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天籁就是见性

09.天籁就是见性

00:00
25:40

人籁,就是人的作为所发出的声音;地籁,就是大地万种孔窍发出的不同声音。那么什么是天籁呢?为什么天籁无比尊贵?“怒者其谁邪?”庄子不厌其烦地点醒你我,不要被喜怒的情绪带走,同一股的气,流在身体不同的部位,你只是静静地欣赏它的天然,不使个人的造作及好恶。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现在我们看庄子的第二篇《齐物论》。庄子的心法最主要就是建筑在“齐物”这两个字。可以说庄子的《内篇》里面谈到心法的篇幅就是这篇。《金刚经》的心法就在“正等正觉”。“正等”两个字,等于的等就是齐物论的齐。齐是不是等?就是等,这是一致的。佛家的“不二”,不二就是没有两个,一样的。两个东西没有两个样,不二也是等,这其实都是一致的学问,它无分轩轾。

但是这个心法既是这么不容易体悟,所有过往的修行人跟着他的师父十年、二十年还是不能悟透枢机的东西,就是这个心法的问题。即使这么不容易去体悟,在师父身旁五年、十年、二十年不一定能够体会。忽然有一天意兴阑珊出了师门,又过了好几十年,偶尔意外的情境下竟然给他开悟。在禅宗公案里你会常常碰到这种例子,可见它并不简单。可以用文字所写的“道可道,非常道”都不是那个本体。

虽然齐物论在内篇总共六篇里面是占最大篇幅,可其实里面这些文字最没有价值,因为它不能指引你到实地。我們必須透過這些文字再返觀自身,引導你慢慢往內,到底返觀哪一部分的覺受,才能夠進入到齊物的正等正覺這個學問裡面。這個是它最困難的地方。

我们先看齐物论的本文。“南郭子綦隐机而坐”。(子綦,楚国人,住在南郭。)外面还有个护城河,还有个外城叫郭。在外城的南边叫南郭,所以叫南郭子綦。“隐机而坐”,“隐”就是凭靠着。南郭子綦凭靠着案桌坐着。“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嘘”轻轻地叹出长长的一口气叫做嘘。“荅焉”失神的样子,好像神形专注在某个地方,忘了自己、无我了,荅焉。“丧其耦”“耦”就是物我两忘的境地,也就是忘了对待的境地。神形忘掉、物我忘掉,那种对待忘掉叫做“丧其耦”。“耦”本身这个字是对待,神形也是对立的、高下是对立的、善恶对立的、美丑对立的、物我是对立的,这些所有的对待的法则就是这边所谓的“耦”。就是跟耶稣所谓的不拜偶像的那个偶。偶就是对待这是一样的。这个子綦头仰着天,向天缓缓的叹了一口气,失神的样子,好像神形已经分离,物我已经两忘,解脱一切对待束缚的样子。这里的“荅焉似丧其耦”其实正是佛家所谓“离一切相”。相都不见了,你我的相不见了,我人众生寿者相不见了,这就是所谓“荅焉似丧其耦”。道家所谓的“物我两忘”就是这边“丧其耦”它的真境界。“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颜成子游陪侍在他的师父子綦的前面,看到师父由内心发出那种觉悟的赞叹,他说:何居乎?先生此刻的心是什么样的境界呢?“那个居”就是居心,你的心处在什么境界下?“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他说形体诚然可以使他犹如干枯的树木一般,就这样不动,装死一般。“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那个心灵也可以使他像死灰一般,不受五蕴七情的种种的撼动跟挂碍吗?看他师父长长叹了一口气,神情若似分开,物我若似两忘,他感觉他的情识死了,他的自由却活了。所以他问他,心也可以使如死灰般吗?为什么我看你的心跟过去的不太一样呢?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如今我看靠着同样这个案桌上的同样的这个人,已经跟过去靠着案桌的这个人不一样了,长长叹了一口气,那个神色、那个神态让我觉得你今天若有所悟。你的心境究竟今日什么样的境界呢?同样和以前一样坐在这个桌子旁边,为什么颜成子游感觉到今天师父判若两人的改变?这个并非来自于外在。他长长的一叹,过去师傅也常常一叹,台语,5:31不是吗,悟不出来也一叹,台语,5:33不是吗,今天也是一叹却不一样,他感觉他的内在正在变化,从外在神色看到内在正在变化。

孔子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有一只母猪生了五六只小猪,小猪常常围着母猪吃奶,一副天伦之乐的样子,常常那副样子。有一天母猪忽然死了,可是还躺在那,就像平常要喂奶的时候一样。那些小猪还不知道,等到小猪玩饿了,看见妈妈躺在那,高高兴兴地冲过去,准备要吃奶,最后嘴巴张开的时候,争先恐后想要吃奶的时候,大家忽然停住了刹车了。没有吃到奶刹车了,瞪大眼睛看着躺在地上的妈妈,过了几秒钟一哄而散。因为它们感觉躺在地上的那一只不像妈妈,虽然外形、体重、长相跟妈妈以前睡觉的样子一模一样,但是还是不像妈妈。此刻它们觉得非常生疏为什么?因为它们感觉得到,这只母猪少了一个以前常看到的神韵。就算这只母猪以前在睡觉还有一个神韵,跟现在好像里面抽走了一个东西,少了一个东西,很生疏。看起来像是什么?越看越不像,所以一哄而散。此刻内在好像少一个什么东西,以至神韵完全不像他们的妈妈,那东西就是万物里面最尊贵的性灵。活着的人有我们的心灵,有我们的性灵,这才是它价值的地方。因此主宰一个人外在神韵的是,内在的心灵。

颜成子游看着师父今日所显现的是那个神韵,他知道今日的师父与昨日的师父完全不同。此刻他的内心必有非常重大的觉悟,否则不可能有物我两忘的改变。因此迫不及待的就展开以下的发问。

这个道理就像我在教禅学,下面二十个、三十个学生,你这堂课讲下去,那堂课讲下去,看他们的神色就知道谁若有所悟,因为他会有一个神色;谁如入五里雾出不来;谁已经在反抗了,眼睛一看下去清清楚楚,就是那个神韵,都看得出来。所以虽然是一个徒弟,看到他的师父却大有不同,若有所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他问他你今之隐机者跟昔之隐机者不同为什么?“偃”就是颜成子游。子綦说: “不亦善乎,而问之也?”南郭子綦回答子游说:偃,真是太好了,你问这个问题。他问什么问题呀?就说今天的你好像跟以前好像很不一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到底悟出个什么?你内在到底何居乎啊?你现在的心境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不同? 这个会问啊,“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修行的人有时候问不到重点,台语,8:51你问他:昨天梦到什么?昨日看到什么?有没有神明给你托梦?去到庙里就开始起乩。你会发现你不会问重点,因为那些都是枝微末节,还有个主干你却偏偏不问,所以他才会说“不亦善乎,而问之也”。徒弟聪明,你问对问题。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丧我是忘我,不再受五蕴的挂碍叫丧我,不是我忽然不见了,我还在。他还在那里长长的叹一口气,我还在。他为什么讲丧我呢?是讲内在不受五蕴七情的挂碍,内在的气机不论如何的变动,他的自在安宁依然如故是忘我、丧我。说今天我终于觉悟到忘我,不受五蕴所挂碍的大自在你知道吗?“汝知之乎”?他当然不知道,因为南郭子綦以前也不知道,他教的徒弟肯定不知道,他到今天他才悟到,原来是这么回事。佛家与道家的无我,其实不是真的没有我的存在,而是指解脱我身上的五蕴七情,对我的挂碍而言的。这边的丧我也是一样。

此处庄子以丧我的自在功夫,作为齐物论的发端。故齐物论的经文解释,皆不得离开解脱我的五蕴挂碍,这个主题为主轴,才不失这个丧我的这个大旨所在。

“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籁“我们先解释一下,籁本指自然无杂的声音,这个声音是纯粹的单纯的声音,但从修行领域来说,常被修行人隐喻为未受污染前的本真。好像现在有很多卡拉OK,你可以调它的音质,调它的回声,台语,10:57講一句話還有很多個回音喔!那个是加了东西了失去本真。就你自己本来的东西,不加别的东西,他的本真就叫做籁。“人籁”人的作为所发出的声音或变化,你所讲的话,你吹的笛子,你演奏的乐器,我们讲人籁。“地籁”大地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或变化,火山隆隆地作响,风一吹地上的孔窍,不同的窍就有不同的声音地籁。“天籁”天或道、或性未受污染前所发出的声音或变化,就是这边所谓的天籁。天籁你不要想象成说我刚听到天籁,从空中传来它叫做天籁,“天”这个字是自然的意思,本来的意思,先天未受污染前的意思。那个变化不一定声音,一个变化没有声音也叫做天籁。

对于修行人来说,大道在你身中所产生的各种天然的感受,在里面感受在变化,气机的变化在未掺杂人的好恶情识去干预它、去解读它之前,它只是自自然然的变化,那个才是真正的天籁。这是对人来说的。不然天籁对你有什么意思?听到天上的一个声音,请问你有什么好处?没什么好处。能够显现内在的天籁是见性,那个大用是你不可想象的,那才是天籁。

子綦说你听过人籁但没有听过地籁,你听过地籁但没有听过天籁,这意思是说修行人的知见有很多重,很多层次。今日我才真正得闻天籁,因此得到”丧我“的逍遥与自在。前面讲到逍遥游是讲修行就是为了解脱所有的束缚。然后再讲齐物论,如何解脱束缚得到逍遥呢?就是要从齐物,无分别取舍。所有的束缚、所有的痛苦、烦恼来自于对待。告诉你一个办法,怎么样没有对待,可以得到丧我的逍遥跟自在,是这个天籁。他今天就是悟到了天籁,忽而觉得丧我,而让子游觉得这个师傅判若两人。子游当然很有兴趣了,跟师傅不就是为了学这个嘛。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游说那请问人籁、地籁、天籁的含义是什么呢?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大块”一般在经典里面都是指大道了,大地也可以叫大块,大道也可以叫大块。“噫气”吐气叫做噫气。子綦说这个大地吐出的气,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做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这风不做则已,“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一发作整个大地孔窍,全部都要发出怒吼的声音来“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而“就是你,难道你没有听说过那个呼呼的风声吗?畅畅呼呼那个风声“翏翏乎”。

“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畏佳”你要看过古书,多读一点你会知道它是哪两个字的假借字。《诗经》卷耳篇“陟彼崔嵬”,这个崔嵬其实就是这两个字,他把它反置而且简略,其实就是这两个字,意思是高岗,很峥嵘的山岭、高岗的意思。说山林那个陡峭的高岗上,“山林之畏佳”,百围大树上都有着无数的孔窍。现在讲地籁,地有无数的孔,树上也有孔窍,地上的岩石的洞里面也有很多的孔窍。 

“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那个孔窍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木工所做出来的方孔,有的像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有的像深深的水坑,有的像浅浅的水坑。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发出来的声音有的像激者,像激流;有的謞者,像箭急飞的声音;有的叱者,像大声在叱喝;有的吸者,像呼吸的声音;有的叫者,像大喊的声音;有譹者,像嚎哭的样子;有宎者,深而沉的声音,低沉的声音;有咬者,像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各种的不同的窍,同一阵风,却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这是一个比喻,同一阵风,就像天地同一股气,同一个道。在人类的身形里面是佛性、是人性。在狗的身上有狗的性,在木头身上有木头的性。显现出来的特质、造化、功能就完全不同。就像一阵风,然后每一个都不同。

“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唱”带头,倡导,叫做唱。像那个群众运动在前面喊口号就是唱。后面会跟着跑的叫什么?叫做和。夫唱妇随,前面那个叫唱。"喁"就是鱼,一群鱼的头,在那个水面上呼吸,常看到公园的水塘,常看到这个画面,一群的鱼头在上面吸水,吸空气,就是所谓的喁。他说“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说真像是前面一个在呜呜的倡导,后面一群在呼呼地随和,就是一阵风在前面倡导,而发出声音来共同助兴的是谁呀?就是那些孔窍,在后面随和着。像个乐队前面有人指挥,后面有人拉奏。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泠风”清风徐徐则小和,就有小小的和声。“飘风”长风呼呼,便有大大的回响,则大和。“厉风济”厉风是暴风,“济"是停止了。《易经》有既济卦,有未济卦,既济就是最完美的平衡停止了,那一刹那停止了。“厉风济”,暴风忽然停止之后,则“则众窍为虚”,万般的孔窍的所有的声音都鸦雀无声了,众窍为虚。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而”就是你,你难道不曾看见过那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调调之”摇曳的样子。“刁刁乎”晃动的样子。风儿过后万物余音袅袅,还在摇摇晃晃的那个样子,就是前面唱和后面唱喁。

子游曰我懂了,地籁则众窍是已。子游说地籁就应该是你方才所说的,由万种的孔窍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了解了。人籁则比竹是已,至于人籁我想是人造出来的声音,就像人在吹竹子那样所发出来的声音,举凡人所造作出来的都算是人籁。那么“敢问天籁”?那他既然说他今天忘我是因为天籁,他当然最主要问的是天籁。

子綦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已"包含整个过程从发生到停止,这个过程结束了这样才叫做已。不能只是一个结束,有发生才有结束,这整个过程。子綦说这个天籁就像风吹动着孔窍,发出万种不同的声音,“吹万不同”都不同。“而使其自己也”,但使它们发出声音和停止声音的是它们孔窍的形状,已经做好了,这是天然的功能,不是风吹了之后我想办法发出一个声音,各位对不对?它在孔窍形成的时候已经具有这种功能,是没有人发动它而已。“吹万不同”,同一阵风,万万个声音都不同,声音的发跟声音的止全部都是天然的,因为风也是天然的,因为这个窍碰到这个风就会有这个声音,也是天然的,这中间没有一点点谁去造作的问题。因为没有谁造作,因为一切因于自然所以叫做天。天所发生的变化跟声音叫做籁,这就是所谓的天籁。天籁之音是什么?你在国家音乐团听到一个国乐演奏,你说天籁!天籁!我告诉你最造作就是那一回事,那哪叫天籁?

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怒者”堕入七情的人叫怒者。这些不同的声音变化,都是它们随着本性,没有任何造作所发生的,叫咸其自取。“咸”就是兼、都,都是它们的形状。还有都是这个大道本自具有的性。风跟窍切割之下就有那个声音,是它们自取的。而因此而忽喜忽怒的人又是谁呢?“怒者其谁邪”?你喜欢这个声音,你听到这个声音就好高兴。你最不喜欢那个声音,那个台风天的时候,台语,21:13有一種聲音,呼呼作響(風聲) ,然後你就得吓得直抖擞有沒有?怒者其谁邪?那个惧者是其谁邪?那个喜者其谁邪?这边“怒“这个字,涵盖所有的七情、情緒来说的。好比《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发而中节谓之和,那别的情绪发,可不可以中节谓之和?不止是这四个,这样懂我的意思吗?这边的“怒“这个字,是涵盖所有一切七情来说的。风的吹本无意义,是一种能量。窍碰到了风发出声音是一种自然,也毫无意义。没有谁高级没有谁低级,没有谁想要迎合你的高兴,没有谁想要激怒你,因为它根本没有这个意义,它也没有这个心思。而发出声音之后惹得一堆人喜欢这个、喜欢那个、不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那个贪嗔计较在胸中开始计较,开始滚起来。那个无知的人到底是谁?“怒者其谁邪”?

古人说讲道不离身,此段庄子所要比喻的当然不是外在的声音,而是要将身中各部位不同的气机感受在身上找,类比成地上各种孔窍所发出的不同声音,你的手比喻为一个孔窍,里面的造化就是里面发出的声音,由气一吹在里面一种特殊的变化;你的脚比喻是一个特殊的孔窍,里面有一阵风在吹而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你的心是另外一个孔窍,而里面的气机在动的时候,里面发出的声音起的变化是完全不同的。你的上丹田不同,你的下丹田不同,你的中丹田也不同,你的三关九窍都不同,你的任督二脉不同,所有的带脉也就不同。就是把周身比喻为大地,不同地方比喻不同孔窍,同一股的气,流在不同的地方,而你产生不同的好恶。它是要在比喻我们的身体,这些不同的地方的发生或停止,都只是各因其性而已。有见地的人让它自来自去,只是任由它去变化而已,何必将自己的喜怒随着它翩然起舞呢?所以庄子指责说,那个怒者其谁邪?那个无事生事的人究竟是谁?就是我们。

你的内心吹起来一股暖暖的风,然后男朋友刚好拿一束鲜花给你,你会说什么?我真是太感动了,你怎么不求婚呢?要是求婚我就答应了哟。而如果有一个人讲话骂你、糗你,里面也有一股热热的暖流,然后你会说什么?你有完全不同的声音。那个怒者其谁邪?那个喜怒七情之动那个是谁呀?本无意义的气机在周身里面运行,而自分别取舍的究竟是谁呀?那个有不屑的意思。那个怒者其谁邪?是谁呀?那个语义有不屑的意思,你有没有读出这个意味来,读经典很重要,语气要把它读出来。

庄子借子綦的这句“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其实点出齐物的心法之大纲,那个大纲就是观照身中一切发生的天然实相,看着风没有意义,看着窍没有意义,看着切割之后不同的声音还是没意义。喜怒放一旁,只是静静欣赏它的天然,不使个人的造作及好恶夹杂于其间,便能得正天籁。天籁其实就是见性,这个天籁是佛家的见性,五教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亦心且行

    关于窍的比喻,太精彩了!

  • 爱笑lucy

    原来主宰一个人外在的神韵是内在的心灵。 心不到位,外形骗不了人。 诚于中形于外

  • 豆喜欢帅宝

    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 远山_uw

    感恩老师

  • 金成真jcz

    天籁与地籁一样啊,解释的?

  • 黄金颜玉

    听了张老师讲解 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

  • 五月思远

    天籁和地籁的解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人籁是人制造丝竹管弦、人的气息发动产生的声音;地籁是风通过大地孔窍发出的声音,而天籁解释为孔穴的天性的话和地籁混为一谈了。夫吹万不同,这里的吹,未必指的是风,而是其他的驱动力。如水流的声音、鸟鸣的声音,它们发声的原理不在于外物,而在于自身。这样一来,天籁也可以和人的心性关联。作为人而已,躯体如同大地的孔穴,心性如同大风,心性作用于躯体,才呈现出不同的道德和行为。前文说到丧我,修炼到一定程度,心性和躯体能够分开,才能做到丧我的境界。

  • 金成真jcz

    因为没有造作,因为一切因于自然,所以叫做天,天所发生的变化跟声音叫做籁,这就是所谓天籁。 那么地籁呢?上面说的跟地籁有什么区别?

  • 言观观言

    感恩!20220724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31003

  • 知凡2022

    齐物论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