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颜真卿 书法人格中的崇高美

第25讲:颜真卿 书法人格中的崇高美

00:00
08:57

颜真卿是中国唐楷的代表性领军性的人物。尽管我们说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等。但是我认为在唐朝最能代表唐朝楷书的是颜真卿,能代表唐朝行书的是颜真卿。因为他写的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他居在苏东坡的第三和王羲之的第一之间。


那么颜真卿学书法很虚心,曾经向张旭请教过,所以屋漏痕,锥画沙。什么意思呢?因为古人要探讨笔法,光是那个字结构写好了,他没有生机,没有个性。死死板板。王羲之批评道状如算子,棋状态像算盘珠子一样,那不是书法。那么颜真卿终于领悟到了原来书法的线条不能像印刷体一样光光滑滑的往下写。比如说我们来写一个颜真卿写的国家的国字,您注意到它左边这一竖,就像一个符号,一个括号一样,略微有弧度。右边,这个国字的右边一竖也是有一定的弧度。他这样的一种状态,有容乃大,而且它的横划很细。竖划超出。


我有的时候好奇,去做了一个测量,居然是竖划是横划的四倍之处。它通过这种横竖的粗细的对照,把一个字写得像一个宫殿,一个建筑一样,竖就是它的脊梁,它的柱子。横就是它的窗柩,就是它的一些横格,它合乎我们的格式塔心理学和人体和我们的建筑同形同构。那么他为什么会得到这种启发?刚才说了,叫做屋漏痕。什么叫做屋漏痕?


我们来看一下线条。有些人觉得颜真卿写的字好像有有点毛毛糙糙不光滑,就是无露痕。那个雨滴一滴一滴的滴到墙上,那个雨水往下流,它绝不会留成一个池子的直线,它会沿着那个墙壁左右微微微微的摆动,但总体倾向是垂直朝下的。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左右摆向,让这个线条充满了意味,而不是用钢尺画出来的,毫无趣味的没有特点的,直线。所以颜真卿用徒手线充满了魅力,而我们今天看到一些用钢尺画出的线机械的线毫无魅力。


锥画沙。我们都有个常识,拿个锥子,比如说纳鞋底的锥子,或者一个小起子,在一堆沙里边划过。当你的线条刚刚划过,两边的沙就把你刚才的痕迹盖住了。书法同样如此,当你的线条在宣纸上随便划过的时候是柔弱无力,留不下,力敌万军的书法之气的。书法之势的、书法之形的、书法之线的。怎么办?锥画沙。拿个锥子在略有摇晃,注意不是大摇大摆,那就不是锥画沙了。锥摆沙了。画沙它的总体线条还是朝你的应该行驶的路径走,但他略微有点左右一侧,把那个沙朝两边轻轻拨开,线条就出来了。写书法。


那你说我写颜体,我就边写边抖,行吗?不行。他指的是一种笔意。也就是说你要去体会,你动作大了,那就变成锯齿了。动作小了,就变成光滑的一个一根机械的线条了。所以锥画沙无露痕。就是强调线条的质感,而且是道法自然。颜真卿还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就是多多的向别人请教,然后总结经验。来,我们看看他,他一辈子写的帖,跟柳公权一样,可以说是非常的多。他写的颜真卿的多宝塔。是什么时候写的呢?44岁。可以说是壮年时期所写。


所以刚才我们临帖的时候,大家看过,充满了二王的气息。什么气息?我们看看王羲之的小楷。王羲之的小楷,里边的很多的字,你和多宝塔对照一下,有惊人的相似感。横竖撇捺。比如说啊我们知道王羲之的那个很多的小楷字帖,包括是给他儿子王献之写的小楷子帖,里边都充满了这样的一些趣味。那么王献之的,我们可以看到王献之的洛神赋13行,也可以看出颜真卿精细的学过,所以颜真卿44岁写的多宝塔式向二王学习的结果。但是老走别人的路,就留不下自己的脚印。所以颜真卿到了60岁的时候,我们来看一下,他开始有自己的创新。


我们来看一下,颜真卿在62岁的时候写了麻姑仙坛记,写的比较肥厚,63岁写了大唐中兴颂,写得气势磅礴。那么他写的我们刚才临帖的勤礼碑是什么时候写的呢?71岁。可以说人书俱老。那么刚才写的家庙碑是什么时候写的呢?是72岁。可以说颜勤礼碑写的是他自己的亲人言情里,而家庙碑写的是自己的家族,他从这些碑当中可以看出来,他对自己的家族,对自己的亲人充满了爱,充满了自豪。我们知道今天说70岁左右,人们还认为不太老,但在古人,人生七十古来稀,就会给人感觉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他却能写出如此的磅礴宽博大气宏伟壮美崇高的颜体。


说明他内在的内心多么的强大。而且颜真卿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在书法名世,还和他最后的壮烈牺牲有关。因为他最后是去劝说叛军,结果被李希烈他们活活地杀掉了。所以他不是自然死亡,而是为国捐躯。所以我们在看到颜真卿磅礴气势的楷书的时候,我们就想起这个人是一个忠贞爱国之人,是一个坚韧不拔、不苟且偷生的老人。他的书法代表了中国文人的君子气象,贤人气象,甚至是我认为他代表了中国书法文人的,书法楷书当中的范式的代表,就是它具有模范的意义。


所以我们知其人,了解其书,知其人,了解其文。我们应该对这位英豪式的书法家充满了敬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自天佑之8

    讲的挺好的

  • 43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