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90岁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在阳台,坐一把躺椅,让阳光洒在身上;或是在公园,拄一把拐杖,看儿孙围绕身旁。
可有这么一个近90岁的老人,却没有按既定的剧本演出。
明明应该颐养天年,却偏偏工作在第一线;明明应该功成身退,却依旧心系家国。
这个老人,就是袁隆平。
6月27日,在长沙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的袁老献上了一段英文致辞。
惊艳过后,是深深的感动。
“粮食问题是民生根本,袁爷爷真的功德无量。”
是啊,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决心,才能在89岁的时候仍然不忘初心;
一个人又是有多大的勇气,才能靠着压不跨的信念撑起一座民族的脊梁?
这份决心和勇气,我们在袁老身上都看到了。
胸怀:7%的耕地,22%的人口
今年的袁老已经89岁了。
按理来说,他这一生早就实现了功成名就的目标,也到了功成身退的年龄。
然而,袁隆平,依旧战斗在杂交水稻第一线。
他说:
“我很高兴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来培育杂交水稻,以解决、克服他们粮食短缺的问题。”
这段朴实无华的文字,展现了他宽广的胸怀,令无数人为之赞叹。
但你知道吗?
袁隆平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高度,是因为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
解决所有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他为了这个梦想,奋斗了一辈子!
我国的土地,18%以上是沙漠,10%以上是盐碱地。这些地方几乎寸草不生,更别提种庄稼了。
但袁隆平不服输,他发誓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所以他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不舍昼夜地研究;
最终让曾经荒芜的戈壁滩和重度盐碱地都变成了绿色稻田,亩产高达549公斤。
这个成就,就是袁隆平创造的“绿色奇迹”。
你知道吗?非洲每年有400人死于饥饿,大约2亿人处于营养不良,饥饿或半饥饿状态。
而袁隆平却在非洲创下了水稻产量的记录,在马达加斯加的试验田里,他将水稻产量提高了3倍,达到了10.8吨,是他让更多孩子的生命有机会得到延续。
这个成就,是袁隆平创造的“粮食奇迹”。
你知道吗?
在我们享受温饱的同时,全世界有超过8亿的饥饿人口,全球平均每天有两万多人死于饥饿,其中近一半是儿童。
而中国这个拥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能够丰衣足食快意人生,多亏了这个貌不惊人的老人。
他这一辈子都在坚守关于粮食的信仰:
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没解决,要为中国人奋斗;世界上的粮食问题没解决,要为全世界奋斗。
在他心里,科学是超越国界的,知识是超越国界的,爱也是超越国界的!
这样大无畏的胸怀,又有多少人能够拥有?
心态:“80后”年轻人
虽然已经89岁,但是袁隆平其实是个心态“80后”的年轻人。
他不喜欢外国人问他:
“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
因为old太显老。
83岁那年,袁隆平上了央视的《对话》节目时,主持人就问:“How young are you?(你有多年轻)”
袁隆平回答说:“I am 83 years young,我是80后呢!”现场一片笑声。
主持人又问:“您为什么这么拼命干活,不去安度晚年?”
袁隆平立刻反驳道:“我是在享受青春年华,不是晚年。”
了解袁隆平的人都知道,他不服老。
袁隆平最喜欢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做有趣的事。
他在朋友面前拉小提琴,《梦幻曲》、《蓝色的多瑙河》和《小夜曲》是他最爱的曲目;
他和年轻人打排球,是场上矫健的“主攻手”;
他和年轻人下棋打麻将,也是打牌的一把好手。
他常常说自己拥有50岁的身体和30岁的心态,直到80多岁的耄耋之年,依旧每天都背上一个水壶,带两个馒头,中午下田,在水稻基地顶着太阳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
袁隆平一生都不服老,他原本是个文青,喜欢读书拉小提琴,却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土地。
他原本也很“摇滚”,放荡不羁爱自由,却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
做人:身价千亿,却穿10元一件的衬衫
1980年5月9日,以袁隆平为首席专家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乘飞机抵达美国洛杉机,与美国圆环种子公司进行学术交流。
刚刚步出机场,圆环公司总经理威尔其先生就迎了上来。
热情地拥抱了袁隆平助手陈一吾,握住他的手说:“欢迎欢迎,尊敬的袁先生。”
三个人有些尴尬,又觉得好笑。威尔其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认错人了。
原来那位毫不起眼,又黑又瘦的老头才是袁隆平。
袁隆平毫不介意,还开玩笑说:
“他们都知道,我有一个绰号叫‘刚果布’。”意思就是“非洲黑人”。
后来,有媒体评论说:
“打扮像,被美国人误认为随行人员。”
评论并无恶意,但我想“打扮”二字,除了身上的衣着,还有骨子里的气。因为从实验室到田头,从田头到实验室,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绿色的丛林里穿行了半个多世纪。
的确,在选财富拼颜值的今天,一个打扮的老头太不起眼了。
可鲜少有人知道,1998年,一家湖南的评估机构评定“袁隆平品牌”的价值早已超过千亿。
可你能想象吗?身家千亿的袁隆平,生活却十分节俭,甚至可以用拮据来形容。他最贵的西装不超过800元,皮鞋不超过200元。
有一次,袁隆平和老伴一起去逛商场,碰到商场正卖减价服装,一件衬衫只要10块钱!
他一口气挑了十几件,边挑边说:“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
有人说他吝啬,有人说他不注意形象,但袁老自己知道:比金钱更重要的是梦想;比形象更重要的是真心。
真正的快乐与幸福不是外界界定的,而是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充盈。
做事:爱钻“牛角尖”的老头
生活上不拘小节的袁隆平,对待学问却特别爱“钻牛角尖”。
上初中的时候,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定理:一角不能三等分。
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
但是老师只是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其实,这个定理有一个前提:用尺规法(直尺和圆规)无法三等分。老师的答案,自然没有让袁隆平信服。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原来袁隆平对待科学的严谨,在他小时候就已经萌芽了。
从事杂交水稻之后,他将严谨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到了“钻牛角尖”的地步。
由于下雨,不少稻谷被打落在地。
袁隆平说:“打落的不算(产量)。”
刚好有记者在试验田,记者问:“别人364天都辛辛苦苦地干活,就这一天雨打落了稻谷就不能通融一下么?”
袁隆平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纠正道:“没有364天都干活,还有时间休息的!”
产量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因风吹而抱怨,也不能因下雨而通融。
对杂交水稻试验田尤是,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
有人问:“您有了现在的成就和地位,让您的学生将数据报给您不就好了?”
袁隆平说,“那怎么行,不到田里去,就像隔靴搔痒,永远掌握不了最真实的情况。”
不仅仅他自己,袁隆平还有一条“军规”,“读我的研究生,必须到田里去。”
袁隆平曾经三个月跑了17个地区调研,最远到了菲律宾。
“电脑很重要、书本也很重要,但电脑和书本都种不出水稻,只有在田里才种得出来。”
生活中可以随便一点,研究上必须钻牛角尖。
取舍有度,松弛有别,就是袁隆平拥有的大智慧。
袁隆平,这个一生称自己为“”的院士,这个一生孜孜不倦潜心研究的学者,这个心系国家心系世界的慈悲之士,他不想停,也不会停。
截至目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示范成功;
同时,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孟加拉等1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超过700万公顷。我国杂交水稻甚至在非洲创下高产记录!
而在中国,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
这个数字,令人振奋!令人肃然起敬!令人热泪盈眶!
可敬可爱的袁老现在仍在用生命实践着,他对粮食生产的执着,在他的心里装着的,是整个国家和所有吃不饱的人民!
致敬袁老!
愿您身体健康,中国有您,中国人民有您,是大福也!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私信回复“福利”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真厉害 我也想学小提琴
最敬佩袁隆平爷爷
心简单了就什么都简单了
向老爷子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