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失言】马东:讲话不想得罪人?你需要学会这两招

104【失言】马东:讲话不想得罪人?你需要学会这两招

00:00
06:00



讲话要不要绝对,是必须要做的选择,需要因人、因场合而异。两招教你衡量其中的尺度,第一招,少用绝对化的形容词。第二个招,叫加个小钩子,给你的话,打个折扣。




你好,我是马东,这里是当众表达课。


今天我们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当众讲话的时候,要不要把话说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话要不要太绝对?”


有的人觉得说“说话太绝对,容易招人讨厌”,比如说“每个职场的人,都应该学习表达”,或者叫做“不学好表达,人生必定失败”。


那像什么“应该”呀、“必定”啊这些词,听起来就特别刺耳,特别想让人反驳,特别想让人找你撕一下。


所以好多人建议说“当众讲话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不要说话说得太绝对。”


但是关于这件事,我的看法是啊,讲话绝对和不绝对,真的是因人、因场合而异,某种程度上,这两个选择都对。


讲话到底要不要绝对,是你必须要做的一个选择而已。


我个人的感觉,在这个世界上,大约有80%的人,他们真的是从内心里面,需要一个最终的答案。


也就是说,你告诉我,怎么才能成功、怎么才能受人欢迎?你别告诉我那些什么不确定性,你就告诉我怎么做,我去做就是了。


而另外大约的那20%的人,听到标准答案的时候,大概第一个反应是怀疑,是“真的这样吗?真的像你说的这样吗?”


那他们喜欢听到什么呢?他们喜欢听到的是“以下,有几种方法,可能对你的事业有所帮助”。他们觉得,这种讲法会比较客观。


在我心中,这两种人其实分布的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


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不太喜欢听比较绝对的话,他们的知识面比较宽,更容易引起思索、怀疑和提问,他们是金字塔上面那20%的人。


而金字塔底座80%的人,他们比较渴望一个准确的答案。


像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他们讲话就会比较保守。为什么啊?因为能够进哈佛商学院的,其实都是那种,百战归来再读书的商业精英。


所以这个时候,教授们不会跟你说“这么做,公司就一定能成功”,为什么?这么说了,学生一定是一脸的问号,觉得你水平有问题。


所以哈佛商学院,最多的叫做分析案例,且不会给你标准答案,他追求的是你思索这个问题的过程。


所以,你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演讲,底下坐着的是那20%知识水平比较高的听众,你想获得他们的认同,那你讲话不应该太绝对。


但是如果,你想争取的是那80%的听众,他们其实就是期待,你告诉他们一个相对确定性的答案,他获得一个心安。那这个时候,是不是绝对性的答案,会更好呢?


比如说,「得到」的罗振宇老师,我们在「奇葩说」里,我经常调侃他,我说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以句号结尾的。


比如他会跟你说“时间是我们永远的朋友,真诚是通往一切的道路。”尤其是跨年演讲的时候,他会举出好多个这样的结论。


那罗振宇老师为什么这么讲话呢?其实,以我私下跟他交流看,他根本不是一个会这么绝对的人。


但是,跨年演讲的听众,是怀着一颗对这一年来困惑迷茫的心,在年底的时候,希望得到一丝藉慰,且听到他对未来的分析。所以这时候的观众,更多的是希望得到一个答案。


那这个时候的罗振宇老师,如果讲话是模棱两可的,他说“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时间,大概、也许,会是我们差不多、大概齐,永远的一个朋友吧?”


或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嗯,真诚这个东西啊,是大概率通往大多数地方的一条道路。”他这样讲,你还爱听吗?


所以你看,讲话到底要不要偏绝对,或者叫偏肯定答案,其实是对于场合、对于对象、对于你所处的时间、位置、你自己个人的人设,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之后,所做的一个选择而已,本身也许没有对错。


或者叫做,你能够从容、自如、有目的性、清晰地做这个选择,才是真的高阶的演讲者。


好,那接下来我们说点干的。那你怎么调控呢?你怎么在绝对和不绝对之间,去衡量那个尺度呢?


我提两个小的建议,供您参考。


第一招,少用绝对化的形容词。


你不要讲“每一次”、“所有人”“everyone”、“everywhere”等等这些词;而是要说“常常”啊、“有些人”呐、“很多人”等等这些词。


也就是说,在那些副词上,是给自己留下足够的余地的。


比如说,你可以说“学习表达,对许多职场人来说,一定是会有帮助的。”这句话没有错。


第二个招,叫加个小钩子,给你的话,打个折扣。


你发表完意见之后,你可以说“这种说法,你未必同意,但是可以供你参考。”


你比如说,高晓松老师在一段发言之前,经常会说“兄弟我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这之后,他其实第一不是不成熟,第二也不是个小建议,而且,往往是以惊叹号结尾的。但是,他把这个配比做得非常好,你听起来就舒服。


北大有一个张颐武教授,他在朋友圈或者在微博里面转发文章的时候,他有一个习惯,他永远转别人的文章,前面加三个字叫“可参考”。


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不代表我的观点,但是,我觉得它有一定道理,我觉得你可以拿来参考。


所以你讲话的时候,加这样一个小钩子,既表达出了你的意见,又显得没有那么绝对。


最后给你一道练习题。


假设,你要在公司的年会上做一个经验分享,那绝对还是不绝对,你觉得要用哪一种方式来讲话,更适合你们的公司呢?


欢迎你把你的想法写在留言区,咱们一起分享。


我是马东,表达课,下次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留金AAA

    年会这种总结性场合会议,主调还是要绝对一些。如果你是高层,那就要绝对;如果你是中层也要绝对,年会告诉大家,xxx目标一定可以实现,你的高层领导也想听到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基层员工,也是要绝对一些,来鼓励其他员工。

  • 留金AAA

    很多人看演讲的书籍后,技巧和道理很容易掌握,但遇到不同的场景,尺度衡量不好把握,就用不好所学知识,直到忘得一干二净。这堂课讲的很好,从这种 尺度拿捏 的角度分析问题,希望每堂课都加一个尺度衡量的内容,期待。

  • 无道云三少

    马老师很适合语音课

  • 1381876acll

    沙发🛋️