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这集的主题是用兵打仗是下策,我们要介绍《老子•第31章》。我们说过,老子是反对战争的,在他的第30章和第31章,连续两章专门讲战争的问题,这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说天下大乱到了极点的时候,战争不断出现,老百姓受苦受难。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像道家与儒家,很明确都反对战争,如果非战不可的话,就非常谨慎。我为了保家卫国,达成目的就好了,千万不要拿战争来炫耀、来得意。
所以《老子•第31章》的原文,我们先读一遍,《老子•第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lè)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lì)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段话原文可以看得出来,有些地方像是注解加上去的,尤其是像“偏将军”“上将军”都是战国时代的用语,真的可能是有后面的学者做研究的时候,把自己的注解放到原文里面了,这在古代的经典确实有这样的情况。
我们把它的意思先说一遍,就知道说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了。武力是不吉利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悟道的人不接纳它。君子平时重视左方,使用武力时就重视右方。武力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的工具,如果不得已要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不要得意,如果得意,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在天下得到成功。吉庆的事以左方为上,凶丧的事以右方为上。副将军站在左边,上将军站在右边。这是说,作战要依丧礼来处置。杀人众多,要以悲哀的心情来看待,战胜要依丧礼来处置。
本章有些话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它这里面两次提到“君子”了。我们再说一遍,《老子》全书“君子”这个词只出现三次,26章出现一次,在这边第30章出现两次,就没有了。所以这边讲君子的时候,有点像负责带兵打仗的将军,他可能目标是要成为有道者,所以君子有特殊的作风,目的是最后成为圣人。但不要忘记,圣人是悟道的统治者,君子显然还没有到这个层次。
好了,问题来了,“左”与“右”有什么差别?我们这一集最主要是要把“左”与“右”这两个观念说得比较清楚一点。它出现三次,君子平常重视左方,打仗的时候就重视右方了,你就记得“左”与“右”,平常跟战争的时候不一样了。然后,后面说吉祥的事重视左方,凶丧的事重视右方,这个与前面说的平常和用兵是可以配合的。因为用兵本来就是凶事,兵凶战危。但是第三个“左右”就比较复杂了,它说“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这怎么说呢?前面看到好像左方比较好,那为什么副将反而站在左方,上将、发号施令的上将反而站在右方呢?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一般的理解都会参考《左传》里面有一段,《左传•桓公八年》提到四个字“楚人尚左”,楚国人比较重视左边、左方,老子正好是楚国人的背景,所以你说平常重视左方,打仗时候重视右方。那问题是难道打仗不重要吗?不需要受重视?所以你这边讲“左”与“右”,把它当作楚国人习惯。但是你前面两个说平常重视左方,好事、吉祥的事重视左方,还算说得通,那打仗的时候,为什么副将偏将军在左方呢?这就说不通了。
所以比较合理的解释,我认为还是要参考《易经》的观念。在《易经》里面,我们提到后天八卦,就知道它有一个原则叫做“左阳右阴”。所谓的后天八卦,它的左在我们的左手边,是属于东方,右手边属于西方,你说这和我们看地图怎么相反呢?确实如此,因为《易经》在后天八卦里面,在画八卦的时候,一般认为后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画的,因为周朝在中国的陕西,在西边,你画卦的时候从北方向南方看,所以东方一定在左手边,西方在右手边,这是因为你的地理位置,从北方向南方看的一个结果。你在后天八卦就看到了,乾卦在西北,坤卦在西南,都偏西。
我们说中国的东方等于在左手边,都是充满着朝气,太阳从东边升起,草木开始发展生长、而右手边就是所谓的西边,那西边的话,太阳下山,秋天、秋决,所有的一切,叶子要落,果子熟了也要落了,所以这就是中国人对于“左”与“右”的观念,就是左边是阳,右边是阴。然后一句话要记得,阳主生,阴主杀。阳负责生长,等于春天、夏天,草木万物开始生长发展。那么阴的话在右边,那就是开始有肃杀之气,很多事情都要算一个结果,水落石出了,好坏都要分辨清楚,作为一个了结了。所以这就是所谓“左”与“右”的区分。
我们现在说左边是阳,它主生,右边主杀。你平常居则贵左,很合理,平常过日子又不用用到杀。但是打仗的时候就要贵右了,为什么?打仗是要杀人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也是一样,吉祥的事在左边,它是生命的发展;凶丧的事在右边,那是会出人命的。
那么后面那一段就清楚了,“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怎么说?打仗的时候当然是上将军发号施令,下令杀人、杀敌,然后旁边的副将在左边就要收拾战场,救助伤亡。还是一样,阳主生,阴主杀,左边主生,右边主杀。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就完全没问题了。
接着,老子提到兵者是不祥之器,不是君子应该用的,你用的时候要记得三个字“不得已”。我们还记得吗?上一集谈到《老子•第30章》的时候也说到“果而不得已”,就是我不得不采用。所以你要记得恬淡为上,你要把它淡然处之。胜利了不可得意,如果你得意的话,代表你喜欢杀人。
说到喜欢杀人,不能得志于天下,在《孟子》有一段话与这个可以说是可以配合来看的。孟子到了梁国见了梁惠王,梁惠王年纪很大了,他儿子就是梁襄王,很年轻。梁襄王见到孟子的时候,忽然就问他说:“天下怎么样才能安定呢?”孟子说:“统一了就能安定。”梁襄王再问:“那谁能统一天下呢?”这问题很简单,孟子的回答居然是什么?孟子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意思就是,不喜欢杀人的人就可以统一天下。
从这句话你就知道当时战国时代这些诸侯都已经称王了,很少有不喜欢杀人的,所以孟子才会说一句这么简单浅显的话,要求的标准这么低。就是你当一个诸侯,你当王了,你不喜欢杀人就可以统一天下。而在当时各国还在征战,没有人可以统一,代表什么?大家都喜欢杀人。
但是孟子这个话能不能验证呢?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后面秦始皇是杀人更多了,他统一了天下,但是你慢慢看,15年之后就灭亡了。所以孟子这个说法跟老子这个说法是配合的,老子说,喜欢杀人的人不可能在天下受到别人的支持的,这不是一样的背景,类似的意思吗?
后面更有趣了,老子说你打胜仗的话怎么办?不是给你开欢迎会,给你盖凯旋门,不是的。他说你要以悲哀的心情来看待,战胜要用丧礼来处置。这种话,谁听得下去呢?历代中国的战争,只要打胜仗的,哪里有照老子的意思来做,哪里有用丧礼来处置的?但是不要忘记儒家的孟子在这一方面很有趣,又呼应老子的说法了。孟子说什么?他说:“善战者服上刑。”善于作战的、经常打胜仗的人要受最高的刑罚,不是最高的奖赏。所以这是儒家跟道家不约而同,对于战争都非常的忌讳。
因为人活在世界上,你想想看打仗的是谁?都是年轻人。一旦有人死伤的话,一家人的希望都没有了。如果死伤人太多的话,整个社会一定是陷入一种严重的困境。但是相对的我们也知道,战争有时候也很难避免。所以在古希腊时代有一位哲学家叫做赫拉克利特,他就直接说“战争是人类文明的父亲”。就因为不定期有战争,战争的时候就有各种武器上的发明,各种协调,各种竞争斗争的关系,合纵连横统统出来了,各种文化方面的进步不是也蛮明显的吗?我们也知道确实如此,现代战争也带来科技的发展,科技也促成战争的进步,反正就是纠缠不清了。
所以问题在什么地方?问题在于老子所说的“不得已”三个字。反正我是不要主动去发动战争的,为什么?因为“其事好还”。上一集说过了,我们说天道好还,战争这种事会回到你自己身上,会有恶劣的后果的。你说你战胜了,你国家也陷入困境了,这是我们常看到的历史上的故事。所以战争就算不可避免的话,对战争要有正确的态度。所以老子知道,天下大乱不是单一的人或单一的原因所造成的。在历史过程里面各种复杂的事情都挤在一起了,到最后乱成一团,最后发生各种战争了。
你对战争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所以老子提醒我们,第一个是不得已,保家卫国,你可以进行抵抗性的战争。而第二方面,战胜的话,千万不要高兴,反而认为说很多人死伤,不论是我们自己国人或是对方的人,都是人类之一,这种死伤都是不能补救的,很遗憾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就要尽量避免。
比如说像清朝入关,把明朝给灭亡了。当时有个简单的统计,说明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的人口只有6000多万人,能想象吗?多少人死伤或是逃难不见了。而中原地区像河南这一带,一到打仗的时候,经常就有五个字形容,叫做“千里无人烟”。一千里地那么广阔的地方,没有人烟,大家都逃难去了,那是多么可怕的情况,这样的灾难最好不要再现了。
【课后思考】
在这一集里面,我们一般百姓当然跟战争没有直接的关系了。但是我们也是要记得,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各种竞争与斗争的关系。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就化解不必要的竞争?当然是尽量不要到斗争的情况。并且万一必须要保护自己或维护原则的话,或者追求正义的话,也要适可而止。达到“果”这个字,达成目的就够了,不要有进一步的情绪上的过度的表现,或是心里面有复杂的欲望重新出现了。这是我们可以自己思考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心得呢?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是傅佩荣,谢谢。
我认为减少不必要的纷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一个平衡。为什么会产生纷争呢?就是差距太大。让人的内心里不平衡。国家层面来看,需要保持一定的贫富差距却不能过大,一定的贫富差距是为了让人有进取心,找寻生活的意义。差距不能过大,是为了防止让人看不到希望,陷入绝望;或者转换为极端的思想。从个人层面来看,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掌握一个平衡。尤其是情绪的平衡,来减少内心的斗争。我们一样的生活,不能只有娱乐,也不能只有学习。就算某一段时间我们特别努力,也不能忘记娱乐时间。一段时间特别值得我们去玩乐,也要留出一点点时间用于学习。两者不脱离,就不会因差距产生抵触。这样才让自己的生活有个节奏。
老师的语音跟文字终于一致了,学习起来感觉顺利多了
金玉其衷 回复 @听友268198963: 在简介里看
谢谢文稿编者,终于让文稿和音频同步了,谢谢🙏你们的用心付出,学习收获很大,感恩傅佩荣老师,感恩幕后工作者。
秦始皇其实不好杀生,都没有灭过任何一国的君王贵族,不然也不会有后面的项羽,项羽就好杀生
虚左以待,一般情况下古人以左为尊,打仗的时候相反,以右为尊。
人与人之间的竟争和斗争,适可而止。不必有情绪上的过度表现、复杂欲望的重新出现。
为什么感觉傅老师的口音特别像蜡笔小新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武力统一天下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之所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因为将用兵视为凶事,以丧礼处之,所以尚右,故上将军居右
读《道德经》这一章时,会让我始终有这样的感觉:老子怎么在这一章中反复反复、不厌其烦的重复一句话:兵者,不祥之器。而其他各章均没有类似的语境。这是奉劝统治者,就是要将“不祥之器”印在心中,才能在决策中保持谨慎、谨慎、再谨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中,有很多重大的决策,比如投资,我试着套用“兵者,不祥之器”,都会有很大的启发。比如,中了彩票,炒个股赚个钱,有什么可值得吹嘘的呢?长期来看,福祸未可知啊。因此,用庄重、恬淡的心对待生活中的重大决策,才符合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