字,是因为泰卦下面就是否卦,所以用“太”。
意思是告诉我们,太平才会安好,太平才是真正的安好。我们不过是宇宙的过客,我们只求安平太。
接着,老子说:乐与饵,过客止。“乐”,就是音乐;“饵”,就是美食。就像我们到了一个地方,本来想住一宿就走,可是却会因为音乐难得、美食太好而留下来。
本来是过客,反而要多住几天。其实,这种解释不是老子要的,因为这是平常现象。
没有读通老子书的人才会这样说:这里有半个月的音乐节,我事先不知道,我们干脆改变后面的行程,在这里跟大家玩半个月。这就是一般的常人,没有很高的智慧。
“过客止”,意思是说虽然看到这么热闹,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吃的东西,却会自己控制,做到适可而止。
其实,吃一次跟吃一百次是一样的,干吗非要吃到一百次呢?说不定还把自己的胃口吃坏了。
既然是过客,听到悦耳的音乐,看到好吃的东西,即使以前没听过、没吃过,也应该适可而止,因为自己是客人。
老子告诉我们,有没有害,能不能止,其实跟外界没有关系,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在做决定。那边正好是音乐节,你就流连忘返,所以耽误了正事。说不定这一逗留,在那边意外出了车祸,人就回不去了。
但是,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难得,要多留几天。其实,这些东西多的是。一旦人的心里认为是美的,它就是美的。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这个东西,是不能拿来讲的。出口就是用嘴巴讲出来,讲出来就是淡然无味的。我们讲这些道理,听起来都很平凡。
“淡乎其无味”,它本来就无味。因为很平常,才叫常道;如果很奇怪,就不叫常道了。
中国人都讲常,伦常、五常、家常便饭,都是常。现在你卖家常便饭谁来吃啊,所以现在人到底是越来越无知,还是越来越没有福气?我真的不知道。
老实讲,道的平淡,是大家用惯了,才觉得它平淡。对新鲜事,一阵时间之内会好奇,这是人之常情,我们绝对不反对,只要能够返回来就好。
老子苦口婆心多次告诉我们要返璞归真,就是这个意思。现在,什么叫反省自己呢?
就是一看不对,赶快返璞归真,而不是记下自己今天犯了三大错误,过一段时间,又犯了三大错误,这是毫无意义的事情。甚至,有很多人写日记,也是写给别人看的,而不是写给自己看的。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既”,是尽的意思,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不够看、不够听,还以为有什么新奇、特别的东西,原来这么平淡,但是用起来永远用不完。
这是在告诉我们,道不是用来讲的,而是用来实践的,用来自己“行”的。自己考核,自己改善,自己调整,不怨天不尤人,跟别人毫无关系。
《道德经》也是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味,但是够你用一辈子。谢谢大家!
好多字都是错的
曾仕强学堂 回复 @1805865kxaz: 亲爱的易友,非常抱歉给您造成困扰,平台现在引进了人工智能技术,文稿是由ASR技术根据音频自动生成,所以会出现您遇到的问题,请多多理解。您可以登陆网页版喜马拉雅观看文稿内容。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和咖啡一起: 感恩留言,让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有道的人,无往不利,也懂得适可而止。道是不言而喻的,道是返璞归真的,我们也要返璞归真,遵守大道,就也能无往不利,适可而止。道看似没有什么,但够你用一辈子。 大象,无形无相,生生不息之道。执大象就是,依据道而行。不害:不被左右。饵:美食。止:适可而止。 【说“我不会骗你”的人,往往是迟早要骗你,如果是不骗你的人,他不会想到要骗你,也就不会想到要说这个。因为,我们都很诚实,很会不打自招。】
与万物同在却不主宰
反璞归真
人生导师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凤翔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