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是我国禅宗、净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唐以来,仅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种,至于寺院内外的诵持讲习则更为普遍,有名的“楞严法会”就是据此建立的。《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由唐代般剌密帝译出。经中主要论述了“根尘同源,缚脱无二”的理论,以及“二十五圆通法门”。明末高僧智旭评价说:“此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阅藏知津》卷( 十一)本书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著的《楞严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注释、今译和串讲(用括号的方式标出)。译文力求信雅达,推陈出新,化古为今,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楞严经》白话读本。
顶礼南师🙏🙏🙏
感恩释迦牟尼佛,顶礼诸佛菩萨,感恩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感恩阿弥陀佛
性相一如 明冥则来 禅
孟子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掉到井里你不加思索的跳下去救他,这就是心在起作用,跟精神、物质、生理、心理无关。这是人的本性,人性本善,心由性显。具体可以看看孟子讲的四端之心。
元一疗愈 回复 @川谷之于江海哟: 人的本性和天道一样,不善不恶,就像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你能说食肉动物是恶吗?肯定不能,这是天道允许的,所以善恶之分是人类制定的道德规范,是不合天道的,人在面临生死的状态下什么坏事都是可以做出来的,那也不能算恶。
感恩老师辛苦了。
客尘🙏🙏🙏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释迦牟尼佛,顶礼诸佛菩萨,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