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100,件件精彩!
073清乾隆 外洋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
开篇
故事从乾隆年间讲起。
乾隆九年的冬天,宫廷里有一件小事。这件小事记录在档案里,如果不是清宫档案里有记载,我们也不会太清楚。什么小事呢?就是乾隆皇帝让造办处给一件瓷器“急速配座”。乾隆皇帝很着急?他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就是因为乾隆皇帝看见这东西以后,高兴!马上就要摆出来。
乾隆画像
乾隆爷讲究,“配座”出国宝
我们今天买个瓶子回来,往那儿一摆就完了。可皇上讲究啊,瓶子底下得配有一座,不能那么秃摆着,所以就赶紧让造办处配座。这配座洋彩米色釉玲珑仙果六方尊一件的东西叫什么呢?档案里写得很清楚,叫“洋彩米色釉玲珑仙果六方尊一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国宝。这件东西档案里说得很清楚,洋彩是它的品种,米色釉就是它呈现的颜色。玲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透雕、透着的。仙果是纹饰,六方尊是造型。
这件东西的座配了多久呢?造办处连夜加班,五天以后就给配好了,这皇上的圣旨就是好使。
第二年夏天,又出了这么一件东西,又是乾隆皇上让配座。这东西的名字,叫“洋彩米色地玲珑夹宣六方尊一件”。说的和上面那件多少有点差异,但它们是一类东西。这时候皇上没那么着急了,只下旨说“配座”。结果呢,这次皇上不急,底下的太监也就不急,所以配了近一个月,才把这座配好。
这两件洋彩瓷瓶很有意思。它们都是当时的督陶官——唐英创新,进贡给皇上赏玩的瓷器。最后这对御用的瓷器,一并被下旨送往圆明园陈设观赏,距今275年。
唐英
那这对洋彩瓷瓶,在圆明园搁了多久呢?一共陈设了115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时间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打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这对洋彩瓶就不知去向了。
英国富二代和放山居
一年以后,1861年,这对瓶子就到了英国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放山居”。放山居的主人叫阿尔弗雷德▪莫里斯(Alfred Morrison),是个标准的富二代。这位富二代有多牛呢?比我们现在的富二代都牛。他爸爸叫詹姆斯▪莫里斯,是十九世纪英国纺织业大王,欧洲的首富。阿尔弗雷德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庞大遗产后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不停地买买买,搞艺术品收藏。经过他的努力,他们家最终被买成了一个博物馆。你要是看到他们家的照片,那就和欧洲的各博物馆都一样,只不过它不叫博物馆,叫“放山居”,名字很中国。
据记载,他收藏的中国艺术品,几乎全部来自圆明园。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当时英国公使埃尔金伯爵的私人秘书洛赫爵士(LordLoch of Drylaw),将大量的圆明园文物,装在若干个大木箱里,用船运回了英国。1861年,轮船抵达英国布里斯托港口,阿尔弗雷德见到了洛赫爵士,在得知船上的木箱里都是中国艺术品后,他在没有开箱看货的情况下,当场付钱,买下了船上所有的东西,木箱从布里斯托港口直接就运到了放山居。由于阿尔弗雷德是一位专业买东西、收藏的人,所以他很仔细地把所有文物编号归类,每件都贴上了有他们家族字样的标签。
放山居(Fonthill House)
洋彩瓶作为拍品重现
我们再来说这对洋彩瓶。它们究竟是何时散开的呢?我们不清楚。但清楚的是什么呢?在1988年,经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出过一只,当时被台湾的第一买家——台北鸿禧美术馆竞买收藏。鸿禧美术馆,是由台湾著名的实业家张添根先生创办的,它是一家私人博物馆,有“台北小故宫”之称。
那第二件洋彩瓶呢?于十二年以后,也就是2000年时,又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春拍卖图册上。它特别明显,被搁在了封面。拍卖行一般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拍品,才上封面,次重要的拍品,上封底。那这一期的封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熟知的圆明园虎首。关于它的故事,我们以后另讲。
在拍卖图册里,这件洋彩瓶以单件最多的篇幅——5页图纸来展现介绍,罕见地用中英双语作文字说明,并创意地配上了镂空彩页来模仿套瓶的特点,制作极为精良、匠心独到。当时拍卖公司还给它起了个有史以来最长的拍品名称,叫:清乾隆外粉青酱釉地描地金银莲纹粉彩镂空三多瓜果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套瓶,足足34个字,可见拍卖行对它的重视程度。
为什么这么重视呢?因为它是国宝。怎么这么说呢?首先,它来自于圆明园。是督陶官唐英为了哄乾隆皇上高兴,精心烧造进贡的。当初给它配个座都是乾隆皇帝亲自下旨;其次,这种套瓶很难烧造,历史上这样的洋彩套瓶目前知道的就这两件,稀少珍贵。
套瓶:体现高超的制瓷技艺
什么是套瓶呢?我们知道,大部分瓷瓶就是单纯的一个瓶子,可以往里装水,干什么都行。乾隆时期,由于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又由于唐英长时间在景德镇督陶,对陶瓷工艺十分熟悉,所以他创新很多品种。特别是在陈设瓷上,有多个品种创新,如转心瓶,可以转动,通过外面的开窗可以看到里面的变动,将来有机会可以讲给你们;比如交泰瓶,这瓶子拿的时候你特别地害怕,它噼里啪啦地动换,但你又打不开,上下交泰咬合。两岸故宫有这类瓷器,但是很少;再有就是今天讲的套瓶,它是通过外面瓶身上的窗看到里面的瓶,但它里外不能转动。这种瓶子最大的麻烦,就是清理它的时候特别费劲,里面的瓶子够不着也打不开,它就是为了好看。
名称:清乾隆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
数据:高19.8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11.3厘米。
简介: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名称:清乾隆 粉青釉描金暗花夔龙纹交泰瓶
数据:高12.7厘米,口径5.8厘米,足径6.3厘米。
简介:瓶口微撇,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腹部镂雕成仰覆如意头形并且相互勾套,体饰暗花夔龙纹,通体施粉青釉,颈部金彩绘蕉叶纹,口边、足际均涂以金彩。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这几种瓷器,都是完全为了陈设用的,显示出高超的制瓷技巧。其实,这类陶瓷工艺在乾隆以前也有,比如镂空的做法,宋代就有了。它虽不是乾隆时期独创的,但却是被唐英发扬光大的。这种瓷器烧造的时候特别难,特别容易破损,所以当时烧造的数量也很少,有幸的是这两件洋彩套瓶都完好地保存于今。
竞拍多曲折,秦公未见国宝归
这件套瓶要被拍卖,就有明白人知道它的重要性。大部分人买艺术品,要么是图好看,要么是为了投资。但很多专业人士只说文物本身的重要性,看适不适合为公众服务。这件洋彩套瓶,显然是乾隆时期工艺水准最高的瓷器,很适合博物馆收藏。所以当时国内就有人想偷偷地把它买回来,不声张。这人是谁呢?他叫秦公,当时是北京市文物公司总经理,还兼着北京瀚海拍卖公司的总经理。当他得知拍卖消息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离开拍没剩几天。他心想一定要把这件瓷器买回来,但钱是个问题。
那时候,北京市文物公司没有外汇指标,要买这样的东西就得向北京市文物局打报告,文物局再向外汇局打报告,得到北京市政府批准后,才能把这件瓷器买到手,这个过程很漫长。于是秦公先生自己跑到北京市文物局,开始一层层汇报走流程。最后政府同意购买,并给了一个出价的数额空间。这个空间是多少钱呢?当时是绝密的。
国家买东西,和私人买东西有点不一样,不够灵活。首先,开会商定价钱,当时流程走完后,离开拍就没时间了。拍卖前的那个半夜,凌晨三点,秦公先生给我打电话。要是搁今天,他打也是白打,我现在睡觉,电话都是静音的,听不见。过去是往家里打电话,声音特别大,我立刻就被电话吵醒了。接起电话,我就问他,说这大半夜的,咱有什么事不能明天再说吗?我这会儿困得不行。他说真不行,来不及啦,你现在就打车过来!于是夜里三点钟我只好起床,打一车就过去了,进他办公室大概都三点半了。他把苏富比的拍卖图录给我看,指着封面和我说,咱把这东西买回来!我说你有多少钱啊?他说,钱你甭管,咱就想方法把它买了!我说那就买呗!他说今儿就开拍,咱们现在往香港赶是来不及的,你那边有没有人能代为举牌呢?我说人随时都有,没问题!
那时候有一个好处,拍卖有信誉的人不需要押金。要是现在,你要办上押金,那这时间就不够了,肯定来不及。拍卖是那天下午2点开始,开拍后我们就拨通了朋友的电话,开始听前面拍品的情况。当时有个问题,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那时候都是老手机,特别容易断线,而一断线再拨号,速度特别慢,当时我们心说可千万别断线啊。现在回想,这事过去快20年了。那天,我和秦公先生坐在办公室里,前线的朋友在电话里不停地汇报拍卖情况,到这件拍品时,现场竞争得特别激烈。我们今天已经习惯拍场上频频创高价了,甚至过亿也没什么新鲜的,但是在20年前,大部分中国人在拍卖场上都是非常不适应的。当我们举到1900万时,终于没人再举牌出价了,哐当一声,落锤!
其实,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意外。一落锤,现场买的人一高兴,就把手里的电话掐了。到底买没买到,现场的人并没和我们最终确认。我和秦公不知道啊,秦公就问我,说到底买到没有?我说我哪知道啊,咱俩现在是一个问题,到底买没买到啊?没辙,赶紧电话再往回拨,电话拨起来特别慢,费半天劲才打通。打通以后,朋友说,买到了!等确认买到了,我们才高兴地长出一口气。这时候秦公和我说,这连一半钱都没花到,咱准备了4000万。
谁知,在成功竞买后,社会上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说这东西不是真的,有人说这东西不值,买贵了,还有人说大陆是拿不出这个钱的,各种说法都有。后来各路媒体就开始报道、做节目,我还为此上了央视新闻,说了这件瓶子。我说这件瓶子没问题,只不过我们之前没有见过类似的,它是一个登峰造极的时代烧造出来的一个登峰造极的作品。这瓶子为什么有点争议呢?是因为存世量太少,大部分人没见过。当时和今天不一样,社会上的人对这类东西都没有鉴别能力,不知新老,所以有杂音很正常。
可惜啊,秦公先生在瓷瓶成功竞拍后的第8天,心脏病突发,病逝在了工作岗位上,没能看见这件国宝回来。他的逝世,为这件国宝的回归蒙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现在回想,秦公先生当时的身体已经有问题了,脸是挂相的。他是一个为工作严重透支身体的人,每次找我都是半夜,半夜里他经常还在工作。他还特别爱抽烟,晚上抽烟,弄得一地的烟屁股,烟灰缸都搁不下。后来我们回想起来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有两个细节,第一,是他没怎么抽烟,大概只点了两三根。还有个细节,我们想起来就心痛,头天晚上他吃鸡蛋,刚剥开,鸡蛋就掉地上了,他就说不吃了。隔了一会儿说再吃一个吧,又剥开一个,又掉在地上,那时手已经拿不稳鸡蛋了。
他走的那天,我半夜回去以后一大早又返回来和他一起开会,审核瀚海上拍的拍品,我帮着他们一起筛掉很多不能上拍的。其中一件,我说这个不能拍。有人就问,什么原因不能拍呢?我说东西是日本的。秦公先生竖着拇指说:高手!然后“哐当”一声,倒在桌子上。我赶紧喊,打120、打120!但最终也没能把他抢救会来。他是当着我的面走的,所以特别恐怖。我们人生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全是束手无策的。
马爷说
我曾为他写过悼文。我开篇就写“秦公耳聋,凡不便立即作答的事情他立刻就聋了。不知他的左耳听力优于右耳,还是劣于右耳,他常把左手罩在左耳上,侧首倾听。与秦公熟识的人都会知晓他这个经典动作。”他走的时候才57岁,那一年我45岁,正值壮年,此时分手,悲痛万分。我在悼文的最后写到“秦公走得忒急了,我一想起他就是侧耳倾听之貌。也不知他是在听还是在想。他耳聋,熟悉者皆知;但不知的是,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秦公
秦公先生走后6年,2006年6月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一睹这件国宝的风采,北京市文物公司决定将这六方套瓶无偿捐献给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还特别举办了“情系国宝”的展览。展览上,这件清乾隆外洋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作为明星,摆在正中。
国宝情未了,下集听分晓。
马爷,这个是最传奇的一集
马爷经历的事情多啦,才有今日的淡定。
漂亮的花边 回复 @美美_e7u: 我也觉得说的太好了!
聪者听于无声
这件国宝可真漂亮!可是听到秦老先生突然离世,让人不禁落泪,那么爱这件东西,竟然没能看一眼就去世了,太遗憾了!
马爷不吝,实为大爱。
我觉得国宝背后的故事比国宝更吸引人,正是有这些默默付出的专家,我们现在才能看到这些国宝,向秦公以及很多叫不出名的专家们致敬。
马爷经历了太多传奇,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第一次听文物听哭了
泪奔。在这祝马爷和我都长寿,马爷说一万年,我听一万年,到时候不用鉴定,马爷和我都是国宝啦。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大智系于国宝,大爱惠于众生!国人感谢秦公和马嘟嘟的慧眼与果断,感谢马先生慷慨激昂的述说使众多粉丝伴随着嘟嘟声声泪流不止这是国宝回归坎坷历史的传奇魅力,是国之忠良呕心沥血的生命魅力,是中华文化璀璨不息的传承魅力!
千寻_rcp 回复 @1360456rokb: 说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