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刘备为什么以祭祖为名要离开江东

178.刘备为什么以祭祖为名要离开江东

00:00
07:51

178.刘备为什么以祭祖为名要离开江东

 

刘备不肯见他,他总不能破门而入吧?正感到束手无策之时,赵云想到了临走前孔明给他的锦囊妙计,于是拆开第二个一看,立即豁然开朗。


原来孔明在锦囊中授计,让赵云称曹操举五十万精兵来犯荆州,请刘备速回。孔明的确是料事如神。这个“如”字很重要,意即只是像神,而不是神,孔明只是能够把未来的事情推算得很清楚而已。


中国人最仰望得道高人,而所谓的得道高人,说通俗点,就是智慧开了的人,这种人能够很清楚地预知未来的变化。


一个人能把事情做得很好,我们只说他很专业,并不会说他是得道高人;一个人很会讲话,我们也只会说他能说会道,并不会很佩服。


而孔明对未来的事情了如指掌,是因为他很会推理,知道事情的发展总离不开“理所当然,势所必然”这八字定律,相当值得我们敬佩。

 

赵云依照孔明的计策,让人前去通报刘备。刘备当然不会娶了娇妻就忘了一切,他只是暂时性地迷糊了一下。


现在刘备一听,连根据地都快不保了,自己还好意思留在东吴吗?所以急着想赶紧回去。可见孔明的这个妙计是非常有效的,正好刺中了刘备最担心之处。

 

在刘备看来,如果荆州没事,他根本没必要急着回去,完全可以在东吴多度几个月的蜜月;如果军情不紧急,孔明就可以做主处理,何必非要自己着急回去呢?


现在就连孔明都说军情紧急了,可见荆州那边的事情非同小可,所以他才想速速回荆州。


可是刘备刚刚新婚,跟孙夫人的感情也很好,他不忍一个人偷偷溜走,表示要先跟孙夫人商量一番。

 

赵云劝刘备瞒下此事,一再催促刘备马上回荆州,确实惹得刘备有些不高兴,可见家务事难管。尤其是牵扯到感情,基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为那是相当情绪化的事情。


刘备心想:你赵云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此刻的心情?再急也要给我时间准备,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但他不方便这样直言,于是干脆就对赵云说,不必多言!要是在以前,刘备是绝不会跟赵云讲这种话的,因为那时候没有感情因素在里面。

 

但现在,刘备生怕节外生枝,闹得将来不可收拾,所以他想走得漂漂亮亮的,至少也要保证孙夫人的安全,这一点是赵云无法顾虑到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都有自己的苦衷。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赵云而言,他现在最难念的经就是如何将刘备安全地送回荆州。


可刘备不一样,他现在是东吴的女婿,不能说走就走,那样传出去也不像话,可是如果他跟孙权明言自己要走的话,孙权又不会放过他,所以如何处理好家务事之余,又能安全地离开,是刘备当前最难念的经。

 

刘备回去告诉孙夫人荆州之事,孙夫人表示一切唯刘备是从。孙夫人有很好的教养,她从来不过问政治,对政治也不敏感,否则一结完婚就会主动提出跟刘备回荆州。


可见孙夫人缺乏政治细胞,而喜欢武艺也只是她的一个爱好,因此她不会主动问刘备何时回荆州,这也是刘备的一个大负担。

 

刘备没想到孙夫人这样通情达理,感动不已,泪流满面。刘备最擅长哭,现在他又拿出这招来感动孙夫人,使得孙夫人的心慢慢地从吴国太那边转移到他身上。


看到这里,我们就不会责怪刘备之前那样对赵云讲话了,因为他是要等时机成熟了再走。

 

刘备害怕吴国太和孙权不会让他二人一同离去。孙夫人说可以趁次日正月元旦拜贺之时,借口去江边拜祖,然后不辞而别。

 

吴国太同意刘备和孙夫人拜祖的请求,孙夫人谢过母亲,并要亲自替国太梳头。国太感觉很奇怪,心想:我这个女儿,从小只喜欢武艺,何曾给我梳过头?


其实孙夫人是想借梳头告诉母亲,自己要离开一段时间,只是她不方便直言。可见女儿跟妈妈再亲,也有难言的时候。


如果孙夫人告诉国太,说她和刘备是想以祭祖为名,偷偷逃回荆州,国太舍不得孙夫人,也许会马上通知孙权,那样他们跑不掉不说,还可能丧命。


所以,有些事情时机未到就是不能说,但这绝不是欺骗,而是暂时的隐瞒,将来总有实情相告的一天。

 

周瑜据报赵云见过刘备,立即下令部署防务。周瑜也是战略专家了,脑筋转得非常快。


他听说刘备见过赵云,敏锐地感觉到事情可能要有变了,而且他之前吃过孔明不少亏,知道孔明可以在千里之外控制一切。


于是赶紧派人密切注视刘备的动向,如有情况就急报孙权,并且下令水军密切注视江岸与江面,一有可疑船只就立即出动,这等于堵住了刘备逃走的所有关口。


其实周瑜这样做也是尽自己的本分,因为他要对东吴有所交代。一个军人能有如此重大的责任感,很值得我们学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书真_8y

    曾仕强学堂 回复 @书真_8y: 感恩留言,感恩相遇,谢谢关注和点赞,请多多分享。

  • 秋雨朦朦_yg

    刘备的事业就是哭出来的

    曾仕强学堂 回复 @秋雨朦朦_yg:

  • matffvyxi70yvvhp96sf

    百听不厌,佩服佩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曾仕强学堂 回复 @matffvyxi70yvvhp96sf: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需要细致的体味,才能在生活中活学活用,才不至于变成两脚书橱。

  • _努努_

    百听不厌,越听越受益。总感觉曾老一直都在。

    曾仕强学堂 回复 @_努努_: 确实如此,而且常听常新,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新的感悟。

  • 恋爱宝典之基因战争

    我就同情赵云,现在很多人跟赵云希望

  • 传奇的苗子1375463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