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章】太自负,容易看不清真相

【二四章】太自负,容易看不清真相

00:00
14:5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这一集的主题是太自负就看不明白,我们要介绍《老子•第24章》。这章内容并不复杂,但结论提到一句话“有道者不处”,就是有道的人不会处在这种情况。代表他描述的是修养,就是你要怎么样才能够表现有道者的这种风范呢?

它原文并不长,我们先把原文读一遍,《老子•第24章》: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的思维模式是我们要学会的。他先举两个现实生活上可以看到的例子,等于是做一个简单的归纳;然后连说四句,他提醒我们,不要太自以为是;后面再说,这些自以为是的表现都是没有用的、让别人讨厌的,有道者就不会犯这些毛病。


它白话的意思并不复杂,我们先说一遍: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局限于所见,就看不明白;以自己为对,就遮蔽真相;夸耀自己的人,没有功劳;仗恃自己的人,无法领导。从道的观点看来,这些可说是剩饭与赘瘤。人们都厌恶这样的作为,所以悟道的人不会如此。


这章一开头两句话就是一般我们可以看到的客观的现象。他是要指出,凡是不平常、不正常的作为都很难持久,就好像上一章提到狂风暴雨很难持久一样。天地尚且如此,人更是如此了。


你看它开头说“企者不立”,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为什么?脚跟踮起来,只靠脚尖着力的话,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参加大的庆典活动,你看不到前面广场的表演,怎么办呢?掂起脚跟,抬起头,拼命地看,很快就累了。累了之后怎么办?还是恢复正常,脚跟着地,这样才能站得久。


接着他说“跨者不行”。我们平常一步跨出去大概60公分,你现在说我要跨远一点,一步要跨90公分。可以啊,但是恐怕没办法走得很远,走个几百公尺,恐怕觉得腿酸了。换句话说,过度使用你的脚,站不久也走不远,这在提醒我们什么?任何方面都是一样,所以要把握平常的状态,才能维持长久。


接着老子提到四句话,这四句话都有个特色,都是从自己开始: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真是很执着,都是自己如何如何。而这四个字我们如果回忆一下,就在两章之前,就是第22章,老子提到四种情况,跟这边对照起来正好完全一样,只是说法不同。比如说你局限于所见,就看不明白;在前面就说了,只要你不是局限于所见,就可以看明白。所以这是正反两种不同的说法都说出来了,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怀疑的空间了。


老子真的认为,你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见,不要以自己为对。这两点是指什么?与“认知”有关,不要自见,不要自是。后面两点,不要自伐,不要自矜——不要夸耀自己,不要仗恃自己,这与“行”有关。知行。我们先不要说知行合一了,知与行两方面都要考虑,才是比较完整的思考。


我们介绍老子的时候,经常会提到韩非子,因为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学者,他写了两篇重要的文章就是《解老》和《喻老》。《解老》就是老老实实把《老子》的内容说出来,并加以解释。《喻老》这个“喻”就是比喻的喻,就是讲故事,举一些历史故事,举例说明老子的话是有根据的。在《喻老》这一篇里面,对于这边所说的“自见者不明”,他就讲了一个故事。意思是你要先看清楚自己的情况,才能算作明;否则的话,可能是糊里糊涂,就像我们常常说没有自知之明。


韩非子说的故事是这样的。他说,楚国的楚庄王想讨伐越国,大臣杜子就进谏楚庄王说:“大王要讨伐越国,为什么呢?请大王想一想什么理由?”大王就说:“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兵力弱小。”两个理由——你自己国内政治乱了,兵力又弱,那我就来教训你了。换句话说,我来讨伐你,平定你。杜子就说:“臣愚昧,很担心我们的智慧就像眼睛一样,能够看到一百步之外的东西,但是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睫毛。”这个比喻非常好。的确,眼睛看不到睫毛。你能看到远处,你看不到近处,看不到自己的情况。


杜子继续说:大王的军队从前败于秦国、晋国,丧失了几百里土地。代表我们国家兵力也是弱小。另外,国内有个大强盗叫做庄蹻,他在我们境内横行霸道,官吏对他束手无策。代表我们的政治也是混乱的,一个天下有名的强盗在楚国横行。所以结论就是:大王的弱小和混乱并没有比越国好。你现在要讨伐越国,代表你很有智慧,但是这个智慧可能像眼睛一样,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楚庄王还不错,听了之后就从善如流,停止了讨伐越国的计划。


因此,要认知一件事情,最困难的不是去看到别人如何,而是要看到自己如何。这是韩非子解说老子的时候,举了一段历史故事,里面提到一个大强盗叫做庄蹻。一般在古代,会把庄蹻与盗跖并列合称“蹻与跖”,两个人并列,大家就知道大强盗来了。


《庄子》里面就写一篇叫《盗跖篇》。《盗跖篇》非常生动有趣,虽然这一篇被苏东坡认为是很差的伪作,不是庄子原作;但事实上,内容你看起来会觉得非常有趣。它讲什么呢?在《庄子•盗跖篇》里面,就说孔子想要去劝说盗跖,好好地跟大家和平相处,不要当强盗了。结果与盗跖辩论下来,弄得灰头土脸,因为盗跖满口歪理。什么叫歪理呢?你说你要仁义道德,他给你举例,凡是仁义道德去做的人,结局很惨的也有。换句话说,他不会说仁义道德不好,他是说你说仁义道德对人好,为什么有些人他做这些事下场那么惨呢?被杀的、被骗的、被欺负的、被虐待的都有。你讲仁义忠信这些东西,为什么我要遵守呢?在庄子笔下,当然孔子辩不过他了,弄得很狼狈。 这叫做盗跖。


而庄蹻跟他是齐名的。说明这个故事在古代应该是蛮流行的。换句话说,楚国本身也打过败仗,今天又有大强盗你抓不到,这叫做“自见者不明”。认为自己所见的就是一切,那就看不明白。


另外三句也是一样的情况,可以引申。“自是者不彰”,认为自己是对的,就遮蔽了真相。说到“遮蔽真相”,这四个字很有意思。因为在古希腊时代,他们所谓的“真理”就是“去除遮蔽”。换句话说,真相或真理就是把遮蔽去掉,就是真理。那遮蔽从何而来呢?从我们自己的成见、先入为主的观念、自己主观的想法而来,许许多多来源,都会造成遮蔽。所以你要记得,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所见的就是唯一的版本。


接着老子特别强调,你不要自己夸耀自己,也不要仗恃自己。说实在,夸耀自己有时候是难免的。我们常常觉得,好不容易做成一件事,怎么别人没有发现呢?没有发现我的功劳呢?事实上别人都知道,只不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关心的事情。你一定要宣扬自己的功劳,这世界上谁没有功劳可以说?你认为大,他认为小,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说你何必自夸呢?


另外一个是“自矜者不长”,仗恃自己的力量的人,无法担任领导。当领导一定要记得: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够成就事情,不是靠你一个人的天纵英明。


接着老子就说了,从道的角度来看,前面四种情况、太自以为是的情况都是“余食赘行”。什么意思呢?“余食”就是多余的食物,可以把它丢掉的。你把食物多余的丢掉,让别人看了很厌恶。“赘形”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身上忽然什么地方长一块赘肉出来了。就好像庄子说,有些人的脚拇指多一块肉,把两根脚趾连在一起;有些人的手指头多一根,变成六指。这就是多余的赘肉,让一个人看起来丑陋。


所以你如果做到前面四个字的话,自以为是如何如何,就是老子所说的,那只不过是多余的食物、富赘的形体,让人厌恶,看起来又丑陋。所以老子很反对这种自以为是的观点,都是自我膨胀。你自我膨胀,太执着了,最后怎么样?看不明白,看不清楚,没有功劳,不能领导的结果。所以从道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些都要抛弃的,千万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最后结论是什么?人们都厌恶这样的作为。这里有个字特别值得注意,就是“物”,第一个字“物”。物本来是万物的物。在古代的时候已经很习惯,提到“物”的时候往往包括人在内。因为万物有什么好讨厌不讨厌的呢?是人在做思考。所以像坤卦,《易经》的坤卦里面,就说“君子以厚德载物”。你看到坤卦是土地,那就要学学土地,要敦厚自己的品德来包容众人。这个“物”就指众人,它不是指万物。所以我们常常用坤卦形容宰相,说宰相肚里可以撑船,就是要包容众人的意思。


最后一句话就说“有道者不处”。这个有道者就是不断在学习觉悟及实践道的人。换句话说,有时候我们可以把有道者这些跟圣人连在一起,他是要渐渐成为圣人的一个候选人。


【课后思考】

在这一集里面,我们看到连续四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做多余的事、无聊的事,从“自见者不明”开始。你试试看,能不能练习一下,也可以看看,可以从哪一点开始?第一个,局限于所见,就看不明白了;第二个,以自己为对,就遮蔽真相了;第三,夸耀自己的人没有功劳;第四,仗恃自己的人无法领导。前面两点与“知”有关,后面两点与“行”有关。你看看从哪里开始,比较容易做到?想听听你的心得。我是傅佩荣,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_qk

    我是一个农民工,虽然在常人看来,我本应该来此学习,可是老师真的可以让我平静

    摩斯探长 回复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_qk: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想听啥就听啥,开心就好

  • WJWJJ

    儒家是讲的普通的道理,道家是讲儒家没有看到的地方的道理,佛家是讲道理以外的东西

    1369348lan 回复 @WJWJJ: 道家讲的智慧,儒家讲应该怎么去做事

  • 言蠡

    我认为从自间者不明开始做比较容易,因为一个人,只要被人开导,跳出井底之蛙的思维,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不会只局限于自己的所见,他会相信还会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然后要做到自是者不彰,人们总会把自己道听途说的东西认为是真理,绝对化事物,为什么你说的对就一定是对的呢?为什么传统观念上好的就一定是对的呢?比如我就存在这种思维。在之后要向自恃者不长努力,我们有所能力,已经可以不局限于自己所见,不认为自己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了,这可能会产生一种自己,比别人高远很多的想法,从而仗势自己的能力,要学会无论在何时都要心怀一种空杯心态,虚怀若谷。最后就要向自伐者无功改变,人们都喜欢赞美之词,这是天性……

  • 15689728vzg

    课后作业:自矜是我的毛病。总觉得别人做的不如自己,有什么事情喜欢自己包揽下来干,哪怕为难自己也想坚持下去,因为总觉得别人办不好,办砸了更麻烦。家人之中也没有一个我认为办事牢靠的人,尽量自己做,做完又觉得累,累了就忍不住自己邀功。连环错。

  • Cheryl喜乐

    不自负,首先要接受自己所见所闻所知都是极其有限的这样一个现实。去除我慢心,才能敞开心扉去接受自己不知的部分,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很有趣。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对,全世界就自己最聪明,那短暂的沾沾自喜以后,等待自己的不就只剩下无限的无聊和无望了吗?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 小巫婆_ud

    希言,自然。

  • 容容读故事

    是说:无我相 无人相 无寿者相吗?

    林工_wn 回复 @容容读故事: 你说的是性相因缘法,本章讲的是为人处事基本原则。

  • 荡相遣执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自见,固执于自己所见,也是一种偏见,故看不明白。 登高而招,而见者远;顺风而呼,而闻者彰。自是,太自以为是,不进行广泛调查,难以掌握真相。 夸夸其谈,难成大事。自夸无功。功劳何须无夸?孟之反只怨马慢,何言殿后有功? 依己之力,难解四围。自矜无长。只觉得自己有能力,又怎么打领导呢?长乃率众聚能以成大事,岂能扬己而抑人?

  • 穿云雁1

    对于“希言”,我觉得是少说自己的见识,能力,功劳。而对于别人的所作所为,值得表扬和学习的,是可以表达的。只要是发自自己的内心。前提也是不要过分,否则就可能落入邀宠或者献媚。

  • 张仲达1208

    少语最不好做,但是少语了就比较容易做到不自负,但是心要不止,脸色也是容易表现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