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用“杨三角”分析谷歌成功的秘诀

17 用“杨三角”分析谷歌成功的秘诀

00:00
15:33

我们用海底捞这个案例来说明了杨三角这个使用,海底捞是服务业,是一个劳动密集的行业。


今天我故意找另外一个案例来对比,我们今天要谈的是谷歌,是一个知识密集的行业,就是要很聪明的人,不是很多人干活的行业。


谷歌也是一个世界很有名的企业,我稍微讲讲它的背景,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公司。谷歌是1998年由两位斯坦福的博士生创立的,一位叫拉里·佩奇,一位叫谢尔盖。他们两个创立了谷歌公司。经过差不多20年的发展,现在谷歌已经成为世界一个很大的科技的跨国公司,它主要是从事各类的互联网的服务,然后带来很多的人的流量,以至于它最主要的商业模式是靠广告来变现的一家科技公司。


那么它在2017年,它整体的营收已经达到1111亿,市值超过8000亿美元,是世界最值钱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也是市值最高的头几家公司。员工现在大概七八万人左右,但是这个规模的企业,因为它是一个纯线上的互联网公司,所以七八万员工的规模是非常大的一个企业了。


这个公司稍微讲一讲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因为我们说一个企业很成功,它是战略乘以组织能力。稍微分析一下它的战略。


谷歌是一个很特别的公司,它一上市的时候,它有个上市计划书已经讲了,它说谷歌我们不是一个传统的公司,Were not a conventional company,我们也不准备成为一个传统的公司。因为这个公司一成立的时候,它就很清楚把自己公司要做什么,讲得很清楚。它说我们这家公司,谷歌是要用技术来解决人类复杂的问题,所以他们觉得假如我们用科技、用技术能够解决人类复杂问题的话,这个科技一定有价值,假如一定有价值的话一定能够卖得出去,有人愿意付钱。所以,谷歌整个组织架构是分两个大的事业部:工程部、销售部。谷歌是一个典型工程导向的公司,因为工程是不断在想什么是人类复杂问题,我怎么解决,解决完之后它就给销售部门去卖,所以不是倒过来销售营销部门看看客户需求,来影响产品开发,它绝对是找最前沿的技术。


假如你再看过去十几二十年,谷歌一直从它的搜索的技术,以及安卓、以及地图、浏览器、智能穿戴、无人驾驶,一直都是需要找一些最前沿的科技解决人类的复杂问题,那么解决人类复杂的问题它觉得就可以带来价值,最少最少带来很多的流量,可以让它能够变现广告。所以,这个来讲基本上是它的商业模式。


但是为了执行这个战略的话,谷歌一个很重要的组织能力就是创新,它要不断应用一些新的技术解决人类复杂问题,这是它一个很重要的组织能力。而且谷歌过去多年也是被《财富》杂志选为最佳雇主,确实对员工非常好,服务力很好,工作环境很舒适,一直做最前沿最挑战性工作。所以,它也是最佳雇主。当然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你要创新的话,当然要找到很好的人才,那么这两个是互相的匹配的。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讲,谷歌为了要打造创新这个组织能力,它在杨三角三个支柱它是怎么来设计的。


首先,大家想一想,假如谷歌要非常创新的话,它需要什么人才呢?很明显,它要的人才跟海底捞不一样,谷歌要的人才我用四个字来定义,就是要精兵强将,它要找最聪明的人。所以,它在招聘的时候它的标准很明确,它要找一些所谓Smart creative,非常聪明但是很有创意的人。这些人从哪里找呢?是美国一流的大学,他最喜欢去找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而且要成绩很好的,早期。现在放开一点,但是它一直还是要找最聪明的、名校的、优秀的学生。


那么这些人的标准很明确,就是有四个标准:

第一他要聪明,

第二,他自己专业能力强的,

第三,他这个人有领导力的,领导力不是管下属那种,领导力是能够积极影响别人。因为谷歌很多项目是将来有人发动、发起,然后其他人一起来参与的。

第四就是这个人EQ也不错的,Googlegist,就是符合谷歌的文化,不是一个很聪明自己一个独行侠,他是能够跟大家一起来合作的。


一旦(符合)这个标准之后,你要招的人它要多轮的面试。

第一轮是电话面试,有四到五轮不同的人跟你面对面面试。

最后用人部门要了还不算,谷歌每个星期都有一些招聘委员会,针对不同的关键岗位,比如说这里五个事业部门都要找工程师,五个事业部都觉得这个工程师不错。

但是还不算,你还不能发offer,你必须每一周有一个工程师招聘委员会,然后五个部门再对比一下这个工程师的水平,最终有一些不行的要砍掉。

所以它很严格地挑选,然后再由高管来给offer


所以,第一它要精兵强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要创新的话,人力资源里面最重要重中之重就是找到最聪明顶级的人。因为这些聪明人创新人不是靠培训的,这些人就是要找非常本身有这个天赋,有这种天才型的人。


那么接下来进来之后,它不是靠上课来培养人才的,它是给人才很多的空间去尝试接触不同的项目,来锻炼他的能力的。谷歌里面有一个20百分点的规则,Twenty  Percent Rule,什么意思呢?Twenty  Percent Rule的意思就是员工有20%时间是可以做自己跟工作无关的东西。他想到有什么一些新的创意,他可以花这个时间来实现,来尝试的,也给他很多锻炼的机会。


另外谷歌就是假如你在这个部门做满18个月,你可以主动申请到别的部门,因为别的部门里面,假如一旦别的部门主管要他,这个部门必须要放人。让这些人才可以接触很多不同项目,不同业务的机会,来锻炼他的人才。所以,员工能力一个关键词就是精兵强将。


员工思维,它怎么令到员工很愿意创新呢?当然,对于这些这么优秀顶级的人,跟海底捞不一样,它要的是自我驱动,就是这些人不是你管他,他就能创新的,他是要发自内心很愿意创新的。所以,谷歌里面怎么令到员工自我驱动呢?它有三个做法。


第一个做法,就是它有很强烈的使命感,很强烈的价值观,让员工从内心认同这个公司的使命,觉得这个公司做的东西是对社会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这个是值得我一生努力的东西。当公司的使命跟个人的使命对接的话,这个人就自我驱动了。谷歌的使命就是要整理全球的信息,让这些信息能够很容易给人家用到,而且有用的。它开始整理比如说网页搜索的信息,地球的信息,博物馆的信息,海洋的信息,最近搜集人类的信息。比如说谷歌现在有一些东西,你戴那个Contact Lens,一个镜片在你的眼睛里面,你就可以不断测量你的血糖,因为你身体里面很多信息的,它觉得这个信息也很有用,这些都是信息,它不断地来在这个使命里面努力。


当然,价值观它有十大信条,其中一个很重要,就是不作恶也能够赚钱的,Donot be evil它当然一直说要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不用穿很正规的衣服也能够很严肃地工作等等。这个来讲,第一使命愿景,令到大家愿意发自内心不断创新。


第二,就是它的考核的机制。对于这些探索性创新型的公司,它最主要的考核的指标不是传统的KPI,因为它这个很难,不稳定,它很难设定目标。所以它只能做的就是我们所谓的OKROKR一般来讲是个挑战性目标,比如说每年年初CEO说今年我们谷歌有什么大的挑战性的业务要突破,然后把这个OKR这个目标一步一步分解,分解的重点是一个沟通分解的过程。因为最终这个OKR的目标不是作为你考核的依据,你最后的考核还要看你最终的情况做得怎么样,而且一般来讲你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可能你达到70个百分点已经很优秀了,所以它主要是一个方向,引导大家从哪里去努力的地方,所以它用的是OKR,不是KPIKPI主要是达到固定的目标,OKR是一个探索性,因为你的目标你定不准,所以是大家一个方向性的指引而已。


第三,当然它对于优秀人才跟没有优秀的人才,它在股权激励的差别是好大的。最少五倍等等,变成大家就很愿意,很努力来把工作做好了。这个来讲,愿不愿意是用自我驱动,这是个关键词。


第三个,员工治理,我看到它最主要的用的方法,我四个字说,就是灵活敏捷,因为它要做很多的创新,所以首先它容许很多的项目小组是很容易能够组合的,做完很容易解散,或者试验失败也解散,非常灵活,以项目组来组成的。敏捷的意思就是每一个项目组里面,我们互联网的用语叫闭环,就是所有关键的职能都在一个小组里面,它不要找这个部门交叉,在产品经理、开发人员、测试、做界面等等,都有人在里面,这是个闭环的小组。


你再研究一下谷歌的组织架构,CEOSVPVP到总监经理这一层,稍微固定之后,下面所有都没有部门的,全部都是按项目小组,按任务,按产品,组成解散,组成解散。所以,这是非常灵活敏捷的。


但是当大家很多事情一起在探索做的时候,谷歌怎么令到大家往同一个方向做呢?他主要是有一个非常透明公开的沟通的渠道。比如说每个星期五,以前是星期五下午,现在是星期四的下午,创办人、高阶主管都会在一个很大的饭堂,叫查理饭堂,直接面对面跟员工沟通,有一些同学在外面的,通过线上的来看,就是讲讲公司这个星期最新的发展,我们有什么要关注,我们面对什么问题,上下信息很畅通的,以至于每个人在做的东西,他可以对接到公司整体的一个大的图画。


第三,谷歌也非常重视聆听员工的反馈。因为员工的思考它是要很关注的,让员工很喜欢在这里工作,所以不断聆听沟通,也要从各种的敬满度调查各方面收集员工的信息。


第四,在谷歌里面全部是数据说话,他们很相信数据来作决策的,所以大量的数据来帮助他们做好他们的工作。


这三个支柱,首先它们三个都是紧密围绕创新来设计的。第二,这三个支柱是平衡的。    


我讲海底捞,讲谷歌,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很多企业很尊敬的,愿意学习的企业。那么这两家公司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说两家公司都是靠人作为竞争优势的,不管海底捞的员工服务意识很好,跟谷歌的工程师不断创新,都是人,是它最核心的。两家公司都有很清晰的战略跟组织能力,这个来讲是它的共同点。


但是它的差异点也很明显,首先,两家公司的工作任务不一样的,比如说海底捞这家公司,它的工作内容是高度标准化的,但是谷歌这个公司是探索性的,是很难标准化的。所以,工作内容不一样,以至于它要的人才不一样,以至于它的管理模式也不一样。但是,这个战略乘以组织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三个支柱,聚焦配套,这个思路还是一致的,背后的框架是一样的。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有关谷歌这个案例。我们讲到谷歌是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公司,它的成功是等于战略乘以组织能力。


它的战略是什么呢?它的战略就是一直用技术来解决人类复杂的问题,所以它在很多的技术领域都在探索。所以,探索很多信息的整理的东西,无人驾驶、安卓系统、智能穿戴,它是一直探索很多新的技术,通过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以及它带来它的营收回报。当然,目前最重要的营收回报,它的模式还是靠广告。


那么要实现这些创新的话,它背后很需要的组织能力就是创新。要怎么能够令到这个团队能够不断创新呢?这个工程式师有很多新的技术跑出来呢?它需要在员工能力里面要找到精兵强将,这些人怎么令到他愿意创新呢?是自我驱动,要怎么允许他呢?员工治理是什么呢?我用的关键词是灵活敏捷,三个支柱都是聚焦在我们要的创新能力,三个支柱之间是互相平衡的,这个是我们要讲的重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臭合尚

    无论是海底捞还是谷歌,都是以“轻资产”的服务行业,人才也因此更重要。请问杨教授,那么对于传统的制造行业,labor cost在balance sheet上占的就少。导致从业人员收入普遍不高。这种企业的发展力是否就不是战略*组织能力,而是战略*资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