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良渚 | 玉琮上的神人面孔到底刻的是什么?

1.3 良渚 | 玉琮上的神人面孔到底刻的是什么?

00:00
21:44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进入了不起的文明现场,我是刘斌。上一节我们说了良渚古城和水利工程。本讲的最后一节,我们来谈谈良渚的玉器。

良渚玉器的特点

良渚玉器是中国史前时期玉器发展的一个顶峰。突然发达起来的良渚玉器与之前有非常大的区别。良渚之前的玉器是以装饰、以自然崇拜,比如红山文化、崧泽文化、凌家滩文化等文化是以自然崇拜和装饰为特点的玉器。到了良渚文化,玉器的种类一下子丰富,良渚文化突然发达。后来仔细研究良渚玉器后发现,它主要是围绕并表现神像有关。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中唯一一种创造了神话和神像的文明,它有一个半人半兽的神像形象。这个形象在良渚早期就已经产生。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长江下游地区是一个非常统一而且一致的神的形象。形象是头戴羽冠,底下是鸟身的一部分。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

中国古代《山海经》里讲了很多的神话故事,比如我们熟知的伏羲女娲,都是人面蛇身、人面兽身,以及埃及金字塔前的人面狮身像。造神不能完全与人一样,都有半人半兽的形象。首先产生一个神的设计、神的信仰,然后围绕着神的信仰设计一整套的玉礼器。在良渚文化中比较有特点的,叫做冠状饰。一个梳子插在头上,就是神像上帽子的形象。1986年,发掘反山12号墓里边出土的玉琮王上面有这个完整的神像,我们才知道良渚文化中的神大概长得什么样。它有一个羽冠的帽子,玉器的设计里是用来标识身份的。贵族的墓葬里必须要带上一个梳子插在头上的冠装饰。良渚时期,宗教处于类似萨满教的状态。萨满教的形式是,巫师是神的代言人、神的扮演者。他要把自己打扮得与神比较像。每一个首领,每一个巫师头上都戴一个玉的、神像的帽子。这就是玉的一个设计。

良渚的玉琮非常有特点,中国琮的造型从良渚起源,一个逐渐由圆变方的过程,上面是一个像手镯的柱形玉器。四面刻上良渚神徽的形象。随着它的变化,逐渐把鼻子部分加高,就变成一个立体的方形,纹饰也逐渐简化。玉琮是良渚神权的一个象征,神权的一个代表。所谓的神权,实际上是对通神的垄断,就是说老百姓是不能通神的。这样,统治者变成神的代言人。几乎在所有的文化中,例如古埃及法老,也是神的代表。早期文明都是这一种模式。玉琮是良渚人发明的一种神像的载体,类似于今天的佛像。你将它供在那儿,好像知道神之所在,能够把神请过来。玉琮可以说是神权的代表,冠状饰是神的扮演、神的象征。另外,良渚还有玉璜。玉璜是半圆形,史书里有记载,所谓的半璧为璜,半圆形。良渚文化之前,在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晚期就有玉璜,但那时候的玉璜没有良渚做得规范。

▲ 反山玉“权杖”瑁

从一些墓葬的出土,我们知道玉璜是女性贵族佩戴在胸前的一种装饰品。到良渚文化,也延续女性贵族佩戴。但冠状饰是神像帽子的象征,是不分男女,都有的。

另外,良渚有非常好的权杖设计,就是玉钺。良渚玉钺的把大概有七八十公分长,把的顶端与底端都安有玉的装饰。从侧面看,像一个小船的模型。原来不认识的时候,也有考古发现。考古对器物的命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这件东西从古代史书到后代都有的,并且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包括鼎和豆,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比如玉琮、玉璧这些也有记载。还有一种是根据形态命名,比如冠状饰就是形态命名。良渚玉钺顶端的装饰最早被叫做舰形器,就像军舰的一个侧影,非常像一个小船的剪影。

▲ 良渚出土的玉钺,代表王权与军权

后来研究知道,它是神像帽子对折起来侧面一半的样子,神像的帽子装在一个权杖的上面。钺整个的安并,顶端装一个东西,底端装一个东西,然后中间有一个把,就是钺字的象形字。国王的王字就是由钺的象形字转化而来的。当初设计字时,从象形、会意这些角度,怎么设计一个王字?如果画一个人肯定不太行。要与王直接相关,当你看到王时,他手里面可能拿着一把钺。我们读史记时,知道武王伐商,“左把黄钺,右秉白旄”这样的一个形象。这是一个指挥权杖,是王字的象形字。在王字象形字的上面,王权杖的设计上加了一个神像的帽子,可想而知,这是君权神授或者王权神授,就是说王权,这个生杀予夺的权利是与神有关的,所以将神像的帽子戴在权杖的上面,这一设计非常巧妙又好看。

在反山12号墓的玉钺上,我们发现了唯一一件在玉钺的两面直接刻了神像的形象,它也表示王权神授的概念。另外,良渚比较大件的玉器是玉璧,玉璧是良渚人发明的一个圆形的中间孔的玉器。玉璧在良渚文化里是比较大件的玉礼器,它用来祭祀,祭神。但是不直接象征某个东西,可能在一开始不是特别重要。但是良渚人发明的玉器到了商周时期,《礼记》里有记载六瑞系统。到了商周时期,我们进入青铜文明。大多数祭祀是以青铜器作为主要的。除青铜之外,玉是从商周墓葬一直到汉代墓葬里有的。中国人非常讲究玉的佩戴。《周礼》里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中国人常常说“天圆地方”。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首先对地球以及自己的环境有个理解、有个概念,然后对人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概念,所以这是宗教产生或者哲学思想产生最根本的东西。

▲神徽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概念是“天圆地方”。从旷野上望,天好像是圆形,而地是方的。《周礼》里来规范玉的礼器,以玉琮来祭地。璧是圆形,所以苍璧礼天。玉琮、玉璧都是良渚人发明的。经过1000年,玉琮上面的纹饰就由具象逐渐变为抽象,变为简化。然后到商周时期,玉琮上没有纹饰,只有内圆外方,到后来被用在天圆地方的祭祀里。

良渚玉器的制作

良渚文化虽然没有金属,也没有成熟的文字,但是良渚玉器非常发达。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玉器的加工,它不亚于金属的生产。首先,玉和金属一样,不是到处都有,不是每个村庄可以自己完成。它要经过远距离的、贸易的、互相合作的模式产生的一种产品。

玉是这样一种矿物特性,非常少见,要经过不同人群的合作,最后才能够产生的一个东西。玉器比黄金更难加工,玉器的硬度非常高。良渚玉器的雕刻,上面的纹饰几乎达到一种微雕的形态,国内国外的考古学者来看,都非常的震惊。玉的硬度可达到6.5度左右,一般的金属刻不动,一般的小刀只有5度左右。中国有句古话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直到清代,琢玉的工艺用铁是刻不动的,铁的硬度没有玉高。那么首先要做解玉砂,解玉砂也就是石英砂。一般石英的硬度是七度左右,可以刻动玉器。就良渚玉的加工来讲,它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过程,能够雕成那么细的纹饰,它的钻孔切割很多东西,应该用绳子或者其他工具来带动解玉砂切割、加工、打磨。它的雕刻,现在认为是用一种黑色的石英。在良渚加工出土、加工玉料的地方,发现了很多石英、黑石英的片,黑石英可以打成非常尖锐的小工具,玉的纹饰也应该是用黑石英加工的。

▲良渚博物馆复原的良渚人生活场景

另外,我们不知道良渚玉料的来源,虽然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发现了玉器的加工厂,但还是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些玉从哪个地方来。现在在江苏的溧阳发现了一个玉矿,玉矿的成分与良渚文化的玉是一致的,但它没有被古代人开采过,证明在天目山脉具备玉产生的条件。良渚文化的玉与红山文化的玉有点相似,与后来西北的玉差别比较大。所以现在考古一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要去寻找解决。

良渚玉器的影响

良渚的玉器被发现和被利用是很早开始的。在宋代,肯定有良渚文化的玉器、玉琮出土,可以证明良渚玉器在宋代是被人收藏,并且被照着做了这样造型的瓷器。良渚文化是1959年命名的,但良渚玉器最早被认识是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现。在随葬良渚的陶器这样的墓葬里边,出土了以往被认为是周汉时期的玉琮、玉璧的大型玉器。才知道在这么早的史前文化里有这么高级的玉器。从1973年开始,考古界对良渚文化的等级有了关注。

真正对良渚文化的认知是在80年代中期,随着江苏吴县草鞋山、江苏武进的寺墩,上海的福泉山、以及浙江省余杭反山、瑶山的发现,才证明良渚文化有着非常发达的社会。墓葬的等级可以分为三四个等级,高等级的墓葬,随葬的有上千件玉器,里边有后代一直在用的玉琮、玉璧、玉璜等玉器。从80年代以来,我们对良渚文化社会发达的程度非常了解,知道它有非常严密的等级,它有统一的信仰。它在整个太湖流域有一个统一的神徽的形象。良渚的玉器在分类上有标志身份、标志信仰、标志权利各个方面的,一种等级森严的、分化的现象。这是我们从8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以及上个世纪对良渚文化的一个认识。

▲反山钺王

良渚文化发明的玉琮、玉璧一直用到明清。皇帝在祭祀的时候也在用,它所发明的很多东西一直用下来,与有些文明不太一样。有些文明被外族完全消灭,后来的文明没有继承性。之所以说中华5000年文明,中国文明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个区域内,互相交替、互相流动、没有,互相被吸收、被用。我们今天发现的良渚,通过玉器来讲,到商周时期,殷墟有很多的玉琮,一看也是受到良渚玉琮的影响。近几年,我们发现了成都的金沙遗址,非常著名,成都金沙遗址里有一件良渚的玉琮。成都金沙遗址相当于殷墟这个时期。在商代,收藏有良渚的玉琮,然后照着模仿,做了很多他们当代的玉琮,与良渚的不太一样,但一看便知是模仿的。通过这些研究,我们知道它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良渚出土的三叉形玉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我觉得考古让我们走向一个不断认知的历史。随着考古的发展,或者说今天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不断地回到过去,一方面展望未来,一方面不断探索地更远,而且是比较客观的。以前,包括《史记》里记载,夏代以前是传说时代。现在通过考古逐渐地证实,逐渐地往前推,从五千年到一万年再到近几百万年,我们逐渐了解地球真实的一个发展过程,包括对整个宇宙的了解,对整个地球环境的变化,所以这也是考古不断探索的动力。

良渚古城在2013年正式提出来申报世界遗产,经过近些年整个环境的整治、遗址的展示,到今年为止,我们已基本上把遗址公园的整个系统做出来了。2018年1月份,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申遗的文本,到明年,也就是2019年,争取申报世界遗产。良渚古城申遗的范围总共有14平方公里。这里包含了古城、包含了水利系统,包含了瑶山祭坛和墓地,整个的一个大区域,这是整个良渚文化80年来或者整个良渚遗址发现以来的总结。我们的文化遗产最终还是要为当今社会服务,不能只在考古界,自己做研究,要将它证明给世人、展示给世人。申报世界遗产也是一个保护管理的手段。

▲浙江杭州,空中俯瞰良渚博物院外观,形似一艘船。

我相信良渚遗址会成为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感受中华5000年文明的旅游目的地。这也是我们考古工作者,努力了这么多年感到欣慰的一点。

本讲关于良渚文化的内容到这结束,我为大家提供了一份书单,以供大家延伸阅读,也欢迎大家在课程评论区和我互动,我是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刘斌,感谢您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