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 | 在写作中如何描绘景物?

小课堂 | 在写作中如何描绘景物?

00:00
15:17

小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啦,我是你们的助教小西老师。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除了学习了三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之外,我们还学习了两篇状物的文章。一篇是《赵州桥》,作者绘声绘色地向我们描述了坚固的结构、独特的设计和雄伟精美的外观。另一篇状物的文章是《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在这篇文章中,拥有八九百年历史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我们看到古老的开封城里的百样人生。人们来来往往,或争吵、或惊呼、或谈笑,连牲畜都是各具神态,不拘一格。原本静止的画面在作者生动的描绘下,仿佛获得了灵动的生命力。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不是也经常看到让你感到惊奇、欣喜或难忘的景物或场面呢?往小了说,它或许是你妈妈在你生日时送你的一件新衣服,或许是你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一件古老的瓷器。往大了说,它或许是爸爸妈妈带我们去旅游时我们看到的各种名胜古迹,比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等,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场面,比如学校里运动会的场面,春节里逛庙会的场面,还有假日里你在旅游途中看到的各种热闹的场景。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吧。景,就是景象,场景;物,一般是事物。一般来说,“物”是静态的,但是“景”通常是动静结合的,所以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首先要确定我们要描写的是什么。

在确定了描写对象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眼睛观察。如何观察呢?观察讲究顺序,有由外及内的顺序,由远及近的顺序,由上而下的顺序,还有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等等。我们的观察方式,就决定了我们的描写方式。比如在《赵州桥》这篇课文中,作者先为我们讲述的赵州桥的历史,然后从整体上描述了赵州桥的结构和造型,在这一部分,作者采用的是由上到下的观察方式,作者先观察了桥面,桥面是什么样子呢?哦!“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然后作者的目光向下移,看到了桥洞,桥洞是什么样子呢?哦!原来这个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还有什么呢?作者的目光又往桥洞两边看了看,发现,哦!“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你看,好的观察顺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完整全面的描述事物。

接下来,我们仿佛看到作者的目光越来越近,一点一点地聚焦到了赵州桥的细节。他先观察到了桥面两侧的石栏,然后又进一步推进,聚焦到了每一块栏板上的图案,有的刻着飞龙,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有的则是双龙缠绕。你看,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和描写方式。局部的描写可以更生动地呈现事物的细节,进一步凸显事物的特别之处。在《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中,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时,采用的也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式,他先概括地描述了这幅画上有好几百个各式各样的人物,然后又近距离描写了画面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通过描绘慌张的骑马人、受惊的马,还有被惊扰的小毛驴,充分展示了画家高超的技艺。

好了,小朋友们,我们上面说的是描写景物时,要有一定的描写顺序。但是,仅仅按照合理的顺序来描写景物,或许可以描写得很完整,很详细,但却不一定会生动有趣。如何能够栩栩如生地描写你眼前的事物呢?那就要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啦!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首先,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排比句。在比较复杂的景物描写中,排比句可以帮助我们更细腻、生动地刻画景物和场面的细节。比如在《赵州桥》这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栏板上的图案时,用了这样一句排比句: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你看,如果作者只是说“这栏板上的图案各式各样,真是精美极了”,虽然意思也非常清楚,但是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很难感受或想象得出这栏板究竟是怎样的?究竟有多精美呢?现在,作者用了一个排比句,告诉我们栏板上究竟是什么图案,就好像是在我们眼前展现出好几副图画,我们可以想象出栏板上相互缠绕的龙、看到他们嘴里的水花、龙爪的形态,甚至还能看到龙珠。你看,这样一来,这个画面是不是就显得丰富精彩多了呢?

小朋友们,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中,也有一句类似的排比句,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清明上河图上热闹的集市场面,你能找到是哪一句吗?没错,就是下面这一段: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你看,有了这个排比句,我们仿佛就穿越到了画里的集市上,看到街上有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等等等等,这样一来,不用作者多说,我们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这个集市是多么热闹,这幅画构思是多么巧妙了。

除了排比,比喻和拟人也是非常有用的修辞手法。我们曾经在第一单元的小课堂里讲过如何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景物,课文《荷花》里就有很多精彩的拟人句,小朋友们可以再去听一听,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我们重点来讲讲比喻句。

我们刚才说过,排比句可以帮助我们描绘一个很丰富、复杂的场景,通过多个句子的叠加,我们可以酣畅淋漓地展示景物或场面多种多样的细节,告诉读者这个事物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景象或场面究竟是什么样子。而比喻句呢,则是帮助我们突出事物或场景的特点,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句话的对比:

第一句话是:黄色的迎春花簇拥着,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第二句话是:迎春花簇拥着,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喇叭,吹响春天的号角。

小朋友们,你能感受到这两句的差别吗?其实两句话的意思是大体相同的,可是读起来,第二句却比第一句生动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句只是简单告诉我们迎春花的特点,什么特点呢?哦!它们是黄色的,然后开得生机勃勃。但是第二句话却不光告诉我们这些特点,更进一步通过比喻句向我们展示了迎春花的黄是多么明亮,有多明亮呢?哦,就像金色的一样,同时,还告诉我们迎春花的生机是怎样的生机,是怎样的呢?哦,就像一个个会吹响的小喇叭一样,可见是多么有精神啊。

那么,在我们描绘景物或场面的时候,如何利用比喻句呢?
如果你想告诉大家黄山有多高,你可以说:黄山像是一个高大的巨人,越过缥缈的云雾,向我张开怀抱。
如果你想告诉大家秋天的庄稼丰收了,你可以说:一眼望过去,整片庄稼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麦浪滚滚,传递着丰收的消息。
如果你想告诉大家春节夜市上人是多么的拥挤,你可以说:夜市的灯汇聚成一片光的海洋,人们如潮水一般,在其中涌动着,喧哗着,热闹极了。

好了,讲完了写作顺序、修辞手法,最后,我们来讲一讲,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吧。通常情况下,我们描写的对象往往同时包含了静态和动态的事物,比如在山林里,山和树是静态的,可是树林里的鸟鸣、小松鼠是动态的,在山林里行走的人也是动态的。又比如在故宫里,我们看到的建筑和古董是静态的,但是故宫里的人是动态的。在写作中,要注意同时把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放到一起来写,这样整个画面就会丰富起来,如果我们忽略了其中一种,那么整个画面就会显得十分单调。

除了用动态的手法写动景,用静态的手法写静景,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学习用动态的手法写静态的事物,也可以用动态的事物来凸显静态的事物。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这段话: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的这幅画是多么传神啊!

在这段话里,作者其实是在像我们展示《清明上河图》上的一个场景,既然是画,那肯定是静态的,但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却是“以动写静”,你看他用了很多动态的词语,比如“拽住了马笼头”、把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还有行人赶紧“回过头来”,“赶小毛驴”,这些动词的灵活运用瞬间把这幅静态的画面写“活”了,我们仿佛不是在看一幅画,而是在看我们在街上经常看到的真实的景象,这样一来,有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不用多说,读者也自然能够感受到这画是多么传神了。

上面这段话是“以动写静”,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如何用动态的事物来烘托静态的事物。这种方法在古代的诗歌中十分常见,比如唐代诗人王维曾经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说,他走在这寂静的山间,春天的桂花自在飘落,这夜晚静极了,整个山林都显得十分空寂。唯有那月亮出来的时候,月光惊动了山里的鸟儿,整个山涧里,时不时地传来鸟儿鸣叫的声音。


你看,这诗里有桂花飘落的声音、有小溪流淌的声音,还有林子里鸟鸣的声音,可是这些声音,在白天里却是很难听到的,因为白天里,喧哗的声音太多了。只有到了晚上,整个山涧里,人声俱寂,百兽归林,我们才有机会听到这春天的声音,那么幽微,那么美好。而能听到这些声音的山林,可想而知,是多么安静啊。

表面上看,王维写了很多动态的事物和声音,可是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却是整座山林的幽静。这就是用动景烘托静景的写法,通过捕捉一些极为细微的声音,去衬托周围的安静的气氛。

好了,今天我们讲了如何描绘景物,包含静态的事物,同时也包含动态的场面。我们知道了写作之前,要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细致地观察,在写作时也可以遵循这样的顺序,可以帮助我们把事物或场景描写得更完整。我们还学习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重要性,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凸显事物的特点,把画面描写得更加生动。最后我们还学习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静态的事物写活,还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幽微的情景,营造难以用语言描画的境界。

好啦,小朋友们,现在赶快动笔写一写,把你记忆里最难忘的景物呈现出来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9019rsqf

    桂花是秋天的,不是春天的,请老师改一下,谢谢

    天涯清风137 回复 @1382276pwii: 好像是

  • 加油吧_宁宁

    老师好!您上面写《一副名扬中外的画》这个“副”您写错了,因该是这个“幅”吧?

    智者妈妈 回复 @加油吧_宁宁: 孩子期待的可是郦波老师

  • 丘陵丘陵

    助教不喜欢,声音太生硬,差别太大能不能郦波老师讲

    李秋南 回复 @丘陵丘陵: 知识知道记住了才好,跟声音一丁点儿都没关系!

  • 1391850jmtj

    亦卿 回复 @1391850jmtj: 奶奶好

  • 1891506flge

    讲得真好

  • 棋盘街小学屈舒然

    老师好(✪▽✪)

  • 1346430ifjq

    好听

  • 棋盘街小学屈舒然

    好听😊

  • 1391850jmtj

    郁郁寡欢

  • 1566345

    讲谪真好鸭∽

    1566345 回复 @1566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