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 从“文明”二字想到的

总序 | 从“文明”二字想到的

00:00
19:21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进入“了不起的文明现场”,我是李零。

本讲是此次课程的总序,这一讲,我们就来谈谈“文明”二字。我把我对“文明”的理解讲一下,主要谈三个问题。

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个文化概念。

英语,civilization跟归化有关。词头civil,意思是公民的、本国的、有礼貌的、有教养的,词尾zation,表示“化”,化成本国人、开化人。

公民是本国人、开化人。与它相对,是刚刚归化的移民和尚未归化的外国人。比如在机场通关,拿本国护照的公民、持绿卡者和外国人要分开排队。移民局(immigration office),有人译作归化局。

希罗多德(Herodotus)把不说本国语言的人,一律叫“野蛮人”,如希腊人把波斯人叫野蛮人。希腊语的野蛮人,英语作barbarian,barbarian的本义只是外国人、不说本国语言的人。北非有柏柏尔人(Berbers),柏柏尔也是这个意思。他要强调的是,我是我(我者),他是他(他者),我是文明人,他是野蛮人,内外有别。

现代汉语受日文影响,有所谓“讲文明”。讲文明是讲外国礼貌,有绅士风度,甚至把绅士手中的拐棍叫“文明棍”。日本人用“文明”翻译civilization,“文明”二字借自汉籍,先秦古书本来就有这个词。

古之所谓“文明”,文指文彩,对野而言;明指光明,对暗而言。野虽粗鄙,却有质朴的一面;暗是阴影,却与光明相伴相随。这个词跟“启蒙”(Enlightenment)有关。启蒙之义,一是把愚昧变成聪明,二是把黑暗变成光明。

▲埃及象形文字(视觉中国 供图)

中国古代有“人文”一词。“人文”指人类发明,有别于天地万物、自然界固有的东西。“人文初祖”指人类发明的集大成者,比如黄帝君臣就是这样一种符号。现在,我们把文史哲叫人文,西方叫humanity。

西方以"文明人"与"野蛮人"相对,我国叫“夷夏之别”。夏人住在中心(即所谓中国),是文明人;夷人或蛮夷戎狄住在周边(即所谓四裔),是野蛮人。孟子骂许行,说他是“南蛮鴃舌之人”,意思与希罗多德说的“野蛮人”一样,首先看重的是语言不同。

“化”分两种。古人认为,以夷变(编者注:影响)夏是野蛮化,以夏变夷是文明化。如汉晋印章有“率善归义”一词,即指羌胡等族认同和归附汉文化。

语言是文化之一种,衣冠穿戴和饮食习惯也是。文明是文化概念,不是种族概念。

老派的人类学家以欧洲为中心,把地球上的人群分成野蛮、文明两大类,仍然保持着古典时代的基本分类法。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则分蒙昧、野蛮、文明三大类。马克思、恩格斯受19世纪历史学和黑格尔影响,也用这类词。

文明有等级之分。刘禾开过一个会,批“文明等级论”。当今世界,你的国家属哪一类哪一等级,不光取决于大小,取决于贫富,更重要的是,你的国家跟美国亲疏远近如何。现代人类学家说,文明无所谓高低贵贱。他们按西方政治正确性讲话,只能这样讲。

文明的标准

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四大文明:埃及、巴比伦(指两河流域)、印度、中国。

其实,文明何止四种。欧洲有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西亚有两河流域文明(包括亚述和巴比伦)和波斯文明,南亚有印度文明,东亚有中国文明,中美洲有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南美有印加文明,至少有十大文明。

这些文明,很多都是失落的文明,失落是常态,不失落是意外。像我们中国,至今在很多方面还保持着与古代的连续性,不太容易。上世纪80年代,金观涛以“超稳定结构”称之。“超稳定结构”是那个年代主流思潮的评价,当然是负面评价。其实,失落有失落的原因,连续有连续的原因,无所谓好坏。

什么叫“文明”?通常有两套标准。

一套是技术发明,如金属、城市、文字等。研究此类东西,当然离不开考古。文化历史考古学以考古文化为研究目标,文明在考古文化之上,比考古文化大,比考古文化长。这类要素,有些文明缺这少那,但中国文明是三大要素齐全的文明,在十大文明中,传播范围最广,连续性最强。

另一套是社会组织,如私有制、贫富分化、社会分工、社会分层,形成复杂社会,特别是国家出现。中国的新石器文化,黄河流域三大块,长江流域三大块,外加南北方各有一个大后方,至少分八大块。龙山时代(编者注: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类的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以来,冶金技术出现,普遍有城,各种符号系统也在各地被发现。

过去,中国考古学家还小心翼翼,模仿柴尔德(Childe, Vere Gordon),叫什么“文明曙光”。现在,有人主张,良渚文化已经是文明,文明上限,不断上推,宋儒和辛亥革命家说的黄帝纪年(中华五千年)已经打不住。

▲良渚古城西侧底坝现状

研究“国家”,西方把前现代国家叫state,现代国家叫nation。塞维斯(Elman Service)的band - tribe - chiefdom - state四阶段说,其实只是讲state的起源,即州县规模的小城小国出现。前面有游团、部落、酋邦三阶段。欧洲传统是小国寡民的自治传统。希腊的国只是一城一邦,所谓雅典帝国,只是城邦联盟,没多大。

历史上的大帝国多在东方。欧洲大帝国只有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马其顿帝国是接收波斯帝国,昙花一现。罗马帝国幅员广大,分崩离析。中世纪以来,欧洲一盘散沙,全是小国。即使现代国家,靠战争打乱重组,也大不到哪儿去。

最大只有蒙元背景陆上殖民的俄国。今申根26国,仍叫Schengen States。真正另起炉灶的大国全是地理大发现后的殖民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所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R. O. Anderson)说,最早的nation,不在欧洲,而在美洲,nation是“想象的共同体”。

中国的国家,从起源到发展,苏秉琦有“古国—王国—帝国”三部曲。很多人都以为,龙山只有酋邦(chiefdom),三代只有王国(kingdom),秦汉才是帝国(empire)。我理解,所谓三代,其实是夏人、商人和周人居住活动的三大地理板块。夏、商、周三分归一统,由西周建立的天下,规模同东周列国差不多大。这样的大脚根本就塞不进state的小鞋。硬塞,只能“削足适履”。

西周有天下共主,不是城邦国家。我们从西周封建的范围,从西周铜器出土的地点,从西周铜器铭文的内容看,西周绝不是kingdom,至少也是united kingdom。现在的英国(不列颠王国),就叫United Kingdom。西周再小,也比英国大。

▲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秦汉帝国是由西周疆域作铺垫。西方使用empire,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比较大,但无严格标准(如雅典帝国就很小),我们把西周叫帝国也未尝不可(美国汉学家有二里岗帝国的说法)。

现代中国是西方所谓的nation,张忠培叫党国。国民党建中华民国,共产党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属于nation。美国教科书把中国近代史统统归为民族主义史,民族主义的民族就是nation。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编过一本书,叫Empire to Nation,主题就是围绕帝国解体,变现代国家。我理解,即使是现代中国,也不是按欧洲模式或美国模式重组,更不是按照奥斯曼帝国(编者注: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与也门)解体的模式(西方乐道的模式),大卸八块,彻底缩水。现代中国,除了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无论国土规模,还是民族构成、政区结构,都是继承古代中国,特别是大清帝国。现代中国是历史形成的中国,并不完全是人为建构。

中国考古的重要性

1949年后,中国的考古发现,年年,就连人称“文化浩劫”的十年,都是,不仅我们自豪,世界上的考古学家也刮目相看。

于是,中国考古界有“中国学派”崛起的呼声。什么叫“中国学派”?主要是两条,一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一条是中国特色。

不过,说句扫兴的话,现在时兴国际接轨,而这两条最难接轨。20世纪下半叶,美国考古学独步天下,无论过程考古学(编者注:又称“新考古学”,其主要观点认为考古学最终要解决“如何”与“为什么”的问题,而不只是“是什么、何时、何地”的问题,其基本目标应该是理解不同自然条件与文化环境下文化变化的原因),还是后过程考古学(编者注:被用做对范围广泛的、不同种类的考古学理论的一种概括性描述,涵盖了包括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以及本土考古等各种各样的视角),都是非马克思主义指导、带有美国特色的考古学。美国是全世界最最反共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在美国,有如旁门左道、歪理邪说。后过程考古学虽有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一支,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并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当代考古学部分理论之间可能存在的一种谱系渊源

我们一讲中国特色,他们马上就给你扣上顶“民族主义”的大帽子。民族主义在西方可不是好词,几乎等于沙文主义(编者注:资产阶级侵略性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这个标签一贴,下一步就是“人道主义干涉”,狂轰滥炸,然后寻找万人坑,送你上国际法庭。

美国考古学,特色有二:

第一,美国远离欧亚大陆,跟古典学、艺术史、近东考古扯不上,它以美洲印第安文化为对象。美洲考古是在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背景下发展起来,它与非洲、大洋洲的考古更接近。它的参考书,不是历史文献、铭刻材料,而是民族调查、民族志,考古属于人类学。

第二,美洲考古,史前为主;史前考古,无书可读。考古学家更热衷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玩理论、玩方法。认为考古不光是挖,不光是记录,不光是编年排序,重在思考,重在阐释,重在人类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复原。这种风气是在美国特有的环境下被逼出来的。

丹尼尔(Glyn Danie)《考古学一百五十年》一书提到,150年是从1800年到1950年。二次大战后,1945—1970年是后来补写。西方考古学家说中国考古落后,主要是1949-1979年,他们不来,我们不去,没有沾上美国考古学的“仙气”。但这一时期恰好是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他们也同样错失了研究中国考古的机会。

▲中国最早的铜镜

我们到底落后了多少年,有人说落后西方100年,未免夸大。我国考古,跟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从1926年李济发掘西阴村算起,到今年为止,总共只有92年。落后100年,岂不等于零?

他们说我们落后,其实不在田野技术,甚至也不在于科技手段,更主要是说,我们没有理论,有也是坏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理论之一,但不是唯一。美国考古学的理论,经张光直介绍、俞伟超宣传,现在如日中天。马克思主义是个好理论,非常前卫的理论,但在我国,有着颇多曲解。

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个叫唯物史观(编者注:“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一个叫剩余价值学说(编者注:其中剩余价值是指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立足经济学研究的唯物史观为指导。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直观唯物主义,特点是强调行动,在实践中认识问题,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密不可分。

此外,它也不是“五种社会形态说”,马克思没有发明过五种社会形态。亚细亚—古代(希腊、罗马)—日耳曼(包括民族大迁徙、中世纪和现代)是19世纪历史学的“老三段”,三段即代表三种历史文化。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就是按这个“老三段”组织他的正反合。马克思只是说,他把这个“老三段”视为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几个阶段,并没有说,全世界都得按这个模式发展。

唯物史观之长在宏观大视野和社会史研究。20世纪的考古学,上半叶是以柴尔德为代表的文化历史考古学,下半叶是以宾福德为代表的过程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柴尔德就深受马克思主义启发。他的两个革命说(农业革命、城市革命),至今颠扑不破。新考古学未必全新,旧考古学也未必一无是处。

至于民族主义,老一代的中国学者要重修国史、续写家谱,恐怕也不能按美国的政治正确性一概从负面理解。1949年以前,中国备受欺凌,任人宰割,反抗一下有什么不对?被压迫民族以斗争求解放,反抗殖民统治,反抗帝国主义,有十足的正当性。中国,地上史料那么多,地下史料那么多,不想求外国人帮他们修古史,像埃及、伊拉克、伊朗那样,打算自己动手动脚找材料,何足怪哉?

1949年以后,中国被列强围堵制裁,民族主义也是必然反应。我们对中国近百年来中国的民族主义应抱“了解之同情”。

研究世界文明,欧亚大陆是“重头戏”。欧亚大陆,亚大欧小。欧洲,面积只有亚洲的四分之一。古典作家说的亚洲,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伊朗高原。殖民时代,亚洲的概念东扩,进一步分为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东亚、北亚六大块,每一块都很重要。

欧洲人对亚洲的认识是由近及远,西亚考古、中亚考古、南亚考古、东南亚考古,他们很熟悉,但东亚考古、北亚考古却在中、蒙、俄三国外加韩、日二国的范围内,这一范围占了亚洲的一半多,他们对此领域相对隔膜。

罗森(Jessica Rawson)教授经常跟西方学者讲,中国太重要。这个重要是对世界重要。我们要知道,欧亚大陆东半,中国是文明气旋搅动天下的风暴眼。张光直说,中国考古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改写世界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应该对世界历史做出贡献,也能够对世界历史做贡献。我非常赞同他对中国考古的历史定位。

▲航拍—箭扣长城(视觉中国 供图)

中国考古是世界考古的一部分。我们做中国考古,其实也是做世界考古。用中国眼光看世界,用世界眼光看中国,一定前途无量。

好的,到这儿开篇的内容就讲完了。本讲的最后,我也会为大家提供一份书单,以供大家延伸阅读。欢迎大家在课程评论区和我互动。

我是李零,感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