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人身虽小配天地,如何得其圆满?

025.人身虽小配天地,如何得其圆满?

00:00
17:44


修行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入手比较容易?人身这个小天地的造化要能够圆满,该从哪里下功夫,才能达到虚入而动出的圆满境地?此篇道破了修行的枢机,解开了其中至妙至要的关键所在。

第五章 守中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一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还有一些未尽之意。修行如何入手比较容易呢?老子所启示众生的,是守着七情的虚静,是比较容易入手的。只有少数觉者能够在七情之动的时候,仍然维持着冲和,因此老子劝初学修为之人要常以守静为入手,就是这边所说的虚而不屈


但修行并非变得毫无喜怒,且大道气机也并非只静不动,它只是一个层面而已。静有不屈的造化,动有愈出的造化,它是缺一不可的。因此除了守静以外,又要我们特别注意,动中的冲和,它的观照跟练习。让动中之和的造化能够展现,在动中也能展现是全方位的修行,不是只有静的时候它才在进行造化,这才能获得大道的圆满作用。


易经》里面有这一段话说:吉凶生乎动。这个“动”字,有吉的“动”,跟凶的“动”。吉凶从哪里才分判出来?就是开始动。动于无相,这个吉就慢慢累积了。动于攀附,凶的造化就慢慢产生了。所以吉的造化往返本的道路,往哪里走啊?动于无相。


如果我们动于攀附,动于对待,它的造化就一本散万殊,就往下流了。这个就像橐龠一样,一动便立即有造化。然而道的作用,不动它也不能显现,不动也不能迈向圆满,其好坏也是越动越显其作用,这个叫做动而愈出。越动,它的造化、它的作用越是能够推显,叫做动而愈出,意思就是不能不动,要动。


由此可知,修行并非修得喜怒毫无作用,而是要特别注意七情之发,是否依然能够中气机实相的节,说发而中节。哪一个节?实相的节。不是说发多大叫中节,要说以不发为节的话,所有的发都不中节。发到底怎么中节呢?有气机的实相,往内观照。


这个动中的观照实际上是修行中的另外一个重点,静修也是一个重点,动中来取静,它也是一个重点。而这句“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还有尚未尽的微言。


我们看李清庵《中和集》里面有这段话:两仪肇判分三极,乾以直专坤辟翕。辟翕就是开合,说分三极,阴阳分判的时候分三极,造了人之后分了三极。一个乾,它的阳气,是来领导周身造化的,叫直专,在哪里呢?就在于我们的玄关一窍,就在我们头颅的正中心玄关一窍。


坤,辟翕,气的开合,动能造化的推动靠哪里?坤地,就是我们在人身上三极里面的丹田,它是主命。玄关是主性,性是领导造化的规则,主导造化的方向,像是汽车的方向盘。


可是汽车要跑是靠方向盘还是靠引擎?只有方向盘,没有引擎可以吗?跑不动。可是有引擎没有方向盘危不危险?那才是真正的危险,所以你不断地触动内在的造化,却不去了解什么是见性,危不危险?非常非常危险。那宁可怎么样?关掉引擎,不要动,先练习安好了方向盘,会操控了方向盘。古圣人传道都是这样,教你会了方向盘,练熟了,给你引擎,全速、加速前进,这样了解意思吗?所以还没有了解什么是心性以前,这个引擎不必要点燃,点燃绝对有坏处没有好处。这个坤,辟翕,它的动力是这样来的。


天地中间玄牝门,在天地的正中间,玄关的位置,加上丹田的位置,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量量看多长,对折的那一点,就是天地之间玄牝门。就是一个主性,一个主命,一个主心,这就是三极之大道在我们人身上。


其动愈出静愈入,黄庭视为鼓动周身造化方向的主宰,周身造化方向主宰于心,心就是在黄中,正位居体的这个位置,其位置就在天跟地的正中央。我们说人身虽小配天地,就在我们人身上面说天地,这个天地在一身上来类比,它就不是指外面的天,地也不是指脚上踏的地,而是你身上的坤土。一个是乾,一个是坤,一个还有中黄。在阴阳的气,它还有一点纯清未判,一点中黄。


刚刚那段是在告诉我们,“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它还有言外之意。我们再看《薛紫贤虚中诗》天地之间犹橐龠,整个小天地都可以像一个橐龠,到处都是气机在鼓荡。如果你这样不容易了解的话,你跑完步再来反观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到处都有气机在窜流,对不对?像橐龠。橐龠须知鼓者谁?谈到我们是橐龠,鼓动橐龠是不是要有一个机关,要有一个摇的把柄,那个把柄才是重点。有橐龠不是重点,那个把柄才是重点。一谈到周身像橐龠,鼓动这个橐龠,主宰这个造化的又是谁?它是暗示另外还有一个主宰在。


动静根宗由此得,找到一个主宰的处所,修行才是得到了鼓动周身的橐龠这个真机的一个窍门。君看放手得无风。那个地方在哪里?起心看看,跟把心放下看看,你比较差异,看在哪里?在心口上。心一放下,周身立即泰和。


这段没有点出位置,可是已经告诉我们,一直在影射,还有个东西。故人身这个小天地的造化要能够圆满,必于中黄一点的这个心窍上用工夫,才能达到虚入而动出的一个圆满的境地。静有静的造化,动有动的造化,动如何能够冲和而用之呢?就是看天地之间还有一个窍门在。


刘海蟾所说:无底曰橐,有孔曰龠,这个像袋子,没有底的,车一个底的,那个叫做囊橐。囊跟橐是不一样的,橐没有底,就是没有缝的意思,知道怎么样连接好像是一个整体,好像没有头没有尾,才会用橐这个字。有孔曰龠,它有个窍门,中间一窍,无人摸着,这也是在比喻,比喻说还有一个窍门,除了玄关主性,丹田主命,还有一个窍门,那个窍门很多人还没有摸透。这就是修心少黄庭之叹,自古的人就有了,而且暗示并非今日才发生。这就是它的言外之意。


往下看下文: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数穷”这个言指的并不是你嘴巴上的言说,而是指内心的声音,才是真言。内心的情识,内心的欲望,内心的分别,内心的挂怀,内心的名,内心的念,那个才叫做“言”。我对这件事情有一个高下的评断,那个才是我内心的言。


虽然我表面说没什么没什么,可任何事物我们内心都会有一个价值观,攀附在我们的气血上,那个才是真正的言。前面我们也谈过了。多言,什么是多言?多出来的、不应该有的言,叫做多言。不是很多很多,本来该有的那一些都不要算,不该有、多出来的那个部分叫多言。也就是人们在本无意义的气机上,攀附的三心四相、五蕴六欲、七情等等这些,多出来的,扰乱了我们的造化本质的叫“多言”。


数穷这个数,历程的长短叫做数。举个例子来说,各位看过推骨牌的游戏,不论它牌多长、多长、多长,只要第一根骨牌一推倒,我们就可以算时间了。一根倒下去是零点几秒,总共几根加起来的数,它待会儿要全部都躺平,它的数是不是可以推算?那就是数,历程的长短。


我们人生的生命是不是很像这个骨牌?你一出生的时候是全部站好,还是正在开始倒?还是开始在站起来?出生那一刹那就是第一根倒下去,每一个人骨牌的接龙的长度可能不同,但是都已经一直往下倒,这一点是事实。所以我们有没有数?我们早就被数所限制住了,那就是


先天八卦也是,但它是本源无尽之数。它的气的周流的方式,让我们的生命无穷无尽,它也是一个数,这个数无穷尽。后天八卦也是一个数,它是末端的、有穷的数,而先天八卦是本源的、无穷的数,都是数。


数穷就是堕入后天八卦的消长规则,我们受我们的运、受我们的数所控制。生肖是什么样的生肖,出生年月日时是在什么时候,然后我们知道神煞在什么样的时空里面出现,跟我们产生什么交割,什么样的特质会被显现,我们将会有什么遭遇、什么际遇、什么命运,这些都可以算,这叫做数。当然我们的寿命有多长、多短,这些都可以算,这些都叫做数。


多言数穷,数穷就是堕入后天八卦的一个消长气数里面。每当人们由黄庭、内心升起三心四相或七情六欲的同时,周身气机的造化也在同一秒钟走入后天八卦的消长气数之中。你一清净,它就开始走先天八卦,你一开始动念、一开始纷扰,它就开始走后天八卦,所以叫做多言数穷内在的声音一多,内在的扰乱一多,我们的数就紧紧地被控制。


不如守中,中这个字,可以有很多层面来解释它。从气机来说,不造作助长,让它不偏不倚地处于它原有的样子,那叫做中,叫中和。从心境来说,不攀附的一个气机实相,任其内在的所有感受潮来潮往、自起自落,这些是在心境上所说的中。


从位置上来说,是天地的正中有黄庭一个心窍存在,这是天地的中,是位置上的中。于心地上观照内在气机的动静实相,使它不有一点点的攀附或造作发生,如此,周身造化便可以进入先天八卦的无穷造化规则。就是开始往返本的方向来走,与无极之真便开始息息相通,便开始迈向返本还原的道路。这就是不如守中,多言还不如守中


我们看《老子传记》里面的这一小段话:丹书万卷不如守一,这个守一就是守中。清静无染叫做一,不要让我们的七情六欲有一点掺杂叫做一。常以虚为身,以无为心。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好像置身事外我们静静看着身中所有的发生,就叫无身之身。我们虽然起心动念,但里面就没有一点点情识的挂怀,叫无心之心,这样做的人善于守神。


其犹高山大泽,这样我们的身体里面的造化就开始推广,像高山大泽。非欲虫鱼鸟兽而虫鱼鸟兽归之,里面的宝藏自自然然生出来的。人能虚无,非欲为道,道自归之。我们不需要天天妄想怎么样的道,怎样奇怪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可是它自自然然累积,火候、工程到了,它自自然然就能够展开非常奇妙的造化,这就是道这个就是守中的效用,只是守一个中,其余多么玄奇的事情是不必谈的,你只是经验。


看《性命圭旨》这一段:心性者,本体也,所有的修行道书都在讲这一回事,讲心性。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就是让本体展现它的原貌,不要偏左边,不要偏右边就是中。道之守中者,守住那个中,而不是专心在看它,专心看一个事物,必然会耗神,是很自在地守着那个自在,它自在应该展现的样子,守此本体之中也


释之空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里面本来无物,只是一个清真。水,必须是水,里面无物,没有纷纷扰扰,你不要看它很激昂,说它好纷扰,它正在烦恼,它没有这个意义嘛,对不对?本来无物的。这一些都是在讲本体的中,各教都在讲本体的中。不如守中其实是守到各教所指的最精髓处。


昔文始先生问于老子曰:修身至妙至要载于何章?说你的修身至妙至要,非常非常重要,最重要的言论被你记载在哪一章?《道德经》有几章?八十一章,最要最妙在哪一章?老子曰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守中在哪一章?就在第五章。其余呢?抱一在另外一章,在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在第十章。其余还有深根固蒂的章节,这很玄妙对不对?他所说的玄妙就是我今天从第一堂讲到现在的这些,都在重述这些。然后你会很怀疑,一直重复,你为什么要讲?因为他知道我们根本不会听进去。


然后问,何谓守中?曰: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内不出,还本源,万事毕。守中就是万事毕,所有修行的妙诀,多少修行的奇妙,你只要守得了中,其它是自然发生的。并不表示你守中了,其它什么都没有发生,不是这样的。


好像刚刚所举的那个大山大泽,它只是静静的在那里,它不必求虫鱼鸟兽,虫鱼鸟兽自自然然会飞过来,就是说你只要守得住这个中,就像这个大山大泽已经准备好了,你不必赶虫鱼鸟兽来,它自己会跑来的。说勤守中,就是日日多观照,观照你到底有没有中;莫放逸,不要三心四相又来侵扰;外不入,内不出,属于你的不要跑出去,不属于你的不要进来,就是守本体的意思。


还本源,万事毕,是说造化路线就进入先天八卦,造化是动的,造化是用的,造化是会展开历程跟变化的,凡修行都丝毫没有感觉变化的,就简单告诉你,没有在前进,内在必有激烈的变化。一棵树长大要不要有激烈的变化?就不要讲里面,就光光讲那个树皮,就不知挤裂过多少次,?怎么没有变化,当然是会有变化。


所以老子所谓的守中,是守此本体之中,本体是什么?就是心性。观照你的心的中,观照你的性的中。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东西,虽然它有关联。本章言简意赅,不仅点出体、用,不能只有体,还要有用。用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点出体用在修持中同等的重要,又道出了在修持挫锐解纷的时候要观照的重点,还有它的位置。用简单的话,“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它的位置也顺便给点到老子其犹龙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青青毛豆

    修行如何入手?这一章讲得好清晰 守静再加动中的冲和 一是静修,二是动中观照实相, 这是两个重点! 吉凶生乎动 要在动中完成完美的造化!

  • 青青毛豆

    今天发现这一集好重要! 所有的修行妙诀, 多少的修行奇妙, 只要能够守得了中, 其他都会自然而然发生! 勤守中,莫放逸, 外不入,内不出, 还本源,万事毕。 这一集值得反反复复研究并且实践!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1210011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0928

  • 青青毛豆

    全身的造化就像橐龠 鼓动橐龠的把柄是什么呢? 原来就是我的黄庭我的心❤️ 怪不得古圣先贤一直说:万法惟心❤️

  • 重积德

    感谢老师!把修行的主轴讲得这么清晰

  • 听友199297812

    守中,抱一,多言就罣碍,要让自性展开造化走向成佛的路,心搞定自然往成佛方向发展

  • 天狼_ko

    人生就像一辆车,在没有学会怎么用方向盘时,就不要点燃引擎,如在不会用方向盘时点燃引擎,那就危险了。

  • 泡沫公子

    怪不得要內觀, 又有無分別取捨,不掛礙 守中就是不掛礙呀。

  • 天天向上_4yb

    感谢老师!受益匪浅!

  • 暖aaaa

    吉凶生乎动,吉凶的分判点就在动,动中能中和就是吉,动中不能中和就走向了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