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许由为什么不接受尧的让位?

06.许由为什么不接受尧的让位?

00:00
23:27

尧想让位于一个很高深的修行人许由,许由却不为天下所动,而能坚守修行的主轴——心性命,专注于内在精气神造化的修养。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修行要连天下这个最大的欲望也要丢下,才能亲近身内性命的根本啊!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何谓也?”“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音。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


尧想把天下让给一个很高深的修行人,叫做“许由”,交给他来治理。尧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爝火”就是小火把,草捆的也好什么都好,反正是火把。尧对许由说:日月都已经高高的挂在天上放光明了,小小火把为什么还不把它收起来?为什么还不熄灭它?

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拿我这个小小的火把来跟您许由这个日月相比,要和您比光芒,不是太自不量力吗?不是太微不足道了吗?尧把自己比喻为火炬,把许由比喻为日月。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时雨”就是春夏交接的时候的倾盆大雨,叫“时雨”。“浸灌”就是用人力一盆一盆去浇水,叫“浸灌”。春夏的倾盆大雨都已经从天上降下来了,我还靠着人力一盆盆地去浇水,“而犹浸灌”。

其于泽也,不亦劳乎?您的恩泽就象天下的倾盆大雨,全天下都蒙受恩惠,对于万物的滋润的功德是这么样的广大;而我用这么小盆的水去跟您争功,不是太辛劳也太渺小了吗?“泽”是恩泽的泽,大的湖大的水都叫做“泽”,反正就是滋润之功。我这一小盆的水跟你这个大泽来比不是太渺小了吗?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素位尸餐的“尸”,古时候祭祀的时候代表神祖的一个灶灵,他不必做事他就穿好给他的衣服坐在那里都不要动,全部的人都要拜他,那一天他最大。以您的德行,只要坐在王位上就能够治天下了。“夫子立而天下治”,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意思。“而我犹尸之”而我却依然坐在王位上尸位素餐,与您比起来不是太卑微了一点吗?“而我犹尸之”我还占着这个王位做不出事情来,不如让给您。

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缺”是才德不足,我自认为才德比起您实在是差的太远了,请您允许我把天下让给您来治理吧,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许由说你已经治天下这么久了,天下也已经有人治理了。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你还要请我来替你治天下,不都治好了吗?难道我竟会去追求身外的虚名吗?“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宾”是附属品,宾客的宾,跟主人的旁边陪衬的叫做“宾”附属的。名者实之宾,虚名是实际的功绩的附属品,是因为有实际的功绩才附属“名”,没有“名”也没关系,主体有了就可以了;难道我会昧于这个事实而去求附属的虚名吗?“吾将为宾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鸟,两下子就筑好一个巢了。“鹪鹩”虽然善于筑巢,但在这么大的森林里面,它的巢能够占多大面积呢?不过只是一个树枝罢了!“鹪鹩”很会筑巢了,但是它晚上睡几个巢?还是一个,所以你筑十个巢还是一枝,因为你最后睡的还是一个。

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一只“偃鼠”是特大号的老鼠,可以吃婴儿的那一种很大只。一只特大号的偃鼠到河边喝水,整条河那么大的河,它能够喝多少呢?不过就是装满了一个肚子而已。为什么要讲偃鼠呢?最大的肚子不过就是这个肚子吗?就跟一个气球一样。这两句话都在说明人生的渺小,天下那么浩瀚,比喻为森林,比喻为整条的黄河。“饮河”的“河”就是指黄河,在古书里你看到“河”这个字都特指黄河。那么大的河,一只再大的老鼠跟河来比,简直是太渺小了,一个人再怎么营求,终其一生只能够用掉它的一丁点罢了,就是天下这么大你想把它赚完吗?你赚不完的!给你一辈子的营求就这么一丁点而已。因此,天下虽大,但对于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来说显然是没有吸引力,他了解这个事实,森林虽大我只能够占一枝,我到底争个什么争,黄河虽长虽远,我还不是喝一个(台语:氣球大的肚子而己),我能够争多少?如果你了解这个,你就知道说其实你一点点就满足了,你根本不用担忧太多。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担忧太多,我们很担心不够,我们从大概懂事就开始就担心不够,其实到现在也都还够,可是我们还是担心不够。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许由对尧说:“归休乎君”,打消这个念头吧,你回去吧。君你回去吧!“予无所用天下为”,对我来说送给我再大的“天下”对我是毫无用处的,因为我只要这“一支”。我只要“满腹”,你给我这么大干什么,拖累我的性命而已,对你来讲也许有用,而且你治理的不错,你要送给我,我把它视为烫手的山芋,我怕的要命。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庖人”是煮饭的人,“尸”刚才讲过了祭祀时用童子来象征的神主,“祝”主持祭祀典礼的人,通常“尸祝”这两个字的合称就是祭祀典礼的主人。

 “樽俎”,“樽”是酒器,“俎”是盛肉的器皿,都是祭祀的时候用的最高级的东西,平常都不用,要拿这个器皿都要先鞠躬的,先行礼才能拿的,表示它的尊贵。就象举办一个祭典一般,“庖人”虽然不下厨煮饭,祭典的主神或主持祭祀的人,他不会跨过自己的本份去下厨,因为那一天他的身份不一样,他的身份就是代表最庄重、最尊贵的象征,所以“庖人”不下厨他知道他的立场,他绝对不会跨过那个份位去做下厨的事情。此段许由将自己比喻为“尸祝”,超然于一切,而将尧比喻为“庖人”,天天奔忙的。

意思是说,人生将扮演何种的份量?何种角色?其实都是自找的。我想要扮“尸祝”,而你已经挑了“庖人”,“庖人”不煮饭关我什么事?我还是要做我的“尸祝”。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常跟人家走?本来你可以过很悠闲的生活,偏偏他劝你怎样他劝你怎样,结果你一忙就是好几年。“庖人”不煮饭你跑去跟他煮,你忘了你可以当“尸祝”,你可以很逍遥很清静的去培养你的性,你忘了你有这个本钱。你今日落得如此奔忙,然后又想让我跟你一样,我本来无事而自足岂会愿意过你象这样的生活。我要过我的“尸祝”,我才不要过你这样的“庖人”的生活!大意是说聪明的修行人,会选一个本来自足之道,而非奔忙于人为造作的道路上;这个大意是在讲这个。好比一个人若离了他具足的本性,即使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奔忙去修行,总是虚化一场而已。

看透性命真相的人,岂肯象他一样奔忙于一条虚化的道路上呢?这个便是没有找到根本的差异所在。因为找到根本的人和没有找到根本的人他会有差异,因为他的主轴不同。主轴不同做事情就会不同,到底内在认识的主轴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修行第一个就是你的主轴是什么?

下一段。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接舆”是楚国的隐士,“肩吾问于连叔”说,我从“接舆”那边听来了一段话,大而无当,往而不返。我认为他说的话,非常的夸张不切实际叫“大而无当”。话夹一打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叫“往而不返”。感觉他“大而无当”,但是它的内容你仔细给他听又非常的广博。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 而无极也,“无极”就是大到的没有极限,“河汉”就是天上的银河。我虽然怀疑他,但也十分惊讶他的言论,因为他的言论总是如天上的银河般浩瀚无边,大到简直没有极限,你想要窥测他的学问深到你不敢想象。你要相信他呢?又“大而无当”,跟我的生活经验不同,所以我非常的讶异。

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径庭”,小的叫做径,大的叫做庭。可以说路小的路叫做“径”,大的广场叫做“庭”,小的草梗叫做“径”,大的树干叫做“庭”,总之这两个字就是大小之比,“径庭”就是一大一下相互矛盾的意思,格格不入叫“大有径庭”。听他的话一会儿让人觉得极渺小,一会儿让人觉得极浩瀚,这个“径庭”看起来与常情似乎很多违背的地方,所以才要来请教您。

连叔曰:「其言何谓也?」,他说什么来着说来给我听听呢?曰︰藐姑射之山 ,有神人居焉,“藐”是非常遥远的,或者是神秘的都可以,缥缈无踪的。说在很遥远神秘的姑射山上,姑射山是山名,有个神人住在那儿,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淖约”是柔和婉约的样子,说她的肌肤非常的雪白,柔和美好的象个未出嫁的女子一般,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他不吃人间五谷杂粮,只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说她乘着云气驾着飞龙,遨游于遥远的四海之外。四海就是比喻非常广大遥远的地方。

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通常我们谈到“神”这个字就会想到一个神明,但是在经书里面常常不是这意思,阴阳里的造化,神奇的造化就叫做神。每个人都有“神”,我们内在就有精气神,造化最粗的是精所行使的,造化再細一点是气所行使的,造化最精密的就是由“神”所行使的。这个能量他有精粹度,越精粹就叫做神。在精粹的气里面的神奇造化。“其神凝”“凝”是专一无暇。“疵”,小缺点叫做“疵”;“疠”,大缺点叫做“疠”,她专一无暇,感应了他所处的国度内的万物,不受一切病害的影响,而五谷因此也成熟也丰收。

读这段的时候,我们刚刚是按照字义来解的,读这段要了解经典主轴是在讲我们的性、心、命。所有经典都一样,没有一部例外。无论它讲什么例子,你都不能失掉这个主轴。所以每一个段落都宜往内解。不宜往外解,好比这一段庄子用“不食五谷,吸风饮露”,比喻神人不嗜口欲而专注于内在精气神造化的修养,“吸风饮露”,“风、露”讲的是内在不是外在。

好比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是比喻神人专心内观身中气机如云如龙,气能量的变化,无形的能量我们就称为“龙”。不论身在何处,如是观照而得大自在。不论身在何处,所以说游乎四海之外,不论在哪一种境遇之下,依然握有他的自在!而以不疵疠比喻本性造化完美无缺,一点小瑕疵没有,大瑕疵都没有。

再用“年谷熟比喻造化火候,有一个火候自然会完成,用“年谷熟”。但这种内解的方式,实际上是未经历内在造化的人无法体会的;因此翻译家常常错把它往外解释,因而变成众生无法相信的神话,这是他的缺点,但是翻译家毕竟只是文学家而不是修炼家,到底内在造化为何呢?就无从去体会,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出入。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我就是因为听了这样的话,怎么样可以让年谷熟,她只是凝了他的神就年谷可以熟,食物不吃力,哪有这种事情“狂而不信”,认为这个是夸大不实的言辞,无法相信。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说是的,我们不懂的地方实际上很多;就像一个眼睛失明的人,没有办法让他看到文章之美;文章不是不在,但是对于一个眼睛失明的人,没有办法让他能够认同。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音。就像一个耳聋的人,没有办法让他听到钟鼓的美妙声音;钟鼓的声音是存在的,美妙的旋律也存在的,但你就是无法让他相信,因为他没有办法感知。

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人们岂止在形骸上有聋盲等等残疾缺陷的发生呢?“夫知亦有之”说人们的知见上也会有执着跟缺陷,一执着就等于盲了,一执着就等于聋了。他会有缺陷有不能感知的地方,当人们身体有了残疾,他不是看不到就是听不到,而当人们的心有了执着的毛病,他的心灵也将失去感知清静本性的能力。他不是不存在,但他无法感知。因此就算再有多么切身多么具体的事实,他可能也丝毫不能体会的到,尤其是关于“性心命”这三个字的领域,心一有执着一有疏忽就无法感知。实际上这个跟我们眼睛瞎了,耳朵聋了是一样的意思。

是其言也,犹时女也。这个“女”念“汝”就是你。“是其言也,犹时女也”。“时”就是现在,这段“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这段话就象在说现在的你呀就是因为心有了残缺,所以无法了解他的话。这个是在指肩吾因为未明修行的主轴,所以不了解所听到的那一段,实际上是在神人的一身之内,他的性命的境界,而非指外物,所以无法了解该段话所指的一个意涵。

之人也,之德也,象刚刚所说姑射山上的神人那个人,那样神妙的人跟那样神妙的德行。将旁礡万物以为一,“旁礡”,如滔滔江水浩大无边叫做“磅礴”,“以为一”一就是一样,无高无下,无分无别,叫做一,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他宽阔坦荡的胸襟,将万物视为一体,毫无分别是在胸中里面所谈的。

万物各有各的形态跟特性,石头有石头的性,木头有木头的性;石头不能当木头来用,木头也不能当石头用的。世上每个物种都大不相同,而其珍贵处也正在各有不同,如果全部的物都一样你也没有什么可以用了。就是不一样才可以各取所需。

如何能够把“万物磅礴”成一体呢?能够毫无分别呢?这个只能说说了,坦白讲谁能做得到?以致于把它“磅礴”成和桌子一样,你来做做看。这个能说了?没办法做。如果我们这样子思考,就犯了往外解的毛病,我们不要忘了经典指的主轴是我们的“性心命”,因此这里所谓的“一”,指的不是把世上无数的万物变成同一个样子或者同一个特性。或睁着眼说瞎话,说它们毫无差别,桌子跟椅子毫无差别,明明就很多差别,你不会坐在桌子上,你会坐在椅子上。你会睡在床上,哪会睡在椅子上?它有差别。

他的内心处,神人他的内心处,无论你外物如何感应变化,他对于内心所发生的一切气机变化、起伏,能够不堕入贪嗔分别的知见叫做“”。“一”讲的是性心命内的情况,尤其是指心,在心内不分别,不是外物不分别。外物本来彼此不会分别,但是外物我们在用的时候不能不分别。不要“榔头”的时候拿到“锯子”,一定要分别,外物一定有分别。人可以分别,心一样的。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坊间许多翻译本喜欢离开心性,象这段用物理现象来解释,他们说世上的万物都有生灭,好像银河不停的旋转,转到生命最后都将成为粉尘,终究就要合二为一,所以叫做“磅礡万物以为一”。或说那个神人有无比超能力,能够将万物混合为一,。不是这样的解释,这样的解释看起来合理,也很神话,但了解这个简单的物理现象,或是用一个神话来安慰自己,就能够解掉众生胸中不停涌出的对待知见吗?这样的物理解释与教导众生去学习神人不可窥测的心性到底有何干系呢?你会可以这样解释,可是对于圣人要你引入的性心命的实地却没有帮助。

我们要知道经典与哲学书籍的逻辑解释是不同的,也跟善书、教忠、教孝或助人为善都是不同的。经典专门谈本心本性的,不是谈外物或外境的,经典是谈性命根本的,它不是谈那些枝叶的,所以经典字字句句必直指本心本性来解释,才合经典的大意,这个是读经者一开始的第一章你就要知道的,不能读到最后一章才知道,一开始你就要有这个心理建设。

前面尧让天下与许由,他是“以天下”,“以这个天下”送给人,类似碰到这样的字句,各位应该马上要想想这个天下形容身中的什么?你一定要马上把它抓回来,不能讓它一直往外跑{台湾话},因为写文章总是要比喻,所谓比喻就不是实体,一定是在外面,但是看到这个字你就要往里面来。

好比“天下”是物之最大者,里面装满了人们一辈子所汲汲营求的任何东西,因此如果我们说世上有什么东西是你认为最大,最能吸引你终身营求的呢?那些东西都可以用“天下”这两个字来形容,所以庄子故意举出尧让天下与许由这个故事,就是要把凡间最大的东西给让出来,你最大的欲望你将要让出来的意思。

而许由却说“庖人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你要让出来,我可不要你这个东西,我要你这个东西干什么呢?他说我只愿意做我的“尸祝”,你做你的“庖人”,你要叫我换角色去做“庖人”是免谈的事情,这个意思是说我已掌握住我的根本,你却叫我舍开了根本,去跟你一样去舍本逐末,这是免谈,一样的意思。那些外物你已经治理的很好了,但我着重的是自身内在的根本,你不要找我,我不需要那个的一切。天下治矣,天下已经治理好了,你的外物已经管理好了,土地田产都弄好了,你要叫我弄那些吗?我的主轴不是这个。

许由所说的内在根本是什么呢?所以后面马上谈到这一段:神人将磅礴万物以为一,这一段其实他是相接的,他是有关联性的。许由所说的根本就是“一”,“一”在哪里?,“一”是在心上的,不是在外物的。“一”是在心境上的平等,而不是在外物上强说成一样。万物本质具有不同的风貌,然而万物形色虽不同,但与我的心境上是一样的。

就象在工作的时候“榔头”跟“起子”,谁比较重要呢?这没有分谁重要,看要用谁了?这是一样重要,他们没有谁重要的问题,只是在不同时机的一时运用。在我内心的气机处,对它们没有分别高下的知见的攀附,这就是“为一”的当下。内在可以有变化,对内在出现“榔头”也好也一样,内在出现“起子”也一样,我说的不是形象,我说的是内在不同的感受。当你因六根跟外物感应内在会有不同的感受,不论哪一种感受浮现对它都一样。

就象你在工作的时候,不论哪一个时机,用到哪一个工具,内在对那个价值观是一样的,这个就是“一”。只存在内心,而不在于别的地方,一不一是在内心,它的价值一不一样相不相等?是在你的内心不在于外面,因此神人能够磅礴万物以为一,当下的你我也可以做的到,不必等到有呼风唤雨的能力,或者整个宇宙化为微尘,每个微尘都给它拌在一起才叫做“一”,才能够见证这一句话,不是的,是现在我们都可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霜塵月

    “经典专门談本心本性的,不是谈外物外境的,经典是谈性命根本的,它不是谈那些枝叶的。所以经典的字字句句必直指本心本性来解释才合经典的大意。”这是我们读经者从一开始读经就要知道的!跟张讲师学经典,真的感觉到了经典温暖!这个学而时习的路总算找到了!

  • 小安1116

    当人们身体有了残疾,他不是看不到就是听不到,而当人们的心有了执着的毛病,他的心灵也将失去感知清静本性的能力。他不是不存在,但他无法感知。因此就算再有多么切身多么具体的事实,他可能也丝毫不能体会的到,尤其是关于“性心命”这三个字的领域,心一有执着一有疏忽就无法感知。实际上这个跟我们眼睛瞎了,耳朵聋了是一样的意思。讲师讲的太对了。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110

  • lucky_尚谦

    经典原来不离我们的心性,天下原来是要隐喻自己最大的欲望,“磅礴万物而为一”原来是对内在气血的不分别取舍,先找找自己目前最多的欲望是啥

  • Ai爱华

    吸风饮露”,“风、露”讲的是内在不是外在。 好比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是比喻神人专心内观身中气机如云如龙,气能量的变化,无形的能量我们就称为“龙”。

  • 上帝要浇花

    谢谢老师!

  • 梁新兰

    “宾”是附属品,同时也是芸芸众生所追寻的所向往的,我们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丢了我们生命的主轴—性心命。

  • 立平_LP

    拥有感受清静的能力

  • 听友193647529

    普通话都说不好,请不要出来讲述,误人子弟

    自由自在_l36 回复 @听友193647529: 虽然张讲师普通话播音员那么标准,但也不影响我们学到真东西,感恩老师

  • 1519957mvok

    感恩顶礼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