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孟获一再被擒都不心服,怎样对待这样的人

264.孟获一再被擒都不心服,怎样对待这样的人

00:00
07:51

264.孟获一再被擒都不心服,怎样对待这样的人

 

孟获这一招果然很高明。马岱虽然不认识董将军,可是他身旁的人会告诉他:这个家伙曾被丞相释放过,现在又来了。


所以马岱就说:董将军太不够意思了,丞相抓到你没有杀你,还把你释放了回来,现在你居然带兵来打我们。


这么一说,就点到了董将军良心难安的地方,董将军羞愧难当,不战而退。那两个跟踪的人远远看着他们说来说去,最后没有动手就退兵了,于是很快回去禀报孟获。孟获由此而断定,是自己人通敌了。

 

董将军回来之后,孟获问他粮道打通了没有,董将军说马岱英勇无比,战不过他。孟获说他分明是受了孔明的不杀之恩,不战自退,现在居然还想以谎话相瞒,于是命人将他拖出去斩了。


这时其他将领都向孟获求情,请他饶董将军一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董将军平常做人还是不错的,跟大家处得也比较融洽,否则大家此时就不会吭声,那他就没命了。


一个人平常跟大家处得好不好,得看最危急的时候有没有人出手相救。

 

孟获虽然免了董将军一死,却要改打他一百大棍。这样好不好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对照当年周瑜与程普的事情。


当年周瑜就任都督,发号施令时,程普让自己的儿子代为出席,如果周瑜就此说程普是装的,非要他儿子去把程普叫来,他儿子坚持说是真的,周瑜就要斩他儿子,最后大家求情,周瑜改为将其打一百大棍,那程普父子以后无论如何都不会跟周瑜合作。


这跟孟获打董将军是一样的道理。孟获现在有两种选择,要么斩,要么不斩,不能说不斩了还要打一百棍。因为就算只打他三棍,他都是恨你的,所以说,孟获的这个决定非常不明智。

 

如果孟获接受大家的意见,和董将军坐下来谈一谈,说自己不相信他会害自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董将军就会告诉他,自己和阿将军被抓去后,孔明说大家最好和平共存,互相帮忙,否则这样打来打去只会劳民伤财。


事实本来也是这样,打又打不过人家,到头来只会是自己吃亏。如果董将军能说动孟获,让孟获觉得孔明说得有道理,从此与蜀国和平相处,那整个局势就变了。


可是孟获没有这样,他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是错的。这是很多领导都爱犯的大毛病,应该改一改。听听别人的意见,要是人家说的很有道理,自己改正一下,不是对大家都好吗?

 

孟获的将领趁孟获酒醉,把他捆绑起来送给孔明。这就是孟获那一百大棍种下的恶果。


董将军被打后不服,肯定会发牢骚,他一发牢骚,大家就响应,说:我们根本就不用打仗的,孟获害得大家累得半死不说,还动不动就打人,这样迟早得死在他手上,还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先把他杀了。


但是,如果众将真的把孟获杀掉了也很麻烦,因为那些誓死追随孟获的部属,将来肯定要为孟获报仇,那边境就更不得安宁了。所以有人提议不杀孟获,听候孔明的发落。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凡是走极端的事情,后遗症都是很严重的。如果当时孟获不顾大家的反对,坚决要杀掉董将军,后果会很严重;如果现在大家七嘴八舌把责任都推给孟获,然后把他杀掉,后果也会很严重。


当然,如果孔明第一次抓到孟获就杀掉,后果会更严重。凡是极端的事情我们都不赞成,因为它会出乎意料地增加很多困难和痛苦。

 

孔明还是以礼相待,因为他根本就无心杀孟获,而是想收服他,否则第一次就杀了。


孟获对孔明说,这次只要放他回去,他就会率众来降,当然不会是真话。要投降现在投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回去率众来降呢?所以这分明就是孟获的遁词。


可是,孔明还是装作信以为真的样子答应了他。要是孔明把脸一板,当场揭穿孟获的谎言,看起来很聪明,结果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然而孔明是个真正聪明的人,平常不会表现出很聪明的样子,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深藏不露。

 

凡是想迫不及待地表现出来的聪明都是小聪明,真正大智的人是若愚的。看起来笨笨的人才可能有大智慧,看起来非常聪明的人其实都不过如此,这种道理只有中国人最清楚。


一个人不懂得含蓄,不懂得深藏不露,知道点什么就赶紧外露,是很粗浅的表现。现在孔明装成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更能显示出他的修养。

 

孟获一再被擒,都不心服,怎样对待这样的人?

 

如果孔明现在放弃当初的计划,那他大老远地赶来不就前功尽弃了吗?就像很多做爸爸的人,都说拿自己的孩子一点办法也没有,怎么说小孩都不听,做爸爸的都想放弃教育了。


父母把小孩养这么大,现在放弃了,那以前受的苦有什么意义?所以,就算碰到孟获这样的人,孔明也不应该放弃。

 

小孩不可能没有救,只是家长的力道不足而已,哪天力道足了,小孩就听你的了。


孟获就像个不听话的小孩,要是孔明的耐心不足,第一次对他笑眯眯的,第二次对他还算客气,第三次就翻脸斩了他,那就说明孔明前面都是装的了,并没有什么诚意。


一个人要经得起对方的考验,这一点孔明做到了。他第一次抓到孟获后笑笑,孟获不知道是真是假,第二次也很殷勤,孟获还不知道是真是假,孔明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持续到最后让孟获真的很感动,这才叫做收复人心。


孔明这一次的表现,值得我们从头到尾好好去品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6813320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专业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468133203: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平安是福132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平安是福132: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随心猫peng

    曾教授真的是我心中的老师感恩曾老师

  • 沐晨乐曦

    感恩曾老留下这宝贵的讲解, 感谢平台整理汇总! 谢谢

  • 泰山_wq

    讲的太好了曾教授

  • 佛影随行_

    三国演义看多了久了才悟到里头的声音全是泪

  • 沐晨乐曦

    孔明是个真正聪明的人,平常不会表现出很聪明的样子,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深藏不露。   凡是想迫不及待地表现出来的聪明都是小聪明,真正大智的人是若愚的。看起来笨笨的人才可能有大智慧,看起来非常聪明的人其实都不过如此,这种道理只有中国人最清楚。 一个人不懂得含蓄,不懂得深藏不露,知道点什么就赶紧外露,是很粗浅的表现。现在孔明装成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更能显示出他的修养。

  • 沐晨乐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凡是走极端的事情,后遗症都是很严重的。凡是极端的事情我们都不赞成,因为它会出乎意料地增加很多困难和痛苦。

  • 听友93994895

  • 默尧

    突然声音就小了,好的时候都好,不好的时候就锻炼了心态,对我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