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02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怎样诞生的

【1990】02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怎样诞生的

00:00
15:45

内容交流群 

欢迎添加微信:xmcaijing,发送购买截图,即可加入课程VIP官方交流群,可获得课程话题交流、直播互动、不定期抽奖等福利!

课程文稿 

今天我们进入1990年的第二讲,我们来讲一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是怎样诞生的。我们知道19901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199012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开端。在我们要讲上海证券交易所怎样诞生之前,我们还是要简单地回顾一下整个1980年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前身。这其实就是我们的一些股份制改革,包括一些民间交易的基本脉络,帮助大家从总体上对于中国的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我们之前也讲到过,最早,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是在1984年,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为什么是在一年呢?因为在这一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股份制也由此开始进入了正式试点阶段。而1984年也是整个中国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元年。


1986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给他赠送的礼物就是飞乐音响股票。那么到1990年的时候,国务院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两地分别颁布了有关股票发行和交易的管理办法。到199012月的时候,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了。这一年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中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将证券市场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逐步扩大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严格加强管理。发展金融市场,鼓励资金融通,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和完善证券交易所,并形成规范的交易制度。


所以接下来我们分两条线来讲一下股份制的发展和最后孕育了中国证券交易的市场轮廓。


第一条线,我们是从股份制改革的角度来看的,我在准备这一部分资料的时候,是看了当时的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劲夫的回忆录。他在1975年到1976年担任过中国的财政部长,后来任安徽省委书记,后来在1982年担任了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因此他的回忆是比较可靠的。其实最早,在中央层面有股份制的想法是在1983年前后。当时改革已经经历了好几年,把企业从政府附属物变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按经济规律办事等等,这些我们之前都有涉及到,当时已经形成了共识。


但是实际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些什么呢?就涉及对生产要素进行一些优化组合。比如,你需要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横向联合的企业集团。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说要把单一企业变成多个所有者共有的企业,那就需要核心层资本的联合,也就是确认资产的所有权。这种方法应该怎么办呢?就是实行股份制:把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明确哪些股份归谁所有,这是对所有者的确认(定性);那么你有多少股呢?这就是对所有权的定量的确认。用定性和定量的办法使资本归属明确化,这是所有制的科学化。


接下来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企业实行股份制,究竟是姓还是姓?当时请教过蒋一苇、厉以宁、王珏等经济学家,他们提出:股份制既不姓,也不姓社会,而是姓,它是一个中性事物,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为社会主义服务。那张劲夫提了一个观点: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大发展的产物。所以这是中国开始有股份制的想法,而且认为姓商。


第二是在1983年,张劲夫和蒋一苇带着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热心于搞股份制的同志,去重庆搞试点。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推开一件事情是需要先试点的。在重庆,他们先选择嘉陵摩托集团,让其与河南一个军工厂实行资本联合;另外一个是中药企业——“老君阁中药厂,以它为核心组建企业集才。嘉陵摩托一开始试点并不顺利,它遇到了一些阻力。是什么阻力呢?嘉陵遇到三不变”(企业录属关系不变,财政利润上缴渠道不变,企业所有制身份不变)的阻力。又因为嘉陵摩托是一个军工企业,所以张劲夫后来找军工口的主管同志谈了话,后来嘉陵企业集团取得很大成绩,这就是第二个试点。


那么第三是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国务院成立了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刘鸿儒同志任组长。当时在1984年制订的金融体制改革初步方案中第一次提出要建立证券交易所,还提出允许企业用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等等。之后,在全国的一些地方,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想转换成股份制企业、内部集资发行股票、有价证券柜台交易、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创立等等,陆陆续续迈出了一些步子。到1988年全国有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到1989年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所以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已经有一定的市场交易了。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元,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元,中介机构网点达到1600多家。这些资本市场的嫩芽在顺势破土萌发。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无序的运行,说中国怎么能建立一个规范化、现代化的证券交易市场呢?今天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联办,最早是从美国回来的王波明、高西庆这一批人,在北京调动了一些精英分子、热血青年。以中信为代表的九个单位提出联合设计证券交易所的一个方案。姚依林、张劲夫就在1988114日的上午,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成员,还有计委、体改委、人民银行、财政部、工商局、国务院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听了这帮热血青年他们关于开办证券交易所问题的研讨和汇报,当时是由张晓彬来汇报的。汇报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关于开办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和时机。汇报认为,实行股份制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股票市场将企业置于投资者的评估和监督之下。因此必须要有一个交易所,没有股票交易的市场机制,很难使企业股份制进入规范化轨道。所以证券交易市场的建立跟企业股份制的改革要同步进行。


第二个是证券交易所。它的管理体系是什么呢?汇报认为,形成正常的市场,要有统一的立法、执法和协调的政府管理系统,即证券管理委员会,还要有以一个主要交易所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组织货源,即选择一部分能够上市的企业;二是组织购买力,使国家、企业、私人的资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三是组织市场交易,这是十分复杂的。当时认为证券市场的经营者主要应由现有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参加,商业银行不宜进入股票市场。


第三个是关于对开展证券交易所筹建工作的建议。通过198811月的会议,大家在总体上达成了以下共识:1.从总体上看,建立证券交易所,目前条件尚不具备,但从今后改革发展趋热来看,这是必要的。有的同志概括为一句话:条件不具备,但非搞不可。为此,要紧锣密鼓地抓紧进行设计。2.要抓紧立法。3.对股份制企业,要参考国际会计审计制度,务必将资产负债等财务情况透明化,以便让国家管理部门和股民审定其是否符合入市条件。4.抓紧培训人才。5.交易所地点,要考虑其经济条件、金融条件、信息条件、人才条件等来选定。6.国务院各部委由体改委牵头,组成国家证券管理领导小组。这次会议被称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次推动。此后,1990年,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深圳两市建立证券交易所,国务院成立证券监管委员会。这就是证监会的前身了。


这是一条主线,我们看完这条线,对于整个中国的证券市场就会有一个了解。那么第二条线,我们就回到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了,我们主要就讲上海。上一讲我们说到上海正在筹划开发浦东,开发预算高达几千亿元,对于上海财政而言,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不可想象。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市场上有关证券交易所的讨论越来越热,朱镕基在上海市长对于金融的重要性体会越来越深:金融的问题确实重要,要把企业搞活,首先要把金融搞活。如果能够向全国去融资创办一个交易所,对于浦东的开发开放也有好处。为此,上海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管理办法》以及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管理办法,为证券交易市场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所以在1989年年底,朱镕基在上海市委小礼堂就如何深化上海金融体制改革举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邀请了许多金融界专家,其中包括当时的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龚浩成等人,时任国务院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组长刘鸿儒也受邀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参加会议。会上,朱镕基说:自我来上海之后,一直在抓财政,但收效不大。能不能搞证券交易所深化金融改革呢?当时很多的老同志,包括金融界的同志们还是觉得政治上有风险。当时上海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的行长龚浩成也说:我觉得老李担心政治风险不是没有必要的。即使不存在政治风险,也要有一到两百家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还要有50100家企业的股票上市,才能搞证券交易所啊。面对各方疑虑,朱镕基很坚定地说:真出了事我和刘鸿儒负责,你们二位在第二线呢,不用害怕。所以在朱镕基的坚持下,成立了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三人小组,由李祥瑞任组长,龚浩成和时任上海市体改办主任的贺镐圣为组员。


1990年上半年,朱镕基出访美国、新加坡等地,最后一站到了香港。他为了展示中国当时改革开放的决心,说了这样一句话: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宣告成立。这个消息传回来以后,急坏了三人小组。朱镕基的话等于向国际社会下了死命令。朱镕基自己也没当甩手掌柜。他不仅经常半夜打电话,督促筹备工作,还特批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去美国参观学习,为上交所如期开业培训人才。他还亲自加批了几百部电话给上交所,并支持上交所采取电脑交易,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过去要么是电脑的无纸化交易,要么是要用纸张打单的。纽约交易所的交易当时还用打手势的方式,现场很热闹,有气氛,也有可看性。一些见识过资本主义国家证券交易所的人也主张保留一部分场内报价、手工促成成交系统。尤其是当时上海只有8只股票,国债、企业债和金融债券加起来也就二十几种,哪用得上电脑技术?银行月末结账靠的还是人工打算盘,那电脑能行吗?安全可靠吗?当时的三人小组,特别是后来上交所的首任总经理尉文渊,坚持自己的看法,说眼光要远一些,交易所成立后股票肯定会增加,交易量会增大,不用电脑技术肯定会落后。一开始决定电脑和手势都做准备,尉文渊和三人小组把上海财经大学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年轻教师谢玮请来攻关,他又把在复旦大学搞计算机教学的夫人拉来出谋划策。当时深圳黎明工业公司的计算机技术在全国领先,便把他们也请来加入。他们先帮银行的金管处设计计算国库券交易数据的软件。几经探索取得进展后,再设计股票交易软件。最后试运行表明,快捷、高效、安全且无纸化。这条线启动后,于是手势培训停止,转入电脑交易培训。整个软件开发花费的100万元,是从装修款中挤出来的,还把万国、海通和申银3大证券公司的头头找来,动员他们购置电脑设备。电脑化一开始的无纸化交易,对于上交所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有先见之明。一直到199011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219日上午11时,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朱镕基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当时在1990年的国际气氛十分严峻,他们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到底会不会坚持?西方七国集团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导致大量外资撤出。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创立以及浦东开发开放都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会继续向世界敞开大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现在回头看,这些事关国家重大战略举措的提出和实施,是很有改革的气魄,很有政治意义。我想,对于整个中国公司的发展和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回味和借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