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章】让成败得失化解在道中

【二一章】让成败得失化解在道中

00:00
15:4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这一集的主题是恍恍惚惚的道,我们要介绍《老子•第21章》。我们一直在强调一点,你既然学老子的道家,那对于“道”,实在是不能绕开这个主题,但是偏偏“道”又是无法用文字语言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也是尽他的力量,他全书81章,有大概15章(20%)是专门介绍什么是道的。


一般研究道家的人遇到这些章节都觉得压力很大,不知道该怎么去说清楚。因为老子一开头就说过了,“道可道,非常道”,你把它落在言语和文字的层次,所说的不是那个本来的道。但是我们要勉强去说,因为这是避不开的。所以《老子•第21章》就是一个重点。我们还是一样,先把它原文读一读,再设法作一个扼要的说明。


《老子•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这一段是描写道的,听起来有点模模糊糊的,但是它的意思至少字面上我们先这样去了解。


首先,他说“大德的表现完全跟随着道”。他在说什么?我们一直强调,我们学任何东西一定要先澄清概念。不管你是不是知道它的意思,但至少字面上老子的“道”很简单,就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你把这句话记得,道就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那“德”呢?老子的“德”是说万物从“道”所获得的万物的本性。所以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每一样东西只要存在,都有它自己的德。


这一段所说的“孔德之容”,我们翻成“大德的表现”,是指什么呢?是说整个宇宙万物都有各自的德,它们如果都照着德的方式来表现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后面说“唯道是从”,都是跟着道去走。因为道给你德,安排你有什么样的本性,你本来就是会按照道的安排去生存发展。


但是不要忘记,这里面只有人不一样。因为人的德(本性)里面,包含着认知能力,就这四个字是人最大的特色,但也是这四个字给人带来最大的挑战,这里面当然有好有坏了。你的认知能力如果只知道区分的话,就每天跟别人去分来分去、比来比去。你区分之后,发现有问题,那你就可以避开灾难了。避开灾难还不够,再往上提升,设法从道的角度来看万物。所以,宇宙万物里面只有人有悟道的可能性。所以他这边讲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那是悟道的人,谁啊?圣人,他的观点。


后面开始,他说:道这种东西是恍恍惚惚的。说实在,这句话就引来很多误解,原文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什么误解呢?我自己念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教道家,他就从这句话证明老子是唯物论。说实在的,你如果读原文的话,“道之为物”是说道这种东西,它并没有说道是物质。所以用“唯物”或“唯心”去加在古代的很多观点上,不见得适当。因为唯物、唯心这两个词在西方是近代以后,从笛卡尔之后,才分得比较明确的。它并不是我们今天所想象的,好像一切都是物质,一切都是心。事实上,你从老子这句话实在不能这样判断,他只不过说,道这种东西是恍恍惚惚的。


事实上,恍惚、惚恍这个词前面出现过了。为什么恍恍惚惚呢?底下就说明了,先说: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某种形象;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某种物体。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微之气;精微之气极为实在,其中竟有可靠验证。连讲四句话,描写什么?说道这种东西,里面有象,有某种形象;里面有物,有某种物体;然后其中有精微之气,代表不是虚幻的;然后还有可靠的验证。


连说这四句话,目的何在?说到最后还是表达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你不能说道是“有”,你说它是有的话,那麻烦了,宇宙万物是不是有啊?宇宙万物是有的话,道就不是这样的有。那你说它是“无”吧,你说它是无的话也麻烦,无怎么可能生有呢?


所以为什么我们常常强调王弼的解释值得尊重,王弼就把《老子》里面谈到“无”与“有”的地方(只有少数几个地方),特别说:所谓的“无”是指无形,“有”是指有形,他是以人的认知能力、感觉能力,你能不能看到,以这个来做判断标准。对人来说无形、有形,那不是真正的无与有,只不过是你没看到,它是无形的。这里本来没有花的,忽然开一朵花出来。以前没有,是因为无形,现在有,是因为有形,隔了一两个月花又不见了。花怎么又不见了?变成无了。它不是真的变成无,它分解掉了,你看不到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了解的话,就知道老子不管怎么描写,他的目的都是一个,让你知道:这个道虽然是非常深刻的、非常奥妙的,但是它不是一般的有,也不是一般的无。但是无论如何,它一定存在。为什么?它如果不存在的话,你说了半天说什么?你根本是浪费时间,给自己找麻烦。


后面就接着说,从现在上溯到古代,“自今及古”。这句话提醒我们什么?以前说过“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所以老子谈到古与今是时间上,过去与现在。这一段是从现在上溯到古代,然后说它的名字不会落空,根据它可以观察万物的本源。什么叫做名字不会落空呢?你说“道”这个名字,它是真的吗?假的吗?有这个东西吗?有道这个名称,他要强调它名字不会落空,是因为真正有个东西,我后面才称它作“道”。


我们这一章是《老子•第21章》了,再过四章,到《老子•第25章》,那一章是老子书里面最关键的一章,为什么?因为它里面就提到,“道”这个字怎么来的?是先有东西存在,作为根源作为归宿,没有名字,但人类一定需要名字,你跟我讲这样东西没有名字,我怎么认识呢?我怎么去了解它呢?但是给我名字的话,我就可以了解吗?也未必。你跟我讲这个道,然后我就听了就懂吗?我还是不懂,你还是要说明: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事实上,人类怎么可能去了解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呢?来源一百多亿年前,归宿几十亿年之后,但至少人在思考的时候,他知道任何东西的存在总要有一个来源吧,总要有一个结束之后去的地方吧,所以老子说:我们叫它作道,道这个字就是名字,它不会落空的。一定有一个来源与归宿,它叫做道,这个道一旦定了名字以后,就不会落空了。


然后怎么说呢?就是我们常强调的,根据它可以观察万物的本源,这就重要了。“以阅众甫”,众就是万物,甫就是像父亲一样,万物的本源。结论就跟我们所想的一样了,我们就可以知道老子这个结论很明确,一定是讲道的。他说,我怎么知道万物的本源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就在这里。这就是老子这一章的内容。


那么我们怎么去了解它呢?从第一句开始,大德的表现完全跟随着道,等于是你张开眼睛,看看宇宙万物的变化。宇宙万物不断地生生,不断地灭灭,一直在发展中,它都是跟着道的安排。道的安排怎么说?我经常用两句话来说:一句话就是说,万物它会保持一种生态平衡;第二句,这种生态平衡有一种食物链的关系。所以合起来可以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人类出来之后,就可以靠他的智慧,发展人类的文化,改变地球表面的一些现象。但你再怎么改变,改变不了人类自己的命运——就是人也是万物之一。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原来这边所谓的所有的万物,它的德的表现都是根据道的安排的。


后面就一大段都在描写道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他就用“惟恍惟惚”来说明,连续用四个词——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还要强调其精甚真。“真”这个字就是关键,代表它不是假的,确实有这东西存在。这种描述的方式也提醒我们,老子一开头在第4章就已经说了,他用的是疑似法,好像这样、好像那样,他没办法跟你说一定是怎么样,因为那不是语言可以表达的,但一定有一个道存在。


譬如在这里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西方近代一位哲学家的说法,这个哲学家就是笛卡尔。我想很多人都知道笛卡尔说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但是不要忘记,光靠这句话的话,不足以成为一个大哲学家。当你说“我思故我在”的话,他的意思可以说:我的本质就是思考能力,我一思考的话,我的存在就不能被否定。


但是问题是笛卡尔的年代是1596到1650,他已经过世了,他现在在哪里呢?他的“我思故我在”这句话,难道只有他在活着的时候可以说吗?所以笛卡尔在他的书里面讲完“我思故我在”,隔了几段话,他特别强调“我在故上帝在”。我在故上帝在,像我这样一个短暂的生命能够存在,就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


我们听到上帝先不要有反感,或者有其他的想法,你不一定要信他的宗教,但问题是,哲学家所说的“上帝”,就和老子所说的“道”几乎是一样的意思,代表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所以笛卡尔说“我在故上帝在”的时候,就有点像老子说“我们这些短暂的存在,今天能够存在,是因为后面有一个道作为来源与归宿”一样的意思。


所以为什么我们学了西方哲学,再回头看自己的国学的时候,会觉得道家确实很了不起,尤其老子的思想那么明确,可以给你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有关对于道的认识,你不管怎么描述,你都不能忽略一点,也就是庄子用的两句话,他说“得鱼忘筌”“得月忘指”。你要捕鱼的时候,你需要竹篓子,你要看月亮是吧?要看别人手指指着月亮,你才能够按照它所指的方向去看。


所以后代就把这两句话当做什么?你得到鱼,就要忘记那个鱼篓子;看到月亮,就忘记那个手指。竹篓与手指等于是我们的语言文字,它是一个载体,所以重要的是鱼,重要的是月,也就是说重要的是道。你不管听老子用各种方式来描写,讲到最后他就是要凸显出来让你觉悟:宇宙万物是有来源与归宿的。


所以在这一集里面,我们再度学到老子对道的描述,这一方面的资料后面还会出现的。所以我们知道,这是老子思想里面的核心观念。我们要明白,老子整个思想就是要帮助我们去悟道。了解人的存在不是一种随机的、偶然的出现,好像没有生命的意义似的。道让我们存在,有它的安排,而我们的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悟道,然后可以展示不同的生命的境界。这是我们今天的一些想法。我是傅佩荣,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沣滈山人

    道就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道赋予万物的本性就是德。

  • Cheryl喜乐

    佛教进入中国之所以很顺利,和老子的道的思想分不开。佛法也是以本体无相无不相为最高般若的,这和老子所说的道惚兮恍兮,其精甚真是同出一辙的。宇宙本体是空性的,并没有具体的相状,但是正因为无相,它可以随缘幻化出种种相,所谓真空出妙有,可以说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万物。

  • 紫水晶蒙养园

    道无所不在,万物的运行无不在道,而人真的很麻烦,人也在行事,也体现道吗?这很难说,人有了认知一切变得很复杂,人也在道中的人,可能远道而去。

  • 言蠡

    道是确实存在的,它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道是无形的,而“道”不过是老子的一个命名,使它固定住,勉强让人所知。道是什么,老子也不能描述,用的是疑似法来向我们展示他心中的道的“轮廓”。 总之,道好难理解啊

  • 郭原真

    大道可悟,但终需实证,方不枉此生。

  • 兼明

    道就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德就是万物从“道”获得的万物的本性!

  • 额随便类似武松

    付老师,你知道西方哲学抄袭中国经典吗?

  • 高宁_o8

    都是拿来主义

  • yogu

    🌹🌹🌹🌹🌹🌹🌹

  • 云卷云舒清风明月

    这种解释,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凑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