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如何理解佛教的出世与入世

120.如何理解佛教的出世与入世

00:00
05:44

(问)法师,关于佛教的出世与入世,我有很多疑问,还请您解惑。    

(答)请讲。

(问)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答)“出世”,是调伏自己的心,超越贪嗔,不黏着境界;“入世”,是慈悲利生。

以出世心,行入世事,慈悲与智慧相辅相成、互相摄持。

(问)佛家不是讲出世么,为什么还要入世受尘世的纷扰

(答)认为佛教是出世的,那是只看到了佛教的一个面,不完整。佛教也是入世的,不入世,何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出世时,不失去度众生的心;入世时,不忘记出离之志。

(问)近年来常听说的“人间佛教”是什么意思? 

(答)佛法可以分为三乘,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人天乘的重心在求人天福报、世间安乐,不是佛法所究竟想要达到的。菩萨乘以佛果为究竟所期,而以人天乘为出世的阶梯、度人之方便,这便是“人间佛教”的意涵。

(问)佛法与我们在家人周遭的琐碎事情是什么关系?

(答)佛法的究竟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生活琐事,但学习到的佛法是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因为佛法面对的对象是我们的“心”,心明亮了,清净了,很多事情就懂得如何处理。

(问)吾等皆入世之人,有从政的,有从商的,有从学的,如何在有限的光阴中求得出世之心?     

(答)出世的本意是出离烦恼,而不是脱离世间。从当下起,转一念为己之心为众,即是淡化烦恼、远离我执的出世之心。

(问)怎样判断自己有没有出世之心? 

(答)不被世间的繁华和快乐所迷惑,不留恋、不执著,因为清醒地认识到它的本质是无常。世人认为美好的一切都不足以动心,因为知道这些都还不够好。

(问)古时候有些大修行人更愿意一辈子在深山老林里生活,这与普度众生是否矛盾?      

(答)佛教在汉地多隐逸山林有历史的原因,但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隐居山林也并非独善其身,而是做了许多弘法利生的事业;在藏地也有许多闭关的修行人,那是由于修行的阶段不同,所处的时空因缘不同,不能忽略这些盲目学其行相。隐与不隐只是外在的形象,关键是内心是否有大乘的发心与气象。

(问)现在寺院有各种法会、参访等,太多的这类活动会影响僧人的清修么?

(答)在寺院内,僧团是有分工的,参与接待的只是少数法师,绝大部分僧众的学修是不受影响的。无论清修还是接待,目的都是为了度众生。作为个人的修行而言,不必如此参与社会事务;但对于整体佛教的巩固、发扬而言,需要积极与各界交流,方不至于被时代大潮所淹没。佛教的生存发展,既需要内部建设,也需要外部大环境的培养和营造,缺一不可。

(问)该如何平衡入世与出世两者间的矛盾?

(答)世间人天天在红尘中打滚,也并非人人看透人生;反过来,一味消极避世也不见得能够利己利他。身在何处不是重点,关键是发何种心、具几等智。

(问)哦,我明白了。谢谢法师的指导!   

(答)阿弥陀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亮点精彩视界

    南无阿弥陀佛🙏🙏🙏

  • 素水藏风

    顶礼师父,感恩师父的更新,弟子敬上南无阿弥陀佛🙏🙏🙏

  • hnf799btnhmtnpo6bki8

    很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