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曼德维尔悖论

2.曼德维尔悖论

00:00
04:32
曼德维尔悖论
译者序言(二)
《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副标题,即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就是所说的曼德维尔悖论。
曼德维尔及其悖论对西方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指出,人们都是“不知感恩,薄情寡义的伪君子和骗子,都逃避危险,贪婪的追求私利。”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认为:人类本性自私,受制于怕死,心理受制于对个人利益的渴求,并全都渴望主宰别人,唯有强大的国家权力和法律,才能控制个人的私欲,维持社会最起码的平安,否则社会将解体为分散的人群,而为了生存,人人随时都会把别人撕成碎片。
我国古代哲学家旬况(荀子)也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小人,若无老师教导,无法度约束,便只会看到财利…如果因遭逢乱世,染上恶习,便因是小人,而更重小利,因乱世而更加胡作非为。(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又遇到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

曼德维尔亦是性恶论者,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认为,美德是一切克服了天然私欲的行为,恶德则是一切不顾公众利益,只顾满足种种私欲的行为,其中最主要的是骄傲,虚荣和奢侈。
他还认为,人们的行为并无善恶之别,而符合道德的行为,例如慈善只是经过伪装的自私之举。恰当的利用个人恶德,能使社会发展,能繁荣经济。
哲学家大卫休默说:行政长官只能去做可能做到的事情,他无法用美德取代恶德,以此来医治一切恶德,最常见的情况是,他只能用一种恶德去医治另一种恶德,而在这种情况下,他应当选择对社会危害最小的恶德(《论奢侈》)。
在一切文明社会里,人们都从摇篮里就不知不觉的学会了虚伪,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承认自己不会从公众的灾难中获取了利益,甚至不敢承认自己从其他个人的损失中获取了利益。
造车的人造了车,便希望别人富贵,木匠做了棺材便希望有人死。这并不意味着造车的人仁爱,而木匠心坏,而是因为人不富贵车便卖不出去,人不死就没人买棺材(韩非子·备内第十七)。这是一种结果主义或功利主义的道德观。

商业社会追求扩大商品市场,使利润最大化,为了达此目的,首先就必须制造需求,除了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刚性需求,制造需求大多都是要借助于,刺激和撩拨人们的物欲和虚荣心,利用人们贪生怕死的心理,并将他们合理化,绝对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欲和怕死乃是市场繁荣之母。
各种卑劣的成分聚合起来,会构成一个健康的混合体。
时间摧毁了人们毫无根据的妄念,证明了唯有基于现实的判断,才能变革现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夏日骄阳0903

    没想到能搜到这本书,感谢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